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5課《灰雀》說課稿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灰雀》,接下來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學習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作業設計、板書設計和教學反思這幾個方面來向大家詳細地闡述這一節課。一、教材分析首先,來說一說教材。部編版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人文主題是美好品質。在這個單元的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帶著問題默讀的習慣,提高默讀效率,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在大單元的背景下,《灰雀》這一篇課文需要達成的目標是:帶著問題默讀課文,通過觀察行為,解讀對話,揣摩內心想法來感受列寧的善解人意,對男孩子的尊重呵護,以及男孩的誠實,知錯就改。二、學情分析三年級學生剛剛由低段過渡到中段的學習,他們活潑好動,形象思維占優勢。根據教材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培養學生概括、提取信息、鑒賞、猜想等能力。通過讓學生調查灰雀失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思辯能力,體會列寧對男孩的關愛、呵護與尊重,以及體會男孩的知錯能改和誠實。三、學習目標1.通過組詞、區分形近字等學生熟悉的識字方法認識“寧、胸”等10個生字,會寫“郊、粉、粒、”3個左右結構的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按照時間順序把事情說清楚。3.通過抓關鍵詞句,感受灰雀的可愛和列寧對它的喜愛,并有感情地讀相關語句。重難點:1.通過組詞、區分形近字等學生熟悉的識字方法認識“寧、胸”等10個生字,會寫“郊、粉、粒、”3個左右結構的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按照時間順序把事情說清楚。四、教學方法教法:每一節語文課應充分體現聽、說、讀、寫。針對以上教學思想,結合本課的特點和本單元課文的訓練重點,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選用“探究”和“讀中感悟”式的教學方式,采用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和直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和展開想象。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學法:根據教材和學生的認知水平,主要向學生滲透“讀中自學”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讀書。向學生傳授“學法”,是讓學生“會學”,這是教學這節課的真正目的。通過學生的讀讀、想想、寫寫、議議等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到方法。五、教學過程本課教學為兩課時。我今天講的是第一課時,在教學中,我一共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首先是觀看視頻了解灰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問學生課文中所出現的人物,介紹列寧,猜測課文會寫些什么內容,從而調動學生探索的積極性。接下來是四個學習任務。學習任務一:學生自讀課文,認讀詞語;使用之前所學的識字方法認識生字,辨析形近字;然后讓學生找出表示時間關系的詞語,再抓住文中的關鍵語句,整合成故事的主要內容,培養了學生的概括思維。學習任務二:讓學生讀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寫灰雀的句子。此環節聚焦“灰雀的惹人喜愛”,引導學生體會、感悟。學生抓住關鍵語句,通過創設情境想象、還原畫面,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感受,歷經“讀進去”“想起來”“讀出來”的過程。學習任務三:學生默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找找列寧對灰雀的做法,用波浪線畫出,再猜猜他的想法,從哪些詞語能看出他的想法。讀懂列寧對灰雀的喜愛,為揣摩人物對話時的心理作鋪墊,降低理解難度。學習任務四:讓學生把要寫的字讀一讀,按結構進行分類,目的就是讓學生感知生字,會認生字,達到課程目標的要求。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和學習知識的重要途徑與手段。我先讓學生觀察要寫的三個字,通過觀察,得出結論,三個字都是左右結構的字,兩個同偏旁的字,注意筆畫的變化,“粉”“粒”中的米字旁最后一筆、“郊”中的“交”最后一筆都由捺變成點,左右部分可以寫得緊湊些。通過這樣的整體觀察,既培養了學生觀察比較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綜合歸納能力。范寫時我會用彩筆把難寫和易錯的筆畫描出來,以提醒學生注意。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我巡視指導,發現共性的錯誤要加強指導,這個時候我會讓全班同學停下來聽老師指導,再練,再檢查。最后讓他們自己評價,在認為寫得好的字的下邊畫上小五角星,然后是同桌互評,同樣是用畫小五星的方式表揚。六、作業設計小練筆:用“跳動”“歡快”等詞語寫一寫自己平時看到的小鳥。注意文本的寫法遷移,以仿寫的形式回歸語文本色,讓教學真正落到實處,為三年級習作打基礎。七、板書設計板書是語文課堂教學中必要的輔助手段,是課文教學思路的呈現,應與課文內容相得益彰。本次板書設計力求做到內容簡潔精當、條理清晰了然、書寫規范大方,給學生以啟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