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考試高一年級歷史試卷考試時間:2025年4月15日 上午10:45-12:00 試卷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文字的產生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之一,圖1所示為部分楔形文字的起源和發展。這說明( )圖1A.農業的產生促進文化的交融 B.世界文明的發展具有多元特征C.兩河流域對外貿易范圍廣泛 D.文字起源與生活勞動密切相關2.以下各項關于多元的古代世界文明的史實與結論相符的選項是( )史實 結論A 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雕塑和古代埃及公元前3千紀后期的雕塑在發式、表情和站立姿勢方面存在明顯相似之處 此時的希臘雕塑在一定程度上借鑒了埃及雕塑B 融合并簡化了西亞楔形文字發展而來的22個腓尼基字母,后來又演化出古代世界的多種字母文字,是字母文字的源頭。 體現了古代西亞文明獨領風騷C 阿拉伯各部落經常派人到麥加附近舉行詩歌比賽,獲勝的詩歌會書寫在布上,懸掛在墻壁上,名為“懸詩” 阿拉伯帝國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D 阿茲特克人發明了“浮動園地”,淤泥十分肥沃,耕種者甚至每年可以從中獲得7次收成 當地精耕細作的農業技術體系形成A B.B C.C D.D3.下表是某中學小明同學在開展研究性學習時整理的關于世界古代文明的部分情況,據此表可知( )公元前8-公元前6世紀 希臘人去埃及當雇傭兵,幫助國王阿瑪西斯取得了政權公元前6世紀 雅典成為一個重要的貿易中心,后來又成了一個觀光城市公元前2世紀 大部分的羅馬的精英人士都會說希臘語,甚至不同的希臘方言A.自然環境不同決定文明差異 B.希臘化時代的文化碰撞C.區域間存在文明交流與擴展 D.大西洋文明的統一趨勢4.1252年英國政府規定:允許維蘭(指農奴)攜帶武器“保衛國家”;過去他們必須為莊園主無代價地定期服務演化為“在莊園主的請求之下”不定期地幫忙;一個維蘭可以用支付工資的辦法雇傭另一個維蘭來替他工作。以上材料可以用來研究英國( )A.莊園經濟走向崩潰 B.農村社會關系發生變化C.世俗王權不斷強化 D.封君封臣制度趨于完善5.11世紀開始興起的歐洲工商業城市,其管理不是隨意性強的“人治”,而是依據城市共同體自我約定的章程,或領主賜予的特許狀,這些文件在某種意義上相當于各城市的“憲法”或“市民法”。市政機構的權限和責任,表現在行政、司法、經濟、社會等諸多方面。據此判斷,這些城市的管理( )A.繼承了封建莊園的管理模式 B.推動了新的社會觀念的形成C.奠定資本主義政治制度雛形 D.已擺脫傳統封建勢力的操控6.1570年,尼德蘭制圖學派繪制的《寰宇大觀》,對歐、亞、非、北美、南美五大洲上的主要國家及地區的地理和歷史狀況進行了概述。至1612年,該書相繼推出了荷蘭語、法語、德語、英語等多種語言共31個版本,所收錄的地圖數量也不斷增多。《寰宇大觀》的繪制及發展反映出( )A.各大洲相互隔絕的狀態被打破 B.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已基本形成C.歐洲人開啟了殖民擴張的步伐 D.人類認識世界的視野不斷開闊7.下圖反映了1500~1640年英國小麥價格的變化。影響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農業生產技術改善 B.大量貴重金屬流入C.城市商品經濟發展 D.世界貿易中心轉移8.從15世紀開始,兒童玩具或游戲的場面越來越多地出現在西歐的宗教肖像畫中,游戲不再被視作肉體與精神的放縱。意大利教育家維多利諾認為,學習要與游戲和必要的鍛煉交替進行,兒童才能達到智力敏捷。這一現象( )A.旨在弘揚古希臘教育理念 B.得益于科學革命的興起C.反映出教育的人文化傾向 D.使兒童得到了全面發展9.17、18世紀的啟蒙大師們認為,自然界按照它本身的規律發展,會產生一個完美的世界,因此人類的政治干預和宗教干預應該越少越好。與文藝復興的主流思想相比,其觀點的超越之處在于()A.肯定自然界的運轉規律 B.反對宗教對人性的束縛C.明確提出反封建的目標 D.理性地思考社會的發展10.英國人伯克在1790年發表的《法國革命感想錄》中指出:“光榮革命的原則不是變革,而是維護傳統,傳統保障了社會的存在,因此是社會的基石。