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四單元素養測評卷(4)(含答案)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四單元素養測評卷(4)(含答案)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

資源簡介

單元素養測評卷(四)
范圍:第四單元
  本試卷分為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Ⅰ卷60分,第Ⅱ卷40分,共100分,考試時間45分鐘。
第Ⅰ卷 (選擇題 共60分)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60分)
1.[2024·山東濟南開學考試] 莎士比亞在其作品《哈姆雷特》中說:“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貴的理性!多么偉大的力量!多么優美的儀表!多么文雅的舉動!在行為上多么像一個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個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從中可以看出當時 ( )
A.古希臘羅馬文化開始復興 B.莎士比亞抨擊英國貴族
C.人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D.文藝復興在西歐廣泛擴展
2.[2024·江蘇南通月考] 16世紀,新興的擊劍、馬術、摔跤、國際象棋等運動項目在歐洲快速崛起。同時,體育運動指導或者教學類書籍大量涌現。歐洲16世紀體育的勃興 ( )
A.擺脫了宗教觀念的束縛
B.反映了對人自身價值的重視
C.推動了近代科學的興起
D.宣揚了啟蒙運動的理性精神
3.佛羅倫薩人米蘭多拉(1463—1494年)說:“就讓某種神圣的遠大的抱負進入我們的靈魂,這樣一來,我們將不會滿足于碌碌無為的生活,我們會奮力追求生命的最高境界。”這反映出,米蘭多拉 ( )
A.深受宗教觀念束縛 B.阻止人們追求物質
C.具有積極的人生觀 D.要求個人自由幸福
4.[2024·江蘇南通月考] 馬丁·路德在把《圣經》翻譯成德語時說:“要弄清楚怎么講德語,就必須問家中的母親、街頭的孩童及街市之平民百姓,觀察他們怎么說話,然后照此翻譯。”路德甚至還會使用圖畫來展示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內容。這些做法 ( )
A.促成了德意志的統一 B.描繪了未來社會的藍圖
C.推動宗教儀式的簡化 D.擴大了新教的群眾基礎
5.[2024·湖南師大附中月考] 下圖為1535—1558年英國諾福克郡莊園財產分布對比圖。據此推斷( )
A.新航路開辟導致了價格革命
B.文藝復興強化了世俗力量
C.宗教改革沖擊了教會的力量
D.啟蒙運動打擊了舊的勢力
6.加爾文在宣揚世俗成功的同時,堅持基督徒的禁欲主義生活。他要求信徒在取得財富時,不要用于揮霍和無度享樂,而是要用財富去實現財富的增殖。據此可知,加爾文教 ( )
A.適應了資本擴張需要 B.彰顯了人文精神本質
C.增強了教會經濟實力 D.顛覆了天主教價值觀
7.下圖選自笛卡爾(1596—1650年)《論人》,展現了感覺和手的運動的關系。由此可知 ( )
A.文藝復興推動自然科學的發展
B.上帝的視角決定著人類的認知
C.人對外部刺激的感知是盲動的
D.理性是認識和通向真理的途徑
8.[2024·山東濱州開學考試] 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使人類對客觀世界的探索向前邁進了一大步;達爾文《物種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來“上帝創造萬物”的神創論,在生物科學領域掀起了一場偉大革命。對牛頓和達爾文成就的評價最符合材料觀點的是 ( )
A.反映了客觀事實 B.促進了科學進步
C.推廣了大眾科普 D.揭示了科學本質
9.[2024·河北保定月考] 有學者評價盧梭時說:“啟蒙的‘理性明燈’照射著外部世界,并將驅散各處的黑暗,但不驅散自身的黑暗。對自己來說,它仍然是暗昧的。而盧梭則把這樣的亮光投射到‘理性的黑暗’。”該學者意在說明盧梭 ( )
A.描繪了資產階級的終極理想 B.完善和發展了啟蒙思想
C.主張以自我意識為判斷標準 D.否定了理性主義的價值
10.在《論法的精神》中,孟德斯鳩詳細論述了奴隸的來源、奴隸制產生的原因、奴隸制與國家政體的關系等問題;全面批判了種種維護奴隸制的觀點,深入剖析了奴隸制違反自然、違背人性、危害社會的性質。這反映出,孟德斯鳩 ( )
A.反對君主專制 B.追求人的平等和自由
