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4單元 第8課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一.選擇題1.(2024·甘肅白銀)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們受到了富有的商人家族的贊助,這種贊助關系在這一時期十分普遍。這體現出文藝復興受到( )A.商業資本的影響 B.宗教信仰的束縛C.政治力量的游說 D.科學研究的助推2.(2024·福建泉州)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威尼斯、米蘭、熱那亞等地涌現出一批新式學校。這些新式學校積極教授歷史、數學、天文、詩歌等通識知識,不要求學生哲學、醫學等學科必須優異,但要求學生適應社會并踐行美德。這種教育( )A.關注培養人的全面成長B.宣傳古典希臘羅馬文化C.傳播自然科學革命成果D.滿足工業社會人才需求3.(2024·安徽期末)1525年德意志法蘭克福的市民們向市政會提交了一份訴求書,它要求“市政會有任命和罷免城市教區教堂和其他教堂牧師的權力”,教區牧師“只能宣講純正的上帝之道和神圣的福音,不能摻雜人定的法律,如教會法”。這份訴求書( )A.體現了市民改革的意識B.推動民族國家的形成C.奠定了城市自治的基礎D.導致教會地位的衰落4.(2024·湖北荊州)馬克思·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指出,新教信仰促成一種新的社會倫理,提倡勤奮、節儉、勞作、克制享樂,這改變了人們獲得財富與支配財富的態度與動機,造就了資本主義精神。他認為( )A.宗教改革違背了人文主義原則B.宗教改革推動殖民擴張與掠奪C.新教倫理仍然強調教會的權威D.新教倫理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5.(2024·黑龍江大慶)17世紀,哲人們、科學家們想用科學來驗證上帝,要用“科學的方法”驅散世俗對宗教的懷疑,盡管沒有找到答案,但是在反復“論證”的過程中卻為思想解放、理性解放開了路。由此可推知,這一“論證”過程( )A.徹底摧毀了封建神學思想B.推動了文藝復興的到來C.助推人們獨立思維的形成D.確立了理性的絕對權威6.(2024·福建泉州)1543年,波蘭科學家哥白尼發表《天體運行論》,提出“太陽中心說”,建立起一種新的宇宙觀;同年,尼德蘭醫生維薩里發表《人體構造論》,論述了人的骨骼、肌肉、血液、神經等七大系統,是解剖史上的里程碑。二者都( )A.提倡科學的實用性B.體現了理性化的思維C.善于總結生產經驗D.重視研究的客觀實體7.(2024·山東濰坊)法國思想家笛卡爾(1596—1650)認為在儒學影響下的中國社會是由清一色的無神論者所組成的“無神論社會”。伏爾泰(1694—1778)提倡法國人應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為自己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他們意在( )A.否定君主制度 B.傳播中國文化C.推動思想啟蒙 D.宣傳平等思想8.(2024·重慶璧山)英國思想家洛克認為:“政府的合法性應該來自人民的同意,人民有權反抗不當統治。君主應該受到法律的限制,而不是憑自身意愿行使權力?!甭蹇说倪@一觀點體現的政治思想是( )A.民主法治 B.自由平等C.憲法至上 D.分權制衡9.(2024·廣東佛山)康德認為,在現實的實踐關系中,為了防止人們的意志活動偏離純粹理性命令,人們建立了一系列源于純粹理性絕對命令的道德法則。這些法則表現為強制命令或禁止做某些自由行為。在此,康德( )A.認為自由應受到法治的限制B.主張個體絕對自由的重要性C.反對法治對自由權利的阻礙D.強調自由是每個人天生權利10.(2023·湖南高考)16世紀,一位意大利詩人在自傳前言中寫道:“命運殘酷,無奈我自安然如故;生命,榮譽,財富,還有無價的才華;身的美麗,心的優雅;有此相伴,超越永無極限?!边@反映了詩人( )A.強調人的個性 B.屈從命運安排C.反對宗教教義 D.相信社會進步11.(2024·全國甲卷)在14世紀之前,人們把時間寄托給上帝,時間是“走向永恒過渡”。而在文藝復興時代,人文主義者除了在職業占用的時間之外,勤奮研究古典文藝,他們強調要掌控時間,把握當下。一位意大利的母親在給她兒子的信中說道,“要好好利用時間,不要荒廢了時間……”這表明文藝復興( )A.沖擊了宗教勢力 B.“因信稱義”開始確立C.強化了世俗觀念 D.天賦人權廣泛傳播12.(2024·山東日照)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說:“自然科學借以宣布其獨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燒教諭的革命行動,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從此自然科學便開始從神學中解放出來”。這一論斷可以說明近代科學( )A.深受宗教改革影響 B.沖擊教會思想禁錮C.揭示宇宙運行規律 D.彰顯自由平等精神13.(2024·湖南高考)18世紀,一些歐洲學者試圖探討人類生而具備的共同特征、社會的起源、宗教的起源,以及人種差異的性質和原因等問題,從而促進了西方人類學的形成。這體現了( )A.這些學者對人類起源學說的顛覆B.這些學者對人類知識系統的重構C.啟蒙運動與文藝復興的內在聯系D.人文主義與民族主義的相互影響14.