法國大革命正因為破壞了傳統,才把法國引向崩潰。”據此可推知,伯克( )A.肯定英國的憲政傳統 B.事實上反對理性主義C.否定法國革命的功績 D.認為自由比秩序重要11.18世紀后期,女性衣帽商們成為巴黎服飾時尚的重要推動者。她們運用自己的天賦,不斷推出引領時尚的新樣式。作為一個地位偏低的社會階層,以女性為主的時尚商人在法國大革命前夕起到了銜接貴族與平民文化,促使服飾時尚大眾化的歷史作用。這說明( )A.時尚商人助推女性社會地位提高 B.工業革命帶來社會生活巨大變化C.女性在社會轉型中扮演重要角色 D.啟蒙思想隨革命進程而廣泛傳播12.18世紀,歐洲一些科學家、修補工、自然哲學家堅信人類可以實現進步,并以傳播能夠為他人所用的“有用知識”為使命。在此基礎上,諸多科學協會、科學學校建立;1797年《自然哲學、化學和藝術期刊》出版發行,世界首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期刊出現。這()A.標志著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 B.有利于推動工業革命的開展C.表明科學知識得到廣泛傳播 D.得益于科學與技術緊密結合13.19世紀上半葉,英國中等教育主要被男子控制,女子教育被忽視。1848年,英國“家庭教師福利會”創辦了培養家庭教師的“女王學院”,后來發展為師范學院。186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捐款學校法》,規定女子享有與男子同等的受教育權利。到19世紀末,從小學到大學,英國女性和男性一樣享有受教育的機會和權利。上述變化( )A.決定國家工業化的發展方向 B.使英國成為女權運動的先鋒C.順應了工業化時代社會需求 D.完善了英國的國民教育體系14.18世紀以前的英國社會在安于現狀中停滯不前,人們普遍認為個人命運幾乎是父輩的翻版,與自己的奮斗并無多少必然聯系;18世紀時這種狀態被打破,社會各階層都加入到追求財富的行列中,他們認為憑借努力可以過和自己父輩完全不同的生活,甚至可以成為高不可攀的貴族。這一變化反映出( )A.工業革命促進社會結構的變動 B.自由主義經濟思想成為共識C.經濟發展影響了社會價值追求 D.民主政治沖擊傳統社會秩序15.馬克思在一部著作中寫道:假如在勞動量適當的情況下,一個正常工人平均能活30年,那資本家每天支付給工人的勞動力價值就應該是它的總價值的1/(368x30),即1/10950。如果資本家要在10年內就消費完該工人的勞動力,但每天支付給工人的仍舊是其勞動力總值的1/10950,而不是1:3650,那就只支付了工人的勞動力日價值的1/3,也就是每天偷走了工人的商品價值的2/3。這段材料( )A.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和資本家剝削的秘密B.闡明了共產黨的性質、目的和策略原則C.系統地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D.首次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二、非選擇題:本題共四小題,共55分。16.【蔗糖傳播與全球聯系】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蔗糖的歷史可以說是世界歷史的縮影.蔗糖原產地在亞洲,公元前4世紀,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印度時,才知道有甘蔗這種作物,自此極少量的印度蔗糖被商隊帶到歐洲。7世紀,甘蔗傳入波斯。8-12世紀,穆斯林教徒將其和制糖技術傳播到阿拉伯帝國統治的各地區,繼而進一步傳播到塞浦路斯及非洲東岸,12世紀,甘蔗由克里特島及北非傳入西西里島。13-14世紀,甘蔗傳入埃及。隨后,地中海一帶開始廣泛栽種甘蔗,歐洲蔗糖業興起。但從世界整體來看,新舊大陸之間基本上彼此隔絕,亞、歐、非洲之間的交往和接觸范圍較小,而且時斷時續。-摘編自張蘭星《舊大陸甘蔗在新大陸的傳播及蔗糖業的發展》等材料二 15世紀以后,葡萄牙和西班牙都在大西洋諸島上建立甘蔗種植園。15世紀末,甘蔗種植之旅繼續西進,蔗糖的生產中心轉移到由葡萄牙占領的大西洋的馬德拉群島、加那利群島、西非幾內亞灣的圣多美島及中南美洲的巴西。