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5課 十月革命的勝利與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 題組一 列寧主義的形成1.[2024·湖南長沙月考] 馬克思主義創始人認為,社會主義革命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同時發生,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經過一個過渡時期,國家會很快消亡。列寧提出“一國勝利論”,突破了馬克思、恩格斯的發達國家共同勝利說,創新了社會主義革命的路徑理論。“一國勝利論”的提出 ( )A.違背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B.開創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新局面C.開辟了社會主義道路新紀元D.源于列寧洞悉了資本主義發展新特征2.[2024·江西贛州期中] 1903年,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二大上,無產階級專政被寫入了黨綱。有人提出,任何人只要表示承認黨綱,就可以自行宣布入黨,黨員可以不服從黨的紀律,不受組織的制約。列寧對此表示堅決反對,并強調了黨的鐵的紀律。由此可見,列寧主義 ( )A.是帝國主義時代的馬克思主義思想B.豐富和發展了無產階級政黨學說C.將馬克思主義與俄國革命實踐結合D.標志著俄國布爾什維克黨的成熟 題組二 十月革命的勝利3.[2024·江蘇揚州期末] 1917年4月,列寧在《論無產階級在這次革命中的任務》報告中,著重闡明俄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已經完成,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要掌握革命領導權的重要性。該報告 ( )A.主張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B.表明無產階級專政建立C.宣告了沙皇專制統治結束D.指明了革命斗爭的方向4.“第一次革命高潮提出的,我們黨過去宣傳的政權歸蘇維埃的口號,曾是革命和平發展……現在,和平發展……已不可能……現在只有徹底消滅反革命資產階級專政才是正確的口號……無產階級才能完成這個任務,完成新高潮的任務。”材料中提到的兩次高潮分別是指 ( )A.二月革命、巴黎公社B.二月革命、十月革命C.巴黎公社、二月革命D.巴黎公社、十月革命5.[2024·江蘇南通月考] 右圖為海報《1918年11月7日,起來吧,勞動人民》,畫面中士兵吹響著召喚的號角,手上拿著被打碎的鎖鏈,腳下踩著王冠。這幅海報 ( )A.號召人民推翻沙皇專制統治B.譴責帝國主義發動世界大戰C.宣傳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D.歌頌十月革命開辟歷史新紀元 題組三 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6.有學者評價1920年前后的蘇俄戰爭時說:“紅方最終取得勝利的關鍵在于,他們獲得了對俄羅斯廣闊的中部核心地區的控制,還擁有優越的組織能力和毫不留情的雷霆手段。……兵員和給養都是以強制手段從農村征調的。”下列屬于這一時期蘇俄采取的措施是 ( )A.將農民一切余糧收集到國家手中B.通過糧食稅等機制建立工農聯盟C.采用強制手段推進“農業集體化”D.實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計劃體制7.[2024·浙江杭州期中] 1921年春天形成了這樣的政治形勢:要求必須立即采取迅速的、最堅決的、最緊急的辦法來改善農民的生活狀況和提高他們的生產力。……整個國家經濟的角度來看,現在最大的“阻礙”正是這方面引起的。要增加糧食的生產和收成,增加燃料的收購和運輸,非得改善農民的生活狀況,提高他們的生產力不可。為此蘇俄實施了( )A.新經濟政策B.“農業集體化”政策C.“戰時共產主義”政策D.“社會主義工業化”政策8.1925年,蘇聯的工業總產值已達到戰前的73%,但實際上,蘇聯還沒有汽車、拖拉機和航空等重要工業部門。工業設備基本上是舊式的,而且多半磨損嚴重,同時,蘇聯沒有能力生產現代化設備,很多機器設備要靠進口解決。這些現象可用于說明 ( )A.斯大林大力推行工業化的必要性B.蘇聯經濟發展落后于時代發展C.蘇聯亟須進行計劃經濟體制改革D.新經濟政策實施后期弊端凸顯9.[2024·浙江七校聯盟期中] 十月革命借助戰爭完成了一次歷史性轉折:俄國不再是西歐資本主義的仿效者,而是世界歷史的引領者。其主要理由是,十月革命 ( )A.開創了市場經濟的新模式B.推翻了沙皇的專制統治C.使俄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D.開始兩個政權并存局面10.[2024·河南鄭州期末] 1921年春,在蘇俄的喀瑯施塔得地區爆發叛亂。對此,斯大林認為:“必須采取既能保證工人的經濟利益、又能保證農民的經濟利益的新的經濟聯盟形式”。這可以說明 ( )A.“戰時共產主義”動搖了蘇聯統治B.新經濟政策的實施有其必要性C.優先發展重工業阻礙農業發展D.“農業集體化”運動損害農民利益 易錯點1 不能正確認識二月革命后俄國的形勢11.[2024·云南保山、文山期末] 列寧指出:“很多人認為,為了保衛俄國革命必須護國,必須繼續戰爭。而資產階級也正是利用這一點來轉移群眾斗爭視線,同時以進行戰爭為名組織反動武裝力量,伺機鎮壓人民。”列寧提出這一觀點意在 ( )A.明確指出武裝起義時機已經成熟B.強調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性C.揭露帝國主義間戰爭的罪惡本質D.指出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的緊迫性 易錯點2 不能正確理解新經濟政策的特點12.