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春季學期期中學情檢測七年級 歷史試題第Ⅰ卷(69分)一、選擇題(共23小題,每小題3分,計69分)1.“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錦帆未落干戈起,惆悵龍舟更不回。”這是唐代詩人胡曾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中“千里長河”的中心是( )A.余杭 B.長安 C.涿郡 D.洛陽2.《科舉制度與近代文化》指出,隋唐科舉制“不論貴族和平民皆可參加公開考試……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為草野寒酸之士開辟了登仕之途。”這表明科舉制度( )A.導致文官地位超過武官 B.消除了人們的門第觀念C.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 D.營造了濃厚的讀書風氣3.唐太宗常強調:“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為此,唐太宗( )A.減輕人民勞役負擔 B.嚴格考察官吏政績C.增加科舉考試科目 D.打擊敵對官僚貴族4.有史學家認為,從秦漢起,官僚體制就是中國制度的核心問題,而這個核心問題又可以分成兩個大的子問題,一是官僚的選拔問題,二是官僚體系內部的權力制衡問題。隋唐統治者解決“官僚體系內部的權力制衡”問題的重要舉措是( )A.整頓吏治 B.制定法律 C.確立三省六部制 D.實行科舉制5.七年級1班要舉辦一次“中國古代經濟發展”的圖片展,應該入選“盛唐篇”的是( )A.③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①②④6.下圖是現藏于遼寧省博物館的宋摹本《虢國夫人游春圖》,描繪了楊貴妃的姐姐虢國夫人和秦國夫人在三月三游春的場景。畫面當中上層社會的婦女們有的穿著男裝,有的穿著“胡服”,騎著馬恣意前行。這一作品說明唐朝( )A.中外文化交流頻繁 B.社會風氣開放包容C.文學藝術豐富多彩 D.民族關系和睦共存7.歷史史實是指客觀發生的歷史事實,歷史解釋是對歷史史實的分析或評判。下列選項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A.唐朝時書法家眾多,其中有柳公權、歐陽詢等B.唐朝后期,黃巢領起義軍攻入長安并建立政權C.“安史之亂”是唐朝由強盛走向衰落的轉折點D.907年,朱溫建立了后梁政權,唐朝至此滅亡8.下圖是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步輦圖》。為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所繪,線條流利純熟,富有表現力,是一件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作品。這幅名畫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張騫出使西域 B.文成公主入藏C.冊封南詔首領為云南王 D.玄奘西行9.如果給方框內所示內容歸納主題,最合適的是( )●文成公主入藏 ●開創科舉取士制度 ●開元盛世 ●遣唐使A.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B.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C.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10.《大唐西域記》從佛教徒的視角記載了印度佛教史上的幾次結集、佛教教派、建筑古跡機器分布,規模龐大的那爛陀寺遺址等著名文化古跡,主要是根據其所提供的線索發掘和復原的。其主要貢獻者是( )A.鑒真 B.玄奘 C.崔致遠 D.張騫11.他總結唐以前歷代的醫學理論和實踐經驗,收集5300多個藥方,記載了800多種藥物。他還非常重視藥物的采集、配制和使用。他在醫學和藥物學方面貢獻很大,被后世尊為“藥王”。他是( )A.張仲景 B.華佗 C.孫思邈 D.李時珍12.唐朝是中國歷史上詩歌創作的黃金時期,名家輩出。其中,符合“盛唐浪漫精神的神話”“天與俱高的藝術境界”“天真狂放的藝術個性”三個特征的唐代詩人是( )A.駱賓王 B.杜甫 C.白居易 D.李白13.宋朝兒童念的《神童詩》,一開頭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當時民間還流行著這樣的俗話“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材料主要表明,宋朝( )A.崇文抑武 B.商業繁榮 C.重農抑商 D.等級森嚴14.《募役法》規定:征收役錢,用來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也要交錢服役。《方田均稅法》規定:核實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壞平均征稅。這說明王安石變法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政府收入 B.增強軍事力量C.消除土地兼并 D.減輕農民負擔15.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歷史事件發生當時所產生,可以直接作為歷史根據的史料。下列屬于研究遼宋夏金元時期歷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A.小說《水滸傳》 B.文天祥的愛國故事C.《岳飛精忠報國》的歷史劇本 D.出土壁畫《契丹人引馬圖》16.