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作業(yè)一、選擇題1.(2025·重慶巴蜀中學期末)有學者認為,1500年是人類歷史上一個重要的分界線,在此之前沒有哪一塊大陸上的人們能確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還是圓的,而幾乎每一塊大陸上的人都認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推動此時期發(fā)生變化的根源是( )A.工商階層壯大 B.資本主義萌芽C.冒險精神影響 D.傳統(tǒng)商路被阻2.(2025·河北保定調研)1415年,葡萄牙航海家亨利王子將葡萄牙影響力擴張到了北非商貿中心休達,同時還將葡萄牙南部人口遷徙至馬德拉和亞速爾這兩個大西洋外海島鏈,這兩個島鏈后來成為著名的黑奴開墾熱帶植物試驗田。其做法( )A.助力了葡萄牙資本積累B.開啟了三角貿易的進程C.助推了全球航路的開辟D.打擊了封建貴族的勢力3.(2025·河北唐山期中)一位航海家在自己的著作中寫道“……二位陛下,毫無疑問,當地黃金甚豐……此外,這里還盛產寶石、珍珠以及無數香料……這里還產大量的棉花,臣以為,無須送回西班牙,在當地即可賣好價錢……”依據材料,此次航海意在( )A.傾銷商品 B.傳播宗教C.輸出資本 D.劫掠財富4.1497年,卡伯特帶著英王亨利七世的特許狀,從英國出發(fā)向西航行,到達紐芬蘭島北部并舉行了占領儀式。憑借國王頒發(fā)的特許狀,卡伯特以國家名義向任何使用這條航路的商人征收稅款。據此推測,英王亨利七世支持卡伯特主要是為了( )A.開辟最短的歐亞航線B.應對價格革命的影響C.擴張英國的海上通道D.打破荷蘭的貿易壟斷5.中世紀歐洲,世界地圖主要由神職人員繪制,描繪了一個由上帝創(chuàng)造的不可改變的世界。16世紀,世界地圖描繪的是異域的土地和歐洲船只,以歐洲親王名義所征服的最新區(qū)域也做了準確的標記,且圖上的世界是不斷變化的。由此可知( )A.歐洲各國對外殖民爭奪愈演愈烈B.地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C.新航路開辟改變了人們的世界觀D.人們擺脫了教會的思想束縛6.(2025·江西南昌摸底)如表為《一粒砂糖里的世界史》目錄節(jié)選。該目錄節(jié)選可以用來佐證( )序言 不可思議的砂糖第一章 歐洲的砂糖從何而來第二章 加勒比海與砂糖第三章 當砂糖遇到茶葉第六章 哪里有砂糖,哪里就有奴隸第八章 圍繞奴隸與砂糖的政治第九章 甘蔗之旅的終結——甜菜的挑戰(zhàn)A.商業(yè)革命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轉型B.美洲作物外傳改變了世界格局C.物種交流促進了全球聯系的加強D.海洋探險活動提高了糧食產量7.16世紀,隨著天花、麻疹、白喉、水痘等病菌傳入美洲,墨西哥地區(qū)土著居民從2500萬銳減至75萬。這給印第安人造成極大的心理沖擊,他們不再相信本地神靈的庇護,轉而信仰“歐洲上帝”。這( )A.便利了歐洲殖民者拓展殖民空間B.促進了西歐資本主義發(fā)展C.充分揭示了殖民主義的罪惡本質D.導致印第安文明徹底消亡8.(2025·河北滄州質檢)1631年,英國在西非建立了第一個販奴堡壘,英國政府販奴活動正式開始。1670-1776年,英國販賣到美洲大陸的奴隸總數超過其他國家販奴數量的總和。這( )A.導致了西、葡殖民帝國的衰落B.使世界貿易中心發(fā)生了轉移C.推動了英國資本主義原始積累D.緣于世界人文地理格局改變9.16世紀后期,在菲律賓的西班牙殖民當局對大帆船貿易實行特許證制度,而且該證可以買賣。從墨西哥、秘魯到菲律賓,大量西班牙人憑借他們在美洲獲得的白銀大量搶購特許證,導致特許證的價格飆漲。由此可知,當時( )A.三角貿易利潤豐厚B.西班牙人重視資本積累C.太平洋貿易活躍D.歐洲商業(yè)格局發(fā)生變化10.15世紀后期葡萄牙國王聲言:“葡萄牙人,作為海洋霸主,沒收未經他們許可,而在地球的海洋上航行者的財產是正當的。”其后,哥倫布從美洲大陸返回西班牙途經葡萄牙時聲稱:他代表西班牙國王發(fā)現了日本國。以上材料表明,當時( )A.葡萄牙壟斷了東西方貿易B.兩國對殖民地爭奪趨于激烈C.西班牙占據了最有利商路D.美洲和非洲基本被瓜分完畢11.(2025·山東泰安質檢)1625年,奧斯曼帝國的一位官員記載:歐洲人控制著整個貿易環(huán)節(jié),以前印度、中國貨物都經過穆斯林城市再轉往歐洲其他國家的,現在歐洲國家的船只直接將貨物運上船,然后銷往其他地區(qū)。這說明( )A.新航路開辟改變了商貿格局B.東西方貿易開始廣泛展開C.奧斯曼帝國商業(yè)危機的加重D.太平洋商貿網絡基本形成12.有學者指出:17世紀,荷蘭人出現在東南亞摩鹿加群島時,以舊武器交換丁香和豆蔻花,當地國王起初要求的每625磅(香料)支付100兩白銀也被荷蘭殖民者強制降到50兩,且在很多情況下,公司不支付貨幣,而是支付當地居民不愿使用的商品。由此可知,早期殖民貿易( )A.促進了亞歐貿易新格局的出現B.改變了東西方貿易的格局C.反映了東西方貿易的不公平性D.延緩了資本原始積累進程13.(2025·江蘇連云港期中)如表為19世紀末德國歷史學家G·維貝對1544-1660年歐洲貴金屬存量變化的研究成果。這一研究成果可用來解釋( )年度 白銀數量(kg) 白銀指數 黃金數量(kg) 黃金指數 英國食品價格指數 英國工業(yè)品價格指數1544 9190000 100 815000 100 100 1001600 21400000 232 1192000 146 244 1871660 31270000 340 1580000 193 316 257A.價格革命 B.商業(yè)革命C.三角貿易 D.英國崛起14.(2025·河北邢臺邢襄聯盟10月聯考)16世紀前,英國貴族的土地收入主要依靠貨幣地租。16世紀后期,英國貴族的收入中不僅有農牧場的地租,還有城市房地產業(yè)的地租和出售木材的收入,與此同時,貴族以提高接納金的方式變相增加地租。這一變化有助于( )A.壓制圈地運動的發(fā)展B.擴大商業(yè)革命的范圍C.推動莊園經濟的確立D.削弱價格革命的影響二、非選擇題15.(2024·九省聯考·貴州)閱讀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一 西班牙人來到美洲的首要目標是攫取貴金屬。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的白銀開采主要集中在兩處,一是墨西哥北部的薩卡特卡斯,一是安第斯高原中部儲量豐富的波托西。西班牙人在美洲大量開采白銀為西班牙王室?guī)砹司揞~收入,使其得以維持龐大軍隊和臃腫的政府,繼續(xù)追尋建立世界性帝國的夢想。——摘編自劉新成、劉北成主編《世界史·近代卷》材料二 印第安人村社生活秩序失調最嚴重的是那些為波托西提供勞力的地區(qū),按照保守的估計,每年大約有50000人遷進或遷出波托西,人走了,農村的農業(yè)生產活動混亂了,很多人再也未回到家鄉(xiāng)。有多少人直接死于采礦和提煉工作,可能永遠不會知道。——摘編自[英]萊斯利·貝瑟爾主編《劍橋拉丁美洲史》材料三 1565年,菲律賓的西班牙殖民者在一份所需物品清單中列有“在中國交易用的銀元和優(yōu)質銀條”,稱這些物品“對于維持他們在菲律賓的活動非常重要”,希望能用從美洲駛往菲律賓的“首班船盡快送達”。——摘編自[美]艾瑪·海倫·布萊爾等編《菲律賓群島:1493-1803》(1)根據材料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開采白銀對西班牙及印第安人造成的影響。(2)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當時中國在世界白銀貿易網絡中的地位及原因。課時作業(yè)(解析版)一、選擇題1.(2025·重慶巴蜀中學期末)有學者認為,1500年是人類歷史上一個重要的分界線,在此之前沒有哪一塊大陸上的人們能確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還是圓的,而幾乎每一塊大陸上的人都認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推動此時期發(fā)生變化的根源是( )A.工商階層壯大 B.資本主義萌芽C.冒險精神影響 D.傳統(tǒng)商路被阻答案:B解析: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逐漸連為一個整體,而其根源則是14-15世紀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現的資本主義萌芽,B項正確。2.(2025·河北保定調研)1415年,葡萄牙航海家亨利王子將葡萄牙影響力擴張到了北非商貿中心休達,同時還將葡萄牙南部人口遷徙至馬德拉和亞速爾這兩個大西洋外海島鏈,這兩個島鏈后來成為著名的黑奴開墾熱帶植物試驗田。其做法( )A.助力了葡萄牙資本積累B.開啟了三角貿易的進程C.助推了全球航路的開辟D.打擊了封建貴族的勢力答案:C解析:亨利王子將葡萄牙影響力擴張到北非,向大西洋外海島鏈遷徙人口,這些做法有助于葡萄牙率先進行遠洋航行探索,助推了全球航路的開辟,故選C項。葡萄牙是封建君主國,從海外獲得的財富用于王室享樂,并未進行資本積累,排除A項;三角貿易形成于新航路開辟后,排除B項;這一做法并不能打擊封建貴族,排除D項。3.(2025·河北唐山期中)一位航海家在自己的著作中寫道“……二位陛下,毫無疑問,當地黃金甚豐……此外,這里還盛產寶石、珍珠以及無數香料……這里還產大量的棉花,臣以為,無須送回西班牙,在當地即可賣好價錢……”依據材料,此次航海意在( )A.傾銷商品 B.傳播宗教C.輸出資本 D.