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課堂導入:西方國家政治制度的演變古希臘古羅馬(共和—帝制)中世紀西歐近代資本主義社會BC509—271640s——20世紀初476——15ct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城邦政治君主政治資本主義民主政治希臘羅馬雅典: 民主政治斯巴達: 寡頭政治共和國: 貴族寡頭帝國: 君主政治法國:等級君主制英國:議會君主制英國:君主立憲制美國:聯邦共和制法國:議會共和制BC8—BC6世紀課前預學課前準備:《中外歷史綱要(下)》、選必修1、歷史地圖冊、作業本課前預習:1、閱讀本課內容,整體了解本課主題、結構(知道每一部分講什么內容,本課3個部分的關聯)2、結合預習問題對教材內容進行勾畫、批注、記錄(《綱要》中出現過的知識點將頁碼用紅筆標注在旁邊)3、記錄預習過程中的疑問,如果通過閱讀教材無法解決可與同學老師交流第2課 西方國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變第一單元 政治制度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普通高中教科書 歷史 選擇性必修1課標要求: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各主要類型的產生和演變過程。課程標準: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體制各主要類型的產生和演變過程。預習問題:1、了解雅典、斯巴達和羅馬共和國政治制度的基本內容。2、了解中古西歐封建制度的特征和演變。3、了解英國、美國和法國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過程。課標在線思考:閱讀課本P8并結合史綱下內容,分析古希臘城邦公民參與國家管理的條件有哪些?出土于意大利半島。圖案展示了古希臘重裝步兵交戰的場景。古希臘公民既是士兵,也是土地所有者。承擔保衛城邦的責任,掌握絕大部分社會財富,是希臘城邦制度的基礎。①多山少平原,陸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區性大國興起【史綱下】②公元前8-前6世紀,古代希臘城邦國家發展起來(城邦政治)③公民承擔保衛城邦的責任,掌握社會財富,是希臘城邦制度的基礎【史綱下】思考:何為公民?a.本城邦b.成年c.男性思考:結合材料,概括城邦政治特點。公民政治、小國寡民、直接民主、奴隸制民主一、古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一)古希臘的政治制度公民大會公民大會由全體成年男性公民組成,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決定國家法律和政策。議事會議事會議員從公民中抽簽產生,主要負責為公民大會準備決議草案,并參與國家日常管理。官員大部分官員由抽簽產生,大多一年任期,在任時需接受監督,隨時可以被罷免和審判。公民法庭公民法庭是主要司法機關,公民審判員全體達6000人之眾,組成規模不等的法庭審理大小案件。國家最高權力機關1.民主制的代表——雅典雅典是古典民主城邦的代表,國家權力掌握在公民大會、議事會、官員和公民法庭手中。一、古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評價雅典民主政治?積極性:1.提高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積極性;有利于正確決策,監督政府為公民服務。1.創造了法治基礎上的民主運作方式,促進了雅典奴隸制文明的繁榮。2.對后世民主政治的實施和民主思想的傳播起了推動作用。局限性:①民主只屬于成年男性公民,是少數人的民主。②易形成多數人的暴政,導致國家權力的誤用和濫用,是社會不公的暴力機器。實質:小國寡民的產物,是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上的奴隸主貴族的民主一、古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權力機關 產生方式 職責公民大會 全體男性公民 名義上是最高權力機關國 王 世襲繼承 壟斷軍事統帥權長 老 會 僅30人,終身任職 實際上的最高權力機關監 察 官 從全體公民中選舉產生,一年一任,一般不得連任 主持公民大會,審判國王(斯巴達的)君主們希望城邦長存,因為他們在臣民中享有應有的榮譽,貴族們樂于在長老院中有一席之地(長老職位本身是對德性的一種獎勵),平民則安于監察制,所有人都有入選的機會。——亞里士多德仍具民主色彩!2.斯巴達:寡頭政治一、古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BC8CBC509年BC3CBC73年BC27年AD1C4C末476年1453年羅馬城建立羅馬共和國建立征服意大利斯巴達克起義羅馬帝國建立基督教誕生帝國分裂西羅馬帝國滅亡東羅馬帝國滅亡【復習回顧】繪制時間軸,回顧羅馬的發展的歷程在歷史演進中,羅馬形成了怎樣的制度呢?一、古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二)古羅馬的政治制度(二)古羅馬的政治制度7世紀拜占庭帝國時空史觀一、古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1.