某校歷史社團編排了一部舞臺劇,根據劇本篇目推斷該劇劇名為( )第一場備戰 第二場獻糧 第三場郾城大捷 第四場陰謀 第五場班師第六場刑訊 第七場莫須有 第八場風波亭 第九場刺秦檜 第十場祭/廟A.《剛正不阿——寇準》 B.《精忠報國——岳飛》C.《金戈鐵馬——辛棄疾》 D.《碧血丹心——文天祥》17.“藏獨”沒有前途,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最能印證這一原則的是( )A.西域都護府的設立 B.宣政院的設立C.澎湖巡檢司的設立 D.伊犁將軍的設立18.元朝的疆域“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超越漢朝和唐朝。為了加強對全國的有效統治,元朝開創( )A.分封制 B.郡縣制C.刺史制度 D.行省制度19.歸納主題是學習歷史的一種重要方法。請為下表中的史料歸納一個主題,恰當的是( )相關史料 出處“楚越之地,地廣人希(稀)” 《史記》“(南方)百姓樂業,谷帛殷阜,幾乎家給人足矣” 《晉書》“國家根本,仰給東南” 《宋史》經濟重心南移 B.城市商業繁榮C.農業生產發展 D.對外交流頻繁20.“一帶一路”倡議中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源自漢朝已形成的海上交通。中國古代海上交通范圍拓展,海上絲綢之路進入鼎盛時期是在( )A.東漢 B.唐朝 C.宋代 D.元朝21.一帶一路”一端連著中國,一端連著世界,一端連著世界。早在宋朝時期,我國的海外貿易范圍很廣,東到朝鮮,西至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當時政府為了管理海外貿易設置的機構是( )A.宣政院 B.澎湖巡檢司 C.市舶司 D.瓦子22.自貢市某中學歷史社團在探究宋詞的過程中,梳理形成了以下表格。據此得出的正確結論是,文學作品( )人物 生活時代 作品風格蘇軾 北宋 豪邁而飄逸李清照 兩宋之交 前期清新婉約,后期充滿血淚,書寫深沉的憂患情懷辛棄疾 南宋 繼承豪放詞風和報國情懷,氣勢磅礴,抒發收復故土的情懷A.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現實 B.藝術特色由文學形式決定C.風格完全取決于作者的性格 D.內容全部來自作者的豐富想象23.“風雨冥晦時,惟憑針盤而行,乃火長掌之,毫厘不敢差誤,蓋一舟人命所系也”,這則材料最能說明的是( )A.火藥廣泛應用于戰爭 B.瓦舍中的表演扣人心弦C.指南針被應用于航海 D.戚繼光東南沿海抗擊倭寇第Ⅱ卷(共31分)二、綜合題(24題20分,25題11分,計31分)24.遼宋夏金元時期是中國民族融合和社會經濟文化的重要發展時期。七年級(1)班同學們以“我看遼宋夏金元”為主題開展項目化學習,請你參與。(20分)任務一【完成歷史形勢圖——辨析歷史方位】(1)請將形勢圖中ABC的內容補充完整,并結合材料歸納這一時期的時代特征。(8分)任務二【解讀歷史資料—感受經濟變化】材料:史料一:“杭城(臨安)大街,買賣晝夜不覺,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鐘鳴,賣早市者又開店矣。” —《東京夢華錄》卷十三 史料二:(北宋東京)城內人口稠密,居民超過百萬,是當時中國最大的城市。城里沒有坊市的區分,隨處可以開設商店,小商販也不限在特定市區之內,城鄉內外均可沿門叫賣。 —《中國古代經濟簡史》 史料三: 北宋紙幣銅版拓片 史料四:宋政府鼓勵海商招徠(即招攬)蕃商來華貿易…當時整個大宋國的海岸線,北至膠州灣,南至廣州灣,都與西洋南洋諸國發展商貿。 —摘編自吳鉤《重新發現宋朝》(2)根據材料概括這一時期商業經濟發展的表現(6分),并結合所學分析商業經濟發展的原因(2分)。任務三【制作人物卡片—探尋人物故事】材料:人類在漫長的演進歷程中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留下來無數優秀的文化遺產,他們就像一顆顆閃亮的明珠,串聯在歷史發展的線索之上。—摘自朱漢國《世界文化遺產薈萃》①畢昇像 ②關漢卿像 ③司馬光像(3)任選一個人物,并加以介紹(要求:包括時期,地位或貢獻等)。(4分)25.歷史證明,我國各民族在不斷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步形成了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某歷史社團圍繞“民族交往”開展了以下探究活動。(11分)任務一:資料搜集 歸納整理以下是同學們搜集到的部分關系民族交往的相關資料。表一 唐代民族交往史實統計表(局部)時間 民族交往史實唐太宗 擊敗東突厥唐太宗、武則天 設置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唐太宗、唐中宗 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和親唐玄宗 封渤海國首領為渤海郡王宋真宗 與遼簽訂澶淵之盟,開榷場貿易元世祖 設宣政院、澎湖巡檢司等(1)根據材料歸納民族交往的主要方式(6分),并概括這一時期民族交往的特點(2分)任務二:研讀資料 感悟提升材料一:文成公主入藏時,帶去大批具有各種技術的工匠,并帶大量農耕、工藝制作和醫藥書籍,漢族的先進耕作方式,使吐蕃地區種植糧食作物的產量得到提高;——摘編自曹國寧《論文成公主入藏和親的歷史貢獻》材料二:遼人自稱炎黃子孫,稱自己為“中同”,同時也稱宋朝為“中國”。金人進入中原以后,即援引“中原即中國”“懂禮即中國”等漢儒學說和理論,自稱中國,——趙勇春《“中國多元一體”與遼金史研究》(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民族交往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的重要意義。(3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