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第四單元 區域協調發展第三節 國家之間的合作發展——以”一帶一路“為例2017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主題是“加強國際合作,共建“一帶一路’,實現共贏發展”。來自130多個國家和70多個國際組織的約1500名代表出席此次高峰論壇。圖1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問題:你了解“一帶一路”建設的地理背景嗎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具有什么重大意義 核心素養結合“一帶一路”建設,說明國際合作的重要意義。課程標準1、明了“一帶一路”所指、走向。(區域認知)2、依據所學判斷分析“一帶一路”的背景。(綜合思維)3、運用圖表資料,分析說明“一帶一路”建設及國際合作的意義。(地理實踐力)4、就我國具體某地的發展,結合“一帶一路”建設,提出合理的建議。(人地協調觀)一、“一帶一路”合作探究1結合書P98頁,說一說“一帶一路”含義。“絲綢之路”自古就是東西方文明交流和經貿合作的通道與橋梁。自西漢張賽出使西域以來,中國與中亞地區一直保持著良好的政治經濟交往。唐朝中后期,“海上絲綢之路”興起。中國與這些地區久遠濃厚的歷史聯系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提供了良好基礎。“一帶一路”即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經濟帶”有三大走向:一是從中國西北、東北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二是從中國西北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三是從中國西南經中南半島至印度洋。“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有兩大走向:一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經馬六甲海峽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二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向南太平洋延伸。二、“一帶一路”建設的地理背景合作探究2結合書P99頁,說一說“一帶一路”建設的地理背景。①地緣上的聯系性“一帶一路”地理覆蓋范圍廣,包括整個歐亞大陸及非洲部分地區,聯通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沿線合作國家已達60多個。“一帶一路”國家地緣的臨近性和聯系性增強了沿線國家及地區間的聯系,促進了人口、資源、資金、信息的流通,有效推動了國家間的協作發展。但同時,“一帶一路”途經地區地形、氣候類型多樣,自然地理環境差別較大,經濟發展、文化、宗教等也存在空間分異,對國家及地區間的協作發展產生一定影響。②資源稟賦的互補性資源稟賦的互補性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基礎。各國資源條件差異產生的供需矛盾,促使各國在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的基礎上,利用市場機制配置資源。③交通通信的聯通性交通運輸與通信等基礎設施網絡的互聯互通是支撐國際合作的基礎條件。新亞歐大陸橋的貫通、中俄和中緬石油管線的建成、昆曼公路和泛亞鐵路國內段的通車,以及正在規劃或建設中的中俄高鐵、中俄天然氣管道、中巴鐵路、中緬印鐵路、北斗衛星的全球覆蓋等,促進了國際交通走廊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發展,有力地推動了“一帶一路”建設。④經濟發展的互助性“一帶一路”沿線多為發展中國家,面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許多共性問題,但同時在發展水平、產業結構等方面具有一定差異性。有些國家尚處于工業化初級階段,有些國家處于產業結構升級階段,經濟發展有很好的互助和互補性,有利于國際經濟合作。“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讀書P100頁知識窗,說一說“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答:“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是指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規劃的中蒙俄、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一中亞一西亞、中巴、孟中印緬、中國一中南半島六大經濟走廊。讀書P101頁,回答問題。1.分析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的地理背景。2.查閱資料,說說為什么選擇瓜達爾港作為中巴經濟走廊的南端起點。1.分析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的地理背景。答:①巴基斯坦地理位置優越,連接亞歐非及印度洋,是中國與伊斯蘭國家溝通對話并發展友好關系的紐帶。②中國已成為巴基斯坦第二大貿易伙伴、第二大進口來源國和第四大出口目的地。③中巴經濟走廊建設有利于將巴基斯坦面臨的困難和中國的傳統優勢進行互補,帶動沿線一大批能源、電力、公路、鐵路等基礎重大項目。④中巴鐵路正在建設中,連接巴基斯坦和中國的喀喇昆侖公路正在升級改造,促進了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發展。2.查閱資料,說說為什么選擇瓜達爾港作為中巴經濟走廊的南端起點。答:瓜達爾港鄰近波斯灣和霍爾木茲海峽(鄰近印度洋主航線和世界主要石油產地),位于被稱為“世界油閥”的霍爾木茲海峽的灣口處,是通往波斯灣和印度洋的重要出海口,也是亞太地區與歐洲、非洲海上往來航道的重要中轉港。三、“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意義合作探究3結合書P101頁,說一說“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意義。“一帶一路”建設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有利于加強國際合作,促進共同發展,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探索和實踐。在全球層面,“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有利于塑造安全文明、和平和諧的國際秩序。“一帶一路”建設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潮流,秉持開放的區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對區域而言,“一帶一路”建設有利于促進區域內經濟要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開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對沿線各國而言,“一帶一路”建設加強了沿線國家在經濟、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聯系,為沿線國家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有力地推動了沿線國家的發展。對我國而言,“一帶一路”建設有助于構筑新一輪對外開放的“一體兩翼”,進而形成海陸統籌、東西互濟、面向全球的開放新格局。喚醒沉睡的阿薩爾鹽湖讀書P102頁知識窗,說說“一帶一路”對吉布提的影響。答:在“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下,中國與吉布提攜手合作共同逐夢,沉寂千年的阿薩爾湖鹽正在成為吉布提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白色金子”。阿薩爾鹽湖的合作開發,實現了資源綜合利用,大大改善了吉布提的產業結構,推動了工業化進程。同時進一步增加當地政府稅收,帶動當地就業,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圖4-3-3 阿薩爾湖圖4-3-4 亞吉鐵路貨運列車讀書P103頁知識窗數字解讀“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成果,回答問題。結合圖4-3-5中的數據,說說“一帶一路”建設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圖4-3-5“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成果結合圖4-3-5,說說“一帶一路”建設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圖4-3-5“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成果答:“一帶一路”建設,設施聯通方面,成為中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設施聯通、貿易暢通的重要紐帶;貿易暢通方面,促進了我國經濟的對外開放與合作程度,推動了我國開放型經濟的快速發展;資金融通方面,加強了我國與沿線國家的金融合作、促進了資金融通,創造了穩定的融資環境,推動了世界經濟健康發展;民心相通方面,有利于我國與沿線國家之間實現文化交流與合作,使各國人民之間民心相通,推動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應對全球發展難題;智庫交流方面,為在開展政策研究、傳播合作理念、助力政策溝通和民心相通等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一帶一路”含義地理背景國際合作意義沿線影響區域影響全球影響”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經濟帶”我國影響交通通信的聯通性資源稟賦的互補性地緣上的聯系性經濟發展的互助性2023年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此次活動主題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攜手實現共同發展繁榮”。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有利于共建國家( )A.完善交通等基礎設施 B.增加石油、天然氣儲備C.形成安全的軍事同盟 D.各類金屬礦產資源出口2.為實現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共同繁榮,參與各國可以( )A.統一商品價格 B.加大資源開發C.合作建設園區 D.統一發行貨幣AC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漢唐時期的北方“絲綢之路”主要經過水草豐美的歐亞草原,沿線有許多古文明中心,是東、西方物資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后來逐漸衰落。(1)從地理環境變化的角度,說明北方古“絲綢之路”衰落的原因。自然環境的惡化;沿線古文明中心的衰落。(2)隨著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我國西部一些城市作為新“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節點,將成為對外開放的前沿。這些城市應如何適應這種變化?隨著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我國西部一些城市作為新“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節點,將成為對外開放的前沿,這些城市要從原來封閉的的狀態轉向開放,必須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對外服務功能,發展外向型經濟,加強與沿線各國的經濟與文化交往,形成與國際接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