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2課 世界多極化與經濟全球化 題組一 世界多極化發展趨勢1.有學者認為:“僅依據冷戰結束就武斷地認為世界由兩極格局向多極格局發展,過于模糊、簡單與輕率。因為在現實中,單極化力量及其要求建立單極全球治理格局的訴求從來都是客觀存在的。”這一觀點 ( )A.反對世界多極化的趨勢B.反映了國際格局的復雜性C.強調冷戰影響政治格局D.助推了全球治理體系發展2.[2024·江蘇揚州學業考試] 在國際舞臺上,新興大國正在演化為一種強大的經濟和政治的綜合力量,沖擊著幾個世紀以來統治世界的“西方中心主義”,逐步形成“多個發展中心”。這表明 ( )A.國際新秩序已經建立B.霸權主義退出歷史舞臺C.多極化趨勢不斷發展D.新興大國成為世界主導3.[2024·廣東佛山月考] 有學者認為,冷戰結束后,大國的相對分量正在減少,中小國家越來越能夠顯示出自身的力量。最能證明這一觀點的史實是( )A.美國奉行霸權主義B.俄羅斯推行多極化外交C.日本追求政治大國D.發展中國家實力的增強 題組二 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4.[2024·遼寧大連月考] 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和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逐漸形成,想人為切斷各國間資金流、技術流、產品流、產業流、人員流,讓世界經濟的大海退回到一個一個孤立的小湖泊是不可能的,經濟全球化的歷史大勢不可逆轉。據此可知,經濟全球化不可逆轉的根本動力是 ( )A.生產力發展水平不斷提高B.世界各地經貿聯系加強C.市場經濟體制被普遍接受D.全球治理體系趨于完善5.[2024·遼寧撫順月考] 21世紀以來,“歐盟”統一市場使其成員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提高,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加強經濟合作,經濟增長率領先世界其他地區。由此可見( )A.區域經濟集團化有利于地區經濟增長B.社會信息化促進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C.區域經濟集團各成員利益分配不均衡D.歐盟國家有意設置區域性的貿易壁壘6.[2024·云南玉溪期末] 早在1997年就出現了“反全球化”運動,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反全球化”運動愈演愈烈,逆全球化思潮在歐美及全世界急流涌動,這嚴重阻滯了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前進步伐。這一運動的興起主要在于全球化 ( )A.增強了國家間經濟聯系B.造成了世界格局發生變化C.加劇了世界經濟的動蕩D.導致了世界經濟差距擴大 題組三 社會信息化和文化多樣性7.[2024·江蘇學業考試] 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變遷,漢語中的新名詞層出不窮,“平臺大數據”“移動支付”“虛擬社區”“共享經濟”等新名詞反映了 ( )A.世界多極化 B.經濟全球化C.社會信息化 D.文化多樣化8.學者俞國斌提出:“在全球化加速發展的今天,不同文化的發展方向、發展意愿并未隨著國際標準的趨同而步伐一致,反而因為它們自身的獨特性而呈現出動態的差異,并構成當代世界文化多元性的一面。”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A.經濟全球化促進了各國間文化交流B.經濟全球化沖擊了原有的文化格局C.經濟全球化下文化多樣性得以維系D.經濟全球化決定著文化的發展方向9.[2024·廣東梅州月考] 當今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歐盟繼續向經濟和政治一體化邁進。蘇聯解體后,俄羅斯聯邦取代了蘇聯在聯合國的地位,擁有可以與美國匹敵的軍事力量。日本將追求政治乃至軍事大國作為國家的長遠戰略目標。中國進一步改革開放,正在發揮并將繼續發揮負責任大國的作用。這反映了 ( )A.文化多樣性面臨嚴重挑戰B.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C.歐洲一體化趨勢縱深發展D.世界多極化趨勢繼續發展10.右圖是一幅題為《實在跑不動了》的漫畫。該漫畫從本質上說明經濟全球化 ( )A.源于世界政治的多極化格局B.使得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不足C.過程中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復蘇乏力D.過程中南北國家發展差距日益嚴重 易錯點1 不能正確認識世界多極化趨勢的表現11.[2024·廣西柳州開學考試] “當前大國力量對比的差距正在縮小,美國的領導力和主導力在下降,歐洲的自主自強意識在增強,俄羅斯力圖重振大國雄風,中國國際地位和作用不斷提高。”這表明 ( )A.世界多極化趨勢日益加強B.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受阻C.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成為歷史潮流D.新的政治格局已經形成 易錯點2 不能全面認識社會信息化的影響12.某班同學舉行歷史辯論會,圍繞同一歷史主題,正反雙方展開激烈辯論。其辯論的主題應是 ( )正方 反方 互聯網帶給人們便利的生活,如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一部手機走天下”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人出行時選擇的方式 手機病毒讓人防不勝防。