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YZS2024一2025學年下學期期中階段性質量檢測試卷八年級歷史注意事項:L.本試卷共6頁,分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滿分50分,考試時問50分鐘。2.閉卷考試。3.本試卷上不要答題,請按答題卡上注意事項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密答在試卷上的答案無效。第I卷選擇題選擇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每小題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最佳答案。】1.有位學者曾說:“第一屆政協會議組建了第一屆中央人民政府,開創了中國特色的政治決策方式,建構了新中國的未來發展框架,選定了新中國的國都和紀年。”學者意在強調這次會議A.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B.實現了祖國的統一C.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籌備會議D.體現人民民主專政2.“升旗之后,毛主席在群眾一陣又一陣的掌聲中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封告》…他探身欄桿外,不停地向廣場上的群眾揮手致意,情不自禁地在擴音機前大聲高呼:‘同志們萬歲!’·人民萬歲!’”與材料描繪相關的是A.開國大典B.三大改造C.人民公社化運動D.大躍進運動3.朝鮮戰爭之初,“聯合國軍”認為中國不足為患,結果碰得頭破血流。美國前總統胡佛沮喪地說:“美國在朝鮮被共產黨中國打敗了,世界上沒有任何部隊足以擊退中國人。”這表明抗美援朝A,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B.提高了中國國際地位線C.增強了中國軍事實力D.推動了中美關系改善4.在朝鮮戰場上,志愿軍士以“鋼少氣多”力克“鋼多氣少”,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雄壯史詩。此處“鋼少氣多”中的氣凸顯的是A.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B.守正創新、奮勇向前的民族智慧C.公而忘私、艱苦奮斗的民族傳統D.大力協同、勇于攀登的民族力量5.1950年8月,泰州人柳溥慶所在的北京人民印鈔廠接到印制“國家名片”的緊急任務,在沒有相應印制設備的情況下,他帶領工人改造印制機器,創新工藝流程,高質量的完成了任務。因此,他當年獲評新中國第一屆全國勞模。這體現了A.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實現B.國民經濟恢復任務順利完成C.公司合營帶來的生產積極性D.工人階級的創新精神與擔當八年級歷史試卷第1頁(共6頁)6.“在這一過程中,許多地方拔除了地主立的地界碑,把土地分給農民,有的農民還分到了耕牛、農具和房屋等。”這說明土地改革A、確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阻得了中國輕重工業的發展C.實行了農民土地所有制D.使得富農階層退出歷史舞臺7、1953年《人民日報》的元旦社論這樣寫道:“工業化一這是我國人民百年來夢寐以求的理想,這是我國人民不再受帝國主義欺侮不再過窮困生活的基本保證…全國人民必須同心同德,為這個最高利益而積極奮斗,”從中可看出,我國積極進行“工業化”的驅動力是A.使人民真正實現了當家作主B.擺脫封建制度對農民的壓迫C.改變落后被欺凌的國家命運D.抵御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奴役8.到1957年年底,“一五”計劃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計劃建設的156個項目已開工135個,鋼材自給率達86%,機械設備自給率達60%以上。這說明“一五”計劃A.開啟了我國工業近代化進程B.完善了國防工業體系的框架C.培養了大批工業化建設人才D.開始改變我國工業落后面貌9.1953年南京市委試辦社會主義農業生產合作社中,由組轉社的人員當年的小麥畝產超過全村平均畝產的89%,水稻較上年增長60%。這表明農業生產合作社A.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B.改變了農村地區產業結構C.拉開了農村改革序幕D.完成了國民經濟調整任務10.右圖是1952年和1957年我國公有制經濟和私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占比示意圖。這表明經過三大改造,使我國1952年1957年 公有制經濟口公有制經濟A.建立了生產資料公有制圓私有制經濟四私有制經濟B.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8%C.徹底消滅了私有制經濟79.4%972%D.開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11.下列兩幅圖片共同反映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焦裕祿在蘭考沙區,現場組織抗災王進喜用身體攪拌泥漿A.憂國憂民精神B.團結協作精神C.艱苦奮斗精神D.革命樂觀精神八年級歷史試卷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