[2024·廣西北海期末] 列寧在俄共(布)十一大(1922年)上舉過一個形象的例子:“他們中間有些人看見我們在退卻,竟很不應該地像小孩子那樣大哭起來。”他們“大哭”是因為當時的經濟政策 ( )A.允許發展資本主義B.承認商品貨幣關系C.實施了余糧收集制D.鼓勵經營家庭副業13.(12分)[2024·河北滄州期中]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下表是部分學者對于十月革命的看法。彼沃瓦羅夫 十月革命是一次偶然事件,是布爾什維克利用當時俄國的混亂局勢所采取的主觀行動,不存在任何客觀規律斯拉文 十月革命是一場社會革命,它遵循了歷史的發展方向,人民在這場革命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這場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使得世界上出現了兩個相互獨立的社會制度;促進了民族主義的高漲,對世界歷史進程具有重大影響米哈伊爾·瓦 耶伊科夫 十月革命是二月革命的一個延續,是俄國資產階級的經濟、社會乃至工業革命的整體進程的一部分。十月革命解決的主要任務是資產階級性質的,它應當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布拉夫卡 十月革命是人民大眾創造新生活的根源,它還是一場文化革命。十月革命的沖擊帶給人們的是一股強大的新潮流,是社會主義新型的社會關系和活動方式俄羅斯左翼學者 由十月革命所開啟的蘇聯歷史雖然有痛苦的悲劇,但不能抹殺由十月革命所激發的人們大規模建設新社會的創造潛能,以及由此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十月革命的看法,自擬論題并進行論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表達成文,論述完整,邏輯嚴密,條理清晰。)(12分)第15課 十月革命的勝利與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1.D [解析] 列寧深刻洞悉帝國主義時代資本主義發展的新特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俄國革命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創造性地提出一系列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理論,D項正確;列寧“一國勝利論”的提出是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發展,排除A項;“一國勝利論”的提出創新了社會主義革命的路徑理論,而開創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新局面、開辟社會主義道路新紀元的是十月革命,排除B、C兩項。2.B [解析] 列寧的無產階級政黨學說是對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中提出的無產階級政黨學說的重大發展,B項正確;帝國主義時代的馬克思主義思想主要指的是列寧主義,材料是在介紹列寧主義誕生的背景和確立的過程,排除A項;材料未直接反映俄國革命實踐對這一學說形成的影響,排除C項;這次大會標志著擁護列寧思想的布爾什維克黨的建立,“成熟”一說與史實不符,排除D項。3.D [解析] 列寧認為俄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已經完成,應逐步向社會主義革命過渡,即該報告指明了革命斗爭的方向,D項正確;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要掌握革命領導權,即建立社會主義國家,排除A項;當時無產階級專政尚未建立,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仍然掌握政權,排除B項;二月革命的勝利,宣告了沙皇專制統治結束,排除C項。4.B [解析] 據本題材料“蘇維埃”“曾是革命和平發展”“徹底消滅反革命資產階級專政”并結合所學可知,第一次革命高潮是指二月革命,當時提出一切政權歸蘇維埃,七月流血事件發生后,列寧等人認為和平發展已經不可能,因此提出暴力革命,推動了十月革命的爆發,B項正確;巴黎公社只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一次偉大嘗試,它并未提出“政權歸蘇維埃”“徹底消滅反革命資產階級專政”的口號,排除A、C、D三項。5.D [解析] 1917年11月7日,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統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D項正確;1917年3月,俄國爆發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排除A項;材料中的海報歌頌的是十月革命開辟歷史新紀元,而非譴責帝國主義發動世界大戰,排除B項;1922年蘇聯成立,排除C項。6.A [解析] 根據材料“還擁有優越的組織能力和毫不留情的雷霆手段。……兵員和給養都是以強制手段從農村征調的”并結合所學可知,這一時期蘇俄實行的是“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農業方面采取的措施是余糧收集制,A項正確;糧食稅是新經濟政策采取的措施,排除B項;“農業集體化”是斯大林時期采取的農業政策,排除C項;指令性計劃體制是斯大林時期的經濟特征,排除D項。7.A [解析] 當時蘇俄出現了嚴重的政治經濟危機,需要改善農民的生活狀況,提高生產力,以恢復和發展經濟。為了克服“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帶來的弊端,1921年,蘇俄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允許多種經濟并存,促進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A項正確。