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第三章章末復習物體與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牛頓第三定律F = - F′常見性質力重力彈力摩擦力受力分析定研究對象按順序畫力查力1重2彈3摩擦4其他整體法與隔離法定義法、牛頓第三定律力的合成與分解找施力物體:判狀態假設法平行四邊形定則/三角形定則共點力平衡狀態:條件: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F合=0關于彈力產生的原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木塊放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支持力,這是木塊發生微小形變而產生的。B. 用一根細竹竿撥動水中的木頭,木頭受到竹竿的推力,這是由于木頭發生形變而產生的。C. 繩對物體的拉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上。D. 掛在電線下面的電燈受到向上的拉力,是由于電線發生微小形變而產生的 。D關于摩擦力,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A.靜摩擦力可以提供動力B.滑動摩擦力必然阻礙物體的相對運動C.受靜摩擦力的物體可以是運動的D.滑動摩擦力方向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反D如圖甲的玩具吊車,其簡化結構如圖乙所示,桿AB固定于平臺上且不可轉動,其B端固定一光滑定滑輪;輕桿CD用較鏈連接于平臺,可繞C端自由轉動,其D端連接兩條輕繩,一條輕繩繞過滑輪后懸掛一質量為m的重物,另一輕繩纏繞于電動機轉軸O上,通過電動機的牽引控制重物的起落。某次吊車將重物吊起至一定高度后保持靜止,此時各段輕繩與桿之間的夾角如圖乙所示,其中兩桿處于同一豎直面內,OD繩沿豎直方向,γ = 37°,θ = 90°,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則( )A.α一定等于βB.AB桿受到繩子的作用力大小為D.當啟動電動機使重物緩慢下降時,AB桿受到繩子的作用力將逐漸增大C.CD桿受到繩子的作用力方向沿∠ODB的角平分線方向,大小為mgD生活中經常用刀來劈開物體。圖中是刀刃的橫截面,F是作用在刀背上的力,若刀刃的橫截面是等腰三角形,刀刃兩側面的夾角為θ,θ越小,刀刃越鋒利,對外界產生的推力FN就越大,已知刀的重力為G。則的表達式正確的是( )B如圖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放一質量為1.0kg的木塊,木塊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6,在水平方向上對木塊同時施加相互垂直的兩個拉力F1、F2,已知F1=3.0N,F2=4.0N,設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g取10N/kg,則:(1) 木塊受到的摩擦力為多少?(2) 若將F2順時針轉90°,此時木塊在水平方向上受的合力大小為多少?(2)1.0N(1)5.0N方向與F2成143°斜向左如圖所示,質量為m=5kg的物體,置于傾角為α=37°的固定斜面上,恰好勻速下滑.現對物體施加一水平推力F,使物體沿斜面勻速向上運動.(g=10m/s2,sin37°=0.6,cos37°=0.8)求:(1)物體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2)水平推力F的大小. 171.4N1.明確研究對象(整體法與隔離法),即明確分析哪個物體的受力情況。2.受力分析。正確畫出物體受力示意圖,每個力的大小大致成比例,方向必須準確。一重和已知力、二彈、 三摩擦 、四其他A3.正交分解或合成。正交分解,將所有力分解到互相垂直的兩個方向。合成,要畫出平行四邊形。4.列平衡方程。正交分解法,在互相垂直的兩個方向分別列平衡方程。合成法,尋找三個力之間的幾何關系。θGFNFfF2F1θ平衡問題的一般步驟用大小為F的兩個力將100塊重為G的磚頭夾住,如圖所示。設所有接觸面間的動摩擦因數均為μ,則第27號和28號磚塊之間的摩擦力為先整體法后隔離法整體法與隔離法如圖所示,兩個質量均為m的小球通過兩根輕彈簧A、B連接,在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系統處于靜止狀態,彈簧實際長度相等。彈簧A、B的勁度系數分別為kA、kB,且原長相等。彈簧A、B與豎直方向的夾角分別為θ與45°。設A、B中的拉力分別為FA、FB。小球直徑相比彈簧長度可以忽略不計。則( )A. tanθ= 0.5 B. kA=kBC. FA= D. FB=2mgA整體法與隔離法如圖所示,在傾角為θ的粗糙固定斜面上,有一質量為m的物塊。