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學科:語文 授課年級:三年級 講課題目:《灰雀》章節名稱 統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25課《灰雀》 學時 第一課時課標要求 我們的民族傳承了五千年的美好品德, 從儒家倡導的 “ 仁、義、 禮、智、信”基本道德準則,再到現在倡導和弘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我們從未停止對美好品德的追求。本單元以“美好品質”為主題,編排了《司馬光》、《灰雀》、《手術臺就是陣地》三篇精讀課文,其中《司馬光》是小學階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一個粗瓷大碗》一篇略讀課文。以及《口語交際:請教》、《習作:那次玩得真高興》、《語文園地》。司馬光仁愛、道義、智慧,列寧用誠信來教育小男孩,趙一曼的同甘共苦、以身作則,白求恩大夫作為一名國際主義戰士來到中國救死扶傷,他們所具有的品質都是我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集中體現。同時,語文園地中“日積月累”板塊編排了關于如何待人的古代名言,與“美好品質”的人文主題相呼應。 本單元“語文要素”是“學習帶著問題默讀,理解課文的意思”。默讀是一種閱讀方式,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針對三個學段提出了不同的默讀要求:第一學段的要求是學習默讀。第二學段的要求是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第三學段的要求是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我們可以發現,教材中的默讀要求從作為一種閱讀形式的感知到作為一種閱讀方法的運用,循序漸進不斷提升。內容 與學情 分析 內容分析 《灰雀》講了一個既溫暖又有意思的故事,列寧發現每天在公園里白樺樹上歡歌的三只灰雀突然少了一只,便問一個小男孩有沒有看見那一只。小男孩吞吞吐吐的回答,讓列寧猜到那只灰雀可能被小男孩捉去了。列寧通過巧妙的談話,讓小男孩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主動放歸了灰雀。 這是一個溫暖的故事,主要體現在列寧對小男孩巧妙的、潤物細無聲的引導里,有尊重,有呵護;其次,小男孩的知錯就改,也是令人覺得溫暖的;還有,人與鳥和諧相處的畫面也是溫暖的。 這是一個有意思的故事。列寧從小男孩一句“沒……我沒看見”里,聽出了小男孩可能與那只灰雀的失蹤有關系,在不確定的情況下,列寧該如何進一步了解事情的真相呢?一句“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的猜測,一句自言自語的惋惜,就是列寧的機智選擇,這幾句話是分享自己的真切感受,也是對小男孩的試探。這種動之以情,卻比曉之以理更有作用,小男孩被觸動了,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列寧與小男孩的對話過程中,兩個人都應該有著豐富甚至復雜的心理活動,但是文章里都沒有寫,只有語言描寫和幾處簡明的神態描寫。這樣,故事就給讀者留下了參與其中、揣摩和想象兩人所思所想的空間,使閱讀變得有意思起來。故事最后,列寧微笑著問灰雀的問題,也是有意思的,會讓讀者會心一笑,學生這樣的小讀者更會覺得列寧很“有趣”。 正是文本敘事的“有意思”,突出了其與重點學習目標相匹配的學習價值:帶著問題默讀思考——列寧與小男孩在對話時,各自心里想的是什么。同時,這一學習價值,又很自然地關聯了朗讀的具體目標:在角色體驗中讀出對話的語氣。學習重難點 1.通過組詞、區分形近字等學生熟悉的識字方法認識“寧、胸”等10個生字,會寫“郊、粉、粒、”3個左右結構的字。(重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按照時間順序把事情說清楚。(重點) 3.通過抓關鍵詞句,感受灰雀的可愛和列寧對它的喜愛,并有感情地讀相關語句。(難點)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剛剛由低段過渡到中段的學習,他們活潑好動,形象思維占優勢。根據教材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培養學生概括、提取信息、鑒賞、猜想等能力。