C.批判封建制度 D.主張權力的分權制衡
11.中國學者程漢大指出,“‘光榮革命’從形式上看是政變,但從內容上說則是‘革命’”。英國學者狄金森認為,“光榮革命”“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現代革命”“《權利法案》為英國創造了一個新的政治秩序”。他們關于“光榮革命”性質的論述,主要依據是 ( )
A.暴力驅逐了國王 B.國家權力中心的轉移
C.確立雙國王制度 D.責任內閣制開始形成
12.下表為英國對北美殖民地采取的部分措施。
時間 立法 內容
1764年 《食糖法》  對從美洲進口的糖征收禁止性關稅;對美洲的船只進行更嚴格的監管以抑制走私
1765年 《印花稅法》  要求報紙、法律文書、執照、保險單等印刷品上貼稅票
1766年 《宣示法案》  帝國議會“在所有情況下”都擁有制定法律約束殖民地的權力
1773年 《茶稅法》  授予英國東印度公司向美洲輸入茶葉的壟斷經營權,打擊美洲商人
上述法案 ( )
A.客觀上助推了北美的獨立運動
B.強化了英國對北美的統治
C.密切了英國與殖民地經濟聯系
D.刺激了北美資本主義發展
13.《人權宣言》中指出:“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們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擔任一切官職、公共職位和職務,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別外,不得有其他差別。”這一思想 ( )
A.推動了法國大革命的進程
B.為美國獨立戰爭提供理論基礎
C.加快了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
D.確立了近現代西方的民法體系
14.近代歐洲國家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方式各不相同。俄國通過農奴制改革,德國和意大利采取統一戰爭,日本通過推翻幕府統治進行明治維新完成變革。這主要是由于 ( )
A.政治變革的時間各異
B.君主的實際權力大相徑庭
C.革命風暴的程度不同
D.歷史傳統和現實國情不同
15.[2024·江蘇南通月考] 美國建國初期,制憲會議的參加者麥迪遜認為,新憲法授予聯邦政府的權力很少,并有明確的規定;各州所保留的權力很多,卻沒有明確規定。在第一屆國會上,麥迪遜提出憲法修正案:除了明確授予中央政府的權力以外,其余的權力由各州自行保留。這一做法( )
A.賦予了各州主權
B.體現了分權與制衡原則
C.緩和了南北矛盾
D.旨在維護國會的立法權
16.“光榮革命”后,英國政府拒絕把英國人所享有的政治權利授予北美殖民地居民。美國獨立后,黑人奴隸和印第安人的境遇并未改善,甚至更糟。這些狀況表明 ( )
A.英國革命引發美國獨立戰爭
B.權力制衡是美國制度的核心
C.英美政治制度存在較大局限
D.英美政治制度存在本質差異
17.1816—1858年,俄國男性世襲貴族數量從8.41萬人增至11.31萬人,增幅為34.5%;同時,農奴人口從2 145.42萬人增至2 483.82萬人,增幅為15.8%。1840—1858年,南俄和伏爾加河下游貴族地產總面積從約11.25萬平方千米增至約13.78萬平方千米,增長均22.5%。這可以說明,當時俄國 ( )
A.雇傭制大農場初具規模
B.農奴遭受的剝削加深
C.農奴人身依附關系加劇
D.農奴制并未出現危機
18.[2024·山東德州月考] 林肯政府1863年頒布的《大赦與重建宣言》中指出,一切參加叛亂的人,只要宣誓忠誠并捍衛美國憲法和聯邦政府,遵守和支持國會和總統所頒發的關于奴隸制問題的法律和宣言,將一律獲得總統的赦免。林肯政府此舉的主要目的是 ( )
A.維護國家統一 B.謀求國家獨立
C.廢除黑人奴隸制 D.確立共和制度
19.[2024·河北邢臺月考] 下表所示是某位史學家對歐美某國憲政進程特點的表述。該國是( )
 該國憲政建設不但起步較晚,而且步履維艱,這是因為早期該國長期保持分崩離析狀態,政治經濟發展落后,缺乏啟動憲政進程的歷史條件。后來在民族國家統一過程中,舊封建王朝又有幸占據了主導地位,發揮了顯著作用,從而造就了一個龐大強悍的“權力巨人”
A.英國 B.法國
C.德國 D.美國
20.[2024·云南保山月考] 明治政府利用國家的資金,創辦了一批官營的“模范工廠”,目的是把私人資本引向發展近代工業的道路。這表明明治政府在改革中 ( )
A.推行地稅改革 B.提倡“文明開化”
C.注重示范引領 D.實行“廢藩置縣”
請將正確答案填入下表: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第Ⅱ卷 (非選擇題 共40分)
二、非選擇題(3個小題,共40分)
