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8張PPT)沖刺2025中考熱點專題熱點專題07:南菜北運、高原夏菜01備考指南02熱點精選03知識背景04熱點精練05情景模擬01備考指南新課程標準的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原則中明確要求,“堅持素養立意,強化育人導向。命題要有助于考查學生在真實情境與任務中,運用綜合思維、區域認知觀察和感悟地理環境,以及發現、認識、分析和評價人地關系問題的能力,彰顯地理學科在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全球視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觀念等方面的價值。”備考指南以“熱點地理問題”為載體,為學生創造新的問題情境,可以培養學生的遷移應用能力,在分析解決問題過程中厘清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構建完善的知識網絡,并提升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備考時應有意識地將現實生活、生產發展、時事熱點中的重大地理現象與地理學科知識聯系在一起。采用熱點材料作為情境,學生入情進境,在真實的案例和情境中生成地理知識和能力,避免了機械記憶和刷題,又引導學生關心國家建設偉大成就和重大發展戰略,使學生形成家國情懷和全球視野。“五一”期間“菜籃子”產品貨足價穩 將呈現購銷兩旺格局 “五一”假期即將來臨,隨著氣溫的穩步回升以及產地持續北移,蔬菜整體價格走勢呈現出穩中略降趨勢,節前“菜籃子”產品貨足價穩,將呈現購銷兩旺格局。21世紀教育網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2024—2035年)》提出,“強化‘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發展南菜北運和冷涼地區蔬菜生產”。據介紹,農業農村部將督促指導各地特別是大中城市嚴格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統籌抓好生產供應、市場流通、質量安全和調控保障等工作,保證“菜籃子”產品能夠充足供應。03熱點精選南菜北運“南菜北運”是指將中國南方地區生產的蔬菜通過物流運輸至北方市場,以調節區域間蔬菜供需平衡的流通模式。這一模式在保障北方(尤其是冬季)蔬菜供應、穩定市場價格、促進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04知識背景高原夏菜,顧名思義,是在夏季于高原地區種植的蔬菜。這些蔬菜生長在海拔較高的地方,氣候干冷,因此又被稱為冷涼蔬菜。盡管甘肅等高原地區在蔬菜種植上可能并不占傳統優勢,但它們卻憑借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成功打造出屬于自己的特色品牌。高原夏菜氣候差異北方冬季蔬菜短缺:北方地區冬季寒冷,露地蔬菜生產停滯,傳統上依賴溫室大棚或儲存蔬菜,但成本較高且品種有限。南方氣候優勢:海南、云南、廣東、廣西等南方省份冬季溫暖,適宜蔬菜種植,成為全國重要的“冬季菜籃子”。市場需求驅動21世紀教育網北方人口密集,對新鮮蔬菜需求量大,尤其在春節前后消費旺季,需通過南菜北運填補缺口。“南菜北運”的背景與必要性主要產區與品種1、核心產區:海南:豇豆、辣椒、茄子、冬瓜等。云南:葉菜類(如生菜、油麥菜)、豆類。廣東、廣西:瓜類、茄果類。2、運輸品種:耐儲運的蔬菜為主,如土豆、洋蔥、南瓜,以及高附加值的反季節果蔬。21世紀教育網主要產區與品種3、國家“南菜北運”基地主要有:福建、廣東、廣西、貴州、云南、四川、海南七個省份產區分布:南方主產區:海南、云南、廣西、廣東等熱帶/亞熱帶省份,冬季溫暖,適宜蔬菜種植。典型場景:云南溫室大棚。運輸路線:公路運輸:主力方式,靈活快捷,翻越崇山峻嶺(如云貴高原至華北)鐵路專列:如廣西百色至北京的“果蔬綠色專列”,開通于2013年,形成南北鐵路大通道。關鍵節點:南方集散中心(如昆明、百色)、北方樞紐(如北京新發地市場)。地理分界線:運輸路線跨越 秦嶺-淮河(中國南北分界線),進入華北地區運輸途徑公路運輸:主力方式,靈活快捷,但受天氣和路況影響較大。鐵路冷鏈:適用于大批量、長距離運輸,成本較低。海運+陸運聯運:海南蔬菜常通過粵海鐵路輪渡或海運至湛江/廣西,再轉陸路北上。