資源簡介 (共26張PPT)《哥倫布》 目錄第一章 渴望冒險的航海迷少年的夢想海戰的歷練對遠航的期盼走進婚姻的殿堂明確方向第二章 遠航前艱難的準備遭受挫折來到西班牙受到雙王的召見繼續尋找支持者貴人相助與王室談判女王的挽留第三章 踏上夢想的征程起錨出發遭遇風波海上漂泊不安分的船員終于登陸了遭遇背叛滿載而歸第四章 舉世矚目的大英雄挑戰立雞蛋第二次探險謠言的中傷重返南美洲階下之囚英雄末路情景導入哥倫布少年時就有航海夢想。那么,他為什么樹立通往東方新航路的夢想?我們就通過今天的學習了解其中的原因。西方史學家習慣上把15世紀后期到16世紀中期稱為“擴張的時代”。歐洲人把自己來到西半球的事件稱為“地理大發現” 。全球航路的開辟中外歷史綱要下 第三單元第六課兩張地圖有何不同?為何不同?新航路的開辟,更新了人們對世界的認知全球航路的開辟1482年托勒密地圖1564年奧斯特柳世界地圖近代的西方人正在通過海洋這個“寬闊的跳板”而征服了整個世界。……將整個世界都置于西方文化的影響下。 ——湯因比《人類與大地母親》地理大發現時代的開啟,人們通過海洋看到了越來越清晰的世界。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和條件目錄12新航路的開辟3其他航路的開辟【時間角度】舊航路與新航路舊航路路線圖新航路路線圖新航路:15世紀末16世紀初,歐洲航海家開辟的由歐洲通往亞洲和美洲等地的航路,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這一時期被稱為“大航海時代” 。舊航路:傳統的聯系東西方之間的商路,主要指絲綢之路。①經過地中海②中轉貿易③溝通歐亞①繞過地中海②直接聯系葡萄牙、西班牙一、新航路開辟動因與條件1.動因逐步建立民族國家“收復失地運動”(1)歷史傳統:從13世紀開始,伊比利亞半島的居民嘗試從大西洋中的島嶼獲取資源不斷取得成功。現實追求:14-15世紀歐洲“尋金熱”,原因何在?開拓新市場農村城市莊園經濟手工業14C-15C商品經濟發展貴族(土地所有者)租地農民(租地農場主)雇傭農民土地、種子農具、牲畜勞動貨幣地租貨幣工資農村資本主義萌芽商人、市民工場主(新興資產階級)雇傭工人貨幣勞動手工工場商品貨幣工資城市資本主義萌芽瓦解貨幣取代土地成為財富標志尋金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關系的變化,推動了新航路的開辟、社會轉型東方(2)經濟因素/根本原因:14-15世紀,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現資本主義萌芽,西歐各國的商品經濟迅速發展,對金銀財富的需求以及開拓新市場的意愿日益迫切。一、新航路開辟動因與條件1.動因材料一:馬可 波羅這樣描述中國元朝一個藩王的宮殿:……其壯麗之甚,布置之佳,罕有與比。宮內有美麗殿室不少,皆以金繪飾。——《馬可 波羅行紀》(3)社會因素:馬可·波羅對東方世界的描述,使部分西歐人認為賦予的東方和未知的海外是實現發財夢的最好場所。材料二:黃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寶貴的,黃金是財富,誰占有了黃金誰就能獲得他在世界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時也就取得把靈魂從煉獄中拯救出來,并使靈魂重享天堂之樂的手段。——哥倫布材料三:14-17世紀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人文主義……提倡人類認識自然、征服自然,以造福人生。——徐藍 《世界近代現代史(1500-2007)》(4)宗教因素/精神動力:希望通過向海外擴張來傳播基督教,成為激勵他們出海遠航的一個動因。(5)思想因素:人文主義鼓勵冒險精神一、新航路開辟動因與條件1.動因(6)商業危機/直接原因:奧斯曼帝國威脅到東西方之間陸路貿易通道的安全,也使來自亞洲的商品因加價而奇貴。當時的歐洲,大量肉類需用香料進行保存……在印度花不到3杜卡的胡椒,在開羅漲到68杜卡,而到了威尼斯,已經是印度的50倍。——《大國崛起》一、新航路開辟動因與條件1.動因人文主義基督教歷史傳統 13世紀起,伊比利亞半島居民嘗試從大西洋的島嶼獲取資源經濟根源 商品經濟的發展與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社會根源 《馬克·波羅行紀》誘導人們到東方尋金商業危機 奧斯曼帝國威脅東西方陸路貿易通道的安全思想因素 鼓勵冒險精神宗教因素 傳播 。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一、新航路開辟動因與條件1.動因客觀條件主觀條件①經驗積累:地圓學說,豐富的季風、洋流等②科技發展:造船技術不斷提高;星盤(指南針)的應用多桅三角帆①西班牙、葡萄牙王室支持②個人因素:杰出的航海家的引領一、新航路開辟動因與條件 2.