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石家莊市2025屆普通高中畢業年級教學質量檢測(三)歷史(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出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表1展示的是經考古發掘、距今約8500-7000年的部分地區聚落遺存。這表明,當時表1遺址名稱 遺存興隆洼(內蒙古及東北地區) 出土了鹿、狍、豬、魚、蚌、粟、黍等動植物遺存裴李崗(河南) 發現有粟、黍、核桃等植物遺存;動物遺存較為豐富,有哺乳奧、軟體類、爬行類、魚類和鳥類城背溪(湖北) 發現有炭化稻谷,動物遺存皆屬于野生動物,以魚骨和鱉甲較多北福地第一期遺存(河北) 發現山胡桃和櫟屬植物果實,以及大量野生動物骨骼A.人類生存條件得到改善 B.原始農業占據主導地位C.區域經濟存在交流互動 D.先民深受自然條件制約2.學界普遍認為,秦統一后,在全國范圍內統一了貨幣。但也有學者通過研究考古成果,發現秦半兩錢相對集中于今陜西、四川等秦故地,且重量不一,成色各異。還有學者通過文獻研究,發現當時各地還存在地域性的等價物,東北邊地則一直在使用刀幣。這體現了A.學者閱歷影響歷史結論 B.史學研究須文獻與實物互證C.多元史料豐富歷史認知 D.年代久遠難以復原歷史真相3.《唐律疏議》規定,無子者只能收養同宗男性中父子輩分相當者;如果收養異姓男子,要判徒刑一年,提供養子的人也要被“笞五十”;如果收養被遺棄的三歲以下小兒,須將小兒改姓。這折射出,唐代社會治理A.注重禮法結合 B.淡化宗法觀念C.重視基層教化 D.踐行嚴刑峻法4.在宋代,貓被社會各階層普遍飼養在家,其寵物化進程不斷推進,捕鼠的職能逐漸淡化。當時,有關貓的交易大量出現,形成與貓相關的各類市場,并有為寵物貓提供的專門服務。宋墓壁畫中多有貓的形象,甚至有以貓陪葬的現象。這可以反映出,宋代A.國家政局穩定 B.商業服務設施完備C.社會經濟發展 D.城鄉聯系日漸密切5.明清時期,民眾對關公的崇拜達到高潮。關公形象在這一時期的西方文獻中也屢有出現。如圖1、圖2所示。前者為16世紀末17世紀初西班牙駐菲律賓總督雇用中國福建畫師繪制,后者為17世紀后期荷蘭人據耶穌會教士與探險家的記聞、書信、報道等材料所繪。這些畫作可以體現出A.西學東漸開闊國人視野 B.中學西漸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C.海禁政策影響文化傳播 D.大航海時代開啟中西文明交流6.20世紀初,在日本留學的蔡鍔編譯的《國際公法志》由上海廣智書局出版。此書總體篇幅不大,但對領土問題有較全面的討論,并以《論國境》一節專論邊界問題。此書初版半年后即有重版,“一時風行海內”。這反映了A.反清革命符合歷史潮流 B.留學教育助推國民思想革新C.國人對民族前途的憂慮 D.護國戰爭得到社會強烈響應7.民國十五年,《良友》雜志刊登了一幅上海永安人壽保險公司的廣告,如圖3所示。此類廣告圖3A.體現了優撫弱勢群體的傳統 B.致力于宣傳民生主義C.凸顯了發展民族工業的要求 D.傳遞了現代生活理念8.陜甘寧邊區三邊分區政府對婚姻儀式做出規定,取消一些繁瑣禮節,不再贈送彩禮,還確定了擺酒席的數量。一些村莊還提倡男方家“送紡車一架、棉花兩斤,使新娘于出嫁前學會紡線”。這些舉措A.彰顯了新民主主義文化風尚 B.有助于鞏固國民革命成果C.集聚了邊區戰略反攻的力量 D.意在促進大生產運動開展9.1949年開國大典閱兵時,人民軍隊手持的是從戰場繳獲的“萬國牌”武器。1959年國慶閱兵中,國產的59式主戰坦克、殲-5戰斗機和紅旗牌汽車首次亮相。這一變化表明,新中國A.科教興國戰略成就斐然 B.社會主義建設成效顯著C.安全形勢得到有效改善 D.國民經濟布局趨于合理10.2009年,中國人民銀行成立舊址紀念館暨河北錢幣博物館向公眾免費開放。這里是第一套人民幣誕生的地方,館內矗立著董必武和首任行長南漢宸的全身銅像,設有“人民幣發展史”等基本陳列。該館的建立A.適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B.有利于紅色文化的賡續傳承C.推動了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興起 D.有助于推動博物館功能拓展11.在古埃及時期,家庭口糧的分配由男性長者進行,口糧按照年長多于年輕、家庭成員多于仆人、同一輩分的男性多于女性的標準進行分配。