羅馬共和國:貴族共和政體,帶有濃厚的貴族寡頭特征羅馬共和國從誕生的日子起,便是貴族專政的一種方式。……執政官必須出身貴族,平民無權充任這個最高的職位。……早期的羅馬官職都是無給職。在實際上能夠享受擔任公職權利的人只限于那些有足夠財產的人。衣食無告的人,即使被選上了,誰也不能枵腹從公。——摘編自吳于廑《古代的希臘和羅馬》共和制的基本含義是,國家最高權力掌握在選舉產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國家機關或公職人員手中的政權組織形式。共和政體區別于君主政體,而且是作為君主政體的對立面而存在的。一、古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二)古羅馬的政治制度角度 羅馬共和國主要機 構權力①執政官有兩人,一年一任,由全體公民選舉產生,他們的主要職責是擔任軍事統帥,主持公民大會和元老院,并執行相關決議。②元老院由卸任高級官員組成,終身任職,負責向官員提出建議,協調他們的行動。③公民大會有權立法、宣戰、媾和和談判,是羅馬最高權力機關,但公民大會的召開和表決都受到高級官員和元老院的限制,難以有效發揮作用。④所有官職均無薪金,窮人實際上無法當選①存在一定程度的權力制約②兼具民主與寡頭色彩的貴族共和,具有濃厚的寡頭政治特征自主學習:閱讀課本P9羅馬共和國政治主要機構、特征、實質政治制度特征2.羅馬帝國(公元前27—395年):元首制(君主政治)思考:與羅馬共和國比較,羅馬帝國的政治制度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其實質是什么?特征: ①皇帝(元首):掌握國家大權, 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②軍隊:聽命于皇帝,是實行獨裁統治的工具實質:君主專制獨裁羅馬共和國與羅馬帝國在政治制度上有何不同?政體不同:羅馬共和國是貴族共和制,而羅馬帝國是君主制,君主集元老院、執政官和公民大會職權于一身。公民權不同:共和國時期授予的公民權數量有限,而帝國時期則擴大了公民權的授予范圍,從而擴大了帝國的統治基礎。(二)古羅馬的政治制度一、古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總結:雅典、斯巴達、羅馬共和國政治制度的異同同:建立在奴隸制度之上的民主;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是少數人(公民)的民主;公民都由成年男子組成;只有公民能夠參加國家政權管理;部分官員由選舉產生,且有任期。異:政體不同;公民大會的權力有所不同。中古時期:世界歷史上的5—14世紀一般稱為“中古時期”,又稱“中世紀(Middle Ages)”,即從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到14、15世紀文藝復興運動興起。封建制度的形成、發展和解體是這一時期歐洲歷史的主線(傳統上認為這是歐洲文明史上發展比較緩慢的時期)。第三單元5世紀西羅馬帝國滅亡11世紀中古早期15世紀中古晚期近代歐洲西羅馬帝國(395——476)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395——1453)中古時期:世界歷史上的5—14世紀一般稱為“中古時期”(封建社會);歐洲地區:分西歐和東歐盎格魯-撒克遜諸王國西哥特王國法蘭克王國東哥特王國汪達爾-阿蘭諸王國二、中古西歐的封建制度(一)封君封臣制度分封土地,保護效忠,服兵役國王大貴族封建主中小貴族封建主農民與農奴①以土地為紐帶,等級明確②雙向權利義務③契約意識教會(1)經濟:擁有大量莊園和土地,教皇是最大的封建主;征收什一稅(2)思想:精神權威,控制信仰和生活(3)政治:國王依靠教會支持獲得政權的合法性,教會依靠王權擴展基督教,維護教會權威長期并立世俗王權和基督教會權力長期并立(二)法國的等級君主制度1.概念等級君主制是王權借助等級代表會議實施統治的一種政權形式,貴族和市民階層共同參政,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權力。這是西歐后期"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2.結果進一步強化王權二、中古西歐的封建制度(三)英國的議會君主制度議會成為國王與貴族、騎士、市民共商國是的平臺。國王通過議會為自己的政策尋求支持;議會則以向國王請愿的形式,要求國王改善統治。1.概念2.形成過程①開始形成:13世紀初,《大憲章》簽訂。②逐漸加強:13世紀中后期,英國多次召開議會,議會權力逐漸加強。③新時期:14世紀中期,議會分成下兩院。上院由貴族組成,下院由騎士和市民組成,英國進入議會君主制時期。某種程度上削弱了王權二、中古西歐的封建制度(四)神圣羅馬帝國的選帝侯制度(962-1806)①開端:962年,德意志國王被教皇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②1125年后,國王由諸侯選舉成為制度③1356年,查理四世頒布“黃金詔書”,由七位“選帝侯”選舉皇帝④1806年,神圣羅馬帝國解散伏爾泰“這個國家過去稱之為神圣羅馬帝國,現在還是這樣稱呼,但它既不神圣,也不是羅馬,更不是什么帝國。”—伏爾泰《風俗論》二、中古西歐的封建制度三、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產生與發展三、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產生與發展1、確立:16—18世紀,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確立近代西方政治制度。