劫掠財富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當地黃金甚豐”“在當地即可賣好價錢”可知,該航海家意圖劫掠當地的財富,D項正確。A、B、C三項材料無法體現,均排除。4.1497年,卡伯特帶著英王亨利七世的特許狀,從英國出發(fā)向西航行,到達紐芬蘭島北部并舉行了占領儀式。憑借國王頒發(fā)的特許狀,卡伯特以國家名義向任何使用這條航路的商人征收稅款。據此推測,英王亨利七世支持卡伯特主要是為了( )A.開辟最短的歐亞航線B.應對價格革命的影響C.擴張英國的海上通道D.打破荷蘭的貿易壟斷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5世紀末,即新航路開辟時期,亨利七世支持航海家從英國到紐芬蘭島的探險,允許其以英國名義向使用該航路的商人征稅,說明亨利七世支持卡伯特航海的主要目的是擴張英國的海上通道,C項正確。英國西行到紐芬蘭島北部并非歐亞間的航線,排除A項;價格革命發(fā)生在16世紀,排除B項;15世紀末,荷蘭貿易壟斷地位還未形成,排除D項。5.中世紀歐洲,世界地圖主要由神職人員繪制,描繪了一個由上帝創(chuàng)造的不可改變的世界。16世紀,世界地圖描繪的是異域的土地和歐洲船只,以歐洲親王名義所征服的最新區(qū)域也做了準確的標記,且圖上的世界是不斷變化的。由此可知( )A.歐洲各國對外殖民爭奪愈演愈烈B.地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C.新航路開辟改變了人們的世界觀D.人們擺脫了教會的思想束縛答案:C解析:材料體現歐洲人對世界的認知發(fā)生了變化,說明新航路開辟改變了人們的世界觀,C項正確。A、B兩項材料未體現,排除;D項“擺脫了”說法絕對,排除。6.(2025·江西南昌摸底)如表為《一粒砂糖里的世界史》目錄節(jié)選。該目錄節(jié)選可以用來佐證( )序言 不可思議的砂糖第一章 歐洲的砂糖從何而來第二章 加勒比海與砂糖第三章 當砂糖遇到茶葉第六章 哪里有砂糖,哪里就有奴隸第八章 圍繞奴隸與砂糖的政治第九章 甘蔗之旅的終結——甜菜的挑戰(zhàn)A.商業(yè)革命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轉型B.美洲作物外傳改變了世界格局C.物種交流促進了全球聯系的加強D.海洋探險活動提高了糧食產量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該目錄節(jié)選講述了圍繞砂糖進行的殖民和貿易活動,砂糖的歷史是世界經濟全球化和歐洲資本主義發(fā)展歷程的一個縮影,說明物種交流促進了全球聯系的加強,C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商業(yè)革命的內容,排除A項;美洲并非砂糖原料甘蔗的原產地,排除B項;材料主旨為砂糖而非糧食,排除D項。7.16世紀,隨著天花、麻疹、白喉、水痘等病菌傳入美洲,墨西哥地區(qū)土著居民從2500萬銳減至75萬。這給印第安人造成極大的心理沖擊,他們不再相信本地神靈的庇護,轉而信仰“歐洲上帝”。這( )A.便利了歐洲殖民者拓展殖民空間B.促進了西歐資本主義發(fā)展C.充分揭示了殖民主義的罪惡本質D.導致印第安文明徹底消亡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可知,16世紀西歐人將病菌帶入美洲,不僅使得土著居民數量減少,在心理上也造成了沖擊,這些都屬于歐洲的殖民手段,加速了歐洲對美洲的征服進程,A項正確。西歐國家的殖民擴張而非材料中的疾病,客觀上促進西歐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排除B項;殖民主義的罪惡包括屠殺當地居民,實行種族滅絕政策、掠奪財富、罪惡的奴隸貿易等,與材料不符,排除C項;D項“徹底消亡”說法絕對,排除。8.(2025·河北滄州質檢)1631年,英國在西非建立了第一個販奴堡壘,英國政府販奴活動正式開始。1670-1776年,英國販賣到美洲大陸的奴隸總數超過其他國家販奴數量的總和。這( )A.導致了西、葡殖民帝國的衰落B.使世界貿易中心發(fā)生了轉移C.推動了英國資本主義原始積累D.緣于世界人文地理格局改變答案:C解析:販奴活動使英國獲得大量財富,推動了資本主義原始積累,C項正確。英國的奴隸貿易與西、葡的衰落沒有直接聯系,排除A項;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貿易中心發(fā)生了轉移,排除B項;奴隸貿易推動了世界人文地理格局的改變,排除D項。9.16世紀后期,在菲律賓的西班牙殖民當局對大帆船貿易實行特許證制度,而且該證可以買賣。從墨西哥、秘魯到菲律賓,大量西班牙人憑借他們在美洲獲得的白銀大量搶購特許證,導致特許證的價格飆漲。由此可知,當時( )A.三角貿易利潤豐厚B.西班牙人重視資本積累C.太平洋貿易活躍D.歐洲商業(yè)格局發(fā)生變化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大帆船貿易主要是西班牙殖民地墨西哥與菲律賓之間的壟斷貿易,說明當時太平洋貿易活躍,C項正確。三角貿易以販賣黑奴為主,排除A項;西班牙人輕視資本積累,排除B項;商業(yè)革命使歐洲商業(yè)格局發(fā)生變化,排除D項。10.15世紀后期葡萄牙國王聲言:“葡萄牙人,作為海洋霸主,沒收未經他們許可,而在地球的海洋上航行者的財產是正當的。”其后,哥倫布從美洲大陸返回西班牙途經葡萄牙時聲稱:他代表西班牙國王發(fā)現了日本國。以上材料表明,當時( )A.葡萄牙壟斷了東西方貿易B.兩國對殖民地爭奪趨于激烈C.西班牙占據了最有利商路D.美洲和非洲基本被瓜分完畢答案:B解析:西班牙和葡萄牙宣稱自己“發(fā)現”的財產或者國家屬于本國所有,這說明隨著新航路開辟,西葡兩國對于殖民地的爭奪漸趨激烈,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貿易壟斷,排除A項;材料沒有對比商路,排除C項;這一時期美洲和非洲尚未被瓜分,排除D項。11.(2025·山東泰安質檢)1625年,奧斯曼帝國的一位官員記載:歐洲人控制著整個貿易環(huán)節(jié),以前印度、中國貨物都經過穆斯林城市再轉往歐洲其他國家的,現在歐洲國家的船只直接將貨物運上船,然后銷往其他地區(qū)。這說明( )A.新航路開辟改變了商貿格局B.東西方貿易開始廣泛展開C.奧斯曼帝國商業(yè)危機的加重D.太平洋商貿網絡基本形成答案:A解析:據材料及所學可知,新航路開辟后,歐洲成為世界貿易中心,原有的東西方陸上貿易網絡被打破,改變了商貿格局,故選A項。東西方貿易古已有之,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奧斯曼帝國商業(yè)危機和太平洋商貿網絡的內容,排除C、D兩項。12.有學者指出:17世紀,荷蘭人出現在東南亞摩鹿加群島時,以舊武器交換丁香和豆蔻花,當地國王起初要求的每625磅(香料)支付100兩白銀也被荷蘭殖民者強制降到50兩,且在很多情況下,公司不支付貨幣,而是支付當地居民不愿使用的商品。由此可知,早期殖民貿易( )A.促進了亞歐貿易新格局的出現B.改變了東西方貿易的格局C.反映了東西方貿易的不公平性D.延緩了資本原始積累進程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以舊武器交換丁香和豆蔻花”“被荷蘭殖民者強制降到50兩”“支付當地居民不愿使用的商品”可知,早期殖民貿易具有強制性、侵略性和不公平性,C項正確。13.(2025·江蘇連云港期中)如表為19世紀末德國歷史學家G·維貝對1544-1660年歐洲貴金屬存量變化的研究成果。這一研究成果可用來解釋( )年度 白銀數量(kg) 白銀指數 黃金數量(kg) 黃金指數 英國食品價格指數 英國工業(yè)品價格指數1544 9190000 100 815000 100 100 1001600 21400000 232 1192000 146 244 1871660 31270000 340 1580000 193 316 257A.價格革命 B.商業(yè)革命C.三角貿易 D.英國崛起答案:A解析:從表格中可以看到,1544-1660年歐洲白銀和黃金的存量不斷增加,與此同時,英國的食品價格指數和工業(yè)品價格指數也不斷上漲,這與價格革命的特征相符合,故選A項。14.(2025·河北邢臺邢襄聯盟10月聯考)16世紀前,英國貴族的土地收入主要依靠貨幣地租。16世紀后期,英國貴族的收入中不僅有農牧場的地租,還有城市房地產業(yè)的地租和出售木材的收入,與此同時,貴族以提高接納金的方式變相增加地租。這一變化有助于( )A.壓制圈地運動的發(fā)展B.擴大商業(yè)革命的范圍C.推動莊園經濟的確立D.削弱價格革命的影響答案:D解析:新航路開辟后,大量貴金屬流入歐洲,導致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由于封建領主收取的是固定地租,物價上漲導致他們的實際收入減少。材料中貴族收入結構的變化,特別是收入來源的多樣化以及變相增加地租的操作,削弱了價格革命的影響,故選D項。貴族增加地租,會導致農民離開土地,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圈地運動的發(fā)展,排除A項;貴族收入結構的變化與商業(yè)革命的范圍無直接關聯,排除B項;莊園經濟在16世紀前就已確立,排除C項。二、非選擇題15.(2024·九省聯考·貴州)閱讀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一 西班牙人來到美洲的首要目標是攫取貴金屬。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的白銀開采主要集中在兩處,一是墨西哥北部的薩卡特卡斯,一是安第斯高原中部儲量豐富的波托西。