這種做法A.明確了繼承關系 B.穩定了血緣關系C.強化了家庭倫理 D.彰顯了公平理念12.中世紀的城市最早是由“逃亡農奴”建立的。后來,領主們為了增加財政收入,在自己領地上設立城市,招徠人口并許以自由,自此便有了農奴逃到城市一定時間后便獲得自由、原領主不能將其抓回的習俗。據此推知,當時城市的核心力量是A.封建領主 B.農奴C.工商業者 D.騎士13.圖4是1490-1510年左右歐洲出現的諷刺畫,將售賣贖罪券的圣職者描繪成惡魔。這反映出,當時歐洲圖4A.人文精神獲得復蘇 B.資產階級力圖擺脫教會的束縛C.新教沖擊教皇權威 D.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遭到削弱14.1778年2月,法國與美國簽訂同盟條約,正式加入美國一方對英作戰。1779年,法國的盟國西班牙也加入戰斗,但拒絕承認美國。西班牙不承認美國主要是基于A.消磨拉美人民的民族意識 B.阻止法國大革命原則的傳播C.擴大其在拉美的勢力范圍 D.防止美利堅文化對拉美滲透15.蘇德戰爭爆發后,美、英等國向蘇聯援助了大量的食品、武器和機器設備。1942年,只允許部隊使用的物資開始出現在蘇聯內部商店。在1943年的援助物資談判中,美國人認為蘇聯提出了“多到戰爭結束也用不完”的要求。據此可知A.美蘇合作關系瀕臨破裂 B.戰時同盟關系基礎脆弱C.蘇聯衛國戰爭勝利在望 D.地緣政治影響國際關系16.20世紀80年代,只有不到50名夏威夷兒童能說自己的母語。為拯救夏威夷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幫助當地建立了夏威夷語浸入式學校,2025年又聯合夏威夷語學院出版了夏威夷語版的《是什么讓我們成為人類》。這說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A.主導了地域文化保護工作 B.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C.致力推動社會信息化發展 D.努力重構夏威夷文化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會議開始,由博古同志作了關于反五次“圍剿”總結的報告,他為錯誤的軍事領導進行辯護。毛澤東同志在會上作了重要發言,對錯誤軍事路線進行了切中要害的分析和批評,正確闡述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指明了今后正確的方向。經過三天的討論,會議作出了《中央關于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決議》,指出:“軍事上的單純防御路線,是我們不能粉碎敵人五次“圍剿”的主要原因。······為了粉碎敵人新的進攻,創造新蘇區,必須徹底的糾正過去的軍事領導上所犯的錯誤,并改善軍委領導方式。”隨即黨在組織上作了一些調整。-摘編自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共黨史資料》(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這次會議的名稱,并說明判斷理由。(6分)(2)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歷史上還有很多具有轉折意義的會議,請再舉其他一例,并分析其意義。(6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自古以來,我國就有養馬的傳統,不僅北方和西北地區擅長養馬,西南地區亦是如此。滇、川、黔、桂等地多有養馬的傳統。其中,四川建昌地區的馬久負盛名。表2 建昌馬發展演變概況(部分)歷史時期 國家行政建制 建昌馬發展概況唐、宋 設離州、建昌府等 建昌馬軀體高大,善于奔跑。唐代,建昌地區經常向唐朝貢馬;宋代,建昌南部地區為大理國所有,而北部的邛部少數民族則長期與宋朝保持聯系,并多次向宋朝進貢良馬元 改稱建都,設羅羅斯宣慰司,隸屬云南行省 貢馬現象不常見;當地常見的馬匹主要有唐宋時期從云南遷來的少數民族羅羅帶來的羅羅馬、隨蒙古軍征服而來的蒙古馬和本地馬匹中挑選的站赤馬(即驛馬),皆為高大善馳之馬明 設四川行都司,下轄衛所 明初,不斷向朝廷貢馬,并提供大量戰馬,而且當地仍有大量驛馬,均為高大善馳的良馬。