運輸方式與物流網絡政策保障綠色通道:對整車合法裝載鮮活農產品的車輛免收通行費,降低運輸成本。產銷對接:政府組織南北對接會,簽訂長期購銷協議。應急調控:在極端天氣或市場波動時啟動儲備調運機制。2.面臨挑戰損耗與成本:長途運輸導致損耗率較高(約10%-20%),冷鏈覆蓋率不足。價格波動:中間環節多,產地與終端價差大,農民收益不穩定。競爭壓力:北方設施農業(如山東大棚蔬菜)發展,部分替代南菜需求。政策支持與挑戰南方經濟:帶動種植、加工、物流等產業鏈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如海南冬季瓜菜產值超百億元)。21世紀教育網獨家資源北方民生:保障冬季“菜籃子”供應,抑制菜價過快上漲。全國市場:優化資源配置,形成“南北互補”的蔬菜供應格局。經濟與社會影響甘肅,這一氣候特征極為復雜的省份,擁有著從西到東綿延1600公里的廣闊土地。這片土地上,黃土、青藏、蒙古三大高原交匯,形成了獨特的氣候帶。充足的光照、顯著的晝夜溫差,以及適宜的土壤條件,共同為蔬菜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環境。正因如此,甘肅被譽為我國高原夏菜的重要輸出基地。高原夏菜①作為我國氣候特征最復雜的省份,甘肅從西到東,綿延1600公里的土地跨越四種氣候帶,黃土、青藏、蒙古三大高原交匯,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無論氣候還是土壤,都適宜蔬菜生長。②論品質,三大高原交匯處的地緣,冷涼的氣候、充足的光照,適合的溫差,病蟲害少等,賜予甘肅高原夏菜優越的品質。甘肅成為蔬菜輸出基地的條件③雖然偏干旱,但甘肅種植蔬菜的水并不缺——河西走廊背靠祁連山,冰雪融水灌溉出綠洲;黃河沿岸的田地,直接引黃河水灌溉;西秦嶺山區的隴南更是溫潤如江南。只有隴中定西等地因為缺水曾“苦甲天下”,近年通過覆膜等現代農業與引水工程,情況已得到極大改善。④論產量,河西走廊地區西菜東運生產基地,是我國五大蔬菜基地之一。⑤政府政策支持:政府出臺相關助農增收、惠農利農政策,促進當地農業發展;⑥科學技術保障:有溫室大棚、覆膜技術、水肥一體等現代農業種植技術;還有冷藏保鮮技術(現代冷鏈)保障運輸。⑦當地世代發展農業,有大量農民且種植經驗豐富,勞動力充足。高原夏菜暢銷原因①品質好,與“地標蔬菜”一樣,因為甘肅大部分地方干燥少雨,再加上高原地區寒涼,極少有病蟲害,再加上光照充足,有利于有機物積累。②產量高,是因為甘肅地勢多樣,同一塊區域,可以按照海拔的不同,種植不同的蔬菜,滿足不同種類蔬菜的同期生產,又有利于分期播種和分批上市,產品種類豐富,同時避免集中上市造成的市場壓力。③有銷路,每年5月至10月,南方臺風和暴雨等災害性天氣比較頻繁,蔬菜生產受到影響,供給嚴重不足。此時正是高原夏菜大量上市的季節,它們源源不斷流向南方26個城市的近100個蔬菜批發市場乃至中東亞市場。①種植條件優越:2021年,全市超三分之一的田地種植的是蔬菜,產量達208.26萬噸,其中90%以上是高原夏菜。蘭州榆中縣,是高原夏菜的源頭與產區。蘭州國際高原夏菜采購中心,是整個西北最大,全國第三的蔬菜產銷基地,和“北菜南運”的大型集散中心。②交通優勢:隴海線、包蘭線、蘭新線、蘭青線等5條鐵路交匯于此,11條高速公路通達八方,交通優勢,是高原夏菜的外銷率達到60%以上的前提實力。蘭州為何成為甘肅的“菜心”①甘肅地處內陸,氣候干旱降水少,大規模種植加劇導致水資源短缺。②甘肅地處干旱、半干旱區,大規模種植可能加劇土地荒漠化、鹽堿化加劇。③大規模種植“夏菜”,進入市場供大于求,容易出現滯銷,影響農民收入。“高原夏菜”大規模生產可能帶來的影響04考點精練【典例】“南萊北運”是指將南方地區的蔬菜運輸到北方市場的過程,主要是為了解決北方冬季蔬果供需不平衡的問題。讀圖我國南菜北運示意圖(陰影區域為供菜地,箭頭終點為市場地),完成下面小題。1.圖中“南菜北運”的供菜地是( )A.廣西和廣東 B.云南和廣東C.云南和廣西 D.貴州和廣東【解析】1.讀圖可知,圖中“南菜北運”的供菜地A是云南省,B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故選C。C2.對供菜地AB的表述正確的是( )A.AB省被北回歸線穿過,全部位于熱帶B.A省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的聚居地C.B省與東南亞的多個國家相鄰D.AB省位于濕潤區,降水充沛3.“南菜北運”蔬菜運輸最繁忙的季節是( )A.冬春季B.