從16世紀開始,大西洋諸島上,強迫非洲奴隸進行的蔗糖生產急速發展。進入17世紀后,甘蔗被移植到英屬、法屬加勒比海諸島。隨著甘蔗的引入,加勒比海地區的諸島開發出了廣闊的甘蔗種植園,生產出蔗糖這種世界商品。歷史學家將加勒比海地區的人種構成、社會結構、經濟方式持續的變化稱為“蔗糖革命”。從17世紀中期開始,加勒比海的“蔗糖革命”使英國的砂糖進口量激增,而英國人對糖需求量增加的原因之一是他們要在茶中加糖。紅茶加糖能迅速補充熱量,讓人精力充足,茶和糖共同推動了以加糖紅茶為特色的英式早餐的出現,能讓勞動者成為工場老板需要的勞動力。到18世紀中期,英國民眾的人均砂糖用量是法國人的八到九倍。紅茶和糖漸漸惠及下層民眾,最終成了產業革命時期英國城市工人的象征。-摘編自【日】白川稔《一粒砂糖里的世界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公元前4世紀至14世紀蔗糖傳播的主要特點。(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15-17世紀蔗糖進一步傳播的歷史背景,并簡析“蔗糖革命”產生的影響。(10分)17.【政治革命與國家關系】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在法國大革命爆發初期,英國的許多進步知識分子、新興資產階級群體對其抱以熱烈歡迎的態度。倫敦的一些咖啡館、文學社內,常常能聽到人們激情澎湃地討論法國的局勢。當時的一些報刊,如《倫敦紀事報》刊載了大量來自法國的革命動態,詳細描述了巴士底獄被攻陷后法國民眾歡呼雀躍的場景,文中滿是對法國人民追求自由、推翻封建專制的贊美之詞,稱這是“歐洲邁向光明未來的關鍵一步”。同時,像著名思想家、作家托馬斯·潘恩,他身處英國卻心系法國革命,不僅撰寫文章宣揚法國大革命所代表的平等、自由精神,還親身前往法國,投身到革命的輿論支持工作中,他的著作在英國廣泛流傳,激發了不少英國人對法國大革命的向往,許多年輕人以法國革命者為榜樣,期待英國也能有類似打破舊有束縛的變革。-摘編自吳先春《論法國大革命中人民群眾的作用》材料二 隨著保守主義在全國輿論宣傳上取得的絕對優勢,英國報刊輿論經過開始階段短暫的歡迎態度后,轉向了對法國大革命的反對。法國大革命的發生,催生了英國社會改革的呼聲,激進運動的崛起和發展,極大地增加了英國社會的不穩定。其次,法國的對外擴張政策以及向外輸出革命,極大地損害了英國的海外利益,違背了英國的大陸均勢政策。最后,法國大革命中的暴力事件,尤其是處死國王路易十六,引起了包括英國在內的廣大君主制國家的極大不滿和恐懼。上述因素對英國國內整體輿論氛圍的轉變產生了重要作用。-摘編自張英明《英國報刊對法國大革命的態度轉變探究》(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法國大革命爆發初期英國人歡迎這場革命的主要原因。(6分)(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英國報刊輿論對法國大革命態度轉變的影響因素,以及所產生的影響。(8分)18.【社會生活的變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 1700年,英國的人均收入大約只有8-9英鎊,1750年左右增長到12-13英鎊,到19世紀初已經增長到21.6-23.4英鎊,正是由于人們收入的增加,中產階層群體日益壯大,他們在人數與消費能力方面逐漸占據主流。同時隨著收入與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中產階層越來越愿意把時間與金錢花費在悠閑娛樂生活之上,使得商業化的休閑方式與休閑消費品被普通人所認可接受。此外,伴隨著收入同步增加的生活壓力,成為休閑理念形成的基石。······19世紀40年代以后,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加快,城市開始替代農村成為最為重要的文化傳承載體,休閑作為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代替農村成為引領休閑潮流的“領頭羊”。同時,現代市民意識開始覺醒,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提出的“天賦人權”等思想得到了廣泛的傳播與認同,打破了原本不同階層中所存在著的休閑方式差異,讓休閑的理念為更多的人所接受。