到明朝中期,“馬之用,急于三邊(西北邊境),而川馬遠不可至”清 設寧遠府,下轄越嶲廳、冕寧縣、西昌縣、鹽源縣、會理州等 隨著大一統國家的發展,對高大善馳之馬的需求減少,對日常生活和商業運輸方面的用馬需求日益凸顯,于是底盤穩固、耐力較好、矮小善馱的馬匹成為人們理想的選擇。建昌小馬逐漸成為川馬的代表,成為與蒙古馬、伊犁馬等良馬比肩的名馬-摘編自龍圣《清代建昌馬的演變及其影響》根據材料,圍繞“建昌馬的演變”這一主題,自擬論題,并結合中國古代史相關知識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謹,表述清晰)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中國傳統色彩觀念的形成可追溯至遠古時代,與五行學說聯系密切的“五色”是獨特的色彩系統。春秋時期,紫色染料在當時非常難得,許多諸侯常著紫衣參加祭祀。著紫衣逐漸成為一種身份象征。明清時期,故宮被稱為“紫禁城”,紫色成為皇權象征。古希臘四元素理論將世界的基本構成歸結為“土、水、火、氣”,為后來的色彩理論提供了哲學基礎。古羅馬也有關于顏色的嚴格的分等定級,其中皇帝和王室成員所穿長袍一律是紫色的。在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作品中,圣母的斗篷多被描繪成藍色,是因為制作青色顏料的天青石非常珍稀。-摘編自崔艷輝《中西顏色隱喻認知分析及其文化探源》等材料二1917年,徐悲鴻到日本交流學習。1918年,他被蔡元培聘為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并在次年獲得了北洋政府的公費留學資格,赴法國學習美術。這些經歷都對他的畫風產生了重大影響。他的繪畫一方面尊重中國畫的材質和技法傳統,另一方面也將西方寫生的造型能力融入其中,在中國水墨畫注重線條骨力支撐的基礎上,同時注重墨色塊面與明暗關系的表現。他兼顧不同技法,將色彩的自然屬性在繪畫作品中予以細膩而真實的表現。他認為,藝術感知的取得,必須建立在科學之上;藝術形態的改變和發展,也必須以精密化的觀察為基礎,掌握其正確的演變方式;寫實就是反映真實的社會,這樣才能更好地被社會所認同,更好地服務大眾;藝術也能救國,能夠比較有效地激發社會大眾對視覺審美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徐悲鴻創作了《愚公移山》《保衛世界和平大會》等藝術作品。-摘編自俞超群《論徐悲鴻的色彩觀》等(1)根據材料一,說明古代中西方色彩觀念的共通之處。(8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徐悲鴻色彩觀的特點,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8分)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小明在DeepSeek對話框中輸入了“什么是中世紀”,所給答復中包括了中世紀的概念、核心時間范圍、分期、特征等,其中“分期”內容如下:一、早期中世紀(5--10世紀)1.西羅馬滅亡后,歐洲進入“蠻族王國”時代(如法蘭克王國)。2.基督教成為歐洲主導力量,教會保存部分古典文化。3.封建制度萌芽,維京人、馬扎爾人入侵導致社會動蕩。二、盛期中世紀(11-13世紀)1.經濟復蘇:農業技術進步(三圓制)、城市復興、貿易增長(漢薩同盟)。2.宗教權力頂峰:教皇發動十字軍東征(1096-1291),對抗伊斯蘭世界。3.文化發展:大學興起(如巴黎大學、牛津大學),哥特式建筑盛行(如巴黎圣母院)。三、晚期中世紀(14-15世紀)1.危機與轉型:黑死病(1347-1351)導致歐洲人口銳減1/3,動搖封建制度。2.民族國家雛形:英法百年戰爭(1337-1453)、西班牙收復失地運動。3.技術革新:火藥傳入歐洲,印刷術推廣(古騰堡圣經,1455年)。(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DeepSeek對世界中世紀歷史分期的劃分標準,并說明理由。(6分)(2)從上述劃橫線的歷史概念(事件)中任選一例,予以解釋。