(2024·全國甲卷)伏爾泰在一次集會上說“像牛頓這樣一千年才出現一個的人,才真正是個偉大的人物……而那些該尊敬的,是以真理的力量主宰人們的精神的人,而不是用暴力把人們變成奴隸的人,是指認識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睋丝芍?,伏爾泰( )A.崇尚理性精神力量B.批判封建并且反對愚昧C.主張實行精英政治D.倡導建立自然科學體系二.非選擇題15.(2024·遼寧大連)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文藝復興肯定了人性的自主性,為近代科學的興起清除了大量的宗教教條和思想教條。文藝復興肯定了人性的能動性,從而肯定了人類通過理性的方式探究自然的能力。文藝復興對人的自由的肯定,從根本上激發了近代藝術家和科學家探究自然的能力。因此,歐洲文藝復興是“人的發現”,它不僅有力地激發了近代藝術的興起,還為西方近代科學的興起奠定了重要的基石。——摘自郝苑、孟建偉《從“人的發現”到“世界的發現”》材料二 地理大發現和海外地區的開辟也促進了科學的發展。新的動植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類社會相繼被發現,所有這些都向傳統思想提出了挑戰。歐洲的科學革命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功于同時發生的經濟革命。近代初期,經濟上的進步導致技術上的進步,后者又轉而促進了科學的發展。綜上,科學革命是西方時代環境造就的。——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根據材料一,概括文藝復興時期人文精神的特點。(2)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科學興起的背景。16.(2024·福建泉州)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大家知道,文藝復興掙脫了神的統治,確立了人的尊嚴。但是那時教會勢力仍很強大,人們是不敢公開提出反對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號的。所以,馬克思說,人們只能戰戰兢兢地請出古代的幽靈,來為自己壯膽,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摘編自葉廷芳《十八世紀歐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國風”》材料二 路德認為人的靈魂得救就是靠個人的虔誠信仰,而《圣經》是信仰的唯一權威,每個人都可以通過閱讀《圣經》來理解其真正的含義,作為判斷,取得信仰,直接和上帝相通。路德強調指出,在信仰問題上,教皇和教會無權強迫別人接受其觀點,人們完全能夠獨立地、自由地決定自己對《圣經》和宗教的信仰。——摘編自楊毓初《人文主義與宗教改革運動》材料三 18世紀啟蒙學者高舉理性與科學大旗,猛烈抨擊宗教神學和封建專制主義,宣揚自由、平等、博愛、人權和法制,強調發展科學、弘揚個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國。不難看出,啟蒙運動實質上正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文藝復興運動的延續,是人文主義精神的繼續弘揚。——摘編自高九江《啟蒙推動下的歐洲文明》(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通過“借古喻今”概括文藝復興的實質,并分析“借古喻今”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指出馬丁·路德的思想主張,并從政治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的影響。(3)據材料三,指出啟蒙運動實質上是“對文藝復興運動的延續”的表現。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啟蒙運動興起的“新的歷史條件”。第4單元 第8課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一.選擇題1.A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文藝復興時期,商業資本家積累了大量財富,并將其用于贊助藝術家,藝術家們受到了富有的商人家族的贊助,這種贊助關系在這一時期十分普遍,A項正確;文藝復興沒有突破宗教信仰的束縛,而宗教改革實現了這一目標,排除B項;材料主要涉及商人對于藝術家的資助,沒有提及政治力量的進入,排除C項;材料主旨是“商業資本”,而“科學研究的助推”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2.A 文藝復興時期的新式學校除了教授通識知識外,還要求學生實踐美德,體現了重視人的全面發展,A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古典文化,排除B項;科學革命是在16世紀,排除C項;工業社會是工業革命后形成的,而工業革命是在18世紀開始的,排除D項。3.A根據材料“市政會有任命和罷免城市教區教堂和其他教堂牧師的權力”及所學可知,此時正處于宗教改革時期,德意志法蘭克福的市民向市政會提出了改革教會的相關措施,體現了市民改革的意識,A項正確;宗教改革推動了民族國家的形成,但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中世紀西歐城市經濟的發展,使市民階層的思想意識發生變化,他們要求維護自身的利益,爭取城市自治,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市民對基督教會的改革要求,無法直接得出教會地位衰落的結論,排除D項。