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黑龍江省龍東地區中考二模歷史試題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選擇題1.考古實物史料是研究歷史的重要證據。下列組圖所示考古實物遺存,可以證明當時居民的生產生活方式是( )A.洞穴群居 B.采集狩獵 C.農耕定居 D.鐵犁牛耕2.傳說中上古時期的幾場戰爭促進了華夏民族的融合,奠定了中華文明的基礎,其中一場發生在黃帝和炎帝兩個部落之間的戰爭,促進了中華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這場戰爭是( )A.阪泉之戰 B.牧野之戰 C.涿鹿之戰 D.長平之戰3.“一帶一路”涉及152個國家和地區,涵蓋65%的人口,經濟總量占全球約30%。古代“絲綢之路”經過的地區,從東向西,順序正確的是( )①長安 ②河西走廊 ③西亞 ④歐洲 ⑤今新疆地區A.①②③④⑤ B.④③⑤②① C.①③⑤②④ D.①②⑤③④4.武則天遺言立無字碑,由后人評說自己的功過。下面是四位同學根據掌握的有關歷史知識,為武則天墓碑撰寫的一句碑文。你認為最恰當的是( )A.統治殘暴,荒淫無道B.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婦女的地位C.勵精圖治,使唐朝進入全盛時期D.重用人才,發展農業生產,社會經濟繼續發展5.他在南宋滅亡后,仍然繼續堅持抗元斗爭,并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唱。“他”是( )A.岳飛 B.寇準 C.文天祥 D.李春6.我們敬重成吉思汗,“并不只是因為他是民族的驕傲,而很大程度上因為他是世界公認的最偉大的成功者之一。”下列屬于成吉思汗的“成功”之處的是( )A.統一蒙古 B.建立元朝C.開鑿大運河 D.開創科舉制7.某皇帝規定:“以后子孫做皇帝,并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立者,文武群臣即時劾奏,將犯人凌遲,全家處死。”這位皇帝應是( )A.唐玄宗 B.明太祖 C.康熙帝 D.雍正帝8.“黃海波濤怒未死,吳淞老將立國門。”詩句中指的是哪兩位人物( )A.林則徐、鄧世昌 B.關天培、左宗棠C.鄧世昌、左宗棠 D.鄧世昌、陳化成9.下列事件發生在紅軍長征期間的是( )A.一二·九運動 B.西安事變 C.九一八事變 D.偽滿洲國建立10.1937年11月28日倫敦《泰晤士報》報道:“此次兩軍作戰,雙方傷亡慘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國堪稱軍事國家之榮譽,此前所未聞者……上海一隅之抵抗,對于整個中國均有極大之影響。”報道反映的是正面戰場上的哪次戰役?A.淞滬會戰B.徐州會戰C.武漢會戰D.長沙會戰1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該歌曲創作于( )A.抗美援朝時期 B.抗日戰爭時期C.解放戰爭時期 D.新中國成立之后12.中國恢復對港澳行使主權的根本原因是( )A.1949年新中國成立 B.鄧小平概括提出“一國兩制”C.改革開放以來新中國的綜合國力提高 D.英、葡兩國日趨衰落13.西方諺語說:“輝煌屬于希臘,宏偉屬于羅馬。”英國近代詩人雪萊說:“我們都是希臘人。”這里對希臘的贊美是基于它( )A.是古代大河文明典范 B.開創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C.率先建立了奴隸制城邦 D.建立了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14.阿拉伯人在吸收、消化外來文化的基礎上,創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下列符合這一觀點的是A.《荷馬史詩》 B.儒略歷 C.伊斯蘭教 D.阿拉伯數字15.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其經濟組織形式也不相同。9世紀和14世紀,逐漸在西歐流行開來的新的農業經濟組織形式分別是( )A.莊園、土地私有 B.手工作坊、手工工場C.莊園、租地農場 D.手工作坊、租地農場16.以宗教為題材的《最后的晚餐》成為達·芬奇的傳世名畫,主要是因為( )A.表現的是真實的人物和現實的世界 B.揭露了宗教界的黑暗C.體現出廢除宗教的意愿 D.表達了對基督教的不滿17.學會抓住關鍵詞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與“俄國”“興辦手工工場”“開啟近代化進程”等關鍵詞相吻合的歷史人物是( )A.彼得一世 B.亞歷山大二世 C.列寧 D.斯大林18.《人間喜劇》的內容可以歸納為貴族衰亡、資產者發跡、金錢罪惡三大主題,展示了法國19世紀早期復雜的社會圖景,被譽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百科全書”。這部書的作者是A.貝多芬 B.列夫·托爾斯泰 C.巴爾扎克 D.高爾基19.(1917年3月)十六日夜間,(哈爾濱)各界俄人皆手執國旗,由軍樂隊率領沿街歡呼烏拉,并拍電俄京祝賀。十七日,租界內滿街懸旗,俄人皆彼此道賀。“俄人”慶賀的是A.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 B.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C.建立蘇維埃政權 D.社會主義革命取得勝利20.人們常用最具有代表性的生產工具來代表一個歷史時期,如石器時代、鐵器時代。用這種思維模式來看待19世紀后半期,我們會說人類進入了( )A.蒸汽時代 B.