-摘編自蔣萌《近代英國民眾休閑生活轉型》材料二 工廠制嚴格規定了工人們的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英國政府還制定了各種工廠法案,在規定勞動紀律的同時,保證了工人們的休閑時間。英國人的休閑生活得到了很大發展,工業革命以前英國人的休閑生活中很多內容充滿了暴力、血腥和混亂。隨著社會的發展,在政府當局和社會各界的努力下,這些野蠻、暴力的休閑方式逐步得到了改造。從工業革命前以宗教慶典和各種節日慶祝活動為主發展到工業革命期間的餐飲娛樂休閑、文化休閑、演藝觀賞休閑、體育休閑和旅游度假觀光等多種休閑娛樂方式共同發展。-摘編自馬婕好《英國工業革命期間的休閑生活》(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推動近代英國民眾休閑生活發展的原因。(7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工業革命前后英國民眾休閑生活的變化。(6分)19.【歷史上的法律】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世界歷史上的重要法律-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古代史編》《世界史·近代史編》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任選一部或多部法律,擬定一個論題并加以闡述。(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闡述須有史實依據,史論結合,表述清晰)(12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D A C B B D B C -D A C B C C A二、非選擇題(本題共四小題,共55分)16.【參考答案】(1)特點:傳播經歷漫長的過程(傳播具有漸進性傳播持續時間長);多集中于歐亞、北非地區(傳播范圍逐漸擴大);傳播方式多樣(通過古代帝國擴張、商貿活動和宗教傳播等方式向外傳播);傳播時斷時續,范圍相對有限。(任意三點6分)歷史背景:西歐資本主義萌芽與發展;新航路開辟后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新航路開辟后海上航路的擴展(大西洋貿易的發展);歐洲的商業革命;黑奴貿易的興盛;西歐的早期殖民擴張;歐洲人對蔗糖的需求;等(任意兩點4分)影響:給加勒比海地區的人種構成、社會結構、經濟方式帶來了變化;改變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會發展進程,給當地人民帶來巨大災難;豐富了民眾生活方式(改變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蔗糖消費大眾化);加速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工業革命的孕育和發展;進一步加強世界各地的商貿聯系。等(任意三點6分)17.【參考答案】(1)原因:反對君主專制;認同自由平等理念;英國民主制度下的思想言論較自由;對英國社會進一步變革的期待。(每點2分,任答3點得6分)(2)影響因素:思想觀念;國家利益;社會局勢;國家政治制度。(每點1分,任答2點得2分)影響:扭轉了英國民間輿論,削弱了激進變革思想傳播;促使英國聯合他國組成反法同盟,加劇了歐洲緊張局勢;不利于英國社會改革的推進。(每點2分,共6分)18.【參考答案】(1)原因:工業革命促進經濟發展,為市民休閑生活提供了物質支持;人們生活壓力的增加,推動休閑理念形成;城市化進程加快,推動休閑文化發展;天賦人權思想的影響,推動休閑理念廣泛傳播。社會階層結構的變動,中產階層群體日益擴大;交通運輸業和旅游業的發展;(7分,任答4點)(2)變化:工作與休閑分離的明確化;休閑生活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世俗化);休閑生活的文明、理性化。(6分,任答3點)19.【參考答案】示例一:論題:《權利法案》推動了英國民主政治的發展。闡述:1688年,英國發生“光榮革命”,推翻了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1689年,議會通過《權利法案》,限制了王權,國王僅保留行政權和人事任免權。