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8張PPT)第14課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冊 別:中外歷史綱要(上)學 科:高中歷史(統編教材)盛世,指中國歷史上社會發展中一些特定的階段,在較長時間內統治集團文治武功到達一定水平、保持國家繁榮昌盛的社會現象。盛世之盛......我朝山川發詡,自康熙初元以來,如日炎炎。——龔自珍盛世之域——疆域的奠定【學習目標】了解清朝經略邊疆的相關舉措,認識這一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版圖奠定的重要意義。【學習要點】1.鄭成功收復臺灣 2.簽訂《尼布楚條約》3.平定噶爾丹和大小和卓叛亂 4.冊封尊號5.清朝疆域奠定的意義一、何為盛世?思考1: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哪些盛世?朕承天治理若此大國,有幸統治垂60年,實現四海和平,佑及鄰邦英明偉大之令譽傳遍天下,以龐大國土為榮。——《乾隆朝上諭檔》思考2:乾隆引以為傲的盛世表現是什么?一、何為盛世?思考:英使馬戛爾尼認為中國的“盛世”表現?材料1:中國政府(清朝)在世界歷史上空前成功地治理百姓......(清朝)極端排斥外國人,因此多年來世上鮮知人類社會中有這樣一個遼闊強大和人口眾多的帝國。——馬戛爾尼《乾隆英使覲見記》材料2:相繼登基的四個皇帝,都具有卓越的治理,不尋常的精力和果斷的毅力......不僅保存了王位,還將領土大加擴張。——摘編自馬戛爾尼《馬戛爾尼使團使華觀感》二、盛世之域1、東南鄭成功收復臺灣二、盛世之域2、東北二、盛世之域《尼布楚條約》是中俄兩國經過平等協商簽訂的第一個具有近代性質的邊界條約閱讀材料,指出條約中規定的兩國邊界,并進行評價。碑曰:大清國遣大臣與鄂羅斯國議定邊界之碑。一、將由北流入黑龍江之綽爾納即烏倫穆河相近格爾必齊河為界......凡山南一帶,流入黑龍江之溪河,盡屬中國。山北一帶之溪河,盡屬鄂羅斯。二、將流入黑龍江之額爾古納河為界。河之南岸,屬于中國。河之北岸,屬于鄂羅斯......不以小故沮壞大事。仍與中國和好,毋起爭端。——摘編自《清圣祖實錄》二、盛世之域3、北部(1)清軍平定準噶爾部貴族叛亂;(2)盟、旗制度二、盛世之域4、西北(1)清軍平定大、小和卓叛亂;(2)設立伊犁將軍;(3)滿蒙聯姻;二、盛世之域木蘭秋狝本朝不設防,以蒙古部落為之屏藩耳。——康熙《圣祖實錄》卷275二、盛世之域5、西南康熙冊封五世班禪“班禪額爾德尼”尊號順治冊封五世達賴 “達賴喇嘛”尊號1727年起,清朝開始派遣駐藏大臣1793年,《欽定藏內善后章程》二、盛世之域清朝在中央專門設置管理民族事務的機構——理藩院。其掌管蒙古、回、土司等官員的封襲、給俸等,派遣司員等到少數民族聚集地區管事。辦理滿蒙聯姻;管理蒙古各旗會盟、貿易等事務。管理西藏、蒙古等喇嘛事務,保護黃教。修訂少數民族的法律,參加審理刑名案件。6、中央機構二、盛世之域讀圖,指出清代疆域范圍二、盛世之域材料一:自我朝入主中土, 君臨天下,并蒙古極邊諸部落俱歸版圖,是中國之疆土開拓廣遠,乃中國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華夷中外之分論哉。 ——雍正《大義覺迷錄》材料二: 現代中國的廣闊領土與多元族群基本上都繼承自清朝, 也正是有清一代真正實現了大一統, 將亞洲內陸邊疆與中原整合到同一個統治框架之下。——朱金春《華夏性與邊疆性:多民族國家在清代的構建》思考:根據材料,清朝前中期疆域奠定有什么意義?二、盛世之域我們說康乾時代“為前代所不及,這是就歷史的縱向比較而言的......如果把乾隆朝取得的成績作橫向的考察,即放到當時世界范圍中,與歐美國家相比較,那就會呈現出另一幅黯然失色的圖景”。---戴逸《論乾隆》統治危機的初顯政權穩固,經濟繁榮,人口眾多,疆域遼闊本課小結疆域的奠定內容意義1.東南:鄭成功收復臺灣2.東北:《尼布楚條約》3.北部:平定準噶爾部貴族叛亂;設盟、旗制度4.西北: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伊犁將軍5.西南:冊封尊號6.中央機構:理藩院1.促進民族交融和政局穩定2.鞏固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3.為處理民族關系提供借鑒4.奠定現代中國版圖的基礎同學們,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