電氣時代 C.信息時代 D.網絡時代二、列舉題21.根據提示寫出相應的歷史人物。(1)唐朝時西游天竺的僧人是 。(2)《齊民要術》的作者是 。(3)提出了“原子論”的古希臘哲學家是 。(4)蒸汽機車的設計者是 。22.根據提示寫出相關的歷史信息。(1)戰國時期修建的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2)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的會議是 。(3)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組織成立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是 。(4)維護美國統一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是 。三、綜合題23.我國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譜寫了中華民族的發展篇章。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民族交融】材料一材料二 (遼)與朝廷和好年深,蕃漢人戶休養生息,人人安居,不樂戰斗。——蘇轍《欒城集》【體制創新】材料三 中國作為一個多民族的統一的大國……在世界歷史中,特別是與其他古國相比,是一個十分罕見的現象。這其中有地理的、經濟的、思想文化的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制度,也是這個多民族的千年古國得以始終維持統一的重要原因。——張豈之《中國歷史十五講》【思想一統】材料四【版圖奠定】材料五 清朝疆域圖(1820年)(1)根據材料一的年代尺信息,在序號處填寫相應的內容。(2)材料二中的“朝廷”指的是哪個朝代?“(遼)與朝廷和好年深”得益于哪一歷史事件?(3)材料三中“幾千年來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制度?該政治制度創立于哪一朝代?(4)圖一《漢代講經圖》中“經”主要是哪一學派的思想?漢武帝為監視州部內的地方官吏、豪強及其子弟,采取了什么舉措?(5)清朝為管理圖中A處設立了什么機構?24.改革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深圳本來只是一個貧窮落后的邊陲小鎮,深圳建立經濟特區后,幾年時間就發展成為一個現代化大都市。1984年,中國進一步開放大連、天津、青島、上海、福州、廣州等14個沿海城市。1985年,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地區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1992年,對外開放的地域又向縱深推進,相繼開放了重慶、武漢等沿江城市,滿洲里等陸地邊境城市和昆明、烏魯木齊等內地省會和自治區首府。隨后幾年,又陸續開放了一大批符合條件的內陸市縣。材料二:他是一位身殘志堅的智者……他以“新政”為競選口號,贏得了人民的廣泛支持。在1932年的總統選舉中,他以壓倒優勢勝出……(他)目光遠大,講求實際,勇于創新。他以必勝的心態推出了全方位的改革措施,把美國從危機的深淵中解救出來。——川教版《世界歷史》材料三:戈爾巴喬夫高唱著“忠于十月革命的理想,忠于社會主義的選擇”的口號,卻在1990年召開的中央全會上,提出了修改憲法中有關黨的領導地位條款的建議,并表示準備實行多黨制。——北師大版初中歷史教材(九下)(1)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從哪里開始的?(2)根據材料一歸納指出:目前我國形成了怎樣的對外開放格局?有何特點?(3)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強,世界經濟越來越融合為一個整體。為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提高中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什么經濟體制?(4)材料二中將美國置于“危機的深淵”的是哪一歷史事件?他“推出的全方位改革措施”有何顯著特點?(5)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戈爾巴喬夫改革導致蘇聯走向何方?(6)綜合上述材料,我們應從各國改革中得到哪些啟示?25.中共二十大,是中國共產黨在建黨百年后召開的首次全國代表大會,具有特別的里程碑意義。回望過去,黨同人民百年奮斗,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閱讀下列材料,探究下列問題。【重要的時刻】材料一【黨的革命歷程】材料二:“學生罷課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對待日益嚴厲。乃商界罷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學生釋;工界罷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陸去。”——《上海學聯告同胞書》1919年6月12日材料三: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在山東西南強渡黃河天險,千里挺進大別山……隨后,其他戰場的人民解放軍也相繼轉入進攻。材料四: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進行了戰略決戰,歷時142天,共爭取起義、投誠、接受和平改編與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44個師,非正規軍29個師,合計共154萬余人。