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三歷史一、單項選擇題(共 16 小題,每小題 3 分,共 48 分)1. 《史記》記載,春秋后期,越國的謀臣計然為越王勾踐提出了幾點經商之術:一是“知時用”,即要從市場的供求余缺上判斷市場需求,認識市場規律;二是“務完物”,即要妥善貯藏所收貨物,以免變質蝕本;三是“無息幣”,即資金周轉要快。據此可推知,當時( )A. 工商食官制度徹底瓦解 B. 商人成為獨立社會階層C. 商業發展環境較為寬松 D. 重農抑商政策難以為繼2. 漢代規定,“亡逃之科,憲令所急”,吏民只有經過當地政府批準,手續齊備,才可以遷徙或外出辦事;在遷徙或外出時,需要通過鄉里向縣廷申請出入關津的通行憑證,“不持者,廚傳勿舍,關津苛留”。這一做法( )A 有利于社會秩序穩定 B. 打擊了地方割據勢力C. 強化了君主專制權力 D. 完善了地方治理體系3. 如圖為某學者制作的《唐長安城薪炭產區圖》。據此推斷,他最關注的問題可能是( )C. 儒家思想的固化 D. 社會發展的停滯6. 1905 年孫中山在歐洲就親自拜訪了當時的第二國際執行局并舉行會談,第二國際的檔案材料中還記載著孫中山會談時說的“我是中國社會民主黨人”等語。1906 年,同盟會評議部評議員朱執信在《民報》上發表了《德意志社會革命家小傳》一文,主要介紹馬克思的生平及其思想主張。材料中的現象說明資產階級革命黨人( )A. 尋求第二國際的支持和援助 B. 正確分析了中國革命依靠力量C. 旨在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 D. 豐富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理論7. 如表為 1914 年至 1925 年天津所建的資金在萬元以上的民族企業的統計情況。下列選項對表中 1919 年至 1925 年民族企業數據變化解讀準確的是( )(資金單位:萬元)百萬元以上 十萬至百萬 萬元至十萬 年代 類別 總計企業 元企業 元企業戶數 3 5 10 181914 年至1918 年資金 500 165 27.2 692.2戶數 5 15 22 421919 年至1925 年資金 1850 541 45.5 2436.8——此表摘編自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天津市社會調查資料》A. 政局穩定有益企業發展 B. 愛國政治運動助力國貨發展C. 列強放松對華經濟侵略 D. 國民經濟建設運動成效顯著8. 毛澤東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指出:許多農民都加入了農民協會。國民黨罵我們“過火”,罵我們是“游民行動”。其實,我調查后看來,也并不都是像他們所說 “過火”,而是必然的,必須的。因為農民太痛苦了。我看受幾千年壓迫的農民,翻過身來,有點“過火”是不可免的!此材料主要( )A. 客觀分析了革命敵友和革命動力問題 B. 旨在揭露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陰謀C. 完全否認農民運動中存在的過激行為 D. 指出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必要性9. 1937 年 8 月,鄒韜奮創辦《抗戰(三日刊)》,設置了讀者信箱專欄。他曾給讀者回信:“你說起‘改良現在政治的機構’,如果這句話是希望現在的政府把機構充實起來以應付非常時期,這當然是對的;如說是推翻現政府,這卻不是在非常時期所宜做的。因為這樣徒然引起內部的糾紛,這卻是替日本帝國主義加強侵略力量”。此回信反映了鄒韜奮( )A. 旨在揭露政府消極抗日政策 B. 呼吁政府改良和充實機構C. 強調要精誠團結和全力救亡 D. 鼓勵民眾堅持救亡與抗戰10. 如表是 1949-1956 年《人民日報》中“領土”“主權”“完整”“干涉內政”等詞匯的使用頻率統計。由此可見( )年份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內容領土、主45 63 21 21 7 206 194 132 權、完整干涉內政 7 10 18 15 8 122 154 127A. 兩大陣營的對抗正逐步消除 B. 抗美援朝提升了中國影響力C. 新中國的外交政策日益成熟 D. 西方外交孤立封鎖已經打破11. 公元前 6 世紀,波斯帝國國王大流士一世統一幣制和度量衡,向全國征稅,發展經濟:為政令通達,方便軍隊調動,保證境內的物資流通,采用并改進了亞述人所使用的驛站制度,在全國修建驛道;建立強大的軍隊,迅速擴張波斯帝國。