西班牙人在美洲大量開采白銀為西班牙王室?guī)砹司揞~收入,使其得以維持龐大軍隊和臃腫的政府,繼續(xù)追尋建立世界性帝國的夢想。——摘編自劉新成、劉北成主編《世界史·近代卷》材料二 印第安人村社生活秩序失調最嚴重的是那些為波托西提供勞力的地區(qū),按照保守的估計,每年大約有50000人遷進或遷出波托西,人走了,農村的農業(yè)生產活動混亂了,很多人再也未回到家鄉(xiāng)。有多少人直接死于采礦和提煉工作,可能永遠不會知道。——摘編自[英]萊斯利·貝瑟爾主編《劍橋拉丁美洲史》材料三 1565年,菲律賓的西班牙殖民者在一份所需物品清單中列有“在中國交易用的銀元和優(yōu)質銀條”,稱這些物品“對于維持他們在菲律賓的活動非常重要”,希望能用從美洲駛往菲律賓的“首班船盡快送達”。——摘編自[美]艾瑪·海倫·布萊爾等編《菲律賓群島:1493-1803》(1)根據材料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開采白銀對西班牙及印第安人造成的影響。(2)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當時中國在世界白銀貿易網絡中的地位及原因。答案:(1)對西班牙的影響:加速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引發(fā)了價格革命。對印第安人的影響:喪失了大量勞動力;農業(yè)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印第安人因屠殺而幾乎滅絕。(2)地位:當時中國在世界白銀貿易網絡中占重要地位。原因:新航路的開辟;中國海外貿易的發(fā)展;政府解除海禁;明朝時期的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的繁榮,商品經濟的發(fā)展;西方對中國商品的需要。解析:第(1)問,對西班牙的影響:根據材料一“西班牙人在美洲大量開采白銀為西班牙王室?guī)砹司揞~收入”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得,流入的巨額財富加速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引發(fā)了價格革命。對印第安人的影響:根據材料二“每年大約有50000人遷進或遷出波托西,人走了,農村的農業(yè)生產活動混亂了”“死于采礦和提煉工作”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得,使印第安人喪失了大量勞動力,農業(yè)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印第安人因屠殺而幾乎滅絕。第(2)問,第一小問,結合所學可知,明朝時中國在世界白銀貿易網絡中占重要地位。第二小問,結合所學從內外因素分析即可。18第30講 走向整體的世界通過了解新航路開辟所引發(fā)的全球性流動、人類認識世界的視野和能力的改變,以及對世界各區(qū)域文明的不同影響,理解新航路開辟是人類歷史從分散走向整體過程中的重要節(jié)點。一、全球航路的開辟1.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和條件(1)動因經濟根源 西歐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和資本主義萌芽出現社會根源 受《馬可·波羅行紀》的影響,西歐人認為富裕的東方和未知的海外是實現發(fā)財夢的最好場所直接原因 奧斯曼帝國的擴張威脅了東西方之間陸路貿易通道的安全,使來自亞洲的商品因加價而奇貴精神動力 人文主義鼓勵冒險精神;西歐人希望通過海外擴張傳播基督教(2)條件主觀條件 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支持海外探險活動客觀條件 地理知識日益豐富;歐洲航海技術和造船技術的提高2.新航路的開辟時間 航海家 方向 支持國 開辟的航路1487-1488年 迪亞士 向東 葡萄牙 到達非洲的好望角1492年 哥倫布 向西 西班牙 到達美洲1497-1498年 達·伽馬 向東 葡萄牙 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1519-1522年 麥哲倫 向西 西班牙 完成環(huán)球航行3.其他航路的開辟15世紀 1497年,英國卡伯特父子發(fā)現紐芬蘭島16世紀 法國人卡蒂埃到達拉布拉多半島,荷蘭航海家巴倫支航行北冰洋地區(qū),英國人德雷克到達美洲南端的合恩角17世紀 英國人哈得遜探索經北冰洋通向亞洲的航路,俄羅斯人開辟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線,荷蘭人塔斯曼到達新西蘭和塔斯馬尼亞島二、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1.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1)人口遷移表現 歐洲人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非洲黑人作為奴隸被販賣到美洲影響 美洲的印第安人人口減少;美洲成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區(qū);大洋洲、非洲和亞洲等地區(qū)也都有族群混合現象(2)物種交換:歐洲人把歐亞大陸的家畜家禽、農作物、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的特產馬鈴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3)疾病傳播表現 歐洲人將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體帶到美洲和大洋洲影響 造成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會的解體;是歐洲人能夠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統(tǒng)治的重要原因之一2.商品的世界性流動(1)表現①印度洋貿易:新航路開辟后,歐洲商人很快出現在印度洋的貿易中,并且在與阿拉伯商人的競爭中逐漸占據優(yōu)勢。②大西洋貿易:“三角貿易”③太平洋貿易a.葡萄牙:將中國的生絲、瓷器等貨物經澳門運往印度果阿,再轉運至歐洲各國。參與中日之間的絲銀貿易。b.西班牙:“馬尼拉大帆船”運載中國生絲、絲綢、棉布和瓷器等產品到墨西哥交換白銀,再將白銀運回馬尼拉。(2)影響①白銀大量流入中國,進一步刺激了中國東南沿海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②圍繞白銀輸入中國的貿易網絡逐漸形成。3.早期殖民擴張(1)表現時間 國家 殖民方向16世紀 葡萄牙 將巴西變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馬六甲和中國澳門等地建立殖民據點和商站西班牙 以美洲為主,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廣大地區(qū),以及亞洲的菲律賓逐漸淪為西班牙的殖民地17世紀 荷蘭、英國、法國 在亞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個殖民地(2)影響非洲、美洲 中斷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會發(fā)展進程,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亞洲 亞洲古老帝國也受到沖擊歐洲 引發(fā)商業(yè)革命和價格革命。歐洲從殖民掠奪、商業(yè)貿易和奴隸貿易中獲得的財富最終轉化為資本,推動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人類社會 打破了原本相對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人類社會開始進入大變革的時代世界市場 新航路的開辟和早期殖民掠奪,使資本主義經濟獲得發(fā)展,世界市場開始形成[挖教材](1)閱讀綱要下第6課導言圖片《13世紀末14世紀初的新型航海圖》及文字,及第一目“史料閱讀”和圖片《14世紀的星盤》。思考: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和條件。答案:動因:《馬可·波羅行紀》使歐洲人相信亞洲是歐洲許多貴重商品的主要來源地,興起了到東方尋金的熱潮。條件:造船、航海技術的進步;指南針用于航海。[挖教材](2)閱讀綱要下第6課第二目圖片《新航路的開辟示意圖》。思考:與傳統(tǒng)的亞歐商路相比,圖中的新航路有何變化?答案:從以陸路為主到以海路為主。[挖教材](3)閱讀綱要下第6課第二目“史料閱讀”。思考:哥倫布遠航的目的。答案:傳播基督教;開拓殖民地;掠奪財富。[挖教材](4)閱讀綱要下第7課第二目“學思之窗”。思考:說說新航路開辟前香料貿易的主要路線,并與新航路開辟后的貿易路線進行比較。答案:傳統(tǒng)的貿易是經非洲紅海沿岸然后到達亞洲,并且依托原來的絲綢之路。新航路開辟后,繞過非洲到達亞洲。[辨正誤]大西洋三角貿易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是非洲的部落首領。(×)[釋概念]馬尼拉大帆船貿易這條航道東起墨西哥西岸的阿卡普爾科,西至菲律賓的馬尼拉。這種貿易實際上就是用美洲的金銀換取亞洲尤其是中國的產品,通過貿易,美洲的玉米、煙草、花生、番茄等作物傳入亞洲,促進了太平洋兩岸的經濟文化交流。