【黨的建設歷程】材料五材料六:2022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大會回顧總結了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行了戰略謀劃,為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指明了前進方向、確立了行動指南。(1)(如圖)年代尺中屬于中國共產黨歷史發展進程中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的是(2)根據材料二,概括五四運動中斗爭力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3)五四運動在中國革命史上有著怎樣的重要地位?(4)根據材料三,分析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在解放戰爭中的戰略意義。(5)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進行了戰略決戰,指的是哪一事件?這一事件的重要意義是什么?(6)寫出圖一受到廣大農民熱烈擁護的事件。圖二武漢長江大橋修建于什么時期?圖三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后我國確立了怎樣的政治制度?(7)結合黨的二十大的重要意義,談談新時代青少年應如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26.當今國際局勢波譎云詭,戰火硝煙與矛盾紛爭此起彼伏。自2022年起,俄烏沖突吸引了全球目光,引發廣泛關注。但無論局勢如何動蕩,和平與發展始終是人類永恒的追求。閱讀材料,探究下列問題。【圖片見證歷史】材料一 圖 一 圖二【戰爭與世界形勢】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和會,重新瓜分勢力范圍,調整列強之間的關系……與此同時,美日兩國的崛起和爭斗沖擊了以歐洲為中心的傳統國際格局,并使遠東和太平洋的局勢日益緊張。——摘編自王斯德主編《世界現代史》材料三:“美國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戰其競爭對手被削弱的時機,加強了在世界的經濟地位。美國正在從國外和國內兩個方向,集中反動力量對蘇聯進行包圍。”——劉子奎《二十世紀東西方關系》【當今世界形勢】材料四:當今的世界格局仍處于一個過渡期,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權力的轉移和擴散。權力從傳統強國歐美向新興大國轉移,并擴散至其他地區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進入“碎片化”時代的征兆。人們也常說,現代史上的第三次權力轉移可稱之為“群雄競起”。——中國社會科學院2011年《國際形勢黃皮書》材料五:北約五次東擴、將戰略邊境逼近俄羅斯家門口的做法表明,美國不僅無意把自己往沖突大火中添加的那塊“巨大的木頭”拿掉,還要一再火上澆油,其目的就是繼續利用烏克蘭充當地緣戰略棋子,為美國遏制俄羅斯、壓制歐洲戰略自主趨勢、維護其在歐洲搖搖欲墜的霸權地位等多重目標服務。——2022年3月30日《人民日報》刊登的《拱火澆油是在為政治解決制造障礙》(1)材料一中圖一兩大集團的對抗最終引發了哪場戰爭?這場戰爭后形成了怎樣的國際新秩序?(2)圖二是哪一區域性組織的旗幟?(3)根據材料二,寫出列強為解決“遠東和太平洋的局勢日益緊張”而召開的會議。會中簽訂了什么條約?(4)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二戰后美國對蘇聯采取了什么政策?該政策開始的標志是什么?(5)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材料四中“碎片化”體現了當今世界格局的發展趨勢是什么?舉一例推動這一趨勢的主要力量?(6)面對當今世界存在的沖突與戰爭,我們應如何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四、材料題27.在當今時代,AI技術深度融入社會各領域。應對共同挑戰、邁向美好未來,既需要經濟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材料三(1)材料一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成就。寫出圖一文字的名稱。圖二中的發明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它的改進者是誰?圖三作品的作者被譽為“書圣”,這部作品的名稱是什么?(2)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是什么?今年(2025年)是抗日戰爭勝利多少周年?(3)全民族抗戰爆發后,中國軍隊主動對日作戰,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的戰役是什么?(4)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哪次會議上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5)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每個中國人的夢,為了實現中國夢中國共產黨確立了哪一奮斗目標?28.