這反映出波斯帝國( )A. 治理體系最終形成 B. 統治方式影響深遠C. 中央權力走向強化 D. 君主專制受到挑戰12. 下表是中世紀世界主要文明圈的一些發展情況,表格說明( )A. 文化交往伴隨著物質交往 B. 各文明圈內具有同一性C. 商業 各文明圈緩慢發展 D. 世界性商貿體系已形成13. 新航路開辟后,來自美洲 金銀通過西班牙進入歐洲西北部,使這些地方最終成為歐洲最發達的經濟中心,包括低地國家、法國西北部和英國東南部。“低地”曾經是意大利和漢薩同盟的商業交會之地,法國西北部和英國東南部有諾曼底、倫敦重要商業城市。這意在指出新航路開辟后( )A. 貿易中心的轉移有其歷史淵源 B. 荷蘭已經成為“海上馬車夫”C. 歐洲北部的經濟優勢更加凸顯 D. 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形成14. 隨著西方殖民擴張不斷加劇,歐洲“白人”向世界各地擴散,形成了許多新的“白人家園”以及“白人殖民地”。在這一過程中,歐洲人用強大的工業力量征服世界,逐漸產生強烈的優越感,并熱衷于把西方的統治強加給其他地區,迫使世界按照資本主義的面貌改造自己。這體現殖民主義( )A. 扭轉了東方先進西方落后的局面 B. 推動了工業文明在全世界的擴展C. 促使了世界各地的聯系日益緊密 D. 改變文明的地理分布和相互關系15. 20 世紀 50 年代,蘇聯《消息報》社論稱,蘇聯有將近 50 萬婦女當選為地方蘇維埃代表,有 1700 個婦女當選為加盟共和國和自治共和國最高蘇維埃的代表,有 277 個婦女當選為全蘇最高蘇維埃的代表。在美國,以 1954 年布朗訴托皮卡教育局案為起點,種族隔離制度在社會各方面被逐漸廢止;60 年代美國國會通過法案,終結了種族隔離制度。這反映出( )A. 美國社會對黑人的歧視被瓦解B. 平權運動在美蘇兩國得到發展C. 冷戰使兩大陣營間的斗爭加劇D. 蘇聯女性地位得到實質性提升16. 海灣地區產油國的石油收入在 20 世紀 70 年代“石油繁榮”中激增,國內生產總值實際年均增長率達到 10%-20%。然而 1980-1986 年國際油價下跌導致它們的石油收入銳減,國內生產總值也迅速下滑。這主要是由于上述產油國( )A. 產業結構相對單一 B. 缺乏經濟自主權C 政治局勢動蕩不安 D. 未建立協作組織二、非選擇題:本題共 4 小題,共 52 分。17.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北宋全國共有書院 73 所,其中江西 23 所,數量居全國第一。表 2 所示是號稱“天下之首”的白鹿洞書院中,由朱熹撰寫的《白鹿洞書院揭示》的部分內容。下表項目 內容教 育 目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的 朋友有信”治 學 順“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序修 身 之“言忠信,行篤敬,懲忿窒欲,遷善改過” 要處 事 之“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 要接 物 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要——根據朱熹《白鹿洞書院揭示》整理材料二 明朝末年,白鹿洞書院逐漸官方化。清朝順治年間,政府主持重建白鹿洞書院,還設立了一項專款,專門接待四方來求學者,并設專人負責接待,并明確提出:“書院聚四方俊彥,非僅取才于一域。或有遠朋,聞風慕道,欲問業于此中者,義不可卻”。在講學之際,甚至遠近村民也時常到書院來“旁聽”講學,常常有“談經講學一時盛,聚士不下千百人”。——摘編自毛德琦《白鹿書院志》(1)根據材料一,歸納《白鹿洞書院揭示》體現出的中華傳統文化內涵。(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白鹿洞書院在明清時期辦學 主要特點,并指出它在社會教化方面發揮的作用。18.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12 年,廣州先施公司創立;1913 年,天津工業售品所開辦;1916 年,廣州大新公司問世;1914 年,上海先施公司成立;1918 年,上海永安公司開業;1920 年后,廣州南方大廈、天津勸業場、天津商場、哈爾濱大羅新百貨店、同記商場、上海新新公司、大新公司以及上海中國國貨公司等紛紛創辦。像在濟南、天津、北京均設有分店的瑞蚨祥綢緞布匹店這類老字號專業商店,也開始涉足百貨經營。