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食布帛可以很便捷地運輸到都城大興及洛陽。自隋唐以來,沿運河兩岸興起了一批商業都市,杭州、鎮江、揚州、開封等地,逐漸發展成為新興商業都會,這些城市歷經宋、元、明、清而不衰,不僅是一座座繁盛都市,而且也成為物資和人文薈萃之所。(4)根據材料三,客觀評價大運河的開鑿和貫通。(4分)17.唐朝是詩的國度。2023年,歷史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再次點燃“唐詩熱”。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代北方與南方詩人占比情況■北方43.7%563口南方摘自王兆鵬《唐宋詩歌版圖的空間分布與位移》材料二電彩《長安三萬里》部分故事情節持節監軍代表朝廷審問高適。持節監軍問:“你如何認識李白的,從頭說來。”情節一高適:“他,他曾是我的好友,我們以詩為交。”持節監軍:“我朝人人習詩,上至圣上,下至販夫走卒,何奇之有?”高適、杜甫赴長安城東南的曲江池,高適問:“社兄也在準備應誠吧?”杜情節二甫答:“我考了兩次,還沒考中,我的曲江宴,還得等等。”(曲江宴是指唐朝在曲江沿岸為新科進士舉行的盛大慶祝宴會)情節三高適、李白第三次相見,兩人因發現安祿山私制官服、有謀反之心而被追殺,幸懶郭子儀出手才脫險材料三《長安三萬里》展現給我們的唐詩帶來的文化自信讓我們動容…登峰造極的唐詩就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一讓華夏文明一直能夠延埃至今的正是包括詩詞在內的中華文化的傳承,我們有“詩在,書在,長安就在”的鏗鏘警言,更有“文化在,中華就在”的宏偉氣勢。摘編自苗君甫《詩在,書在,長安就在》(1)根據材料一,指出唐朝詩人地域分布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形成該特點的主要原因。(3分)(2)文藝作品雖不能等同于真實歷史,但優秀的歷史題材作品卻也能折射出時代印記。從材料二中選擇一處情節,指出它所反映的歷史現象或歷史事件,并結合所學知識對其進行合理解釋。(4分)七年級歷史第4頁(共6頁)(3)影片《長安三萬里》結尾,面對盛世落幕、故人零落,高適堅定地說:“只要詩在,書在,長安就會在”。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只要詩在,書在,長安就會在”的理解。(3分)18.對宋朝盟約的認識,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規定雙方為兄弟國家,宋每年向遼納歲幣,絹20萬匹,銀10萬兩。材料二西夏向宋稱臣,宋每年賜給西夏絹13萬匹、銀5萬兩、茶2萬斤,節日再另行賞賜。(1)上述兩則材料分別反映的是什么事件?(2分)(2)材料一簽訂時宋的最高統治者是誰?材料二中,“西夏”的國主是誰?(2分)(3)議和給人民帶來了和平,但是,沉重的“歲幣”也給宋朝人民造成了沉重的負擔,你如何看待這些議和?(2分)(4)談談你對宋與遼、西夏的“戰”與“和的看法。(2分)(5)一向以正統自居的宋朝,為什么給別人如此豐厚的歲幣,甘心低頭呢?談談你的看法。(2分)19.漢朝、唐朝、宋朝時期,國家在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都呈現出大國的氣度。張老師圍繞相關內容設計了下面的學習任務單,請你完成相關學習任務。任務一【觀察圖片一見證城市變遷】(1)根據下面的圖片,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唐朝在城市規劃上的特點。(3分)重玄門玄門興皮門開遠門承天門化復興慶金光門朱雀門延興門安化門明隱門啟門回坊唐朝長安城平面圖七年級歷史第5頁(共6頁)2025年春期中七年級歷史參考答案(A)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30分)1-5 CBACA 610 DBDAB 11-15 CDBCA二、非選擇題(共45分)16.(1)稱霸中原;(1分)加強南北交通;(1分)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1分)(2)A:洛陽;B:北京;C:杭州。(每空1分,共3分)(3)邗溝。(1分)(4)大運河的開鑿和貫通,帶動了沿河城市的繁榮和發展,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交流,有利于國家統一和民族交融:(2分)但也加重了人民的徭役負擔,激化了階級矛盾,引發了農民起義,加速了隋朝的滅亡。(2分)17.(1)特點:北方詩人占比高于南方。(1分)原因:唐朝都城長安位于北方,它是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中心:唐朝時期,北方經濟繁榮。(2分)(2)選擇情節三,歷史事件:安史之亂。(1分)解釋:唐玄宗在位末年,追求享樂,任人唯親,朝政日趨腐敗,社會矛盾日趨尖銳,邊疆形勢愈為緊張;各地節度使逐漸集軍權、行政權和財權于一身,中央與地方的力量對比失衡:邊將安祿山勢力逐漸膨脹,755年,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激化,安祿山和部將史思明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選擇其他情節,言之有理亦可)(3分)(3)唐詩的光輝不會因為唐朝的滅亡而失去活力,唐詩是唐朝文學發展的重要形式,代表的是文化的自信,是中華文化的傳承,其對后世詩詞的創作和精神文化的傳承具有深遠影響。(言之有理即可)(3分)18.(1)澶淵之盟、宋夏和議。(2分)(2)宋真宗。元吳。(2分)(3)“議和”對宋來說是一種恥辱,雖然加重了百姓負擔,但是從長遠看,有利于生產發展、社會安定。(2分)(4)戰爭給人民帶來災難,和平有利于雙方經濟的發展,“和”是歷史的主流,各民族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2分)(5)害怕戰爭危及自己的統治,只好委曲求全,貪圖茍安。維護國家的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統治者的政策決定歷史發展的成敗。(2分)19.(1)城市規劃井然有序,建筑布局嚴整對稱,街道整齊:居民區和商業區有嚴格界限:東西兩市為主要商業區。(3分)(2)民族政策:較為開明的民族政策。(1分)原因:唐統治者具有少數民族血統:唐統治集團與少數民族接觸、交融,吸取歷史的經驗與教訓,發展進步的民族觀:唐朝疆域遼闊,民族眾多,處理好民族之間的關系,是統治者鞏固統治必須應對的一個重要問題。(答出兩點即可)(2分)(3)特點:統治區域兼有內地和邊噩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發展程度較高,與中原王朝差距不大;保有其原有的生存和活動區域,保留其本民族的文化制度因素。(答出兩點即可(2分)(4)漢朝把中國的絲織品、治鐵等技術傳至歐洲,西方的汗血馬、音樂等也傳到中國:(②分)唐朝玄類西行攜帶大量佛經回到長安,為中國佛教發展作出重大貢獻:鑒真東渡日本,在日本傳授佛法,還傳播中國的醫藥、文學、書法、建筑、繪畫等,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貢獻。(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歷史答案.pdf 山西省忻州地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成果展示歷史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