(1)若物塊在不受力時,恰好能勻速下滑。求物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2)若物塊與斜面平行的向上推力作用時,恰好能勻速下滑。求物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3)用水平推力F作用使物塊恰好勻速上滑,求物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正交分解與平衡方程臨界問題:繩子承受最大拉力問題【典例2】如圖所示,重物的質量為16kg,在輕細線AO和BO的拉力的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此時AO線是水平的,BO線與水平面的夾角為θ=53°。AO、BO兩繩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都是250N。(g=10m/s2)(sin53°=0.8,cos53°=0.6)求:(1)AO的拉力;(2)為保證繩子不斷,所掛重物的最大質量是多少?臨界問題:物體間相對滑動問題【典例3】如圖所示,物體A重40N,物體B重20N,A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1=0.2,物體A、B用細繩通過光滑的定滑輪相連,當作用在物體A上的水平力F=24N時,恰能將A勻速拉出,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g=10m/s2)求:(1)A、B接觸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2;(2)若F=10N,地面對物體A的摩擦力大小?A對物體B的摩擦力大小?(3)若F=20N,地面對物體A的摩擦力大小?物體B對物體A的摩擦力大小?題型三:物體間相對滑動問題5.所示,(a)圖中輕繩AD跨過固定的水平橫梁BC右端的定滑輪掛住一個質量為M1的物體,∠ACB=30°;(b)圖中輕桿HG一端用鉸鏈固定在豎直墻上,另一端G通過細繩EG拉住,EG與水平方向也成30°,輕桿的G點用細繩GF拉住一個質量為M2 的物體。求:(1)輕繩AC段的張力,與細繩EG的張力(2)輕桿BC對C端的支持力;(3)輕桿HG對G端的支持力.繩桿的平衡問題(2)圖(a)中,根據平衡規律,由拉密原理可得FNC=FT=M1g,方向和水平方向成30°,指向斜右上方.(3)圖(b)中,根據平衡方程有FTEGsin 30°=M2g,FTEGcos 30°=FNG所以FNG=M2gcot 30°= M2g,方向水平向右.答案 (1)M1/2M2 (2)M1g,方向和水平方向成30°,指向斜右上方 (3) 方向水平向右例6:在斜面上等高處,靜止著兩個相同的物塊A和B,兩物塊之間連接著一個輕質彈簧,勁度系數為k,斜面的傾角為,兩物塊和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設最大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相等,則彈簧的最大伸長量是多少?斜面上的平衡問題如圖所示,用一根長為l的細繩一端固定在O點,另一端懸掛質量為m的小球A,為使細繩與豎直方向成30°角且繃緊,小球A處于靜止,對小球施加的最小的力是( )C最值問題多個物體平衡的計算如圖所示,傾角為θ的斜面體c置于水平地面上,小物塊b置于斜面上,通過細繩跨過光滑的定滑輪與沙漏a連接,連接b的一段細繩與斜面平行.在a中的沙子緩慢流出的過程中,a、b、c都處于靜止狀態,則( )A.c對b的摩擦力一定減小B.地面對c的摩擦力為零C.c對b的摩擦力一定增大D.地面對c的摩擦力一定減小D如圖,A、B兩物體通過兩個質量不計的光滑滑輪懸掛起來,處于靜止狀態。現將繩子一端從P點緩慢移到Q點,系統仍然平衡,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夾角θ將變小 B.夾角θ將變大C.物體B位置將變高 D.繩子張力將增大C[變式2] 兩個大人和一個小孩沿河岸拉一條小船前進,兩個大人的拉力分別為F1=400 N和F2=320 N,它們的方向如圖所示。要使船在河流中間行駛,求小孩對船施加的最小的力。如圖所示,兩根輕繩一端系于結點O,另一端分別系于固定圓環上的A、B兩點,O點下面懸掛一物體M,繩OA水平,拉力大小為F1,繩OB與OA的夾角α=120°,拉力大小為F2,將兩繩同時緩慢順時針轉過60°,并保持兩繩之間的夾角α始終不變,且物體始終保持靜止狀態.則在旋轉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F1逐漸增大 B.F1先增大后減小C.F2逐漸減小D.F2先增大后減小A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