該法案保障了議會的立法權、可法權、行政權和軍權,君主立憲制開始確立。該法案推動了英國民主化的進程,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掃清障礙。綜上所述,《權利法案》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的重要法律文件,標志著英國統治方式從人治走向法治,資本主義從此進入長期穩定發展時期。示例二:論題:法律文件的制定深受時代背景的影響。闡述:公元6世紀,拜占庭帝國皇帝查士丁尼勵精圖治,希望重振羅馬帝國的國威,由于歷代法律規模龐大駁雜,已經不適應時代需要,因此查士丁尼編訂了《查士丁尼法典》,別除了法律中那些矛盾和過時的內容,使羅馬法成為系統、完整的法律體系,維系了帝國的統治。再如獨立戰爭勝利后的美國建立了邦聯制,但政治上的松散狀態無法形成強有力的中央政府來保護國家的利益與主權。因此,美國于1787年制定憲法,實行聯邦制,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政體。這部憲法也成為世界近代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維護了美國社會的長期穩定。總之,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法律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是當時社會政治、經濟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產物。其他:如近代西方法律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的發展;歷史上的法律體現了統治階級意志(或階級性);法律文明具有多樣化特征。附【解析參考與命題意圖】:16【解析參考與命題意圖】本題命題意圖根據材料“蔗糖傳播的歷程”考查文明傳播、全球貿易的聯系、世界市場的形成;理解新航路開辟在人類歷史從分散走向整體過程中的重要意義。(1)本題是特點題。時空是公元前4世紀至14世紀的世界。特點:根據材料“公元前4世紀,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印度時,才知道有甘蔗這種作物,自此極少量的印度蔗糖被商隊帶到歐洲。7世紀,甘蔗傳入波斯。8-12世紀,穆斯林教徒將其傳播到阿拉伯帝國統治的各地區,繼而進一步傳播到塞浦路斯及非洲東岸。12世紀,甘蔗由克里特島及北非傳入西西里島。13-14世紀,甘蔗傳入埃及“可知,傳播經歷漫長的過程(傳播具有漸進性);根據材料“”多集中于歐亞、北非地區(傳播范圍逐漸擴大);根據材料“公元前4世紀,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印度時,才知道有甘蔗這種作物,自此極少量的印度蔗糖被商隊帶到歐洲”、“穆斯林教徒將其傳播到阿拉伯帝國統治的各地區”可知,傳播方式多樣(通過古代帝國擴張、商貿活動和宗教傳播等方式向外傳播);根據材料“從世界整體來看,新舊大陸之間基本上彼此隔絕,亞、歐、非洲之間的交往和接觸范圍較小,而且時斷時續”可知,傳播時斷時續,范圍相對有限。(2)本題是背景題、影響題。時空是15-17世紀的世界。歷史背景:根據時間“15-17世紀”再結合所學可從15-17世紀經濟發展的狀況、具有深遠影響力的世界的大事件:新航路開辟等帶來的影響進行分析,如,西歐資本主義萌芽與發展;新航路開辟后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新航路開辟后海上航路的擴展(大西洋貿易的發展);歐洲的商業革命;黑奴貿易的興盛;西歐的早期殖民擴張。影響:根據材料“歷史學家將加勒比海地區的人種構成、社會結構、經濟方式持續的變化”可歸納為給加勒比海地區的人種構成、社會結構、經濟方式帶來了變化;根據材料“使英國的砂糖進口量激增,而英國人對糖需求量增加的原因之一是他們要在茶中加糖。