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秘密★考試結束前二O二五年初中學業水平模擬考試歷史試題卷(全卷兩個大題,共29個小題,共8頁;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本卷為試題卷。考生必須在答題卡上解題作答。答案應書寫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上,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2.考試結束后,請將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I卷(選擇題,共5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1,透過文物,看鮮活的歷史。下列文物符合山頂洞人生活特征的是 骨針骨耜炭化稻谷人面魚紋彩陶盆ABCD2.《哪吒之魔章鬧海》作為一部基于中國神話改編的動畫電影,其核心故事脫胎于明代小說《封神演義》,它以商周更替為背景。周滅商的戰役是A.涿鹿之戰B.牧野之戰C.長平之戰D巨鹿之戰3.時間軸是學習歷史的重要工具。下圖是某位同學在復習中國古代某一歷史時期政權更迭時制作的時間軸,其中③處建立的朝代是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2年公元25年①②③④A.戰國B.秦朝C.西漢D.東漢4.白居易曾作詩《寄胡餅與楊萬州》:“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寄與饑饞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詩中胡麻餅技藝的傳播,反映的歷史現象是A.中外交往日益加深B.社會發展由盛轉衰C.飲食文化豐富多彩D.民族融合加深歷史模擬試題卷·第1頁(共8頁) 5.錢穆先生曾說:“論中國古今社會之變,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體可稱為古代中國;宋以后,乃為后代中國…政治經濟、社會人生、莫有不變。”宋代的“變”在多方面,使宋成為“文人的天堂”之變是實施哪項措施A.罷黜百家,尊崇儒術B.重文輕武的政策C.科舉制度開始實施D.分化事權政策6.據徐光啟《農政全書》記錄,在呂宋(即菲律賓)做生意的福建人陳振龍,見當地種植一種塊根作物,其“大如拳,皮色朱紅,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產量又高,廣種耐瘠”。于是引入國內,這種作物是番薯。番薯傳人中國是在A.西漢B.北宋C.明朝D.清朝7.康雍乾時期,清朝統治者為穩定和鞏固國家疆域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現代中國的版圖在這一階段基本奠定。下列舉措屬于康熙帝在西北邊疆治理的是A.平定準噶爾叛亂B.組織雅克薩自衛反擊戰C.設置駐藏大臣D.設置伊犁將軍8.著名史學家陳旭麓指出:這場戰爭,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國起,是他們積325年窺探之后的逞。對于中國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了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對于中國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是因為A.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B.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C.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D,推動了新的階級登上歷史舞臺9.洋務運動期間,洋務民用企業大都采用官督商辦的方式,即官府督理商人經營,少數采用官商合辦和官辦的方式。屬于這一性質的企業是A.大生紗廠B.漢陽鐵廠C.福州船政局D.江南制造局10.目睹了辛亥革命的少年翟秋白,剪去辯子,高興地跟母親說:“皇帝倒了,辮子剪了!”通過少年翟秋白對當時社會變化的感受,說明辛亥革命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B.改變了社會性質C.深受西方文明的影響D.推動了社會習俗變化11.“從小就聽爺爺講,百年前的南湖上,一艘小紅船乘風又破浪,從此世界變了樣,顆顆紅心被點亮,開天辟地人們挺起了胸膛。”這段歌詞中的歷史事件見證了A.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B.中國共產黨的誕生C.國共第一次合作D.工農武裝割據的形成12.1915年冠生園創立,最初只是一個小糖果店,后發展成為集食品加工、銷售等為一體的知名企業。冠生園成立初期得以發展的主要原因是歷史模擬試題卷·第2頁(共8頁)二O二五年初中學業水平模擬考試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第I卷(選擇題,共5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123456個8910ABCD2ABD11121314151617181920BDBC女BBD2122232425CCBB0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0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第26題10分,第27題14分,第28題14分,第29題12分,共50分)》26.(10分)(1)(2分,排列全對得2分,錯一個均不得分)(2)示例1圖片編號:C所處時代:戰國(2分】主要貢獻及其作用:主持修建聞名世界的防洪工程一一都江堰,使成都平原變成“天府之國”,兩千年來,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2分)示例2圖片編號:D所處時代:東漢末年(2分)主要貢獻及其作用:他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寫成了《傷寒雜病論》一書.:發展了“治未病”思想,提倡預防疾病,開創了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為中醫藥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醫術精湛,醫德高尚,被后世譽為“醫圣”。(2分)27.(14分)(1)唯一途徑:持久作戰(2分)土地政策: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2分)(2)示例(10分)觀點:全民族團結抗戰是抗日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論述:七七事變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后,國共兩黨建立了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全民族抗戰: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是抗戰的主力,成功消耗了日軍大部分兵力物力,促使抗日戰爭進人了相持階段;共產黨開辟的敵后戰場與正面戰場相互配合,有力地打擊了敵人后方的力量,在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后逐漸成為抗日戰爭的主戰場:廣大愛國人民紛紛投入自身力量,青年學生投筆從戎:婦女積極進行抗日的宣傳和戰地救護服務;工人在后方加緊生產,支援前線;愛國華僑捐款捐物等等,使敵人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結論: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號召下,全體中華民族團結一心,頂強抵抗日軍侵略,才迎來了抗日戰爭最終的勝利。(觀點:家書休現的抗戰精神等,主題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清晰均可)》28.(14分)(1)條約:《南京條約》(2分)影響:打破了以往清帝國的“天朝”休制,開始形成不對等的中外關系,中國逐漸進入條約時代。(2分)(2)外交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分)成果:周恩來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日內瓦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以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加的國際會議: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兩個例子,一個1分)(3)原因:改革開放使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形勢的變化,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中國對國際形勢的正確判斷和外交政策的調整等。(任答兩點即可,4分)(4)啟示:外交政策的制定應根據國家的實際情況和國際形勢的變化進行調整:國家實力是外交的基礎,要不斷增強綜合國力: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實現國家利益和世界和平的重要途徑(任答兩點,2分)29.(12分)(1)經濟政策:新經濟政策;(2分)作用:新經濟政策從蘇維埃俄國的國情出發,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迅速緩解了危機;鞏固了工農聯盟,促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4分)(2)政策:羅斯福新政;(2分)特點:國家干預經濟(采用國家干預手段來扭轉經濟形勢)(2分)(3)經濟建設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經濟政策,計劃和市場都是調節經濟的手段;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可以相互借鑒經濟發展的經驗;關注民生等(2分言之有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九年級歷史參考答案_Print.pdf 九年級歷史試卷_Print.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