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題 《小馬過河》課型 新授課 章/單元復習課□ 專題復習課□ 習題/試卷講評課□ 學科實踐活動課□ 其他□教學內容分析統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單元圍繞“辦法”這一主題編排了三篇課文,《小馬過河》就是最后一篇。本單元有古代寓言故事,有現代學生生活故事,有童話故事;有人物,也有動物,每個故事都寄寓了深刻的道理,故事中豐富的人文內涵可以引發學生多角度的思考,使他們獲得一些在生活中解決問題的啟示。 單元語文要素是“根據課文內容,談談簡單看法”,引導學生從故事的不同側面談看法,或聯系生活實際,談生活中類似寓言中的事例,明辨是非,加深理解,避免犯類似的錯誤;或從故事中的不同側面發散思考,獲得不同的感受。“根據課文內容,談談簡單看法”是承接二年級上冊“讀課文,能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體現學生思維能力與表達能力的梯度發展。 《小馬過河》是一篇童話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巧妙設置懸念,富有童趣,能夠引發兒童思考各角色的身份,是分角色朗讀的好材料,更是指導學生讀出恰當的語氣的好文本。課文中人物對話較多,朗讀指導重點在于根據提示語,讀出恰當的語氣。一方面有助于加深對人物形象的體會,一方面為后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做鋪墊。學習者分析二年級學生對故事情節已很明晰,語言發育還較薄弱,對故事中的道理還不能有深刻的理解,需教師層層點撥,習得語言,習得道理。 《小馬過河》這篇童話情節生動有趣,對話很有特點,又特別接近兒童的口語,適合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但課文篇幅較長,故事含義深刻,對低年級學生來講,理解會有一定困難。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學校學習常規的訓練,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組織紀律性有所增強。與此同時,學生的學習能力伴隨著生理的發育和心理素質的完善逐步發展起來。感知能力的發展,注意品質的進步,記憶中有意識記憶能力的提高,都為學生的學習進步創造了條件。學習目標確定1.會讀“棚、馱”等13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坊”,會寫本課“愿、意”等8個生字,會寫“愿意、麥子”等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第一部分,能讀出恰當的語氣。 3.初步了解文章內容,學習課文第一部分學習重點難點1.分角色朗讀課文第一部分,能讀出恰當的語氣。 2.初步了解文章內容,學習課文第一部分。學習活動設計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環 節 一 :字源導入教師活動1 1.出示古文字“馬”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好!上課前,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神奇的古文字,請同學們猜猜,這是什么字 我們一起來看看它的演變過程。 2.插入短視頻:漢字“馬”的的演變過程。 3.今天,我們來認識來一匹小,一起走進寓言故事《小馬過河》。請聽課文朗讀,邊聽邊把生字詞圈出來。 學生活動1 1.猜一猜古文字; 2.觀看視頻:“馬”字的演變過程; 3.聽讀課文。活動意圖說明: 通過古文字“馬”的導入及觀看視頻“馬”字的演變過程,喚起學生對中國漢字的學習興趣,進而引入課文,帶領學生走進課文。環 節 二 :隨文識字教師活動2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想一想:小馬為什么要過河?它是怎樣過河的?最后過河了嗎? 2.指名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識本課的生字。(出示) (1)認讀生字。 (2)識記生字。 加一加: 原+心=愿 音+心=意 亻+白=伯 穴+犬=突 扌+卓=掉 形近字比較: 孩——該 孩——刻 指導書寫。(出示) (1)學生觀察生字的位置和結構; (2)重點指導難寫字的書寫 “愿”:上邊的“原”第二筆要寫得略長些。 “麥”:第三筆豎與第五筆撇不要寫成一筆。 “突”:下邊是個“犬”,不要寫成“大”。 (3)學生練寫,教師巡視。 學生活動2 1.自由朗讀課文; 2.讀一讀生字; 3.交流生字識記方法; 4.書寫生字。活動意圖說明: 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威克文的學習奠定基礎。環 節 三:梳理課文,學習第一部分教師活動3 1.教師范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師梳理課文脈絡。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寫小馬往磨坊去的途中遇到一條小河,這是起因。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寫小馬不知河水的深淺,它不知道怎么辦。回家去問媽媽,這是經過。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寫小馬最終通過自己的嘗試過了河,而且還明白了一個道理。 3.學習第一部分。 (1)指名讀課文第一部分,想一想:小馬為什么要過河?他遇到了什么困難?(小馬要去磨面,被小河攔住了去路。)(板書:小馬為難) (2)老馬是命令小馬做事嗎?她是怎樣說的?指導讀出“征求、商量”的語氣。 (3)小馬愿意幫媽媽做事嗎? (愿意)你從哪個詞體會到的?(連蹦帶跳)你能體會到小馬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嗎?指導讀出高興的語氣。 (4)“怎么不能?”是一個反問句,表達了什么?說明了什么? “怎么不能?”是一個反問句,表達了很肯定的態度,說明小馬很想向媽 媽證明自己已經長大了。 (4)最后老馬又是怎樣說的呢?指導讀出高興的語氣。 (5)小馬來到河邊,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你能從小馬的心理活動中體會到什么? 小馬這時離家太遠了,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他非常焦急,不知道該怎么辦。 指導朗讀,讀出著急的心情。 4.學生分角色朗讀,讀出恰當的語氣。 學生活動3 學生思考課文主要內容,并進行匯報交流。 學生根據主要內容,劃分部分。 3.學習第一部分; (1)朗讀第一部分,交流小馬過河的原因和遇到的困難。 (2)思考、交流問題,讀出人物語氣。 4.分角色朗讀第一部分,讀出小馬和馬媽媽不同的語氣。活動意圖說明: 通過梳理、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利用提問題的方式,把學生帶入課文,從文中尋找答案,了解小馬過河的原因,既很好地了解課文內容,又可以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結合語境,感受小馬心情的變 化,讀出合適的語氣,在朗讀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為后面講述故事做鋪墊。板書設計14.小馬過河 馱麥子→磨坊(高興) 小馬過河 遇小河(為難) 蹚過河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將第一部分畫成圖畫,根據圖畫把第一部分講給弟弟妹妹聽。教學反思《小馬過河》這一課,這是一篇富有吸引力的童話故事。課文主要講得是小馬幫媽媽送麥子需要過河,但是不知道水的深淺。問老牛,老牛覺得水淺;問松鼠,松鼠覺得水深。最后在老馬的鼓勵下,終于過了河。這篇課文出現許多小動物,教學時我以激發學生興趣為主,鍛煉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本節課我注重朗讀訓練。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將《小馬過河》這一課時重點放在朗讀和分角色朗讀的指導上面朗讀指導過程中,我先讓學生自己朗讀,通過提示語、標點符號和對話內容讀好課文中人物對話的語氣,在朗讀中總結方法,然后讓學生用這個方法指導后面的實踐,再在實踐中加深對方法的掌握,活用方法,逐步提升。實踐中,讓學生分角色扮演小動物,引導學生想象角色說話的動作、神態、心情等,進入情境,學生興趣濃烈。在充分的朗讀后,去體會人物心情,為學習課文后面的內容做鋪墊。今后教學中,我將繼續讓學生以讀促悟,給學生更多的朗讀時間,讓學生進行充分練習、展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