條件奴隸海岸:非洲人口密集的區域,且是多條河流的入海口在恩里克時期,被探察和畫入地圖的非洲西海岸約有4000千米長:從今幾內亞到尼日利亞的西非海岸,從北到南、從西到東被當時的葡萄牙人分別稱作胡椒(grain)海岸、象牙(ivory)海岸、黃金(gold)海岸和奴隸(slave)海岸胡椒海岸:盛產幾內亞胡椒,被譽為“黑色黃金”。象牙海岸:葡萄牙人在此發現非洲大象,象牙是天然奢侈品黃金海岸:西非最大的黃金出產區時間 人物 航線 支持者迪亞士→ 葡王室←哥倫布 西王室達·伽馬→ 葡王室←麥哲倫 西王室西歐 — 好望角西歐 — 美洲西歐 — 好望角 — 印度全球航行任務2:(1)梳理教材并完成表格。思考1:這些航路有什么特點?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麥哲倫1487-14881497-149814921519-1522二、新航路的開辟一個中心兩個方向東西四個人物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麥哲倫歐洲哥倫布1492哥倫布是毀譽參半的獨門俠客——敢往大西洋腹地深入前進麥哲倫1519-1522迪亞士1487迪亞士是功敗垂成的悲情英雄——最終怯于好望角狂風怒號中達 · 伽馬1497-1498達·伽馬是修成正果的無畏勇士——最先開辟了歐非亞航線葡萄牙西班牙麥哲倫是無堅不摧的異鄉孤魂——環球航行死于菲律賓群島【課堂探究】 哥倫布“發現”美洲如果考慮到葡萄牙在遠洋航行理論和實踐方面所做的開創性工作,第一個偉大發現即美洲大陸的發現乃在西班牙的贊助下取得,這似乎是自相矛盾的。而似乎更自相矛盾的是,取得這一成果的原因在于,葡萄牙人在地理知識方面比西班牙人更先進,并正確地估計出哥倫布的計算是錯的。15世紀有知識的人都知道地球是圓的,問題不在于地球的形狀,而在于它的大小,以及大陸對海洋的確切關系。哥倫布通過估算推斷出分隔歐洲和日本的海洋寬度不到3000英里,因此,他認為前往亞洲的最便捷之路是橫渡大西洋的短期航行,這也是他向各朝廷提出的方案。-----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二、新航路的開辟圓夢時分——大發現的面面觀對美洲而言:哥倫布把歐洲強盜帶到了美洲,迫害土著居民,破壞當地文化,瘋狂掠奪財富,是一個千古罪人。對歐洲而言: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把歐洲文明傳到了美洲,把落后的美洲帶入文明時代,是一個有功之臣。1992年是哥倫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許多國家紛紛舉行紀念活動,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強烈不滿。他們打出的一條標語上寫著:“你們慶祝的是我們的苦難”。二、新航路的開辟【課堂探究】達.伽馬到達印度哥倫布盡管堅持聲稱美洲大陸為東方,但更有見識的葡萄牙人。仍然半信半疑,這時也加緊開辟和占有好望角到印度的航路。1497年7月8日,達.伽馬率領四條帆船從葡萄牙起航,并于1498年5月駛入印度的卡里庫特港。據說,當地人問道:“你們為何來此?”一個海員答道:“我們來尋找基督徒和香料。”達.伽馬費了很大努力,收集了一船胡椒和肉桂離港回國,于是1499年9月到家。這貨船這船貨的價值相當于整個遠征隊費用的60倍。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香料二、新航路的開辟【課堂探究】 麥哲倫船隊完成全球航行隨著香料貨物經常運至里斯本,西班牙人認識到,在圍繞香料群島的這場競賽中,自己正被打敗。西班牙聲稱《托爾德西拉斯條約》(1494年教皇主持)中規定的分界線是筆直環繞全球的,遂派麥哲倫去開辟西往亞洲的航道,希望至少香料群島中的一些島嶼位于分界線的西班牙一側。麥哲倫率領一支由五艘均為100噸位的帆船組成的船隊于1519年9月10日從塞維利亞起航。1522年9月3日,這艘唯一幸存的船—船體嚴重漏水、船員已大批死亡的“維多利亞號”緩緩的駛入塞維利亞港。不過,這一船香料貨物的價值足以支付整個遠征隊的費用。二、新航路的開辟麥 哲 倫 紀 念 碑拉 普 拉 普 紀 念 碑菲律賓馬克坦島紀念碑【課堂探究】 都是英雄?二、新航路的開辟三、其他航路的開辟(一)背景:(1)新航路開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據了歐洲至亞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航路;(2)英國、荷蘭等國為發展海上貿易,在北大西洋的高緯度地區尋找通往亞洲的航路。