21.(12分)[2024·廣西欽州月考]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藝復興時期,弗吉里奧(1349—1420年)將身體運動引入學校,認為體育教育應該培養充滿世俗精神的、得到全面發展的、身心俱健的人。競爭精神被列為受教育者應該具有的一種首要品格,競爭精神的基石在人的天性之中。人具有一種渴望得到贊揚的天性。維多利諾(1378—1446年)反對“靈魂的拯救只能通過對肉體的禁抑”,主張重視個體身心和諧發展。“人的發展應該包括身體的發展,理想的完全的教育因之也應包括體育在內,而不只進行心靈的訓練”,即“從新的審視角度來看待受教會無端指責千年之久的身體活動,建立正確的體育觀,從而自覺地投身到體育活動之中”。
——摘編自石龍、王桂榮《西方體育人文價值的演變》等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文藝復興時期體育教育觀的主要內涵和意義。(12分)
22.(16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羅馬教廷把下列書籍列為禁書。
書目 作者 作者生卒時間 節選內容(觀點)
《天體運 行論》 哥白尼 1473— 1543年  如果真有一種科學能夠使人心靈高貴,脫離時間的污穢,這種科學一定是天文學
《九十五 條論綱》 馬丁·路德 1483— 1546年  主張因信稱義,他認為靈魂得救只需靠個人虔誠的信仰,不靠教會或行善,更不靠贖罪券
材料二 (啟蒙運動思想家)保障人權和實行法治的主張,崇尚知識、提倡科學的態度,以及對未來理性社會的種種設想,都已超出了國界,跨越了時代,有著非常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同時,他們卓越的見解為……歐洲革命高潮奠定了思想基礎。
——摘編自《世界近代史》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這兩部著作為什么會被羅馬教廷列為禁書。(8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舉例說明啟蒙運動對歐美民主進程的深遠影響。(8分)
23.(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時序性是歷史學科的基本特征,人類歷史紛繁復雜,一切歷史都是在時間的長河中產生、發展、結束的。在具體的歷史教學語境下,時序意識的表現之一就是在時間的背景下把握歷史的變遷與延續、原因與結果。
  這些為世界近代史上的若干關鍵詞:“全球航路的開辟”“早期殖民擴張”“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近代科學的興起”“啟蒙運動”“資產階級革命”“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資本主義擴展”。
——摘編自李秦蘇《例談高中歷史教學中時序意識的培養策略》等
結合以上材料信息,自擬論題,并結合所學世界史知識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論述充分,邏輯清晰。)(12分)
單元素養測評卷(四)
1.D [解析] 莎士比亞在其作品中,贊揚人,稱贊人,結合所學,這反映出文藝復興對英國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體現出當時文藝復興在西歐廣泛擴展,D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文藝復興對英國的影響,而非希臘羅馬文化開始復興,排除A項;材料突出的是莎士比亞對人性的稱贊,并不是抨擊英國貴族,排除B項;僅從材料無法得出當時的人的政治地位的狀況,排除C項。
2.B [解析] 16世紀體育活動在歐洲的勃興,突出體現了人的價值和作用,B項正確;16世紀體育的勃興并沒有打破宗教觀念的束縛,排除A項;體育運動勃興與近代科學的興起關聯不大,排除C項;啟蒙運動的時間是17—18世紀,排除D項。
3.C [解析] 材料中“不會滿足于碌碌無為的生活”“奮力追求生命的最高境界”表明,米蘭多拉鼓勵人們樹立崇高的遠大抱負并為之努力,反映出其積極向上的人生觀,C項正確;材料中“神圣”“靈魂”并非宗教觀念,排除A項;材料體現米蘭多拉主張為實現遠大抱負努力奮斗,并未涉及他對人們追求物質的態度,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人應該樹立遠大的抱負,沒有強調追求個人自由幸福,排除D項。
4.D [解析] 馬丁·路德用平民化的德語翻譯《圣經》,甚至還會使用圖畫來展示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內容,有利于擴大新教的群眾基礎,D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宗教改革,與德意志統一無直接關系,排除A項;啟蒙運動描繪了未來社會的藍圖,排除B項;材料描述的是用德語翻譯《圣經》,擴大新教的群眾基礎,而非簡化宗教儀式,排除C項。
