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次質量監測七年級歷史※試卷滿分70分答題時間75分鐘考生注意:請在答題卡各題目規定答題區域內作答,答在本試卷上無效。第一部分選擇題(共30分)一、單項選擇題(共30分,每小題2分,共15題。每小題只有一個答案符合題意。)1.唐代詩人李敬方在《汴河直進船》中寫道:“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為害亦相和。東四十三州地,取盡脂膏是此河?!痹娋湟庠谡f明大運河()A耗盡隋朝人力物力B.導致隋朝走向滅亡C.促進隋朝對外交往D.對百姓有利也有弊2.隋煬帝征發大批勞動力營建東都洛陽、開鑿大運河、修筑長城和馳道,還多次巡游,三次征遼東。這一系列的徭役和兵役耗費大量人力、財力,嚴重影響人們正常的生產生活。由此可知,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是()》A統治者奢侈享受B.法律十分嚴酷C過度役使民力D.百姓起義3.廟號早在商朝時就已設立,一般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給予“祖”或“宗”的稱號。李淵被后世尊廟號為“高祖”,主要是因為他()A建立了唐朝B.消滅割據勢力C.升任太原留守D殺死隋煬帝而定天下4.下列表格內容,可以用來佐證唐太宗“貞觀之治”出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李世民所任用的官員出身房玄齡、杜如晦等十八學士秦王府幕僚長孫無忌、高士廉皇親國戚魏征、薛萬徹政敵李建成的舊部尉遲敬德、褚遂良、張公瑾隋末農民起義首領A.提倡文教B用人唯賢C.整頓吏治D.完善科舉5.某節歷史課上,同學們在表演課本劇,其劇情分別是:帝后共朝政、明堂獨自問政、開創殿試制度、親自選拔人才。據此判斷,這一課本劇的名稱是()A.《隋代悲歌》B.《貞觀長歌》C.《楊貴妃秘史》D.《-一代女皇》七年級歷史第1頁共6頁6.唐潮是我國詩歌的黃金時代,唐詩題材廣泛,展示了廣闊的生活畫卷。下列詩句最能反映“開元盛世”景象的是()A.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B.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C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D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7.唐朝時有位阿拉伯人來到中國江南農村游玩,他可能看到的景象是()①小溪旁筒車把溪水送進田里②有的農民扶著曲轅犁在耕田③有的農民在秧田里插占城稻④)有的農民坐在葡萄架下吃黃瓜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8.歷史史實是客觀發生的歷史事實,歷史觀點是對歷史史實的認識。下列選項屬于歷史觀點的是(、A.唐玄宗冊封南詔首領為云南王B唐太宗嚴格考察各級官吏的政績C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標志D.唐朝滅亡后出現五代十國的局面9.黃巢起義后,曾發布檄文,指斥宦官當政,綱紀紊亂,賄賂公行,并宜布要洗滌朝廷”,為民除害,對貪污的地方官吏處斬。黃巢深受民眾擁護,隊伍發展到65萬人。據此可知,黃巢起義軍發展壯大的主要原因是()A順應了人民的意愿B國家邊疆形勢日益危急C外戚宦官交替專權D黃巢個人領導能力出眾10.圖像是歷史的一種反映,從圖像中的信息去理解當時的社會是圖像研究的主題和目標。如圖描繪了韓熙載開宴行樂、眾人聆聽琵琶彈奏的情形。圖中場景發生在()《韓展酸皮宴圖(局都)A.唐朝末年時期B.五代十國時期C北宋時期D.唐朝中期11.下列是王安石變法的兩項措施,其共同目的是()措施內容募役法征收役錢,用來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納役錢方田均稅法核實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壞平均征稅A.增加政府收入B.減輕農民負擔C增強軍事力量D提高文官地位七年級歷史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