春夏季C.夏秋季D.秋冬季【解析】2.A云南省B廣西壯族自治區被北回歸線穿過,部分位于熱帶,A錯誤;B廣西壯族自治區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壯族的聚居地,B錯誤;B廣西壯族自治區僅與越南為鄰,C錯誤;A云南省B廣西壯族自治區位于濕潤區,降水充沛,D正確。故選D。3.我國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大,南方溫暖,越往北氣溫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溫。“南菜北運”的需求旺季是冬春季,此時北方氣候寒冷,蔬菜難以種植、需求量大。故BCD錯誤、A正確,根據題意,故選A。DA4.產生“南菜北運”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①供菜地緯度低,熱量充足 ②供菜地比市場地降水多③市場地人口多,蔬菜需求量大 ④保鮮運輸技術的發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下列對供菜地未來農業發展的建議可行的是( )A.擴大耕地面積用于種菜B.大力推廣綠色生態農業C.將多余的蔬菜出口到東南亞D.增加化肥用量,提高土壤肥力【解析】4.產生“南菜北運”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供菜地緯度低,熱量充足,可以全年進行蔬菜生產;市場地人口多,對蔬菜的需求量大;保鮮運輸技術的發展,可以使蔬菜長距離運輸,①③④正確;產生“南菜北運”現象主要是南北方熱量條件的差異,降水不是影響南方冬季可以將蔬菜向北方運輸的主要因素,②錯誤。故選C。5.擴大耕地面積用于種菜,可能破壞生態環境或影響其他農作物的生產,A錯誤;大力推廣綠色生態農業,有利于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B正確;東南亞緯度較低,熱量充足,對蔬菜的需求量小,C錯誤;增加化肥用量,造成土地污染,生態惡化,D錯誤。故選B。CB【典例】每年夏季,甘肅省的高原夏菜在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的蔬菜銷售總量中占比約10%~20%。甘肅省已發展為我國蔬菜市場中高原夏菜“西菜東調”的主產區和中心樞紐。讀甘肅省簡圖,完成下列小題。21世紀教育網6.造成甘肅省降水空間變化的主導因素是( )A.緯度位置B.海陸位置C.地形D.人類活動【解析】6.甘肅省降水空間變化受緯度位置影響較小,A錯誤;年等降水量線從東南往西北逐漸遞減,內陸地區距海較遠,降水稀少,因此影響甘肅省降水空間變化的主要因素是海陸位置,B正確;甘肅省降水空間變化受地形影響較小,C錯誤;人類活動不是影響甘肅省降水空間變化的主要因素,D錯誤。故選B。B7.下列關于甘肅省成為我國高原夏菜主產區的優勢條件敘述正確的是( )A.緯度較低,熱量豐富B.晴天較多,光照充足C.降水豐富,氣候濕潤D.地形平坦,黑土肥沃8.“西菜東調”對甘肅省帶來的積極影響有( )①增加居民收入②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擴大就業③解決東部蔬菜短缺的問題④帶動當地經濟發展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7.緯度較高,A錯誤;地處西北地區,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晴天較多,光照充足,B正確;地處西北地區,降水稀少,黑土主要分布在東北地區,CD錯誤;故選B。8.“西菜東調”對甘肅省帶來的積極影響有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帶動當地經濟發展,①②④正確;只能緩解,無法解決東部蔬菜短缺的問題,且為對東部地區的影響,③錯誤,C正確,ABD錯誤;故選C。BC04情景模擬為解決果蔬南方“賣難”和北方“買貴”的問題,我國實施“南菜北運”工程。下圖是“南菜北運路線”,完成下面小題。1.“南菜北運”基地的省級行政單位的簡稱為( )A.粵B.桂C.貴D.湘2.“南菜北運”的需求旺季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3.蔬菜送到北京后,分銷到天津、石家莊等地采用的運輸方式最有可能是( )A.鐵路運輸B.公路運輸C.水路運輸D.