5.C [解析] 據材料數據及所學可知,在宗教改革的影響之下,教會財產受到限制,部分轉移到世俗勢力手中,即宗教改革沖擊了教會力量,C項正確;價格革命會導致地主財產的減少,但圖中地方巨頭、士紳的財產是呈上升趨勢的,排除A項;文藝復興運動主要涉及思想文化領域,與“財產”沒有多大關系,排除B項;啟蒙運動開始于17世紀,排除D項。
6.A [解析] 根據材料中的“堅持基督徒的禁欲主義生活”“要求信徒在取得財富時,不要用于揮霍和無度享樂,而是要用財富去實現財富的增殖”等信息可以得出,加爾文教主張人們不要沉迷享樂,而要創造、積累財富,這適應了資本主義發展初期資本擴張的需要,A項正確;題干主旨是加爾文教主張信徒重財輕欲,“彰顯了人文精神本質”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項;據材料信息無法得出教會經濟實力增強了,排除C項;材料中涉及的是新教派的主張,“顛覆了天主教價值觀”表述過于夸張,排除D項。
7.D [解析]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笛卡爾在《論人》中展現了感覺和手的運動的關系,將人的感覺與運動結合,反映了笛卡爾運用理性尋求真理的精神,進而說明理性是認識和通向真理的途徑,D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理性是認識和通向真理的途徑,而非文藝復興與自然科學發展的關系,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以人的視角看待運動,“上帝的視角決定著人類的認知”表述有誤,排除B項;盲動指的是沒有經過慎重考慮,沒有明確目的的行動,而材料反映了人對外部刺激的感知是經過理性思考的,排除C項。
8.B [解析] 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使人類對客觀世界的探索向前邁進了一大步,進化論在生物科學領域掀起了一場偉大的革命,由此得出牛頓和達爾文的成就都在各自領域促進了科學進步,B項正確。
9.B [解析] 根據材料“不驅散自身的黑暗。對自己來說,它仍然是暗昧的。而盧梭則把這樣的亮光投射到‘理性的黑暗’”可知,盧梭認為啟蒙思想存在自身的局限性,主張要解決自身的思想局限性,這表明盧梭發展了啟蒙思想,B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盧梭對啟蒙思想局限性的認識,排除A項;材料中并未提出以自我意識為判斷標準的主張,排除C項;材料中盧梭并未否定理性主義價值,排除D項。
10.B [解析] 根據材料“孟德斯鳩……全面批判了種種維護奴隸制的觀點,深入剖析了奴隸制違反自然、違背人性、危害社會的性質”可知,孟德斯鳩通過對奴隸制的批判,來強調人的平等和自由,B項正確;材料并沒有涉及孟德斯鳩對君主專制的態度,排除A項;材料涉及的是對奴隸制度的批判,并沒有表明對封建制度的批判,排除C項;“分權制衡”在材料中并未體現,排除D項。
11.B [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1688年“光榮革命”后,英國于1689年頒布了《權利法案》,法案限制了國王的權力,保證了議會的權力,國王逐漸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因此,國家權力中心發生了轉移,B項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光榮革命”是一場不流血的政變,排除A項;“雙國王制度”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責任內閣制開始形成是在18世紀20年代,排除D項。
12.A [解析] 英國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對北美殖民地的控制,這激化了北美殖民地與英國間的矛盾,客觀上推動了北美獨立運動的爆發,A項正確;這一系列措施激發了北美的反抗和獨立意識,最終弱化了英國對北美的統治,排除B項;材料體現不出英國與殖民地經濟聯系加強的信息,排除C項;英國采取的這些措施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的發展,排除D項。