諸多民族百貨企業以這些大型百貨公司為核心紛紛涌現,這意味著民族百貨業正式誕生并逐步發展。——摘編自上海檔案館《近代中國百貨業先驅》材料二 1917 年,上海先施公司宣告成立,其商場面積超 1 萬平方米,設有近 40 個商品部,商品品種多達 1 萬余種。1928 年,天津中原公司拔地而起,擁有七層高樓,前三層用作百貨商店,四、五層是熱鬧的游樂場與戲院,六、七層為愜意的露天花園,現今不少大型百貨樓的布局與之相仿,彼時其日銷售額高達 5 萬銀元。廣州、重慶、武漢等地的百貨企業也在穩步發展。然而,自 1929 年起,大批百貨企業陷入危機,甚至紛紛倒閉,百貨行業面臨諸多困境,這種艱難局面始終未能得到根本扭轉,一直延續至 1949 年。——摘編自吳慧主編《中國商業通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近代百貨業產生的主要途徑。(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近代前期民族百貨業發展的狀況,簡析“自 1929 年起,大批百貨企業陷入危機”“始終未能得到根本扭轉”的主要原因。19.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866 年 12 月,恭親王奕 在奏折《請添設一館講求天文算學折》中提出:京師同文館的職能局限于語言翻譯上是不夠的;在同文館內增設天文、算學館;招收一定科甲正途出身者入館學習。奕 的提議立即遭到傳統士大夫的猛烈抨擊。1867 年 3 月,頑固派的代表大學士倭仁上疏反對:用招收科甲正途人士入天文、算學館學習來解救清政府面臨的困境危害甚大,必然導致以夷變夏,加劇西人對中國的侵略,“議和以來,耶穌之教盛行,無識愚民半為煽惑,所恃讀書之士講明義理,或可維持人心”。奕 就頑固派對洋務派“舍中法而以夷為師”這一攻擊作出回應,“查西術之借根,實本于中術之天元”,同時強調西法“其實法固中國之法也”。在新舊力量的交鋒中,掌握帝國最高統治權的慈禧太后則采取了游離于爭論之外的態度。倭仁上奏后,慈禧太后于當天即對倭仁進行了召見。慈禧太后出于平衡政局的目的,還是讓總理衙門與倭仁等為首的頑固派進行辯論,事實上是縱容以倭仁為代表的頑固派對洋務活動進行攻擊。天文、算學館雖得以設立,但大部分原本打算投報天文、算學館的科甲人員最終放棄了。——摘編自胡聯洋《論同文館之爭與洋務運動的困境》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對奕 奏請改革同文館一事引發的爭議進行評析。(要求:史實準確,符合邏輯,表述清晰)20.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到 17 世紀中葉,每年有上萬名奴隸被船運到美洲。到 18 世紀,販賣黑奴數達到了每年 6 萬人的高峰。在歐洲進步勢力的壓力下,大家要求歐洲各國政府,按照人道主義的原則,頒布取消販賣黑奴的法令。1751 年公誼會教友派領導了在美洲北部開展的取消奴隸制運動。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禁止黑人奴隸貿易的大國。1806 年,英國議會通過一項法令,法令宣布:“英國國王陛下決定,從 1807 年 1 月 1 日起,絕對禁止非洲奴隸貿易。”這樣,英國禁止了黑奴貿易。在 1815 年維也納條約中,歐洲列強簽訂條約,禁止奴隸貿易。1863 年,美國總統林肯簽署《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聯邦軍史無前例地招募黑人進入軍隊。盡管大多數黑人士兵只被分配做一些低下的工作,林肯總統的這一舉措仍然贏得了黑人奴隸的擁護。1865 年,戰爭結束后,宣言正式通過憲法批準。1889—1890 年的布魯塞爾會議通過了禁止黑人奴隸貿易的總決議書,標志著黑人奴隸貿易在世界范圍內基本結束。材料二 1978 年 8 月,首屆聯合國反對種族主義世界大會在瑞士日內瓦舉行。大會通過的一項宣言指出,各種形式的種族歧視危害世界和平和安全,種族隔離制度是一種反人類的罪行和對人類尊嚴的侮辱,也是對世界和平和安全的威脅。2001 年 8 月,第三屆聯合國反對種族主義世界大會在南非德班舉行。大會通過了《德班宣言》和《行動計劃》,呼吁世界各國采取有效措施打擊并最終鏟除種族主義。2009 年 4 月,聯合國反對種族主義世界大會審議大會在日內瓦舉行,以審議《德班宣言》和《行動計劃》的落實情況,21 日提前通過會議最后文件,呼吁各國以更大的決心和政治意愿來對付各種形式的種族主義和種族歧視問題。