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福建省莆田市中考二模歷史試題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選擇題1.在賈湖遺址、河姆渡遺址和半坡遺址中分別發現了骨笛、骨哨和陶塤。這有助于了解遠古先民們的( )A.農耕技術 B.音樂生活 C.建筑技藝 D.宗教觀念2.“先秦諸子皆為憂世之亂而思以拯濟之,故其學術皆應時而生。”胡適此言意在強調百家爭鳴( )A.是時代發展產物 B.因學派爭鳴迸發C.催思想百花齊放 D.對后世影響深遠3.如圖展現了西漢時期健身運動的面貌。據此可知,漢代醫學提倡( )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畫《導引圖》A.預防疾病 B.對癥治療 C.煉丹服藥 D.外科手術4.云岡石窟中期造像藝術開始漢化,服飾已出現“褒衣博帶”的樣式。這體現的時代特征是( )A.國家統一 B.民族交融 C.對外開放 D.江南開發5.為改變江南“天高皇帝遠”和關東士族勢力強大的局面,使洛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政治中心,隋煬帝決定開鑿大運河。材料強調大運河開鑿的主要目的是( )A.暢游揚州 B.發展經濟 C.便利交通 D.鞏固統治6.將文字內容轉化為圖示等形式的學習方法稱之為“可視化學習”。如圖所示可視化學習的主題是( )A.繁榮的社會經濟 B.和睦的民族關系C.開放的社會風氣 D.活躍的對外交往7.“狀元及第,雖將兵數十萬,恢復幽薊,逐強虜于窮漠,凱歌勞還,獻捷太廟,其榮亦不可及也。”這主要由于宋朝( )A.休養生息 B.尊崇儒術 C.崇文抑武 D.八股取士8.北京鐘鼓樓位于中軸線北端,明清時期承擔著城市計時與報時功能,象征皇帝擁有向天下萬民授時的最高權力。據此可知,鐘鼓樓( )A.顯示建筑宏大輝煌 B.彰顯皇權至高無上C.體現祭祀禮儀規范 D.推動農業技術革新9.如圖,老師以“煙”與“火”作為敘事的線索,揭示了鴉片戰爭的( )A.爆發原因 B.戰爭性質 C.歷史影響 D.前因后果10.日本竅據臺灣之初,臺灣同胞群集于廣場,觀賞民間歌仔戲,欣賞中國文化中悲歡離合的故事。此舉意在( )A.武裝反抗殖民統治 B.保留民族文化根脈C.方便大眾消遣娛樂 D.體驗世間生活百態11.翻越夾金山那天早晨,周恩來最早上山,冒著極大的危險留在山頂,直到中央縱隊全部安全通過后才下山。這從側面凸顯了紅軍將士( )A.風雨侵衣骨更硬 B.野菜充饑志愈堅C.官兵一致同甘苦 D.革命理想高于天12.《松花江上》《義勇軍進行曲》《黃河大合唱》等名曲,譜寫的時代最強音是( )A.實業救國 B.變法圖強 C.民主共和 D.抗戰救亡13.下表所示紀錄片見證了( )序號 紀錄片1 《中國人民的勝利》2 《解放了的中國》3 《煙花兒女翻身記》A.國共合作 B.國家新生 C.工業奠基 D.春潮涌動14.鄧稼先曾為核事業隱姓埋名28年,在物質匱乏、技術落后的情況下,頂著壓力造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這體現的精神是( )A.保家衛國、不怕犧牲 B.艱苦創業、無私奉獻C.勤儉節約、樂于助人 D.銳意改革、與時俱進15.如圖,這一階段的發展大趨勢是( )A.區域文明的多元發展 B.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C.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程 D.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16.蘇美爾人發明60進制用于測量土地、計量糧食產量和人工;古埃及記錄了很多數學問題及解答,包括土地的丈量和分配、運河的開鑿等。這反映了人類文明早期( )A.各地數學獨立發展 B.生產需要推動數學發展C.數學發展高度成熟 D.文明交流促進數學進步17.14世紀巴黎大學章程記載:“任何教師不得因學生出生地或貧窮拒絕授課,教學爭議須由教師行會裁決。”這反映了中世紀大學( )A.依賴國王資助維持日常運作 B.以培養神職人員為唯一目標C.初步形成自治性與平等教育理念 D.完全脫離教會控制追求學術自由18.如圖所示場景最能反映新航路開辟后( )A.頻繁的文化交流 B.血腥的資本積累C.革新的生產技術 D.平等的洲際合作19.如下表,其辯論的本質問題是( )庭辯節錄(部分) 國王查理一世:我的權力是上帝所托付的,這是古老的合法的世襲權力,我絕不會違背這項托付的。 法官布拉德肖:法庭現在以英國人民的名義要你答復,因為是英國人民把你選為國王的。A.司法程序的不同流程 B.神權與王權的斗爭C.國王任命的法律依據 D.國王與議會的博弈20.如圖是小歷同學開展研究性學習選取的素材,據此推斷,他研究的主題是( )A.廢藩置縣 B.編練新軍 C.殖產興業 D.文明開化21.達爾文《物種起源》出版后,教會抨擊其“褻瀆上帝”,部分科學家也認為是對人類尊嚴的侮辱,但赫胥黎等學者堅定捍衛進化論。赫胥黎等人的行為表明( )A.科學發展取決于宗教態度 B.科學與宗教始終無法調和C.突破傳統需要勇氣與堅持 D.人類對進化論已達成共識22.要推送一張與下表專題相符的歷史照片,應選擇( )漫畫:《德國向英國發起挑戰》文章:《薩拉熱窩事件簡介》地圖:《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形勢圖》照片:A.《林肯在戰場上》 B.《遭到炮轟后的凡爾登》C.《田納西水利工程》 D.《遭到轟炸的珍珠港美軍機場》23.小史同學展示了兩則史料:731部隊活體實驗檔案;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亞使用化學武器的資料。它們可印證( )A.法西斯政權的暴行 B.獨裁統治的政治迫害C.殖民掠奪的殘酷性 D.霸權主義的武裝干涉24.如圖,出現變化的原因是( )A.