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21課 古代詩歌五首 游山西村 教學設計【素養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歌,感受詩歌的節奏和韻律。(重點)2.理解詩歌內容,品味詩歌的語言,體味詩歌的內涵。(重點)3.感悟詩人寄寓在詩歌中的情感。(重點)4.培養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重難點)【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新課導入】生活中你們是否遇到過這樣的場景:當你在陌生的地方迷路,兜兜轉轉時,忽然發現一條意想不到的小路,眼前豁然開朗?或者當你遇到難題一籌莫展,某個瞬間突然靈光乍現?這樣的經歷會讓你聯想到什么成語或詩句嗎?(學生自由發言后,教師展示詩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兩句詩出自南宋詩人陸游的《游山西村》,不僅描繪了鄉村的山水之美,更暗含人生哲理。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首詩,感受詩人筆下的風景與智慧。【作者簡介】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南宋著名愛國詩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處于國家動亂、人民苦難的緊急關頭。他能文能武,主張抗金,收復失地,寫下許多憂國憂民的詩篇。陸游一生作詩近萬首,是文學史上存詩最多的詩人。著有《劍南詩稿》,代表作有《示兒》、《書憤》、《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等。【寫作背景】此詩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初春。在此之前,陸游因極力支持張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結臺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的罪名,罷官回鄉。閑居在家,詩人心中當然憤憤不平。但相比詐偽的官場而言,家鄉純樸的生活也讓他產生了無限的欣慰之情。“慷慨心猶壯”的愛國情緒,使他在農村生活中感受到了希望和光明,并將這種感受傾瀉到了自己的詩歌創作里。【讀詩歌】游山西村陸游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tún)。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xiāo)鼓/追隨/春社近,衣冠(ɡuān)/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kòu)門。un和en可以互押律詩,一般逢偶句押平聲韻(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韻到底,當中不換韻。【知識鏈接:七言律詩】七言律詩,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簡稱七律,屬于近體詩范疇。起源于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等進一步發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七言律詩格律嚴密,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由八句組成,每句七個字,每兩句為一聯,共四聯,分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中間兩聯要求對仗。【詩歌釋義】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莫: 不要。臘酒渾: 臘月所釀的酒,成為“臘酒”。渾, 渾濁。酒以清為貴。足雞豚: 備足雞肉、豬肉。豚,小豬,這里指豬肉。【詩意】不要笑農家臘月所釀的酒渾濁,豐收之年備足雞肉、豬肉款待客人。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疑:懷疑。暗:暗淡。【詩意】山重巒疊嶂,水迂回曲折,懷疑無路可走,突然出現了一個柳綠花紅的山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將近社月,一路上迎神的蕭鼓聲隨處可聞。古代立春后第五個戊日為春社日,祭社(土地神)。祈求豐收。古風存: 保留著淳樸的古代風俗。【詩意】將近社日,一路上迎神的簫鼓聲隨處可聞,村民們衣冠簡樸,古時的風尚仍然保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若: 如果。閑乘月: 趁著月明來閑游。拄:拄著無時: 沒有固定的時間,即隨時。【詩意】今后如果還能趁著月明來閑游,我一定隨時拄著拐杖在夜里來敲門。【課文精講】首聯寫農家朋友的好客習俗,以勸說的口吻,描寫農家在豐年殷勤待客的情誼,間接抒寫了自己在農家做客時的感受,渲染出豐收之年農村一片寧靜、歡悅的氣氛。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重”“復”二字突出了山與水的曲折幽深。“暗”字突出了綠柳的繁茂蔭濃,“明”字則重在描繪鮮花的嬌艷美麗。境地之幽(描寫)頷聯寫山間水畔的景色,寫景中寓含哲理。路疑無而實有 景似絕而復出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疑:一方面寫出了山水的曲折多變、道路的難尋難辨另一方面寫出了詩人留戀郊野、陶醉山水的沉迷自失的神態。又:渲染出詩人沉醉其中時突然發現眼前這個綠柳成蔭、山花嬌艷的秀美村莊的喜悅心情。這里描寫的是詩人置身山陰道上,信步而行,疑若無路,忽而又開朗的情景。不僅反映了詩人對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間事物消長變化的哲理,現實生活中人們常用來比喻在困境中出現希望或轉機。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春社”是農家祭社祈年的古老節日,既表現了詩人對淳樸的鄉土民俗的贊美,也表達了詩人對鄉民的喜愛之情。風俗之美(描寫)頸聯寫山西村淳樸的風土人情,農人歡天喜地地慶賀一年一度的“春社”,表達了詩人對古樸風俗的贊美。不僅反映了農民渴望豐年的心愿,也表達了詩人喜愛農村生活的真摯感情。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頻來之約這是全詩的總結,也是漫游山村心情的表述,點明了游村的詩題,而“夜扣門”與首句“農 家”搖相呼應,不僅畫面完整,而且更耐人尋味。【分析討論】1.全詩緊扣“ 游 ”字,按 時間 推移展開敘述,展示了農村生活的風貌。2.“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寫了什么?渲染出了一種怎樣的氣氛 并賞析“莫笑”、“足”兩詞。請結合詩句“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談談你對“莫笑”和“足”字的理解。考點:品析詩詞煉字[參考答案]“莫笑”二字道出了詩人對農村淳樸民風的贊賞。“足”字是足夠、充足的意思,表達了農家款待客人盡其所有的盛情。這一聯呈現了豐收之年農村一片歡悅的氣象。(分析合理即可)3.“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村”是廣為流傳的千古名句,你認為人們會在什么情況下引用這句詩 ①面對困境時。因為這兩句詩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困境中往往蘊含著希望,遇到困難只要我們不放棄希望,經過努力,就一定會有新出路。②描繪或贊美山水美景時。因為這兩句詩描寫了山環水繞、柳暗花明的美麗景色。4.詩歌尾聯抒發了詩人哪些情感?請結合詩句,簡要回答。考點:分析詩人情感[參考答案]①從“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衣冠簡樸”可看出詩人對淳樸熱情的村民的贊美;②從“柳暗花明又一村”可看出詩人對鄉村美景的喜愛以及雖遇挫折卻心存希望的樂觀豁達;③從“簫鼓追隨”可看出詩人對古樸民俗的贊美;④從“拄杖無時夜叩門”可看出詩人對鄉村生活的留戀。【寫作特色】立意新巧,自然成趣。(1)這首抒寫江南農村日常生活的詩篇,題材比較普通,不同的是立意新巧,運用白描手法,不用辭藻涂抹,而自然成趣。詩人緊扣詩題“游”字,但又不具體描寫游村的過程,而是剪取游村的片段見聞,通過每聯一個層次的刻畫來體現。(2)首寫詩人出游到農家,次寫村外之景物,復寫村中之情事,末寫頻來夜游。所寫雖各有側重,但以游村貫穿,并把秀麗的山村自然風光與純樸的村民習俗和諧地統一在完整的畫面上,構成了優美的意境和恬淡、雋永的格調。這可以說是繼承了孟浩然詩歌“平淡有思致”的特色而又向前發展了。【主旨歸納】主旨上:全詩生動地描繪了一幅色彩明麗的農村風光圖,表現了農家熱情好客和淳樸風俗,表達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與向往。寫法上:1.白描手法;2.寓情于景。【板書設計】【拓展延伸】下面兩首詩均描寫了詩人在鄉村的所見所聞,有何共同特點?請概括分析。游山西村陸 游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過故人莊孟浩然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參考答案]①內容上都寫了農家(田家)富有特色的豐盛菜肴和主人的熱情款待。②情感上都表現了對自然風光和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播放講解視頻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