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參考答案一、單選題(每題 1 分,共 20 分)1-5:B D D C B 6-10:C B B A D 11-15:B D A D B 16-20:D B B B D二、非選擇題(每題 10 分,共 30 分)21. (1)①小篆;②活字印刷術;③為政以德;④重文輕武 。(4 分 )(2)思想主張:君權神授;“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影響:使儒家學說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國古代的統治地位從此確立。(3 分 )(3)傳承原因:儒家思想適應了不同時代統治者的需要;文化載體和傳播方式的不斷發展為儒家學說傳承提供了條件。傳承和弘揚:學習和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認同感;積極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創新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3 分 )22. (1)1949 年:新中國成立。意義:新中國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為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 。1978 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意義: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4 分 )(2)觀點: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成功實現的關鍵在于與本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論述: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國開展土地改革,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使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國家工業化開辟了道路,是從中國農村實際出發進行的變革。實施一五計劃,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這是基于我國工業基礎薄弱的實際情況制定的發展策略。三大改造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這是符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革命。這些史實都說明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成功實現的關鍵在于與本國具體實際相結合。(6 分 )23. (1)內容:以征收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允許使用雇傭勞動力和出租土地,農民可以自由買賣納稅后的剩余產品,實行自由貿易;允許私人經營中小企業;實行按勞取酬的工資制。特點:允許多種經濟并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4 分 )(2)經濟變革:羅斯福新政。中心環節:對工業的調整。特點: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3 分 )(3)共同作用:都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鞏固了政權。認識:經濟政策的調整要從國情出發,實事求是;生產關系的調整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改革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等。(3 分 )2025年春學期第二次學情調研九年級歷史試卷一、單選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計20分。1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產生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下列材料中,可印證文明社會出現的是A.北京人遺址中的石器B.良渚古城大小不同的墓葬C河姆渡遺址中的稻粒D.《史記》關于炎黃的傳說2.“詩史互證”是研究中國古代歷史的一種方法。下列詩句能夠補證唐朝民族交融的是A九天間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B春風得意馬蹄疾,一夜看盡長安花C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D.自從貴主和親后,一半胡風似漢家3.《東京夢華錄》描繪的北宋末年開封趕豬進城場面煞是可觀:“民間所宰豬,須從此(南薰門)入京。每日至晚,每群萬數,止十數人驅逐,無有亂行者。”該材料可用于論述北宋A.海外貿易發達B君臣不思進取C娛樂方式多樣D商品經濟繁榮4元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發展。下圖展示的是這一時期中央政府對西藏地區加強管轄的歷史脈絡。其中①處應是宣政院行都指揮使司金瓶掣簽制度元朝明朝清雍正時期清乾隆時期A.北庭都護府B.澎湖巡檢司C駐藏大臣D.伊犁將軍5.《起居注》是由職業史官(記注官)記錄皇帝言行的檔案。漢時,皇帝不允許觀看《起居注》,唐朝開啟了觀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觀閱成慣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記注官泄密”為由,停止編纂《起居注》。這最能說明A.歷代皇帝歷史知識日益豐富B專制皇權不斷加強的趨勢C清代君主的權力不再受制約D.《起居注》史料不夠真實6有學者說,袁世凱篡奪了辛亥革命成果、背叛共和后,辛亥革命就失敗了。但是,如果從民主發展的進程來說,袁世凱反對民主、背叛共和失敗的那么慘那么快,又是辛亥革命的結果。他意在說明辛亥革命A被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果實B.推翻了清政府反動統治C.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C拉開民族民主革命序幕7.下面為中國近代漫畫作家沈泊塵的一幅題為《工學商打倒曹、陸、章》的漫畫傳單,傳單反映的事件是A新文化運動B.五四運動C中共一大D.北伐戰爭8.1935年10月,陳云在向共產國際做的報告中寫道:“此次會議撤換了‘靠鉛筆指揮的戰略家'推選毛澤東同志擔任領導”。材料中“此次會議”的地位是A開天辟地B.生死攸關C燈塔指引D.良好開端9.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在這場長達14年的戰爭中,揭開全民族抗戰序幕的是A.七七事變B.平型關戰役C.南京大屠殺D.臺兒莊戰役10.毛澤東說,準海戰役是一鍋夾生飯,硬是一口一口吃下去。煮熟夾生飯的火,就是老百姓的心。解放軍主力兵團兵力不占優勢,但是解放軍背后有500萬老百姓。由此可知準海戰役勝利的主要原因是A.解放軍絕對的兵力優勢B毛澤東高明的指揮藝術C解放區雄厚的物質基礎D.廣大人民群眾鼎力支持11某同學用“千呼萬喚始出來”、“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風來”、“無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詩句形象概括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先后不同時期的發展狀況,其中“忽如一夜春風來”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放寬民間設廠限制B.帝國主義忙于一戰C.“實業救國”思潮的出現D,群眾愛國運動高漲12.小明同學在學習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與抗美援朝時制作了如下示意圖,圖中問號處可填酒滅了地主階級,農民成為土地的抵梅了帝因主義的侵略,維走人,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A徹底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B贏得了穩定的國際環境C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力量D,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13.記者袁水拍在《六億人民心花開》一文中寫到,代表們走進了會場,坐上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項權利,這是中國開天辟地的第一次。“代表們”參加的這次會議A制定首部社會主義憲法B.編制第一個五年計劃C討論成立新中國的問題D總結公私合營的成果14新中國出現了三個“區”:“特別行政區”是為解決港澳臺問題:“經濟特區”成為對外開放的窗口:“民族自治區”由當地民族當家作主。三個“區”的出現體現了A一國兩制,國家統一B.民族平等,共同繁榮C科技進步,推動發展D制度創新,中國特色15章含之(我國著名外交家喬冠華的夫人)在回憶錄里寫道:“紅色中國'像一股巨大的旋風,席卷著這個經歷了二十年風霜的最大的國際組織。中國終于昂首闊步地走進了這個大廳,打破了美國對她的封鎖,參與到世界大事的重大決策中來。”她描述的事件是A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B.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C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D.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的成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年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中考二模歷史試題.pdf 參考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