[挖教材](5)閱讀綱要下第7課第三目圖片《教皇子午線示意圖》及文字說明。思考:如何評價“教皇子午線”的劃分?答案:是西方列強瓜分世界、劃分勢力范圍的開始,一定程度上緩和了西班牙與葡萄牙這兩個殖民先行國家在大航海時代的矛盾。[明概念] 商業(yè)革命16世紀歐洲商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和世界市場的開始形成引發(fā)了商業(yè)革命。商業(yè)革命主要表現為世界市場的擴大,流通商品種類的增多,商路貿易中心的轉移。歐洲與亞洲、非洲之間的商業(yè)貿易規(guī)模擴大了,并開始與美洲有了商業(yè)聯系。[圖解史] “價格革命”[釋概念] 資本原始積累是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立以前,通過暴力等非正當手段使生產者與生產資料分離,使生產資料聚集在少數人手里的過程。新興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一方面用暴力的手段迫使小生產者同生產資料分離,積累資本,以英國的圈地運動最為典型;另一方面用武力征服殖民地、搶劫金銀財物、販賣奴隸等手段來聚斂財富。主題一 新航路的開辟材料一 十五世紀,航海家鄭和奉明王朝之命,開展了海上遠航活動。據史料記載,鄭和“所至頒中華正朔,宣敷文教,俾天子生靈,旁達于無外。”同時,中國青花瓷器的輸出,使原來以蕉葉盛食物的一些地區(qū)開始用瓷器作為餐具。各種形式的中國銅錢,使原來使用貝幣的許多國家逐漸過渡到使用中國銅錢的文明時代。鄭和還把國外的寺塔建筑移植到中國來,帶回一些珍稀動植物,如長頸鹿、沉香……鄭和下西洋充分反映了中國人民追求天下太平、世界大同理想生活的思想境界。——摘編自趙德興等《鄭和與十五世紀初中外文化交流》材料二 1992年是哥倫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許多國家紛紛舉行紀念活動,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強烈不滿。他們打著的一條標語上寫著:“你們慶祝的是我們的苦難。”[問題探究] (1)根據材料一,概括鄭和下西洋推動中外文明交流的表現。結合所學,指出鄭和下西洋的根本目的。金版參考:表現:傳播中國的文教習俗;推動技術和貿易的發(fā)展;帶來國外的建筑藝術;傳入珍奇動植物。目的:宣揚國威(或“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全面評價哥倫布航行到美洲的歷史影響。金版參考:哥倫布航行到美洲,第一次把歐亞大陸和美洲聯系在一起,對各地區(qū)、各民族間的交往作出重要貢獻;西方殖民者開始入侵美洲,對美洲實行長期殘酷的殖民統(tǒng)治和掠奪。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開辟的比較鄭和下西洋 新航路開辟背景 封建君主專制的強化 商品經濟與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目的 “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尋找奇珍異寶 侵占海外殖民地,掠奪財富性質 封建性政治行為的貢賜貿易 資本主義經濟行為的海外殖民方式 進行朝貢貿易,以和平友好交往為主要方式 以武力掠奪為主要方式影響 增強了中國和亞非國家人民的友好往來;但朝貢貿易無益于國計民生,沒有帶動民間商業(yè)貿易的發(fā)展 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資本主義時代的到來;引發(fā)西歐國家的殖民擴張相同點 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都促進了各地區(qū)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都有國家的支持;都有航海家的冒險精神;都增進了地區(qū)間往來,促進了文明的傳播等主題二 早期殖民擴張與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材料一 美洲金銀產地的發(fā)現,土著居民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對東印度開始進行的征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yè)性地獵獲黑人的場所——這一切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馬克思《資本論》材料二 16世紀時,商人們把亞洲的茶葉、絲綢、瓷器、香料、非洲的黃金和象牙,美洲的黃金、白銀、玉米、煙草和歐洲的槍支、工藝品等運往世界各地。材料三 及明之季,荷蘭入處,布政施教,始以其法頒之臺灣,所謂屬地之法也……荷人以此法頒之爪哇,且以行之臺灣。土番伈伈,受其約束,莫敢支吾。泉、漳二郡商民販東西兩洋,以代農賈之利,比比然也。自紅夷肆掠,洋船不通,海禁日嚴,民生憔悴。——連橫《臺灣通史》上冊[問題探究] (1)依據材料一概括殖民主義的罪惡,談談你對“這一切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的理解。金版參考:罪惡:殖民掠奪、種族滅絕、販賣黑奴。理解:西歐殖民者通過殖民擴張和掠奪獲取了巨額利潤,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大大促進了西歐資本主義的發(fā)展。(2)根據材料二分析新航路的開辟產生了什么重大影響。金版參考:新航路的開辟結束了世界各地相對孤立的狀態(tài),各地的文明開始匯合交融,日益連成一個整體;世界各地的經濟聯系日益增強,世界市場開始形成。(3)根據材料三,指出新航路開辟以后中國的海防危機并結合所學指出后果。金版參考:海防危機:荷蘭人占據臺灣(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后果:海禁日嚴(海禁加劇)、阻斷商貿(阻礙外貿、海外貿易)、妨礙民生。西歐國家早期殖民擴張的影響(1)世界市場:使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得到拓展,越來越多的國家被納入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中,促進了世界的一體化。(2)殖民國家:從殖民地掠奪了大量的財富,轉化為資本,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3)殖民地:殖民主義者對殖民地的野蠻屠殺、掠奪和奴役,給殖民地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和禍害,打斷了亞、非、拉地區(qū)的歷史進程,造成這些地區(qū)的長期落后,東西方的歷史進程大大拉開了距離。(4)國際關系:由于政治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必然引起殖民爭霸戰(zhàn)爭。新航路的開辟對中國的影響(1)經濟上①美洲的農作物,尤其是高產作物馬鈴薯和玉米,使清朝急速增長的人口有了糧食保障,推動了農產品的商品化,人們的飲食結構和飲食習慣發(fā)生了重大變化。②白銀大量流入中國,中國也成為當時世界經濟和貿易的中心地區(qū)之一,推動了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的發(fā)展。(2)外交上新航路開辟后,西方殖民者開始侵擾中國。明朝時,葡萄牙騙居澳門,西班牙和荷蘭侵略臺灣,中國開始了反對西方殖民侵略的斗爭。(3)文化上西學東漸,西方科技知識開始在中國傳播。(2024·廣西卷)在寫于1549年的《關于英格蘭王國公共福利的對話》中,商人抱怨“所有的食物都是那樣昂貴或者更加昂貴,而就我所知,這里并無貨物方面的原因,因為我從來未見過我們擁有比現在更多的糧食、牧草和各種牲畜”。此現象產生的原因是( )A.英國壟斷了全球海上貿易B.貴金屬大量流入歐洲市場C.貿易中心轉到大西洋沿岸D.封建領主的經濟地位下降試題情境 1549年,商人對英格蘭食物價格昂貴的抱怨考查知識 價格革命核心價值 通過對16世紀英格蘭食物價格昂貴的原因分析,考查學生的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素養(yǎng),培養(yǎng)正確推理因果邏輯關系,體現了關注民生的價值觀念1.信息提取時空信息:1549年,英格蘭。現象信息:商人抱怨在貨物比以前豐裕的情況下,食物價格依然昂貴。2.分析探究挖掘隱含前提:新航路開辟后,歐洲出現價格革命。解讀顯性信息:16世紀,英格蘭王國雖然貨物數量大大增加,但是食品價格卻上漲。邏輯推理判斷:綜上,可歸納得出:16世紀新航路開辟后,大量貴金屬流入歐洲,造成貨幣貶值、物價上漲,即“價格革命”。材料中商人抱怨食物昂貴且并無貨物方面的原因,正符合價格革命的表現,__B__項正確。3.排除干擾英國在1549年并未壟斷全球海上貿易,排除A項;貿易中心的轉移,屬于“商業(yè)革命”范疇,與材料中描述的食物價格上漲現象無直接關聯,排除C項;封建領主的經濟地位下降是價格革命的結果,排除D項。命題點1:新航路開辟(2024·全國新課標卷)16世紀上半葉,航海家在太平洋開發(fā)了連接美洲和亞洲的東風帶海上走廊,中后期利用日本洋流從菲律賓群島航行至美洲西海岸;17世紀初,荷蘭人利用西風帶環(huán)球航行。16至17世紀的航海活動( )A.激發(fā)“地圓說”的形成B.表明世界殖民體系的確立C.導致陸路貿易基本停滯D.促進了貴金屬的全球流動命題點2:早期殖民國家(2024·甘肅卷)16世紀下半葉,西、葡、法三國爭相殖民美洲。