網絡安全成為社會問題。保護個人隱私變得越來越困難A.社會信息化的利弊 B.文化多樣性的影響C.經濟全球化的表現 D.世界多極化的趨勢13.(12分)[2024·河北保定月考]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經濟全球化是最近國際問題中的熱門話題。專家認為:“嚴格意義上的經濟全球化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在這個時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網絡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場化的變革。前者為全球化提供了技術上的保障,后者為全球化提供了體制上的保障。”——陳寶森《經濟全球化進程剛剛開始》材料二 跨國公司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有選擇地向第三世界國家投資。貿易自由化所創造的財富中的70%被發達國家獲得,占世界人口85%以上的100多個發展中國家只獲得30%。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年增長速度每下降3%,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就有可能下降1%。發達國家占據著高層次的工業部門,而發展中國家擁有的工業部門的層次是比較低的。材料三 著名經濟學家約翰·H.鄧寧說:“除非有天災人禍,經濟活動的全球化不可逆轉。這是技術進步的結果,而技術進步趨勢不可逆轉。” “全球化是發達國家用來打開發展中國家市場的‘敲門磚’,是新殖民主義的一種形式,因此發展中國家應該團結起來,抵制全球化。”——江時學《發展中國家怎么辦——拉美國家的實踐》(1)根據材料一、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經濟全球化的原因。(6分)(2)材料三中兩種觀點截然相反。對此談談你對經濟全球化的認識。(6分)第九單元 當代世界發展的特點與主要趨勢第22課 世界多極化與經濟全球化1.B [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該學者認為冷戰結束后的世界格局并非單純的多極化,單極化力量及其要求建立單極全球治理格局的訴求從來都是客觀存在的,說明的是國際格局的復雜性,B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國際格局的復雜性,而非學者反對世界多極化趨勢,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冷戰后的國際格局復雜,排除C項;材料與全球治理體系的發展無關,排除D項。2.C [解析] 題干描述了新興大國作為經濟和政治的綜合力量對“西方中心主義”的沖擊以及全球范圍內“多個發展中心”的逐步形成。這反映了國際關系格局的變化,即原本由少數西方國家占據主導地位的局面正在向多元化、多中心的方向演變,C項正確;國際新秩序至今尚未建立,排除A項;當今世界仍然存在著霸權主義,“霸權主義退出歷史舞臺”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新興大國尚未成為世界主導,排除D項。3.D [解析] 冷戰結束后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世界多極化趨勢增強,發展中國家發展自身、團結合作,整體實力增強,D項符合題意;美國奉行霸權主義、俄羅斯推行多極化外交、日本謀求政治大國,這些都屬于大國強化自身影響力的表現,排除A、B、C三項。4.A [解析] 伴隨著工業科技革命的推動,人類生產力取得巨大的飛躍,世界市場逐漸形成,世界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世界經濟的大海退回到一個一個孤立的小湖泊是不可能的,經濟全球化的歷史大勢不可逆轉,A項正確;世界各地經貿聯系加強,是經濟全球化的表現,排除B項;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是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動力之一,但不是根本動力,排除C項;全球治理體系至今仍不完善,排除D項。5.A [解析] 21世紀以來,歐盟促進了成員國國內生產總值提高,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加強經濟合作,經濟增長率領先世界其他地區。結合所學可知,二戰結束后,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區域經濟集團組織成為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歐盟和亞太經合組織有利于地區經濟增長,A項正確。社會信息化促進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在材料中沒有涉及,排除B項;材料中沒有述及區域經濟集團各成員利益分配不均衡這一現象,排除C項;D項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6.C [解析] 逆全球化思潮在歐美及全世界急流涌動,說明全球化加劇了世界經濟的動蕩,C項正確;國家間經濟聯系的增強會促進全球化發展,排除A項;材料內容并非強調全球化與世界格局之間的關系,排除B項;材料主旨是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全球經濟的動蕩,并沒有說明全球化導致世界經濟差距擴大,排除D項。