4.D 據材料可知,馬克思·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指出,新教信仰促成了一種新的社會倫理,這種倫理提倡勤奮、節儉、勞作,并克制享樂。這種倫理改變了人們獲得財富與支配財富的態度與動機,造就了資本主義精神,進而會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D項正確;宗教改革從更廣泛的社會層面和更內在的心靈角度,傳播和發展了文藝復興以來的人文主義,“違背”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推動殖民擴張與掠奪,并不是宗教改革推動的,排除B項;新教倫理雖然強調教會的權威,但材料論述的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的關系,排除C項。5.C根據材料可知,17世紀的哲人們和科學家們在用科學的方法來驗證上帝的過程中,為思想解放、理性解放開了路。由此可推知,這一“論證”過程客觀上助推了人們獨立思維的形成,推動了理性主義的發展,C項正確;“徹底摧毀了”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項;文藝復興在14世紀開始,排除B項;18世紀,啟蒙運動確立了理性的絕對權威,排除D項。6.B波蘭科學家哥白尼提出“太陽中心說”,建立起一種新的宇宙觀與尼德蘭醫生維薩里發表《人體構造論》,都是對天體和人體的理性認識,B項正確;材料體現科學家理性思考天體運行和人體構造,未涉及科學的實用性,排除A項;波蘭科學家哥白尼提出“太陽中心說”,建立起一種新的宇宙觀與尼德蘭醫生維薩里發表《人體構造論》都不是對生產經驗的總結,排除C項;材料強調科學研究的理性化思維,沒有體現重視研究的客觀實體,排除D項。7.C 根據材料“無神論社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及所學可知,17、18世紀歐洲爆發啟蒙運動,“中國熱”的出現,主要是因為啟蒙思想家們從中國文化中尋求資源,借助儒家道德規范推動啟蒙思想傳播,C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否定君主制度的相關信息,排除A項;啟蒙思想家的目的是傳播啟蒙思想,而不是傳播中國文化,排除B項;“宣傳平等思想”屬于啟蒙思想家的主張,不符合題意主旨,排除D項。8.A 根據材料“政府的合法性應該來自人民的同意,人民有權反抗不當統治。君主應該受到法律的限制,而不是憑自身意愿行使權力”,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洛克是17世紀英國著名的哲學家,他的政治哲學對后來的啟蒙運動和美國《獨立宣言》產生了深遠影響。他主張政府的合法性來源于人民的同意,這是民主原則的核心,意味著政府的存在和行動需要得到人民的認可和支持。同時,他強調君主或政府應受到法律的限制,這體現了法治的原則,即法律高于一切個人或集體的意志,保障公民的權利不受任意侵犯,A項正確;“自由平等”與材料“政府的合法性應該來自人民的同意,人民有權反抗不當統治”不符,排除B項;材料沒有提及憲法的作用,排除C項;材料主旨是“民主法治”,而“分權制衡”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9.A據本題材料“為了防止人們的意志活動偏離純粹理性命令,人們建立了一系列源于純粹理性絕對命令的道德法則”可知,康德認為自由應受到法治的限制,A項正確;康德認為人的自由應該受到限制,而不是絕對自由,排除B項;康德認為人的自由權利應該受到法治的限制,而不是反對法治對自由權利的阻礙,10.A據材料可知,這位意大利詩人在殘酷的命運面前淡定自若,同時,追求財富,強調人的榮譽等,結合題干時空16世紀的意大利可知,這是文藝復興時期,人們追求個性的體現,A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不屈從命運,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對待宗教的信息,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個人對待社會的態度,排除D項。11.C 根據材料“而在文藝復興時代,人文主義者除了在職業占用的時間之外,勤奮研究古典文藝,他們強調要掌控時間,把握當下”并結合所學可知,文藝復興以人為核心,尊重人的價值,提倡珍惜時間,反映出文藝復興時期,人們的思想獲得解放,更加關注現世生活,C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對宗教勢力的沖擊,排除A項;16世紀馬丁·路德宗教改革時,提出“因信稱義”,排除B項;啟蒙運動時期提出天賦人權的思想,并逐漸廣泛傳播,排除D項。12.B根據材料中“自然科學便開始從神學中解放出來”可知,自然科學的興起沖擊了教會的神學統治,B項正確;宗教改革目的是改革教會,把人從教皇和天主教會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但是材料主要是強調近代科學對于思想解放的作用,排除A項;材料主旨是“沖擊教會思想”,而“揭示宇宙運行規律”與主旨不符,排除B項;“彰顯自由平等精神”也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13.C根據材料“一些歐洲學者試圖探討人類生而具備的共同特征、社會的起源、宗教的起源,以及人種差異的性質和原因等問題”可知,18世紀,歐洲學者試圖探討人類發展的相關知識,促進了西方人類學的形成,這種探討是一種理性的思考,有助于科學理論的形成,這也是對文藝復興以來人文主義思想的進一步深化,所以,歐洲學者的活動體現了啟蒙運動與文藝復興的內在聯系,C項正確;對人類起源學說的顛覆是達爾文的《人類的由來及性選擇》,排除A項;這些學者對人類知識系統的重構是對材料的總結,是表象,不是材料體現的本質,排除B項;材料并沒有體現民族主義的相關內容,排除D項。