1562年,西班牙國王下令繪制了當時最大的美洲地圖,要求特別標注出各國的領地分布;地圖刊印后,在西歐廣為發(fā)行。西班牙國王此舉旨在( )A.彰顯西班牙擁有高超繪圖水平B.通過大量刊行該地圖賺取利潤C.明確西班牙在美洲的勢力范圍D.向西歐普及美洲相關地理知識命題點3:早期殖民擴張的影響(2023·河北卷)16世紀早期,伊比利亞人來到南亞,把馬爾代夫的海貝運回歐洲,然后再將其轉運至西非,作為貨幣購買奴隸及其他商品。這一做法( )A.拉開了殖民擴張的序幕B.開創(chuàng)了亞非貿易網絡C.導致了價格革命的爆發(fā)D.助推了資本原始積累參考答案命題點1:新航路開辟(2024·全國新課標卷)16世紀上半葉,航海家在太平洋開發(fā)了連接美洲和亞洲的東風帶海上走廊,中后期利用日本洋流從菲律賓群島航行至美洲西海岸;17世紀初,荷蘭人利用西風帶環(huán)球航行。16至17世紀的航海活動( )A.激發(fā)“地圓說”的形成B.表明世界殖民體系的確立C.導致陸路貿易基本停滯D.促進了貴金屬的全球流動答案:D解析:16至17世紀的航海活動加強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促進了東西方的貿易交流,從而推動了貴金屬在全球的流動,D項正確。“地圓說”在16世紀以前就已經形成,排除A項;世界殖民體系的確立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排除B項;航海活動推動了海上貿易的發(fā)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陸路貿易的發(fā)展,C項“停滯”表述不妥,排除。命題點2:早期殖民國家(2024·甘肅卷)16世紀下半葉,西、葡、法三國爭相殖民美洲。1562年,西班牙國王下令繪制了當時最大的美洲地圖,要求特別標注出各國的領地分布;地圖刊印后,在西歐廣為發(fā)行。西班牙國王此舉旨在( )A.彰顯西班牙擁有高超繪圖水平B.通過大量刊行該地圖賺取利潤C.明確西班牙在美洲的勢力范圍D.向西歐普及美洲相關地理知識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和所學可知,新航路開辟后,葡萄牙、西班牙等西歐國家很快走上了殖民掠奪的道路。材料中繪制地圖、標注領地、廣為發(fā)行都是為了明確勢力范圍,便于其殖民勢力的壯大,C項正確。材料無法顯示西班牙繪圖水平,排除A項;B、D兩項是發(fā)行地圖后帶來的一定影響,不是主要目的,均排除。命題點3:早期殖民擴張的影響(2023·河北卷)16世紀早期,伊比利亞人來到南亞,把馬爾代夫的海貝運回歐洲,然后再將其轉運至西非,作為貨幣購買奴隸及其他商品。這一做法( )A.拉開了殖民擴張的序幕B.開創(chuàng)了亞非貿易網絡C.導致了價格革命的爆發(fā)D.助推了資本原始積累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內容可以看出,伊比利亞人在亞歐非三大洲之間進行貿易,這種貿易活動有助于歐洲的資本原始積累,D項正確。新航路開辟拉開了殖民擴張的序幕,排除A項;亞非貿易網絡在此之前就已經存在,排除B項;美洲金銀大量輸入歐洲導致了歐洲價格革命的爆發(fā),排除C項。18(共68張PPT)第二部分 中外歷史綱要(下)第十二單元 走向整體的世界和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特征 15世紀至19世紀中期是西方世界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資本主義在政治、經濟、文化、國際關系等領域逐漸建立了自己的統(tǒng)治地位具體表現 政治 17-19世紀,英、美、法等國相繼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資本主義制度在全球范圍內確立和擴展經濟 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并迅速發(fā)展,推動了新航路的開辟和早期殖民擴張,加速了歐洲資本原始積累;出現了人口遷移、物種交流和商品世界性流動,世界市場開始形成并發(fā)展文化 西歐相繼發(fā)生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促進了人文主義的發(fā)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近代科學興起國際關系 歐洲殖民者首先在美洲建立了殖民統(tǒng)治,通過奴隸貿易掠奪非洲,通過絲銀貿易加強了與亞洲的貿易第30講 走向整體的世界通過了解新航路開辟所引發(fā)的全球性流動、人類認識世界的視野和能力的改變,以及對世界各區(qū)域文明的不同影響,理解新航路開辟是人類歷史從分散走向整體過程中的重要節(jié)點。目錄關鍵能力貳必備知識壹高考研析叁課時作業(yè)肆必備知識 全面·系統(tǒng)·簡潔一、全球航路的開辟1.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和條件(1)動因經濟根源 西歐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和資本主義萌芽出現社會根源 受《馬可·波羅行紀》的影響,西歐人認為富裕的東方和未知的海外是實現發(fā)財夢的最好場所直接原因 奧斯曼帝國的擴張威脅了東西方之間陸路貿易通道的安全,使來自亞洲的商品因加價而奇貴精神動力 人文主義鼓勵冒險精神;西歐人希望通過海外擴張傳播基督教(2)條件2.新航路的開辟主觀條件 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支持海外探險活動客觀條件 地理知識日益豐富;歐洲航海技術和造船技術的提高時間 航海家 方向 支持國 開辟的航路1487-1488年 迪亞士 向東 葡萄牙 到達非洲的好望角1492年 哥倫布 向西 西班牙 到達美洲1497-1498年 達·伽馬 向東 葡萄牙 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1519-1522年 麥哲倫 向西 西班牙 完成環(huán)球航行3.其他航路的開辟15世紀 1497年,英國卡伯特父子發(fā)現紐芬蘭島16世紀 法國人卡蒂埃到達拉布拉多半島,荷蘭航海家巴倫支航行北冰洋地區(qū),英國人德雷克到達美洲南端的合恩角17世紀 英國人哈得遜探索經北冰洋通向亞洲的航路,俄羅斯人開辟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線,荷蘭人塔斯曼到達新西蘭和塔斯馬尼亞島二、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1.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1)人口遷移(2)物種交換:歐洲人把歐亞大陸的家畜家禽、農作物、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的特產馬鈴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表現 歐洲人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非洲黑人作為奴隸被販賣到美洲影響 美洲的印第安人人口減少;美洲成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區(qū);大洋洲、非洲和亞洲等地區(qū)也都有族群混合現象(3)疾病傳播2.商品的世界性流動(1)表現①印度洋貿易:新航路開辟后,歐洲商人很快出現在印度洋的貿易中,并且在與阿拉伯商人的競爭中逐漸占據優(yōu)勢。表現 歐洲人將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體帶到美洲和大洋洲影響 造成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會的解體;是歐洲人能夠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統(tǒng)治的重要原因之一②大西洋貿易:“三角貿易”③太平洋貿易a.葡萄牙:將中國的生絲、瓷器等貨物經澳門運往印度果阿,再轉運至歐洲各國。參與中日之間的絲銀貿易。b.西班牙:“馬尼拉大帆船”運載中國生絲、絲綢、棉布和瓷器等產品到墨西哥交換白銀,再將白銀運回馬尼拉。(2)影響①白銀大量流入中國,進一步刺激了中國東南沿海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②圍繞白銀輸入中國的貿易網絡逐漸形成。3.早期殖民擴張(1)表現時間 國家 殖民方向16世紀 葡萄牙 將巴西變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馬六甲和中國澳門等地建立殖民據點和商站西班牙 以美洲為主,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廣大地區(qū),以及亞洲的菲律賓逐漸淪為西班牙的殖民地17世紀 荷蘭、英國、法國 在亞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個殖民地(2)影響非洲、 美洲 中斷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會發(fā)展進程,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亞洲 亞洲古老帝國也受到沖擊歐洲 引發(fā)商業(yè)革命和價格革命。