美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荷蘭、意大利、以色列、新西蘭和波蘭缺席此次審議大會。中國代表團團長李保東大使發言時,提出了中國關于推進反對種族主義工作的三點主張。(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歐美黑人奴隸貿易興起到結束的簡要歷程,簡析 19 世紀末黑人奴隸貿易結束的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聯合國推進反對種族主義工作的認識。參考答案CACDA DBACC CAABBA17(1)內涵:用儒家學說規范社會關系和倫理秩序的政治理念;崇尚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重義輕利,明德敬德;崇德尚賢,講信修睦;審慎治學,實踐運用;提倡以和為貴,和而不同。(任答三點即可)(2)主要特點:政府主導,受制于政府;學術活動興盛;受眾廣泛;教學內容以儒學為主。 (任答兩點即可)作用:傳播了儒學主流意識形態;提高了民眾的文化修養;增強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推動了民間學術交流;提高社會凝聚力;推動文化教育的發展;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任答兩點即可)18.(1)主要途徑:創辦新企業,如廣州先施公司(1912 年創立);老字號轉型,如瑞蚨祥綢緞布匹店這類原本的老字號專業商店,開始涉足百貨經營。(2)狀況:主要分布在大城市;規模大;商品種類多;營業額高;經營的現代化程度高;發展穩定。(任答兩點即可)主要原因: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影響;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影響;國民政府的通貨膨脹政策;國民政府苛捐雜稅的政策;官僚資本的壓制;美國等外商企業的競爭優勢。(任答兩點即可)19 示例:爭議:晚清圍繞“改革同文館”的爭議是朝廷內部關于要不要學習西方先進科技的一次交鋒。背景:兩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的打擊,使清政府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統治危機;隨著洋務運動的進行,洋務派希望深入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引起了頑固派的抵觸。頑固派:讓更多的士人學習西學“必然導致以夷變夏,加劇西人對中國的侵略”,加劇清朝的統治危機;維護清朝統治,應當依靠中國傳統義理文化;實質上不愿學習西方科技,仍固守傳統的國家治理方式。洋務派:學習西方先進科技可以保障國家安全,緩解統治危機;西方的科學方法起源于中國,學習西方文化并不是“以夷變夏”旨在緩解輿論壓力,希望繼續推進洋務運動。慈禧太后:對雙方的爭論并未明確表態,希望維持朝廷“平衡政局”,實際上在偏袒頑固派,并不真心支持洋務運動。總結:洋務派與頑固派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其分歧在于是否革新國家治理方式與體系。由于封建勢力的強大、傳統思想的阻礙,中國近代化之路必然艱難而曲折。20.(1)歷程:約 16 世紀,殖民者為了彌補勞動力的不足,開始了黑奴貿易。17、18 世紀,荷蘭、英國、法國也走上了殖民掠奪的道路,黑奴貿易規模迅速擴大。19 世紀后,在進步人士和黑人的共同努力下,歐美國家陸續頒布禁止黑人奴隸貿易的法令,黑奴貿易走向結束。原因:工業革命使歐美走向自由資本主義發展階段,黑奴貿易失去了繼續存在的價值;啟蒙思想傳播,人道主義影響增大;歐美社會各階層中反對黑奴貿易的進步勢力不斷壯大。(2)認識:反對種族主義和種族歧視是聯合國憲章的精神,也是國際公平正義的體現,是對世界和平與安全的維護。作為當今最大的政府間國際組織,聯合國持續推進反對種族主義工作在全球化時代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種族主義和種族歧視是近代資本主義殖民擴張的歷史遺留問題,徹底解決這個問題任重而道遠。目前仍有某些資本主義大國受狹隘的國家利益和階級利益影響,對各國一道推進這項運動態度不夠積極,因此,還需要聯合國加大工作的推進力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