14.A根據材料“像牛頓這樣一千年才出現一個的人,才真正是個偉大的人物……而那些該尊敬的,是以真理的力量主宰人們的精神的人,而不是用暴力把人們變成奴隸的人,是指認識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辈⒔Y合所學可知,伏爾泰是法國啟蒙思想家,推崇理性思考,否定外在權威,A項正確;伏爾泰反對專制主義和宗教愚昧,但材料未涉及相關內容,排除B項;政治精英是西方政治學術語,指由政治共同體全體成員中最優秀的少數人組成的上層集團,伏爾泰主張開明君主制,排除C項;牛頓倡導建立自然科學體系,排除D項。排除C項;材料并沒有提到自由是每個人天生的權利,排除D項。二.非選擇題15.[答案] (1)特點:以人為中心;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解放人性;強調理性思考。(任答3點則可)(2)背景: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深入發展;新航路的開辟和早期殖民擴張與掠奪;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力量壯大。(任答3點則可)[解析] (1)特點:據材料“肯定了人性的自主性”“肯定了人性的能動性”得出,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據材料“對人的自由的肯定”得出,解放人性;據材料“肯定了人類通過理性的方式探究自然的能力”得出,強調理性思考。綜上并結合所學可知,人文主義精神主張以人為中心。(2)背景:據材料“文藝復興肯定了人性的自主性,為近代科學的興起清除了大量的宗教教條和思想教條”得出,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深入發展;據材料“地理大發現和海外地區的開辟也促進了科學的發展”得出,新航路的開辟和早期殖民擴張與掠奪;據材料“應歸功于同時發生的經濟革命。近代初期,經濟上的進步導致技術上的進步”得出,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力量壯大。16.[答案] (1)實質:是一場資產階級借助古希臘、羅馬文化的思想解放運動。原因: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資產階級力量弱小;古希臘、羅馬文化具有人文主義精神;教會勢力強大。(2)主張:“因信稱義”(或靠自己虔誠的信仰即可靈魂獲救);主張信徒通過自己閱讀《圣經》理解教義,與上帝直接溝通;信仰自由影響:沉重打擊了天主教會,強化了各國世俗權力;推動了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3)表現:高舉“理性”和“科學”的大旗;猛烈抨擊宗教神學和封建專制;主張構建自由、平等的“理性王國”。歷史條件:資本主義的發展;近代科學的興起;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影響。[解析] (1)實質:根據材料“人們只能戰戰兢兢地請出古代的幽靈,來為自己壯膽”并結合所學可知,文藝復興是一場資產階級借助古希臘、羅馬文化的思想解放運動。原因:根據材料“人們只能戰戰兢兢地請出古代的幽靈,來為自己壯膽”可知,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資產階級力量弱小;根據材料“文藝復興掙脫了神的統治,確立了人的尊嚴”可知,古希臘、羅馬文化具有人文主義精神;根據材料“那時教會勢力仍很強大,人們是不敢公開提出反對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號的”可知,教會勢力強大。(2)原因:根據材料“人的靈魂得救就是靠個人的虔誠信仰,而《圣經》是信仰的唯一權威”可知,“因信稱義”(或靠自己虔誠的信仰即可靈魂獲救);根據材料“每個人都可以通過閱讀《圣經》來理解其真正的含義,作為判斷,取得信仰,直接和上帝相通”可知,主張信徒通過自己閱讀《圣經》理解教義,與上帝直接溝通;根據材料“人們完全能夠獨立地、自由地決定自己對《圣經》和宗教的信仰”可知,信仰自由。影響:結合宗教改革的影響可知,沉重打擊了天主教會,強化了各國世俗權力;推動了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3)表現:根據材料“高舉理性與科學大旗,猛烈抨擊宗教神學和封建專制主義,宣揚自由、平等、博愛、人權和法制”可知,高舉“理性”和“科學”的大旗,猛烈抨擊宗教神學和封建專制;根據材料“強調發展科學、弘揚個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國”可知,主張構建自由、平等的“理性王國”。歷史條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從資本主義的發展,近代科學的興起,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影響等方面說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