歐洲從殖民掠奪、商業(yè)貿易和奴隸貿易中獲得的財富最終轉化為資本,推動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人類社會 打破了原本相對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人類社會開始進入大變革的時代世界市場 新航路的開辟和早期殖民掠奪,使資本主義經濟獲得發(fā)展,世界市場開始形成[挖教材](1)閱讀綱要下第6課導言圖片《13世紀末14世紀初的新型航海圖》及文字,及第一目“史料閱讀”和圖片《14世紀的星盤》。思考: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和條件。答案:動因:《馬可·波羅行紀》使歐洲人相信亞洲是歐洲許多貴重商品的主要來源地,興起了到東方尋金的熱潮。條件:造船、航海技術的進步;指南針用于航海。[挖教材](2)閱讀綱要下第6課第二目圖片《新航路的開辟示意圖》。思考:與傳統(tǒng)的亞歐商路相比,圖中的新航路有何變化?[挖教材](3)閱讀綱要下第6課第二目“史料閱讀”。思考:哥倫布遠航的目的。答案:從以陸路為主到以海路為主。答案:傳播基督教;開拓殖民地;掠奪財富。[挖教材](4)閱讀綱要下第7課第二目“學思之窗”。思考:說說新航路開辟前香料貿易的主要路線,并與新航路開辟后的貿易路線進行比較。答案:傳統(tǒng)的貿易是經非洲紅海沿岸然后到達亞洲,并且依托原來的絲綢之路。新航路開辟后,繞過非洲到達亞洲。[辨正誤]大西洋三角貿易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是非洲的部落首領。( )[釋概念]馬尼拉大帆船貿易這條航道東起墨西哥西岸的阿卡普爾科,西至菲律賓的馬尼拉。這種貿易實際上就是用美洲的金銀換取亞洲尤其是中國的產品,通過貿易,美洲的玉米、煙草、花生、番茄等作物傳入亞洲,促進了太平洋兩岸的經濟文化交流。×[挖教材](5)閱讀綱要下第7課第三目圖片《教皇子午線示意圖》及文字說明。思考:如何評價“教皇子午線”的劃分?答案:是西方列強瓜分世界、劃分勢力范圍的開始,一定程度上緩和了西班牙與葡萄牙這兩個殖民先行國家在大航海時代的矛盾。[明概念] 商業(yè)革命16世紀歐洲商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和世界市場的開始形成引發(fā)了商業(yè)革命。商業(yè)革命主要表現為世界市場的擴大,流通商品種類的增多,商路貿易中心的轉移。歐洲與亞洲、非洲之間的商業(yè)貿易規(guī)模擴大了,并開始與美洲有了商業(yè)聯系。[圖解史] “價格革命”[釋概念] 資本原始積累是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立以前,通過暴力等非正當手段使生產者與生產資料分離,使生產資料聚集在少數人手里的過程。新興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一方面用暴力的手段迫使小生產者同生產資料分離,積累資本,以英國的圈地運動最為典型;另一方面用武力征服殖民地、搶劫金銀財物、販賣奴隸等手段來聚斂財富。關鍵能力 情境·素養(yǎng)·思維主題一 新航路的開辟材料一 十五世紀,航海家鄭和奉明王朝之命,開展了海上遠航活動。據史料記載,鄭和“所至頒中華正朔,宣敷文教,俾天子生靈,旁達于無外。”同時,中國青花瓷器的輸出,使原來以蕉葉盛食物的一些地區(qū)開始用瓷器作為餐具。各種形式的中國銅錢,使原來使用貝幣的許多國家逐漸過渡到使用中國銅錢的文明時代。鄭和還把國外的寺塔建筑移植到中國來,帶回一些珍稀動植物,如長頸鹿、沉香……鄭和下西洋充分反映了中國人民追求天下太平、世界大同理想生活的思想境界。——摘編自趙德興等《鄭和與十五世紀初中外文化交流》材料二 1992年是哥倫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許多國家紛紛舉行紀念活動,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強烈不滿。他們打著的一條標語上寫著:“你們慶祝的是我們的苦難。”[問題探究] (1)根據材料一,概括鄭和下西洋推動中外文明交流的表現。結合所學,指出鄭和下西洋的根本目的。(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全面評價哥倫布航行到美洲的歷史影響。金版參考:表現:傳播中國的文教習俗;推動技術和貿易的發(fā)展;帶來國外的建筑藝術;傳入珍奇動植物。目的:宣揚國威(或“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金版參考:哥倫布航行到美洲,第一次把歐亞大陸和美洲聯系在一起,對各地區(qū)、各民族間的交往作出重要貢獻;西方殖民者開始入侵美洲,對美洲實行長期殘酷的殖民統(tǒng)治和掠奪。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開辟的比較鄭和下西洋 新航路開辟背景 封建君主專制的強化 商品經濟與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目的 “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尋找奇珍異寶 侵占海外殖民地,掠奪財富性質 封建性政治行為的貢賜貿易 資本主義經濟行為的海外殖民方式 進行朝貢貿易,以和平友好交往為主要方式 以武力掠奪為主要方式影響 增強了中國和亞非國家人民的友好往來;但朝貢貿易無益于國計民生,沒有帶動民間商業(yè)貿易的發(fā)展 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資本主義時代的到來;引發(fā)西歐國家的殖民擴張相同點 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都促進了各地區(qū)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都有國家的支持;都有航海家的冒險精神;都增進了地區(qū)間往來,促進了文明的傳播等主題二 早期殖民擴張與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材料一 美洲金銀產地的發(fā)現,土著居民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對東印度開始進行的征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yè)性地獵獲黑人的場所——這一切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馬克思《資本論》材料二 16世紀時,商人們把亞洲的茶葉、絲綢、瓷器、香料、非洲的黃金和象牙,美洲的黃金、白銀、玉米、煙草和歐洲的槍支、工藝品等運往世界各地。材料三 及明之季,荷蘭入處,布政施教,始以其法頒之臺灣,所謂屬地之法也……荷人以此法頒之爪哇,且以行之臺灣。土番 伈伈,受其約束,莫敢支吾。泉、漳二郡商民販東西兩洋,以代農賈之利,比比然也。自紅夷肆掠,洋船不通,海禁日嚴,民生憔悴。——連橫《臺灣通史》上冊[問題探究] (1)依據材料一概括殖民主義的罪惡,談談你對“這一切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的理解。(2)根據材料二分析新航路的開辟產生了什么重大影響。金版參考:罪惡:殖民掠奪、種族滅絕、販賣黑奴。理解:西歐殖民者通過殖民擴張和掠奪獲取了巨額利潤,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大大促進了西歐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金版參考:新航路的開辟結束了世界各地相對孤立的狀態(tài),各地的文明開始匯合交融,日益連成一個整體;世界各地的經濟聯系日益增強,世界市場開始形成。(3)根據材料三,指出新航路開辟以后中國的海防危機并結合所學指出后果。金版參考:海防危機:荷蘭人占據臺灣(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后果:海禁日嚴(海禁加劇)、阻斷商貿(阻礙外貿、海外貿易)、妨礙民生。西歐國家早期殖民擴張的影響(1)世界市場:使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得到拓展,越來越多的國家被納入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中,促進了世界的一體化。(2)殖民國家:從殖民地掠奪了大量的財富,轉化為資本,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3)殖民地:殖民主義者對殖民地的野蠻屠殺、掠奪和奴役,給殖民地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和禍害,打斷了亞、非、拉地區(qū)的歷史進程,造成這些地區(qū)的長期落后,東西方的歷史進程大大拉開了距離。(4)國際關系:由于政治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必然引起殖民爭霸戰(zhàn)爭。新航路的開辟對中國的影響(1)經濟上①美洲的農作物,尤其是高產作物馬鈴薯和玉米,使清朝急速增長的人口有了糧食保障,推動了農產品的商品化,人們的飲食結構和飲食習慣發(fā)生了重大變化。②白銀大量流入中國,中國也成為當時世界經濟和貿易的中心地區(qū)之一,推動了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的發(fā)展。(2)外交上新航路開辟后,西方殖民者開始侵擾中國。