通過讓學生調查灰雀失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思辯能力,體會列寧對男孩的關愛、呵護與尊重,以及體會男孩的知錯能改和誠實。學習目標 1.通過組詞、區分形近字等學生熟悉的識字方法認識“寧、胸”等10個生字,會寫“郊、粉、粒、”3個左右結構的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按照時間順序把事情說清楚。 3.通過抓關鍵詞句,感受灰雀的可愛和列寧對它的喜愛,并有感情地讀相關語句。課前預習 朗讀課文并調查搜集有關列寧和灰雀的資料。學習策略 精讀鑒賞、歸納概括學習環節 任務設計與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與落實目標視頻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在美麗的大自然里,有各種各樣可愛的小鳥。你都知道哪些?今天我們來認識一個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做灰雀。(教師出示視頻,并板書課題) 2.預習課文后,你知道除了灰雀,課文中還提到兩個人,他們是誰?(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并介紹列寧)灰雀和他們之間有著怎樣的故事?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看看。 1.學生交流自己知道的鳥類。 2.學生觀看視頻聽介紹。 3.學生齊讀課題。 4.學生回答課文中出現的人物。 5.學生觀看圖片聽介紹。 引導學生觀看視頻,猜一猜課文會寫些什么內容,目的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更好地引導學生走進課文。環節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件出示讀課文的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標出自然段序號。 2.課件出示詞語,指名學生認讀,教師隨機正音,指導學生識記生字。 3.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本文是按照時間順序來寫的,學生回答后,教師出示含有時間詞語的句式。 4.教師小結:同學們,根據老師的提示,畫出課文中重要的語句,就叫概括。概括時要注意兩點:第一,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有一年冬天、一天、第二天”;第二,要抓住課文中重要的語句;最后整合成故事的主要內容。你明白了嗎? 1.學生按照要求自讀課文。 2.學生認讀詞語,并思考三行加點字讀音的不同點。 3.學生齊讀詞語,“仰”“或”在字形上分別容易和“迎、柳”“成”混淆,讓學生在詞語中辨析字形。 4.學生思考用什么樣的識字方法來認識“寧、渣、者、惜、誠”5個生字。 5.學生找出課文中交代時間順序的詞語。 6.依據時間把課文分成三個部分,找三名同學讀課文,其他同學仔細聽。 7.根據詞語抓住故事的人物,說說課文大意。 讓學生回憶自己所知的識字方法,運用到認識本課生字上,把識字教學落到實處。另外對于剛跨進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概括主要內容是一個重點。精心設計“方法引路,扶放結合”的步驟,能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歸納概括主要內容的能力。環節二;研讀文句,感受灰雀的惹人喜愛 1.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出示描寫灰雀的句子,引導理解。 公園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樺樹,樹上有三只灰雀:兩只胸脯是粉紅的,一只胸脯是深紅的。它們在樹枝間來回跳動,婉轉地歌唱,非常惹人喜愛。 課件出示: (粉紅)的胸脯 (來回)地跳動 (婉轉)地歌唱 (惹人喜愛)的灰雀 引導學生借助形聲字特點理解“胸脯”:“胸”和“脯”都是形聲字,月字旁,表示與身體部位有關。 3.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婉轉”“惹人喜愛”的意思。教師相機小結:聯系上下文是理解詞語的一種好辦法。板書:惹人喜愛。 4.指導朗讀描寫灰雀的句子,“來回跳動”讀得輕快些,突出灰雀的動態美。“婉轉地歌唱”要讀出聲音的高低變化,讀出灰雀“歌聲”的動聽。