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張家口市橋東區初三模擬注意事項:歷史試卷1.本試卷共4頁,總分60分,考試時間60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將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的相應位置。3.所有答案均在答題卡上作答,在本試卷或草稿紙上作答無效。答題前,請仔細閱讀答題卡上的“注意事項”,按照“注意事項”的規定答題。4.答選擇題時,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答非選擇題時請在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題區域內答題。·5。歷史開卷考試,考生須獨立作答,不得討論,不得傳抄。6.考試結束時,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個小題,每題2分,共24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考古發現是了解史前社會歷史的重要依據。圖中所示考古發現可以用來研究河姆渡進址出土的骨招半城出土的人面魚紋肉盆橋頭遺址出土的類化裙粒A.舊石器時代的人類生活B.原始農耕生活C.炎帝、黃帝等神話傳說D.早期國家產生2.下表中歷史人物的論述,共同強調商鞅變法人物論述韓非子“七國之雄,秦為首強,皆賴商換。李斯“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般富,國以富強。”王充“商教相孝公,為秦開帝業。”A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B.增強了秦國綜合國力C.廢除了貴族世袋特權D.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3.右圖為河北宣化遼代墓葬中發現的壁畫《備茶圖》,盡管遼地并不產茶,但壁畫中描繪的茶具與烹茶程序,皆體現出唐宋茶法在遼地的影響。這一發現最能證明宋遼時期A.民族文化的交融B.海外貿易的興盛C.民族矛盾的加劇D.國家政權的統一4.歷史學習小組開展主題學習活動搜集了如下史料,據此可知他們學習的主題是唐朝太宗既許降文成公主,賢普使祿東贊來迎。一《舊唐書·吐蕃傳》元朝吐答等處宣悠使司都元帥府,秩從二品,宣懋使五員。《元史·百官志》駐藏大臣督辦藏內事務,應與達賴喇嘛、班神顏爾德尼平等,清朝共同協商處理政事。《欽定藏內善后章程》29條A.中國古代王朝的對外交流B.我國歷代封建君主專制的逐漸強化C.古代王朝的政治制度改革D.西藏自古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歷史試卷,第1頁,共4頁5.兩幅圖片所反映的史實行被の娘靈人所團明因大水法走址A.都使中國喪失了大量的領土主權日軍“殺人比東”的斯聞報道B.刺激列強城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C.是近代列強很華犯下的滔天罪行D。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6.毛澤東說:“(它)宣告了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圍追堵截的破產…它向十一個省內大約兩萬萬人民宣布,只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它散布了許多種子在十一個省內,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將來是會有收獲的。”毛澤東評述的事件A.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的開端B.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C.拉開了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的序幕D.宣告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7.1955年1月,中國啟動核武器研制計劃,10年間平均每年的原子彈發展費用是2.8億元人民幣,差不多相當于當時我國每年GDP的1%:1962年,中央成立以周恩來為首的15人專門委員會,直接領導原子彈的研制工作,從此,中國核武器研制的步伐大大加快。這反映出新中國國防建設取得突破的重要原因是A,政府的大力推動⑧.科技工作者的無私奉獻C.綜合國力較強大D.外交事業取得巨大突破8.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有色人種的洲際會議…在沒有西方殖民國家參加的情況下,亞非國家首次攜手相聚,增進彼此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體現了亞非人民掌握自己命運的決心和信心。這次會議A.標志著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正式提出B.使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復C.團結亞非國家推動全球反殖民化進程D.終于促使中美兩國關系實現了正常化9.三千多年前,亞非地區的中國、印度、巴比倫和埃及,因為河流橫穿,水源充足,土地肥沃,非常適宜農業耕作,所以人口眾多,產生了相應的君主專制和農耕文化奠基的大河文明;而在巴爾干半島、意大利半島上的希臘和羅馬,因為山巒眾多,臨近海域,適宜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成就了民主制度和商業發展的海洋文明。這主要說明A.政治制度決定經濟模式的發展B.人口數量是文明興衰的關鍵因素C.地理環境影響人類文明的類型D.不同文明之間始終存在密切交流歷史試卷,第2頁,共4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