明朝時,葡萄牙騙居澳門,西班牙和荷蘭侵略臺灣,中國開始了反對西方殖民侵略的斗爭。(3)文化上西學東漸,西方科技知識開始在中國傳播。高考研析 技巧·應用·方向(2024·廣西卷)在寫于1549年的《關于英格蘭王國公共福利的對話》中,商人抱怨“所有的食物都是那樣昂貴或者更加昂貴,而就我所知,這里并無貨物方面的原因,因為我從來未見過我們擁有比現在更多的糧食、牧草和各種牲畜”。此現象產生的原因是( )A.英國壟斷了全球海上貿易B.貴金屬大量流入歐洲市場C.貿易中心轉到大西洋沿岸D.封建領主的經濟地位下降試題情境 1549年,商人對英格蘭食物價格昂貴的抱怨考查知識 價格革命核心價值 通過對16世紀英格蘭食物價格昂貴的原因分析,考查學生的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素養(yǎng),培養(yǎng)正確推理因果邏輯關系,體現了關注民生的價值觀念1.信息提取時空信息:1549年,英格蘭。現象信息:商人抱怨在貨物比以前豐裕的情況下,食物價格依然昂貴。2.分析探究挖掘隱含前提:新航路開辟后,歐洲出現價格革命。解讀顯性信息:16世紀,英格蘭王國雖然貨物數量大大增加,但是食品價格卻上漲。邏輯推理判斷:綜上,可歸納得出:16世紀新航路開辟后,大量貴金屬流入歐洲,造成貨幣貶值、物價上漲,即“價格革命”。材料中商人抱怨食物昂貴且并無貨物方面的原因,正符合價格革命的表現,__B__項正確。3.排除干擾英國在1549年并未壟斷全球海上貿易,排除A項;貿易中心的轉移,屬于“商業(yè)革命”范疇,與材料中描述的食物價格上漲現象無直接關聯,排除C項;封建領主的經濟地位下降是價格革命的結果,排除D項。命題點1:新航路開辟(2024·全國新課標卷)16世紀上半葉,航海家在太平洋開發(fā)了連接美洲和亞洲的東風帶海上走廊,中后期利用日本洋流從菲律賓群島航行至美洲西海岸;17世紀初,荷蘭人利用西風帶環(huán)球航行。16至17世紀的航海活動( )A.激發(fā)“地圓說”的形成B.表明世界殖民體系的確立C.導致陸路貿易基本停滯D.促進了貴金屬的全球流動解析:16至17世紀的航海活動加強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促進了東西方的貿易交流,從而推動了貴金屬在全球的流動,D項正確。“地圓說”在16世紀以前就已經形成,排除A項;世界殖民體系的確立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排除B項;航海活動推動了海上貿易的發(fā)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陸路貿易的發(fā)展,C項“停滯”表述不妥,排除。命題點2:早期殖民國家(2024·甘肅卷)16世紀下半葉,西、葡、法三國爭相殖民美洲。1562年,西班牙國王下令繪制了當時最大的美洲地圖,要求特別標注出各國的領地分布;地圖刊印后,在西歐廣為發(fā)行。西班牙國王此舉旨在( )A.彰顯西班牙擁有高超繪圖水平B.通過大量刊行該地圖賺取利潤C.明確西班牙在美洲的勢力范圍D.向西歐普及美洲相關地理知識解析:根據材料和所學可知,新航路開辟后,葡萄牙、西班牙等西歐國家很快走上了殖民掠奪的道路。材料中繪制地圖、標注領地、廣為發(fā)行都是為了明確勢力范圍,便于其殖民勢力的壯大,C項正確。材料無法顯示西班牙繪圖水平,排除A項;B、D兩項是發(fā)行地圖后帶來的一定影響,不是主要目的,均排除。命題點3:早期殖民擴張的影響(2023·河北卷)16世紀早期,伊比利亞人來到南亞,把馬爾代夫的海貝運回歐洲,然后再將其轉運至西非,作為貨幣購買奴隸及其他商品。這一做法( )A.拉開了殖民擴張的序幕B.開創(chuàng)了亞非貿易網絡C.導致了價格革命的爆發(fā)D.助推了資本原始積累解析:根據材料內容可以看出,伊比利亞人在亞歐非三大洲之間進行貿易,這種貿易活動有助于歐洲的資本原始積累,D項正確。新航路開辟拉開了殖民擴張的序幕,排除A項;亞非貿易網絡在此之前就已經存在,排除B項;美洲金銀大量輸入歐洲導致了歐洲價格革命的爆發(fā),排除C項。課時作業(yè)題號 1 2 3 4 5 6 7難易度 ★★ ★★ ★★ ★★★ ★★★ ★★★ ★★★知識點 新航路開辟的根源 新航路開辟的背景 航海家航海的目的 英王支持卡伯特的目的 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地圖的變化 物種交流促進全球聯系 傳染病造成墨西哥地區(qū)印第安人口銳減的影響題號 8 9 10 11 12 13 14 15難易度 ★★ ★★ ★★★ ★★ ★★★ ★★ ★★★ ★★★知識點 英國奴隸貿易的影響 太平洋貿易活躍的表現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爭奪 貿易格局的變化 早期殖民貿易不公平的表現 價格革命的表現 英國貴族收入結構的變化 西班牙開采美洲白銀的影響和中國在白銀貿易中的作用一、選擇題1.(2025·重慶巴蜀中學期末)有學者認為,1500年是人類歷史上一個重要的分界線,在此之前沒有哪一塊大陸上的人們能確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還是圓的,而幾乎每一塊大陸上的人都認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推動此時期發(fā)生變化的根源是( )A.工商階層壯大 B.資本主義萌芽C.冒險精神影響 D.傳統(tǒng)商路被阻解析: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逐漸連為一個整體,而其根源則是14-15世紀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現的資本主義萌芽,B項正確。2.(2025·河北保定調研)1415年,葡萄牙航海家亨利王子將葡萄牙影響力擴張到了北非商貿中心休達,同時還將葡萄牙南部人口遷徙至馬德拉和亞速爾這兩個大西洋外海島鏈,這兩個島鏈后來成為著名的黑奴開墾熱帶植物試驗田。其做法( )A.助力了葡萄牙資本積累B.開啟了三角貿易的進程C.助推了全球航路的開辟D.打擊了封建貴族的勢力解析:亨利王子將葡萄牙影響力擴張到北非,向大西洋外海島鏈遷徙人口,這些做法有助于葡萄牙率先進行遠洋航行探索,助推了全球航路的開辟,故選C項。葡萄牙是封建君主國,從海外獲得的財富用于王室享樂,并未進行資本積累,排除A項;三角貿易形成于新航路開辟后,排除B項;這一做法并不能打擊封建貴族,排除D項。3.(2025·河北唐山期中)一位航海家在自己的著作中寫道“……二位陛下,毫無疑問,當地黃金甚豐……此外,這里還盛產寶石、珍珠以及無數香料……這里還產大量的棉花,臣以為,無須送回西班牙,在當地即可賣好價錢……”依據材料,此次航海意在( )A.傾銷商品 B.傳播宗教C.輸出資本 D.劫掠財富解析:根據材料“當地黃金甚豐”“在當地即可賣好價錢”可知,該航海家意圖劫掠當地的財富,D項正確。A、B、C三項材料無法體現,均排除。4.1497年,卡伯特帶著英王亨利七世的特許狀,從英國出發(fā)向西航行,到達紐芬蘭島北部并舉行了占領儀式。憑借國王頒發(fā)的特許狀,卡伯特以國家名義向任何使用這條航路的商人征收稅款。據此推測,英王亨利七世支持卡伯特主要是為了( )A.開辟最短的歐亞航線B.應對價格革命的影響C.擴張英國的海上通道D.打破荷蘭的貿易壟斷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5世紀末,即新航路開辟時期,亨利七世支持航海家從英國到紐芬蘭島的探險,允許其以英國名義向使用該航路的商人征稅,說明亨利七世支持卡伯特航海的主要目的是擴張英國的海上通道,C項正確。英國西行到紐芬蘭島北部并非歐亞間的航線,排除A項;價格革命發(fā)生在16世紀,排除B項;15世紀末,荷蘭貿易壟斷地位還未形成,排除D項。5.中世紀歐洲,世界地圖主要由神職人員繪制,描繪了一個由上帝創(chuàng)造的不可改變的世界。16世紀,世界地圖描繪的是異域的土地和歐洲船只,以歐洲親王名義所征服的最新區(qū)域也做了準確的標記,且圖上的世界是不斷變化的。由此可知( )A.歐洲各國對外殖民爭奪愈演愈烈B.地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C.新航路開辟改變了人們的世界觀D.人們擺脫了教會的思想束縛解析:材料體現歐洲人對世界的認知發(fā)生了變化,說明新航路開辟改變了人們的世界觀,C項正確。A、B兩項材料未體現,排除;D項“擺脫了”說法絕對,排除。6.(2025·江西南昌摸底)如表為《一粒砂糖里的世界史》目錄節(jié)選。該目錄節(jié)選可以用來佐證( )A.商業(yè)革命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轉型B.美洲作物外傳改變了世界格局C.物種交流促進了全球聯系的加強D.海洋探險活動提高了糧食產量序言 不可思議的砂糖第一章 歐洲的砂糖從何而來第二章 加勒比海與砂糖第三章 當砂糖遇到茶葉第六章 哪里有砂糖,哪里就有奴隸第八章 圍繞奴隸與砂糖的政治第九章 甘蔗之旅的終結——甜菜的挑戰(zhàn)解析: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該目錄節(jié)選講述了圍繞砂糖進行的殖民和貿易活動,砂糖的歷史是世界經濟全球化和歐洲資本主義發(fā)展歷程的一個縮影,說明物種交流促進了全球聯系的加強,C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商業(yè)革命的內容,排除A項;美洲并非砂糖原料甘蔗的原產地,排除B項;材料主旨為砂糖而非糧食,排除D項。7.16世紀,隨著天花、麻疹、白喉、水痘等病菌傳入美洲,墨西哥地區(qū)土著居民從2500萬銳減至75萬。這給印第安人造成極大的心理沖擊,他們不再相信本地神靈的庇護,轉而信仰“歐洲上帝”。