注意讀出灰雀的機靈、快活。 5.引導學生齊讀。 如果此時此刻我們就站在樹下,聆聽著灰雀美妙的歌聲,欣賞著它們那歡快的跳躍,我們怎能不愛上這三只灰雀呢?一起來讀一讀。 1.指名學生讀第一自然段,其余學生用橫線畫出描寫灰雀的句子。 2.指名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口頭填一填。 ()的胸脯()地跳動()地歌唱()的灰雀 學生齊讀所填內容。 學生借助形聲字特點理解“胸脯”,讓學生拍拍自己的胸脯,再找找插圖中胸脯深紅色的灰雀。 創設情境想象“來回跳動”。 想象一下,這三只灰雀,一會兒從這邊的樹枝跳到那邊的樹枝,一會兒從那邊的樹枝跳回這邊的樹枝,這邊——(那邊),那邊——(這邊)。這就是在樹枝間——(來回跳動),這真是惹人喜愛。 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婉轉”“惹人喜愛”的意思。 指名學生朗讀描寫灰雀的句子,要讀出灰雀的機靈、快活。 學生齊讀。 此環節聚焦“灰雀的惹人喜愛”,引導學生體會、感悟。學生抓住關鍵語句,通過創設情境想象、還原畫面,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感受,歷經“讀進去”“想起來”“讀出來”的過程。環節三:研讀文句,感受列寧對灰雀的喜愛 1.引導學生角色代人,加深體會:你喜歡這三只灰雀嗎? 如果有一天,你遇見了這樣的灰雀,會做什么? 2.相機出示句子,引導學生感受列寧對灰雀的喜愛,并指導朗讀。 句子1:列寧每次走到白樺樹下,都要停下來,仰望這三只歡快的灰雀,還經常經它們帶來面包渣和谷粒。 句子2:他在周圍的樹林中找遍了,也沒有找到。 指導朗讀第一個句子:列寧每次都會仰望灰雀,真是十分喜愛它們,試著讀出這樣的感覺。 教師引讀: 寒冷的冬天,四周光禿禿的,三只灰雀給公園帶來了生機——(生讀)。 (3)課件出示提示,引導學生想象說話: 列寧走到那棵紅松下,他 (怎么樣地找),可是,沒有找到; 又走到灌木叢邊, 他 〔怎么樣地找),可是,沒有 找到; 又走到 ,他 (怎么樣地找),可是,還沒找到。 (4)教師小結:這樣找,就是文中說的“找遍了”。 (5)引導學生體會列寧當時的心情,并有感情地朗讀第二個句子。 學生思考并回答:自己遇到這美麗活潑的灰雀會怎樣做 學生默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找找列寧對灰雀的做法,用波浪線畫出,再猜猜他的想法,從哪些詞語能看出他的想法。 (1)學生用“每 次 都 ”說話。 學生運用拆字的方法,分別解釋字義,理解詞語“仰望”。請學生做一做動作,加深理解。 仰望著灰雀的列寧,會在心里對灰雀說些什么呢?想象一下。 指名學生朗讀第一個句子,試著讀出喜愛的感覺。 寒冷的冬天,四周光禿禿的,三只灰雀給公園帶來了生機——(學生齊讀)。 (6)學生思考并回答以下問題: 列寧走到那棵紅松下,他 (怎么樣地找),可是,沒有找到; 又走到灌木叢邊, 他 〔怎么樣地找),可是,沒有 找到; 又走到 ,他 (怎么樣地找),可是,還沒找到。 (7)學生體會列寧當時的心情,找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二個句子。 讀懂列寧對灰雀的喜愛,為揣摩人物對話時的心理作鋪墊,降低理解難度。環節四:書寫生字 出示“郊、粉、粒”3個字。 教師邊范寫,邊講解書寫要點。 左右結構的字,要提示學生注意筆畫的變化。“粉”“粒”中的米字旁最后一筆、“郊”中的“交”最后一筆都由捺變成點,左右部分可以寫得緊湊些。 展示學生書寫的生字。 把課后要求會寫的生字按間架結構重新排排隊。 學生朗讀生字。 3.學生觀察要學習的三個生字,交流書寫注意點。 4.學生練寫,寫完后和書上的字對照修改。 5.同桌互評。 注重學生寫字興趣的培養和方法的指導。通過歸類整理,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掌握字形,發現書寫規律。讓學生在“自己寫完和書上對照”和“同桌比賽看誰寫得漂亮”中養成認真書寫的好習慣。環節五:總結本課 教師小結:這節課,同學們讀書讀得認真,寫字寫得漂亮。課后請同學們把難記的生字多寫幾遍,并且熟讀課文,下節課咱們比比看誰讀得最有感情。 在識字、寫字中夯實基礎,在充分讀書中積淀情感,扎扎實實地進行練筆。環節六:作業布置 小練筆:用“跳動”“歡快”等詞語寫一寫自己平時看到的小鳥。達標檢測 填寫表格,再說一說。 時間 人物灰雀列寧小男孩有一年冬天一天第二天板書設計 灰雀 (惹人喜愛) 仰望 列寧 小男孩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