俄國農奴制改革 B.農業集體化的開展C.兩個五年計劃的完成 D.赫魯曉夫改革25.如圖,其演進主要得益于( )A.社會需求的不斷增長 B.各國政府的直接干預C.科學技術的持續突破 D.杰出人物的創新引領二、綜合題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位于泉州,北宋建造,被毀后元朝重建,是泉州港引領航船的航標塔。 宋元國家政權設置在泉州管理海洋貿易事務的行政機構。——據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等編制材料二 據統計,40多年間,船政學堂共有畢業生629名,培養出鄧世昌、劉步蟾、嚴復、詹天佑、陳季同等一大批軍事、科技、思想、外交人才,成為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影響著中國近代史的進程。——摘編自汪征魯主編《福建史綱》材料三 下表福建大事記(部分)序號 事件① 1955年2月,鐵道兵6個師(后又投入2個師)入閩動工興建鷹廈鐵路。② 1980年8月,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決議,批準國務院提出的決定在福建省廈門建立經濟特區。③ 1984年,福建55位廠長、經理聯名發出《請給我們“松綁”》的呼吁信,信中寫到:“現行體制條條框框捆住了我們手腳,企業只有壓力,沒有動力,更談不上活力”。——據王堅德主編《福建歷史》等編制(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概述圖1、圖2共同反映的歷史現象,并簡析該現象出現的時代背景。(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簡述船政學堂的開辦地,并簡要說明對劃線部分內容的理解。(3)結合所學知識,從材料三中選擇一個事件(寫出序號即可,不得選用示例中的事件),仿照示例,寫出所選事件反映的歷史現象,并對其進行概述和評價。示例:序號:①歷史現象: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概述: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施。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等。包括鷹廈鐵路在內的1萬多個工業項目先后施工。評價: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使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4)綜合上述材料,提煉福建精神的內涵。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一粒米——中華文明的物質基礎】材料一——據蕭放《春節的文化根性與中華文明的和平性》等編制【一顆心——中華文明的精神內核】材料二 圖3 圖3漫畫中,左側人群中的文字是“北京”“漢口”“廣州”“上海”;右側的文字是“巴黎和會”;“北京政府”面前三張紙上的文字分別是“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罷免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釋放被拘學生”。——據吳志榮《賞漫畫,學歷史》編制【一個夢——中華文明的偉大復興】(1)根據材料一,簡述春節起源的特點,并概括春節所蘊含的文化觀念。(2)在圖1、圖2中任選其一,結合所學說明其歷史價值。(3)觀察圖3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漫畫反映的歷史事件,推測“中國代表”在事件發生時的情感,提取至少兩個信息并結合其反映的史實加以說明。(4)結合所學和實踐,談談你要如何為實現中國夢作貢獻。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表4時事熱點 特朗普“卷土重來”,“美國優先”政策大行其道,敲詐脅迫四面出擊,“關稅大棒”惹怒八方,既有的格局、秩序遭受重大沖擊。歷史溯源 ①1947年,杜魯門主義出臺,冷戰開始 ②1950年,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 ③1955年,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方針 ④1967年,歐洲共同體成立 ⑤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⑥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正式成立 ⑦2017年,“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被寫入聯合國決議趨勢推演——據郭勤貴著《危機:1520-2021》等編制(1)時事是指近期國內外發生的大事。請你寫出一個了解時事的途徑。(2)了解時事,不僅要溯源歷史,更要洞察未來,總結歷史發展趨勢。請你從“時事熱點”的一個角度或多個角度切入,選擇“歷史溯源”中的兩個史實(寫出序號即可),擬定一個主題,并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展開論述。(要求:選取正確,主題明確,史論結合,價值觀正確。)2025年福建省莆田市中考二模歷史試題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A A B D D C B A B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D B B D B C B D C題號 21 22 23 24 25答案 C B A C C26.