13.A [解析] 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可知,《人權宣言》推動了法國大革命的進程,A項正確;《人權宣言》的頒布是在1789年,美國獨立戰爭發生于1775—1783年,排除B項;英國于1689年確立君主立憲制,與材料中的時間不符,排除C項;《法國民法典》的頒布推動了近現代西方民法體系的確立,排除D項。
14.D [解析] 俄國在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之前,實行的是封建制度,所以通過改革的方式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德國和意大利在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之前,還未完成國家統一,所以采取統一戰爭的方式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日本在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之前,幕府是日本真正的權力中心。綜上,這些表明決定近代各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方式各不相同的主要原因是歷史傳統和現實國情不同,D項正確。時間先后不是決定變革方式的主要因素,排除A項;君權的大小不能對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方式起決定作用,排除B項;雖然各國在經歷社會轉型的過程中,革命或改革的激烈程度確實存在差異,但這并不是決定性因素,排除C項。
15.B [解析] 新憲法未對諸州的權力作出明確的界定,而聯邦政府權力卻較小,反映出當時美國沒有形成中央與地方的權力制衡。而憲法修正案中提出“除了明確授予中央政府的權力以外,其余的權力由各州自行保留”,這明確了中央與地方的權力界定,體現了中央與地方的分權制衡,B項正確。各州保留的權力主要是決定和處理本州范圍內公共事務的權力,“主權”表述夸大了各州權力范疇,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緩和南北矛盾的相關內容,C項不符合題意,排除;材料強調的是聯邦制原則,未涉及維護國會立法權的意圖,排除D項。
16.C [解析] “光榮革命”后英國建立了民主制度,但英國政府不給予北美殖民地居民民主權利;美國獨立后同樣也沒有給予黑人和印第安人民主權利。這些狀況表明英美的民主制度都存在較大的局限性,C項正確。美國爆發獨立戰爭是由于英國對北美殖民地的壓迫,不是英國“光榮革命”引發的,排除A項;材料體現的是英美民主制度的局限性,而非反映權力制衡是美國制度的核心,排除B項;英美政治制度不存在本質差異,排除D項。
17.B [解析]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俄國農奴制改革前,俄國貴族地主人口、農奴數量、農奴主的地產面積都在增加,其中農奴的增幅要低于農奴主及農奴主地產面積的增幅,反映出農奴遭受的剝削加深,故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俄國的雇傭制大農場,故排除A項;從材料中看不出農奴主和農奴之間的人身依附關系情況,無法得出農奴人身依附關系加劇,排除C項;結合所學可知,當時農奴遭受著貴族地主的壓迫,農奴制已經出現危機,排除D項。
18.A [解析] 林肯政府在美國內戰中期頒布了有利于聯邦政府勝利和南方重建的《大赦與重建宣言》,主要目的是維護國家統一,A項正確;林肯政府當政前,美國已經通過獨立戰爭實現國家獨立,排除B項;林肯政府此舉的主要目的是維護國家統一,“廢除黑人奴隸制”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1787年憲法已經確立共和制度,排除D項。
19.C [解析] 德國早期處于分裂狀態,在后來的民族國家統一過程中,守舊的容克貴族發動王朝戰爭,完成國家統一,建立起了具有封建制度殘余與軍國主義特色的德國二元君主立憲制,C項正確;英國憲政建設起步較早,政治經濟發展較快,排除A項;法國較早完成國家統一,并且最終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基本清除了封建制度,排除B項;美國建國晚,與歐洲國家相比,沒有經歷封建社會,沒有太多封建制度的殘余,排除D項。
20.C [解析] 明治政府在改革中注重示范引領,通過創辦官營的“模范工廠”,引導私人資本發展近代工業,C項正確;題干材料未提及明治政府在改革中推行地稅改革,排除A項;“文明開化”與材料內容無關,排除B項;“廢藩置縣”屬于政治變革范疇,排除D項。
21.內涵:肯定個體價值;鼓勵個人全面發展;反對教會禁欲主義;積極倡導體育鍛煉。意義:沖擊了教會神學世界觀的束縛,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的訴求;順應了時代潮流;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促進了教育的近代化變革。