(6分)石家莊市2025屆普通高中學校畢業年級教學質量檢測(三)歷史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題號 1 2 3 4 5 6 7 8答案 A C A C B C D A題號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B C C A D B B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題,共52分。17.(12分)(1)會議名稱:遵義會議。(2分)判斷理由:從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此次會議的主要議題是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進行總結反思;毛澤東同志在會上作了重要發言,對錯誤軍事路線進行了切中要害的分析和批評,并指明了正確的革命方向;會議決定徹底糾正過去在軍事領導上所犯的錯誤,改善軍委領導方式,并在組織上作了一些調整,說明該會議集中解決黨的軍事和組織問題,實際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從以上信息可以判斷這次會議為遵義會議。(4分)(判斷理由應從會議主題、毛澤東同志發揮的關鍵作用、會議決議及調整內容等角度作答,一個角度2分,任答其中兩個角度可得4分)(2)示例一會議:八七會議。(2分)意義:八七會議總結了國民革命失敗的教訓,糾正了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會上,毛澤東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因此,該會議給正處于思想紊亂、組織渙散中的中國共產黨指明了前進的方向,為挽救黨和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4分)(注意意義分析應包含具有轉折意義的會議內容及意義分析,做到史論結合。其中,具有轉折意義的會議內容占2分,意義分析占2分)示例二會議:中共七屆二中全會。(2分)意義:毛澤東在會上提出了促進解放戰爭取得全國勝利的基本方針,指出黨的工作重心必須由鄉村轉移到城市,提出了革命勝利后黨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毛澤東還提醒全黨:“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因此,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的召開有利于推動解放戰爭在全國范圍內取得勝利,并為籌建新中國做了積極準備,解決了革命勝利以后中國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重大問題。(4分)(注意意義分析應包含具有轉折意義的會議內容及意義分析,做到史論結合。其中,具有轉折意義的會議內容占2分,意義分析占2分)18.(12分)示例一論題:中國古代建昌馬的演變是西南地區日益融入大一統王朝國家進程的重要體現。(3分)闡述: 四川建昌地區作為中國古代王朝在西南地區的重要轄區,長期承擔著為國家貢馬的重任。清代以前,為滿足國家政治、軍事、交通、信息情報等領域的用馬需求,建昌馬普遍選育軀體高大、善于奔跑的馬種。在這一過程中,因為民族交融和國家大一統進程的推進,建昌馬不斷吸收外來馬種得到發展。例如,元代建昌地區常見的羅羅馬由云南少數民族帶來,而蒙古馬則隨蒙古軍征服而來。明朝中期以來,伴隨著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中央王朝對建昌地區戰馬需求量減少。而當地商品經濟的發展與經濟開發,使日常生活和商業運輸方面的用馬需求日益凸顯,于是,底盤穩固、耐力較好、矮小善馱的馬匹逐漸成為建昌地區重點選育的馬種。建昌小馬成為川馬的代表。由此可見,中國古代建昌馬的發展演變見證了西南地區與內地一體化進程的不斷發展,是西南地區日益融入大一統王朝國家歷史進程的重要體現。(9分)示例二論題:明清時期建昌馬的演變體現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3分)闡述:明朝初期,四川建昌地區作為中央王朝在西南地區的重要轄區,承擔著為國家貢馬的重任,向朝廷提供大量戰馬以及驛馬。這體現了當時明朝面臨北方蒙古等游牧民族的軍事威脅,需要高大善馳的馬匹用于戰爭、傳遞軍情和傳達中央政令。