(1)歷史現象:宋元時期,海外貿易繁榮。時代背景:經濟重心南移;經濟發展(或農業發展,手工業興盛,商業繁榮);政府的支持;中外交通發達;造船技術、航海技術先進(指南針的應用)。(2)開辦地:福建(或福州)。理解:洋務運動旨在“自強”“求富”,興辦了包括福建船政學堂在內的一批軍事工業、民用工業和新式學校。福建船政學堂為近代中國培養出軍事、科技、思想、外交等領域的杰出人才,為近代海軍建設和工業發展奠定基礎,深刻影響中國近代史的進程。(3)【答案示例一】序號:②歷史現象: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邁出了對外開放的步伐。概述:1980年,中央決定在廣東、福建兩省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體制。評價:設立經濟特區,對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國內的進一步改革,擴大對外經濟交流,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起到了重要作用。【答案示例二】序號:③歷史現象:企業要求增強經營自主權。概述:1984年,城市改革全面展開,國家對所有制結構、企業經營自主權、分配方式等作出調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是增強企業活力。評價:通過改革,大大調動了企業、職工的積極性,增強了企業的活力,使我國城鄉出現了經濟大發展的嶄新局面。(4)內涵:海納百川、敢拼會贏;愛國愛鄉、勇于擔當;開拓進取、敢為人先。27.(1)特點:根植于農耕文明。文化觀念:和平、和睦、和諧。(2)【答案示例一】序號:圖1。歷史價值:總結農業技術;突顯民本精神;反映當時水平;影響后世發展。【答案示例二】序號:圖2。歷史價值:改進農業技術;提高生產效率;促進經濟發展;體現人民智慧。(3)歷史事件:五四運動。【答案示例一】情感:對西方列強的失望與悲憤。(或:幻想破滅的挫敗感,弱國無外交的屈辱感,抗爭無果的悲壯感。)說明:畫中中國代表動作激烈,以及“巴黎和會”文字信息,可聯想到巴黎和會上中國代表據理力爭。然而列強無視中國合理要求,執意將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這種不公平對待,讓中國代表目睹弱國無外交的殘酷現實,心生失望與悲憤。【答案示例二】情感:對北洋政府的矛盾與無奈。(或:受制于政府的無力感,背負罵名的壓抑感,夾縫求存的掙扎感。)說明:畫中“北京政府”面對民眾的抗議,面前還有“釋放被拘學生”等標語,可推知當時北洋政府軟弱妥協,鎮壓愛國學生而屈從西方列強。中國代表既因政府外交失能而深感無力,又為民眾以血抗爭所強烈震撼,自己無力改變局面,內心滿是無奈。【答案示例三】情感:對愛國民眾的愧疚與振奮。(或:愧對民意的負罪感,覺醒浪潮的震撼感,歷史責任的使命感)說明:在巴黎和會期間,愛國群眾奮起抗爭。中國代表懷赤誠之心卻因政府妥協而無力,目睹學生被捕、工人罷工,痛心于未守國土、愧對民意。五四運動中民眾以血抗爭的姿態,也令代表震撼于民族覺醒之力。他們以拒簽和約回應四萬萬同胞的呼聲。(4)貢獻:努力學習,提升自我;參與實踐,服務社會;愛國有為,振興中華。28.(1)途徑:報刊、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新聞網站、公眾號等網絡新媒體;家庭、學校、社會等社交渠道。(2)【答案示例一】序號:①⑤主題:冷戰格局下中美關系的演變論述:二戰后,美國為了遏制蘇聯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推行冷戰政策。1947年杜魯門主義出臺,冷戰開始。這一背景下,美國政府敵視新中國,對新中國實行封鎖禁運、包圍威脅的政策。雙方敵對的狀態長達20多年。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國際形勢的變化,改善中美關系成為兩國共同要求。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簽署并發表《聯合公報》,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趨勢:隨著多極化趨勢的加強,中美應加強對話合作,促進兩國關系良性發展,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答案示例二】序號:③⑦主題:中國方案推動國際交流合作論述:1955年,周恩來率中國代表團參加萬隆會議。針對帝國主義破壞會議的陰謀和各國間的矛盾、分歧,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加強了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2017年,“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首次被寫入聯合國決議中。這一理念是中國為世界貢獻的重要智慧,倡導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彰顯了中國對全球治理的巨大貢獻。趨勢:面對當今的國際形勢,加強國際合作成為必然選擇,未來中國在國際舞臺中將發揮更大的作用。【其它答案示例】主題1:新中國外交理念的傳承與發展主題2: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努力主題3: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主題4:合作是解決全球性問題的有效途徑論述:(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