這( )A.便利了歐洲殖民者拓展殖民空間B.促進了西歐資本主義發(fā)展C.充分揭示了殖民主義的罪惡本質D.導致印第安文明徹底消亡解析:根據材料可知,16世紀西歐人將病菌帶入美洲,不僅使得土著居民數量減少,在心理上也造成了沖擊,這些都屬于歐洲的殖民手段,加速了歐洲對美洲的征服進程,A項正確。西歐國家的殖民擴張而非材料中的疾病,客觀上促進西歐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排除B項;殖民主義的罪惡包括屠殺當地居民,實行種族滅絕政策、掠奪財富、罪惡的奴隸貿易等,與材料不符,排除C項;D項“徹底消亡”說法絕對,排除。8.(2025·河北滄州質檢)1631年,英國在西非建立了第一個販奴堡壘,英國政府販奴活動正式開始。1670-1776年,英國販賣到美洲大陸的奴隸總數超過其他國家販奴數量的總和。這( )A.導致了西、葡殖民帝國的衰落B.使世界貿易中心發(fā)生了轉移C.推動了英國資本主義原始積累D.緣于世界人文地理格局改變解析:販奴活動使英國獲得大量財富,推動了資本主義原始積累,C項正確。英國的奴隸貿易與西、葡的衰落沒有直接聯系,排除A項;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貿易中心發(fā)生了轉移,排除B項;奴隸貿易推動了世界人文地理格局的改變,排除D項。9.16世紀后期,在菲律賓的西班牙殖民當局對大帆船貿易實行特許證制度,而且該證可以買賣。從墨西哥、秘魯到菲律賓,大量西班牙人憑借他們在美洲獲得的白銀大量搶購特許證,導致特許證的價格飆漲。由此可知,當時( )A.三角貿易利潤豐厚B.西班牙人重視資本積累C.太平洋貿易活躍D.歐洲商業(yè)格局發(fā)生變化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大帆船貿易主要是西班牙殖民地墨西哥與菲律賓之間的壟斷貿易,說明當時太平洋貿易活躍,C項正確。三角貿易以販賣黑奴為主,排除A項;西班牙人輕視資本積累,排除B項;商業(yè)革命使歐洲商業(yè)格局發(fā)生變化,排除D項。10.15世紀后期葡萄牙國王聲言:“葡萄牙人,作為海洋霸主,沒收未經他們許可,而在地球的海洋上航行者的財產是正當的。”其后,哥倫布從美洲大陸返回西班牙途經葡萄牙時聲稱:他代表西班牙國王發(fā)現了日本國。以上材料表明,當時( )A.葡萄牙壟斷了東西方貿易B.兩國對殖民地爭奪趨于激烈C.西班牙占據了最有利商路D.美洲和非洲基本被瓜分完畢解析:西班牙和葡萄牙宣稱自己“發(fā)現”的財產或者國家屬于本國所有,這說明隨著新航路開辟,西葡兩國對于殖民地的爭奪漸趨激烈,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貿易壟斷,排除A項;材料沒有對比商路,排除C項;這一時期美洲和非洲尚未被瓜分,排除D項。11.(2025·山東泰安質檢)1625年,奧斯曼帝國的一位官員記載:歐洲人控制著整個貿易環(huán)節(jié),以前印度、中國貨物都經過穆斯林城市再轉往歐洲其他國家的,現在歐洲國家的船只直接將貨物運上船,然后銷往其他地區(qū)。這說明( )A.新航路開辟改變了商貿格局B.東西方貿易開始廣泛展開C.奧斯曼帝國商業(yè)危機的加重D.太平洋商貿網絡基本形成解析:據材料及所學可知,新航路開辟后,歐洲成為世界貿易中心,原有的東西方陸上貿易網絡被打破,改變了商貿格局,故選A項。東西方貿易古已有之,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奧斯曼帝國商業(yè)危機和太平洋商貿網絡的內容,排除C、D兩項。12.有學者指出:17世紀,荷蘭人出現在東南亞摩鹿加群島時,以舊武器交換丁香和豆蔻花,當地國王起初要求的每625磅(香料)支付100兩白銀也被荷蘭殖民者強制降到50兩,且在很多情況下,公司不支付貨幣,而是支付當地居民不愿使用的商品。由此可知,早期殖民貿易( )A.促進了亞歐貿易新格局的出現B.改變了東西方貿易的格局C.反映了東西方貿易的不公平性D.延緩了資本原始積累進程解析:根據材料“以舊武器交換丁香和豆蔻花”“被荷蘭殖民者強制降到50兩”“支付當地居民不愿使用的商品”可知,早期殖民貿易具有強制性、侵略性和不公平性,C項正確。13.(2025·江蘇連云港期中)如表為19世紀末德國歷史學家G·維貝對1544-1660年歐洲貴金屬存量變化的研究成果。這一研究成果可用來解釋( )A.價格革命 B.商業(yè)革命C.三角貿易 D.英國崛起年度 白銀數量(kg) 白銀指數 黃金數量(kg) 黃金 指數 英國食品價格指數 英國工業(yè)品價格指數1544 9190000 100 815000 100 100 1001600 21400000 232 1192000 146 244 1871660 31270000 340 1580000 193 316 257解析:從表格中可以看到,1544-1660年歐洲白銀和黃金的存量不斷增加,與此同時,英國的食品價格指數和工業(yè)品價格指數也不斷上漲,這與價格革命的特征相符合,故選A項。14.(2025·河北邢臺邢襄聯盟10月聯考)16世紀前,英國貴族的土地收入主要依靠貨幣地租。16世紀后期,英國貴族的收入中不僅有農牧場的地租,還有城市房地產業(yè)的地租和出售木材的收入,與此同時,貴族以提高接納金的方式變相增加地租。這一變化有助于( )A.壓制圈地運動的發(fā)展B.擴大商業(yè)革命的范圍C.推動莊園經濟的確立D.削弱價格革命的影響解析:新航路開辟后,大量貴金屬流入歐洲,導致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由于封建領主收取的是固定地租,物價上漲導致他們的實際收入減少。材料中貴族收入結構的變化,特別是收入來源的多樣化以及變相增加地租的操作,削弱了價格革命的影響,故選D項。貴族增加地租,會導致農民離開土地,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圈地運動的發(fā)展,排除A項;貴族收入結構的變化與商業(yè)革命的范圍無直接關聯,排除B項;莊園經濟在16世紀前就已確立,排除C項。二、非選擇題15.(2024·九省聯考·貴州)閱讀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一 西班牙人來到美洲的首要目標是攫取貴金屬。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的白銀開采主要集中在兩處,一是墨西哥北部的薩卡特卡斯,一是安第斯高原中部儲量豐富的波托西。西班牙人在美洲大量開采白銀為西班牙王室?guī)砹司揞~收入,使其得以維持龐大軍隊和臃腫的政府,繼續(xù)追尋建立世界性帝國的夢想。——摘編自劉新成、劉北成主編《世界史·近代卷》材料二 印第安人村社生活秩序失調最嚴重的是那些為波托西提供勞力的地區(qū),按照保守的估計,每年大約有50000人遷進或遷出波托西,人走了,農村的農業(yè)生產活動混亂了,很多人再也未回到家鄉(xiāng)。有多少人直接死于采礦和提煉工作,可能永遠不會知道。——摘編自[英]萊斯利·貝瑟爾主編《劍橋拉丁美洲史》材料三 1565年,菲律賓的西班牙殖民者在一份所需物品清單中列有“在中國交易用的銀元和優(yōu)質銀條”,稱這些物品“對于維持他們在菲律賓的活動非常重要”,希望能用從美洲駛往菲律賓的“首班船盡快送達”。——摘編自[美]艾瑪·海倫·布萊爾等編《菲律賓群島:1493-1803》(1)根據材料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開采白銀對西班牙及印第安人造成的影響。(2)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當時中國在世界白銀貿易網絡中的地位及原因。答案:對西班牙的影響:加速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引發(fā)了價格革命。對印第安人的影響:喪失了大量勞動力;農業(yè)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印第安人因屠殺而幾乎滅絕。答案:地位:當時中國在世界白銀貿易網絡中占重要地位。原因:新航路的開辟;中國海外貿易的發(fā)展;政府解除海禁;明朝時期的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的繁榮,商品經濟的發(fā)展;西方對中國商品的需要。解析:第(1)問,對西班牙的影響:根據材料一“西班牙人在美洲大量開采白銀為西班牙王室?guī)砹司揞~收入”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得,流入的巨額財富加速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引發(fā)了價格革命。對印第安人的影響:根據材料二“每年大約有50000人遷進或遷出波托西,人走了,農村的農業(yè)生產活動混亂了”“死于采礦和提煉工作”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得,使印第安人喪失了大量勞動力,農業(yè)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印第安人因屠殺而幾乎滅絕。第(2)問,第一小問,結合所學可知,明朝時中國在世界白銀貿易網絡中占重要地位。第二小問,結合所學從內外因素分析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30講 走向整體的世界.docx 第30講 走向整體的世界.pptx 第30講 走向整體的世界(練習,含解析).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