建昌馬滿足了朝廷對軍事和驛傳的需求,適應了明朝初年鞏固邊防、維護統治的需要。但明朝中期邊防危機加劇,建昌地區因為路途遙遠,難以及時滿足朝廷對戰馬的急迫需求,因此對朝廷的貢馬大為減少。至清朝,統一多民族國家不斷發展,政治局勢日趨穩定。在蒙古地區設立盟旗制度進行統治,同時平定漠西蒙古準噶爾部和回部維吾爾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亂,穩定了西北政局;在西南地區實行改土歸流,加強了對西南地區的管理,因此對高大善馳之馬的需求日益減少。與此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對西南地區經濟開發的加強,底盤穩固、耐力較好、矮小善馱的馬匹逐漸成為建昌地區重點選育的馬種,以滿足人們日常生活和商業運輸的需求。建昌小馬成為川馬的代表。由此可見,明清時期建昌馬的演變體現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9分)19.(16分)(1)共通之處:起源早,歷史悠久;以樸素的唯物論作為哲學基礎;等級色彩濃厚;紫色象征尊貴的身份地位。(8分,每點2分)(2)特點:中西融合,傳統與現代結合;兼顧不同技法,注重藝術與科學的結合;強調寫實,主張藝術服務于社會與大眾,藝術應與救亡圖存相結合。(4分,每點2分,答出其中兩點即可)原因:北洋軍閥統治,帝國主義侵略,民族危機深重,內憂外患;近代西學東漸發展,西方繪畫與色彩感傳入中國;徐悲鴻赴日本、法國學習的經歷以及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4分,每點2分,答出其中兩點即可)20.(12分)(1)劃分標準:唯物史觀。(2分)理由: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包括人類社會形態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辯證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相互作用、人民群眾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等,主要從物質生產和社會經濟結構的角度解釋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答復中的歷史分期主要基于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強調經濟基礎對社會形態演進的決定性作用,呈現了不同時間階段中世紀歐洲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等信息。(4分,每點2分)(也可以從文明史視角、時代特征等劃分標準,但理由要圍繞標準論述充分)(2)示例一古典文化:歐洲古典文化通常指以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為核心的文化體系,其時間跨度大致從公元前8世紀古希臘城邦的興起到公元5世紀西羅馬帝國滅亡。這一時期的文明奠定了西方哲學、政治、文學、藝術、科學、史學和法律的基礎,是西方文明的源頭,對后世影響深遠。尤其是雅典民主政治開近現代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學的基礎;羅馬法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淵源;羅馬帝國國教基督教則深刻影響了歐洲人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其中所蘊含的人文主義精神成為文藝復興運動的精神內核,推動了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斗爭與歐洲的社會轉型。(6分)示例二大學興起:10-11世紀,西歐封建社會趨于穩定,經濟發展,工商業繁榮,推動城市興起、市民力量壯大與城市自治的發展。市民積極參與城市治理,興辦大學,如巴黎大學、牛津大學的出現。大學的興起打破了教會對文化教育的壟斷,推動世俗文化教育的發展與思想解放。近代以后,大學逐漸發展成為保存、傳播和發展人類文化的重要場所。(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