紅茶加糖能迅速補充熱量,讓人精力充足,能讓勞動者成為工場老板需要的勞動力”,可歸納為改變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會發展進程,給當地人民帶來巨大災難;豐富了民眾生活方式(改變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蔗糖消費大眾化);結合所學還可從歐洲經濟發展、為工業革命奠基、促進世界各地的聯系等角度分析,如,加速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工業革命的孕育和發展;進一步加強世界各地的商貿聯系。17【解析參考命題思路】本題是考查英國民眾對法國革命的態度的變化考察英法兩國資產階級革命及英法革命對國家關系的影響。(1)根據材料一“文中滿是對法國人民追求自由、推翻封建專制的贊美之詞”“不僅撰寫文章宣揚法國大革命所代表的平等、自由精神......投身到革命的輿論支持工作中”可知,反對君主專制;認同自由平等理念;根據材料一“倫敦的一些咖啡館、文學社內,常常能聽到人們激情澎湃地討論法國的局勢”“如《倫敦紀事報》刊載了大量來自法國的革命動態”及所學可知,英國民主制度下的思想言論較自由;根據材料一“許多年輕人以法國革命者為榜樣,期待英國也能有類似打破舊有束縛的變革”可知,對英國社會進一步變革的期待。(2)第一小問影響因素,根據材料二“隨著保守主義在全國輿論宣傳上取得的絕對優勢”可知,思想觀念;根據材料二“激進運動的崛起和發展,極大地增加了英國社會的不穩定”“法國的對外擴張政策以及向外輸出革命,極大地損害了英國的海外利益”可知,國家利益;社會局勢;根據材料二“尤其是處死國王路易十六,引起了包括英國在內的廣大君主制國家的極大不滿和恐懼”可知,國家政治制度。第二小問影響,根據材料二“英國報刊輿論經過開始階段短暫的歡迎態度后,轉向了對法國大革命的反對“可知,扭轉了英國民間輿論,削弱了激進變革思想傳播;根據材料二“法國的對外擴張政策以及向外輸出革命,極大地損害了英國的海外利益”及所學可知,促使英國聯合他國組成反法同盟,加劇了歐洲緊張局勢;結合所學可知,對法國大革命從歡迎到反對,不利于英國社會改革的推進。18.【解析參考與命題意圖】本題試圖通過英國社會近代以來休閑生活的變化考察工業革命對社會生活的影響。(1)據材料一“到19世紀初已經增長到21.6-23.4英鎊”、“正是由于人們收入的增加,才使得商業化的休閑方式與休閑消費品被普通人所認可接受”并結合所學,可得工業革命促進經濟發展,為市民休閑生活提供了物質支持;據材料一“伴隨著收入同步增加的生活壓力,成為休閑理念形成的基石”,可得人們生活壓力的增加,推動休閑理念形成;據材料一“隨著這一時期城市化的進程加快,城市開始替代農村成為最為重要的文化傳承載體”,可得城市化進程加快,推動休閑文化發展;據材料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提出的天賦人權”等思想得到了廣泛的傳播與認同”,可得天賦人權思想的影響,推動休閑理念廣泛傳播。(2)據材料二“工廠制嚴格規定了工人們的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可得工作與休閑分離的明確化;據材料二“發展到工業革命期間的餐飲娛樂休閑......體育休閑和旅游度假觀光等多種休閑娛樂方式共同發展”,可得休閑生活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世俗化);據材料二“工業革命以前英國人的休閑生活中很多內容充滿了暴力、血腥和混亂”、“這些野蠻、暴力的休閑方式逐步得到了改造”并結合所學,可得休閑生活的文明、理性化;據材料二“貴族和鄉紳是社會的上層,他們生活悠閑”、“逛公園、看戲劇表演、到音樂廳欣賞音樂成為中產階級比較喜歡的休閑娛樂方式”、“勞動人民的休閑娛樂生活又呈現出另外一種景象”,可得休閑生活體現出階級性。19【解析參考與命題意圖】本題是論述題之選擇觀點說明題(含繪圖說明類),時空是近代英國。本題為開放性試題。首先,分析材料內容中的多個法律文件,結合史實,自擬論題。注意要選擇自己熟悉且容易論證的,論題要具體、明確。根據材料“英國《權利法案》”可得出《權利法案》推動了英國民主政治的發展。其次,結合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權利法案》內容以及英國資產階級代議制度的不斷完善等相關史實,對論題進行闡述。要注意史論結合,論從史出,表述成文,邏輯嚴密,條理清晰,緊扣論題。最后,對所論述的內容進行簡單的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