航空運輸BDB廣西欽州是南方第2大南菜北運辣椒基地,年產量在25萬~26萬噸,已成為欽州市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業支柱產業。近年來,欽州農科所為椒農探索出水稻一辣椒糧蔬輪作高效栽培模式,即當年7月播種水稻,11、12月收割水稻;11、12月栽種辣椒,次年3~6月收獲辣椒,并運往北方上市。據此完成下面小題。4.當地采用水稻一辣椒糧蔬輪作模式,有利于( )A.增加農民收入B.減少糧食生產C.減少農民勞動時間D.降低生產投入5.欽州四季都可以種植辣椒,選擇春季在北方上市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地區購買力強,蔬菜價格貴B.春季北方氣溫尚低,當地蔬菜尚未大量上市C.北方地區的氣候不能夠種植辣椒D.冬種春收的辣椒生長快、成熟早、質量好6.夏季,南菜北運的數量和品種都會減少。從氣候方面考慮,這主要是因為( )A.南方降水太多,蔬菜不足,只能北菜南運B.各地降水太多,不利于蔬菜的采摘和運輸C.南方受臺風影響大,生產的蔬菜量少質低D.北方夏季高溫多雨,上市的蔬菜量大質優ABD“高原夏菜”是指夏季在氣候干冷地區生長的蔬菜。近年來,張掖等河西走廊地區成為優質的高原夏菜產區。結合如圖,完成下面小題。7.下列關于圖中A、B兩地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A地位于青藏高原B.B地為溫帶大陸性氣候C.A地以種植業為主D.B地主要植被為草原、荒漠8.河西走廊成為優質高原夏菜產區的有利自然條件,不包括( )A.夏季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B.地形相對平坦,土壤深厚肥沃C.河流及冰雪融水提供灌溉水源D.深受冬季風影響,氣候干冷9.下列關于圖中城市分布所反映的事實,不正確的是( )A.位于山麓綠洲,地形相對平坦B.水源豐富,能滿足生產、生活用水C.多沿河流分布,航運便利D.鐵路橫穿,出行方便DCC10.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20世紀80年代以來,山東省壽光市迅速成為遠近聞名的“中國蔬菜之鄉”,蔬菜銷往國內外市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壽光市采用了冬暖式大棚種植蔬菜技術,大力發展溫室蔬菜種植,引進諸多國外蔬菜新品種,成為我國主要的蔬菜生產基地。短短幾年,壽光市蔬菜大棚面積發展到了70萬畝(1畝≈666.67平方米),年產蔬菜30億千克,迅速占領了北方冬季蔬菜市場,基本上改變了“南菜北運”的傳統農業經濟格局。材料二:茶樹一般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濕潤地區。山東省日照市原本無茶樹生長,通過“南茶北引”,現已成為“中國北方綠茶之鄉”。與南方產茶區相比,當地氣候條件獨特,茶樹生長緩慢,生產的綠茶具有葉片厚、香味濃、耐沖泡的特點。材料三:山東省局部區域略圖(圖1),壽光蔬菜大棚、日照茶園景觀圖(圖2)。(1)海南島是我國重要的冬季蔬菜供應基地。與海南島相比,冬季壽光市發展蔬菜生產存在明顯劣勢,請分析其自然原因。21世紀教育網【答案】(1)緯度較海南高,熱量不足/易受寒潮影響(或受冬季風影響強)(2)分析壽光市發展蔬菜生產的有利條件。(3)與南方產茶區相比,分析日照市綠茶“葉片厚、香味濃、耐沖泡”的氣候原因。(4)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黃河對東營市的影響。【答案】 (2)自然條件:①地處平原,地形平坦;②土壤肥沃;③地處溫帶季風氣候區,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光照充足等。社會經濟條件:①國內外消費市場廣闊;②靠近交通線,交通便利;③農業科技水平高;④勞動力充足;⑤政策支持等(3) 緯度較高,氣溫較低,生長緩慢;晝夜溫差較大;光照較充足,有利于營養物質的積累等。 (4)有利影響:①供水(灌溉、工業、生活);②為淡水漁業發展提供條件;③形成黃河三角洲,帶來平坦的地形和肥沃的土壤;④提供航運條件;⑤提供旅游價值;⑥形成黃河濕地,有利于保持生物多樣性等。不利影響:①易帶來暴雨洪澇;②“地上河”決堤泛濫;③凌汛帶來洪水泛濫等。Thanks!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