“農業集體化”政策是斯大林執政時期推行的,排除B項;“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引起了當時嚴重的政治經濟危機,排除C項;“社會主義工業化”政策是斯大林執政時期推行的,排除D項。8.A [解析] 根據材料“1925年,蘇聯的工業總產值已達到戰前的73%……蘇聯還沒有……重要工業部門”“工業設備基本上是舊式的,而且多半磨損嚴重,同時,蘇聯沒有能力生產現代化設備,很多機器設備要靠進口解決”可知,蘇聯雖然在1925年工業總產值有所增長但是重要的工業部門卻沒有建立,且工業設備陳舊,很多現代化設備需要進口,這表明當時蘇聯的工業不夠發達,獨立性不夠,有必要推行工業化,A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當時蘇聯工業發展的局限性,而非蘇聯落后于時代發展,排除B項;當時蘇聯尚未建立計劃經濟體制,排除C項;材料述及的是蘇聯的工業發展情況,與新經濟政策無關,排除D項。9.C [解析] 十月革命是俄國與世界歷史進程中的劃時代事件,在此之后俄國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國家,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想到現實的飛躍,開辟了人類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新時代,C項正確;十月革命使俄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開創了市場經濟的新模式”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專制統治,排除B項;二月革命后,俄國開始了兩個政權并存局面,排除D項。10.B [解析] 蘇俄通過國內戰爭打敗了國內外反動勢力,當時蘇俄政府繼續執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做法損害了人民的利益,導致戰后出現了經濟和政治危機,1921年3月,蘇俄決定實行新經濟政策,力圖恢復國民經濟,鞏固蘇維埃政權,B項正確;蘇聯成立于1922年,排除A項;1925年,聯共(布)十四大召開,優先發展重工業方針確立并實施,排除C項;1927年,聯共(布)十五大確立“農業集體化”方針,排除D項。11.B [解析] 列寧揭露資產階級利用愛國主義欺騙人民繼續參加帝國主義戰爭,其實質是轉移群眾斗爭視線,以戰爭為名組織反動武裝力量,伺機鎮壓人民,即列寧意在強調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性,B項正確;列寧只是揭露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本質,沒有分析進行武裝起義的條件,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關于一戰的內容,沒有揭露一戰的本質,排除C項;材料中列寧分析了二月革命后的形勢,揭露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本質,其意在發動推翻資產階級統治的社會主義革命,排除D項。12.A [解析] 新經濟政策,在一定程度和范圍內允許發展資本主義,并以租讓制等形式在一些經濟部門引入外國資本,那些對傳統的社會主義模式有堅定信仰的人,看到這一政策轉變,感到不滿和失望,因此“大哭”,A項正確;承認商品貨幣關系是新經濟政策的內容之一,部分人“大哭”不僅僅是因為商品貨幣關系被承認,排除B項;新經濟政策以固定的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排除C項;鼓勵經營家庭副業并非新經濟政策的內容,排除D項。13.示例:論題:俄國十月革命的爆發是歷史偶然性與必然性的結合。論述:俄國十月革命的爆發是歷史的必然。1861年農奴制改革之后,俄國資本主義雖然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與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同時,腐朽的沙皇專制制度還在嚴重阻礙著俄國現代化的進程,改革成為必然。俄國無產階級在關鍵時刻積極改革,滿足了人民的迫切需求,最終被俄國人民所選擇。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馬克思和恩格斯最初認為,無產階級革命至少將在幾個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內同時發生,然而,無產階級革命卻在歐洲資本主義最薄弱的一環——俄國率先展開。當時的俄國,經濟發展較為落后,并沒有充分的物質條件推動社會革命深入發展,但第一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激化了本就尖銳的俄國社會矛盾,無產階級抓住了恰當的歷史時機,取得了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總的來說,俄國十月革命的爆發是必然的,其成功卻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無產階級對于歷史機遇的積極把握促成了社會主義從理想到現實的偉大飛躍。[解析] 根據材料“十月革命是一次偶然事件,是布爾什維克利用當時俄國的混亂局勢所采取的主觀行動,不存在任何客觀規律”和“十月革命是二月革命的一個延續,是俄國資產階級的經濟、社會乃至工業革命的整體進程的一部分”,可知俄國十月革命的爆發具有偶然性和必然性。從經濟、階級、思想等方面說明必然性;從馬克思、恩格斯對于社會主義革命爆發的論述、一戰對俄國革命的影響等方面說明偶然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