(二)過程: 自主學習: 閱讀教材,填寫下表人物 時間 國籍 航海路線北大西洋高緯度地區南半球的新世界1497年16世紀17世紀初17世紀初1578年1642-1643年卡伯特父子卡蒂埃哈德遜俄羅斯人德雷克塔斯曼英國法國荷蘭荷蘭俄羅斯英國發現紐芬蘭島到達拉布拉多半島北冰洋——亞洲北太平洋——北冰洋到達美洲南端合恩角到達新西蘭、塔斯馬尼亞1二、古代美洲文明2.瑪雅文明2.瑪雅文明卡伯特 1497卡蒂埃 1534哈得遜1610德雷克1577德雷克1580塔斯曼1642—1643巴倫支1594-1597Newfoundland(紐芬蘭)(三)影響1.變化:海上航線進一步擴展,英國、荷蘭等國家進一步開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線甚至遠及北冰洋地區2.影響:這些航海探險,進一步豐富了人類的地理知識,在主要航線之外,開辟了眾多重要的新航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陸之間,通過海上航線建立了直接聯系。問題思考:觀察這兩幅圖,航線發生了什么變化?有何影響?三、其他航路的開辟比較項 鄭和下西洋 全球航路的開辟背景不同點 目的性質方式影響 經濟政治相同點 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強化商品經濟與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揚國威于海外;尋找奇珍異寶(主要是政治目的)海外尋金;打破商路封鎖;傳播宗教(主要是經濟目的)封建性政治行為的貢賜貿易資本主義經濟行為的海外殖民朝貢貿易,和平交往為主武力掠奪為主要方式七次遠航使國力不堪重負,被迫中止,后續航海業發展衰落;沒有帶動民間貿易的發展;促進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世界市場也初現雛形;航海業后續發展蒸蒸日上增強了中國與亞非國家的友好往來,提高了明朝的影響力掀起了殖民熱潮,對亞非美地區人民造成嚴重傷害人類航海史上的壯舉;促進了各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王室支持;航海家的冒險精神;促進了文明的傳播;能力培養: 比較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開辟,分析大航海時代為何沒有中國人的身影?原因:①鄭和下西洋的航海行為既缺乏經濟動因,又給明朝帶來巨大財政負擔;②在西方大航海和早期殖民時代,由于面臨來自海域的威脅,明清王朝實行海禁政策。全球航路的開辟開辟動因與條件新航路開辟其他航路的開辟(2)條件:經驗積累、地理知識、技術提高、王室支持麥哲倫:環球航行對北大西洋高緯度地區的探索:卡伯特、卡蒂埃、巴倫支、哈德遜對南半球的探索:德雷克、塔斯曼(1)動因:經濟根源、社會根源、東方誘惑、商業危機、精神動力迪亞士:第一次繞過好望角達·伽馬:繞過非洲到達印度哥倫布:開辟從歐洲到美洲新航路(發現美洲新大陸)課堂總結:了以上動因外,當時的西歐還具備哪些探險家實現“發財夢”的條件呢?1.迪亞士曾說:“海上探險是為了像所有的男子漢都欲做到的那樣,為上帝和陛下服務,將光明帶給那些尚處于黑暗中的人們。”這表明新航路開辟的一個重要目的是( )A.傳播天主教 B.掠奪原料 C.開辟海外市場 D.掠奪黃金2.某學者說:“地理上的發現——純粹是為了營利,因而歸根到底是為了生產而完成的。”這反映了新航路的開辟( )A.促進歐洲經濟迅速發展 B.是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C.滿足了封建階級的私欲 D.使世界經濟走向一體化3.西歐諸國君權集中的專制制度形成于15-16世紀。專制政府支持發現新航路,支持海上發展,用海軍保護本國航運業及海外貿易,有時不惜為此發動戰爭。這表明( )A.專制制度是新航路開辟的根本條件 B.專制制度與新興資產階級利益相悖C.專制制度是西歐向海外擴張的后盾 D.專制制度向海外擴張得到教會支持C學習目標鞏固AB4.錢乘旦在《西方那一塊土》一書中指出,經過差不多70年的努力,葡萄牙人終于從非洲最北端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達最南端,其中的艱難險阻是難以想象的。關于此次航海,說法正確的是( )A.達·伽馬最早進入了印度洋 B.迪亞士抵達“好望角”C.推動了東西方貿易開始形成 D.從此發現了美洲新大陸5.“彼等(美洲人)非常順從,不知邪惡,不殺人、捕人,不諳武器。彼等膽子甚小……鑒于此,仰祈二位陛下盡早圣斷,將彼等定成基督徒。臣認為,一旦發韌,毋須多久,大批居民即會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領土和財產,這里所有人皆會成為西班牙臣民。”這一內容應出自下列哪位航海家的航海日志?( )A.迪亞士 B.德雷克 C.哥倫布 D.達伽馬BC學習目標鞏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