[解析] 第一小問,根據材料“體育教育應該培養充滿世俗精神的、得到全面發展的、身心俱健的人。競爭精神被列為受教育者應該具有的一種首要品格,競爭精神的基石在人的天性之中。人具有一種渴望得到贊揚的天性”可得出肯定個體價值,鼓勵個人全面發展;根據材料“反對‘靈魂的拯救只能通過對肉體的禁抑’,主張重視個體身心和諧發展”“人的發展應該包括身體的發展”可得出,反對教會禁欲主義,積極倡導體育鍛煉。第二小問,結合所學,從思想、政治、經濟、教育等角度概括即可。
22.(1)原因:《天體運行論》提出“日心說”,否定了天主教會宣揚的“地心說”,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九十五條論綱》主張因信稱義,把斗爭的矛頭直指羅馬天主教會,動搖了教皇的宗教權威。
(2)影響:為近代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確立奠定了理論基礎,如美國1787年憲法;推動了歐美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如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其他例子符合題意亦可酌情給分)
[解析] 第(1)問,結合《天體運行論》和《九十五條論綱》的內容,從打擊羅馬教廷和促進思想解放等角度進行概括。第(2)問,結合所學,從啟蒙思想為近代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確立奠定理論基礎及推動歐美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等方面進行分析。
23.示例:
論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促進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和擴展。
闡述:隨著新航路的開辟,西歐大西洋沿岸國家對外早期殖民擴張與掠奪,進行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使資本主義經濟獲得發展。14世紀以來,歐洲掀起了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不斷地沖擊歐洲的封建統治和教會禁錮,近代科學的興起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人文主義思想在歐洲社會的各個領域逐漸地傳播開來。思想解放是社會變革的先導。17—19世紀,資產階級在一些國家相繼進行了不同規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隨著資本主義的擴展,19世紀以來發生俄國農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維新、意大利和德意志的統一戰爭,俄國、日本、意大利和德意志等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
綜上所述,資本主義制度是隨著14、15世紀以來歐洲思想解放和早期殖民擴張而逐步確立的。
[解析] 首先,閱讀材料擬定論題,如據材料“時序意識的表現之一就是在時間的背景下把握歷史的變遷與延續、原因與結果”并選取若干關鍵詞得出論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促進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和擴展。其次,結合新航路開辟以來資本主義的發展、歐洲思想解放運動和不同國家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的相關史實進行論述。最后,進行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汶川县| 吉林省| 嵩明县| 白河县| 安溪县| 桃江县| 泰安市| 齐齐哈尔市| 阳高县| 九龙坡区| 恩施市| 铜山县| 甘孜县| 锡林浩特市| 神池县| 宣汉县| 星座| 克什克腾旗| 富川| 盐津县| 阜新| 武定县| 田林县| 舒城县| 盐山县| 洛扎县| 武穴市| 绍兴市| 科技| 抚州市| 库尔勒市| 内乡县| 改则县| 遂昌县| 西乌| 邯郸市| 科技| 台南县| 兴海县| 昌都县| 茶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