7.C [解析] “平臺大數據”“移動支付”“虛擬社區”“共享經濟”等新名詞都與互聯網的發展有關,這反映了社會信息化,C項正確。8.C [解析] 材料“不同文化的發展方向、發展意愿并未隨著國際標準的趨同而步伐一致,反而因為它們自身的獨特性而呈現出動態的差異,并構成當代世界文化多元性的一面”表明,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多元化依然存在,反映出經濟全球化下文化多樣性得以維系,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文化多樣性的現狀,沒有體現各國間文化的交流,更不能說明經濟全球化沖擊了原有的文化格局,排除A、B兩項;“決定”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項。9.D [解析] 據材料及所學可知,當今世界,歐盟是一支不可輕視的力量,俄羅斯軍事實力強大,日本在追求政治和軍事大國的地位,中國綜合國力迅速提升,這些都表明世界多極化趨勢在繼續發展,D項正確;材料與文化多樣性無關,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而不是經濟全球化的進程,排除B項;C項表述片面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項。10.D [解析] 據漫畫內容和所學可知,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亞非拉國家走的“氣喘吁吁”,基本停滯不前,而發達國家卻在迅速前行,這在本質上說明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南北國家經濟發展差距日益嚴重,D項正確;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得益于生產力的進步,與多極化的政治格局無直接關聯,且多極化格局至今尚未形成,排除A項;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和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復蘇乏力的說法均與材料無關,排除B、C兩項。11.A [解析] 當今世界,美國、歐洲、俄羅斯、中國的國家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主要表現為美國的領導力和主導力在下降,歐洲、俄羅斯、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在提高,反映出世界多極化趨勢日益加強,A項正確;題干中并未提及經濟全球化進程遭遇困難或阻礙,而是聚焦于大國間力量對比的變化和各國國際地位的演變,排除B項;材料并未強調歷史潮流,排除C項;新的政治格局尚未形成,排除D項。12.A [解析] 社會信息化,是指發展以計算機為主的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生產力,建立有組織的信息網絡體系,促進信息交流和知識共享,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推動經濟社會向高效、優質發展轉型的歷史進程。題干所述辯論會圍繞手機和互聯網的利弊開展,屬于社會信息化的范疇,A項正確。13.(1)原因:市場經濟制度在全球范圍內得到普遍認可和接受;新科技革命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物質條件;國際金融的發展;跨國公司的推動。(2)認識: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具有進步性和局限性。既促進了世界經濟發展和繁榮,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加快了資本、技術、人才在全世界的流動,為各個國家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極大地豐富和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同時也加劇了全球競爭的利益失衡,發達國家在此背景下收益最大,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也可從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角度進行分析,或者經濟全球化的潮流不可阻擋,要因勢利導。(言之有理即可)[解析] 第(1)問,據材料一“全球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場化的變革”可知,市場經濟制度在全球范圍內得到普遍認可和接受;據材料一“全球化……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網絡化”可知,新科技革命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物質條件;結合所學可知,經濟全球化還得益于國際金融的發展;據材料二“跨國公司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有選擇地向第三世界國家投資”可知,跨國公司的推動。第(2)問,據材料三中觀點并結合所學,從經濟全球化具有進步性和局限性、經濟全球化的潮流不可阻擋等角度進行分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