在歷史的漫漫長河之中,思想解放運動如熠熠星辰,照亮前行的方向;改革似靈動畫筆,描繪社會發展的新畫卷;革命若洶涌浪潮,沖破陳舊的藩籬。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文藝復興時期涌現出了許多文學家、思想家和藝術家,他們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材料二:這兩者(國王與議會)的關系不調解好,英國將永遠在痙攣中震顫……不過,這次沒有用對抗的手段,而是用融合的手段……在融合中產生出嶄新的制度……在此后三百年中,英國再也沒有發生過重大的社會動蕩,取得了驚人的進步。——錢乘旦、陳曉律《在傳統與變革之間:英國文化模式溯源》材料三:憲法是美國建國初期多元利益集團(群體)談判和妥協的結果,憲法所創立的也是一個利益談判和妥協的政治機制。談判和妥協使舊的憲法原則和實踐得以修正,使新的憲法原則和實踐得以產生,憲法的生命力不斷得到更新,表現出一種“超穩定性”,成為一部“活著的憲法”,——王希《原則與妥協:美國憲法的精神與實踐》材料四: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簽署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法令規定:農奴獲得人身自由,可以改變身份,自由轉換職業;農奴在獲得解放的同時,可以獲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須出錢贖買。這次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推動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材料五:19世紀中期的日本,仍是閉關鎖國、落后的封建國家。天皇大權旁落,1868年,明治政府開始實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為榜樣,全面改造日本,史稱“明治維新”。明治維新使日本迅速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實現了富國強兵。(1)結合所學請你列舉一位文藝復興時期英國著名的文學藝術家及其一部作品。(2)據材料一,英國采用“融合的手段”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指出“融合的手段”和“嶄新的制度”分別指什么?(3)據材料三,指出憲法的名稱是什么?美國確立了怎樣的政治體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美國民主政治的特點。(4)根據材料四、五,分析這兩次改革的相同點。(一點即可)《2025年黑龍江省龍東地區中考二模歷史試題》參考答案1.C2.A3.D4.D5.C6.A7.B8.D9.A10.A11.B12.C13.B14.D15.C16.A17.A18.C19.A20.B21.(1)玄奘(2)賈思勰(3)德謨克里特(4)瓦特22.(1)都江堰(2)中共八大(3)中國同盟會(4)南北戰爭(或美國內戰)23.(1)①西晉。(2)朝代:北宋。事件:澶淵之盟。(3)制度: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朝代:秦朝。(4)學派:儒家學派。舉措:設立刺史。(5)機構:臺灣府。24.(1)農村。(2)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4)1929年經濟大危機。國家大規模干預經濟。(5)走向解體。(6)改革應適應國情。25.(1)轉折點:B(遵義會議)。(2)變化:從以學生為主力發展為以工人為主力。(3)地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或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4)意義: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5)事件:三大戰役。意義: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6)事件:土地改革。時期:“一五”計劃期間。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7)努力學習科學知識,為中華之富強而讀書;日常生活中綠色出行,節約用水等。26.(1)第一次世界大戰。凡爾賽—華盛頓體系。(2)歐盟。(3)華盛頓會議。《九國公約》。(4)冷戰政策。杜魯門主義的出臺。(5)多極化趨勢。日益走向偉大復興的中國,歐盟,俄羅斯,日本等。(6)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7.(1)甲骨文。蔡倫。《蘭亭集序》。(2)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中流砥柱作用。80周年。(3)平型關大捷。(4)中共十九大。(5)“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28.(1)人物:莎士比亞;作品:《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2)“融合的手段”:光榮革命;“嶄新的制度”:君主立憲制。(3)名稱:1787年美國憲法;制度:聯邦共和制;特點:分權制衡。(4)相同點:都是自下而上的改革;都暴露了大量封建殘余;都推動本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