2、成熟:19—20世紀的多次改革和革命,西方政治制度逐漸走向穩定與成熟。3、代表:英國君主立憲制、美國和法國的共和制。◎攻占巴士底獄(法國)◎處死查理一世(英國)◎獨立戰爭(美國)(1)英國君主立憲制①確立 1689年頒布《權利法案》(規定:英國的法律由議會制定,國王無權廢止;議會定期召開;未經議會同意,國王不得征收新稅和招募常備軍。)人治→法治 國王→議會②發展 18世紀內閣制度的形成(規定:國王的權力限于邀請議會多數黨領袖出任首相,并批準首相提名的各部大臣,內閣實際掌握政府權力)③完善 19世紀英國三次議會改革,民主制度進一步發展背景——工業革命完成,工業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推動。內容——1832年議會改革,重新分配議員名額并修改選民資格,中產階級大體獲得選舉權;1867年議會改革,大大降低選民的財產資格,工人階級大多得到選舉權;1884—1885年議會改革,基本實現成年男性的普選權。④特點 國王是統而不治的虛君;議會是國家的權力中心,擁有立法權和行政監督權;內閣掌握行政權,對議會負責,內閣首腦是首相,由議會多數黨領袖擔任。英國政治制度的演進具有連續性、漸進性、創新性的特點三、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產生與發展(2)美國:聯邦制共和制①內容:聯邦制:聯邦政府對外代表國家主權,擁有憲法明確規定的權利各州政府擁有一定自治權三權分立:行政權:總統,是政府首腦,兼任陸海軍總司令立法權:國會,分眾議院和參議院,擁有批準稅收權利司法權:最高法院和下級法院②原則:聯邦制,分權制衡,民主③評價:積極:是一部比較完善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維護了民主,防止了專制,促進了社會穩定。不足:為美國內戰埋下隱患;民主制度不完善,留下種族歧視的烙印,承認奴隸制存在,不承認婦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公民權利三、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產生與發展(3)法國議會共和制①過程 1789年法國大革命開始;1792年首次建立共和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870年建立第三共和國;1875年通過新憲法,經過數年動蕩,法國確立共和制。②標志 1875年頒布《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內容:國會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立法權由兩院行使。總統任期七年,經參議院同意有權解散眾議院。)③特點 形成總統和議會兩大權力中心,導致政局不穩,經過數年動蕩,共和派在國會中獲得優勢并控制了總統職位,法國最終成為議會制共和國。三、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產生與發展個性 英國 美國 法國政治體制國家元首元首產生元首任期元首實權政府首腦政府產生權力中心行政權屬首腦與議會的關系立法權屬共性議會制君主立憲制總統制共和制議會制共和制國王世襲終身“統而不治”無實權首相議會產生議會內閣內閣對議會負責,內閣協調首相與議會的關系議會總統選舉有實權總統總統任命總統總統總統與內閣不對議會負責,總統與議會相互制約國會總統選舉有實權內閣總理總統任命參眾兩院總統,但須內閣部長副署總統與內閣部長共同對議會負責,總統可解散眾議院參眾兩院妥協的產物;資本主義代議制政體,適應資本主義發展需要;由議會立法,體現分權制衡;屬于政黨政治,符合法治原則。4年,可連任一屆7年,可連選連任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現 對西方民主政治的影響抽簽任職,輪番執政 現代選舉制的起源人民主權 近代以來主權在民思想的開端五百人會議規定的任期 近代資產階級代議制下任期制的淵源五百人會議按公民人數分配名額 比例代表制的開始公民大會中的辯論行為 近代西方議會制的雛形法律至上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力制約 三權分立近代民主政治呈現的特點及其發展趨勢①繼承古代政治的優良傳統。②實行分權制衡原則。③代議制。以議會作為參政的一個窗口。④完善法律,強調法治。⑤民主范圍逐漸擴大,民主制度逐步完善。從人治走向法治從少數人走向多數人西方國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變古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中古西歐的封建制度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產生與發展古希臘的政治制度古羅馬的政治制度:從羅馬貴族共和國到羅馬元首帝國古希臘城邦國家的發展雅典——古希臘民主政治的代表斯巴達——古希臘寡頭政治的代表中古西歐封建國家的形成中古西歐封建制度的特征中古西歐政治制度的代表以封君、封臣為基本特征王權和教權長期并立法國:等級君主制英國:議會君主制英國:君主立憲制美國:總統制共和制法國:議會制共和制課堂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