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五下18《威尼斯的小艇》教學設計【課文解析】關注內容:課文圍繞威尼斯這座城市的獨有標志——小艇,介紹了小艇獨特的外形、乘船的感受、船夫高超的駕駛技術及小艇與人們生活的密切聯系。各部分內容銜接緊密,從不同的角度突出了小艇對威尼斯的重要性,并把水上名城的風光韻味十足地表現了出來。關注動態描寫與靜態描寫:課文一方面描寫了小艇在水面上靈活穿行的樣子,白天人們乘坐小艇出行的情景及半夜戲院散場后小艇散去的場面,這些動態描寫表現出了威尼斯的動態美和活力;另一方面描寫了水城沉沉睡去后的寂靜,表現出了威尼斯的靜態美。教學時要抓住這些內容,引導學生體會靜態描寫與動態描寫的表達效果。【教學目標】文化自信:感受威尼斯的風土人情,激發學生了解世界的興趣。語言運用:領悟作者抓住事物特點和把人的活動同事物、風情結合起來描寫的方法。思維能力:學習課文內容,受到威尼斯獨特地理風貌及課文語言美的感染,受到熱愛大自然與熱愛生活的教育。審美創造:感受大自然的美,提高審美情趣。【教學重難點】1.說出課文圍繞小艇寫了哪幾個方面的內容,并體會文中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表達效果。2.比較課文和“閱讀鏈接”,了解它們在表達方法上的相似之處。【教學過程】一.單元介紹 導入新課外出旅行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不僅可以開闊眼界,更能換一種心情。本單元,我們將跟隨課本游世界,了解許多的世界文化遺產,我們將會去意大利的古城威尼斯,看看那里的獨特風光——小艇;暢游牧場之國荷蘭,感受那里的悠閑和寧靜;去羅馬看金字塔的奇觀,把我們了解的世界遺產做分享交流。二.初讀感知,梳理內容第一站,我們先來到威尼斯。1.播放威尼斯微視頻,學生初步感受水城與小艇。教師同步解說:威尼斯在意大利,是一座聞名世界的水城,是全世界唯一沒有汽車的城市,小艇穿梭于城市的水道中。它有118個小島,177條大小河道和401座各式各樣的橋把城市的各部連在一起,別名橋城。1987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早在170多年前,美國著名作家馬克 吐溫就來到這里,看到這一奇觀,寫下了《威尼斯的小艇》這篇文章。介紹作者:馬克·吐溫:美國作家、演說家,“馬克·吐溫”是他的筆名。一生寫了大量作品,題材涉及小說、劇本、散文、詩歌等各方面。代表作品:小說《百萬英鎊》《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等。揭題,注意“艇”的寫法3.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檢查字詞:威尼斯 小艇 新月 船艄 翹起 禱告 雇主 嘩笑 保姆借機理解:船艄 翹起 新月 禱告多音字:“嘩”是一個多音字,在嘩笑這個詞中讀“huá”。它還讀“huā”,比如嘩嘩地流水聲。師點撥:讀二聲的時候意思是喧嘩、喧鬧,讀一聲時是形容撞擊、水流等的聲音。讀一讀下面這幾個句子,注意把“嘩”字的讀音讀準確。4.思考,課文圍繞哪句話寫的?每個自然段分別介紹了什么?圍繞: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來寫的。第2自然段:小艇的獨特外形第3自然段:乘坐小艇的感受第4自然段: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第5、6自然段:小艇與人們日常生活的聯系三.走近小艇 觀察特點1.細讀課文第2自然段,說說這段內容寫出了小艇的哪些特點。預設交流:外形: 長、窄、深,兩頭翹起行動:輕快靈活2.馬克吐溫是怎樣把小艇的特點寫得既清楚又生動的?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體會出示:“小艇又窄又深,像獨木舟”“船頭和船艄向上翹起,像掛在天邊的新月”“行動輕快靈活,仿佛田溝里的水蛇”師小結:大多數人沒有真正見過威尼斯的小艇,課文用人們熟悉的事物作比,能拉近小艇與讀者的距離,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小艇的特點。追問:威尼斯的小艇為什么能夠行動得如此靈活輕快呢?預設:這和小艇獨特的外形特點有關系。3.體會寫法想象這小艇的外形特點和行駛的樣子讀一讀。重點讀好“像掛在天邊的新月”的靜和“仿佛田溝里的水蛇”的動。這樣一靜一動的描寫好在哪里?預設:形象生動,易于理解,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讀一讀這兩句,再次體會動與靜的不同特點。靜態描寫要讀得舒緩沉靜,動態描寫要讀得輕快活潑。4.為什么要把小艇設計成這樣?聯系第1自然段思考。預設1:小艇的外形獨特,利于行駛。預設2:威尼斯是水上城市,河道縱橫交錯。5.給小艇拍個特寫,發個朋友圈,配上文字介紹,你會怎樣介紹?指名說四.乘坐小艇 介紹感受1.馬克吐溫坐在小艇上,他感覺如何?預設交流:很舒服。因為皮墊子軟軟的。愜意,能欣賞威尼斯的獨特風景,是一種獨特的享受。2.馬克吐溫覺得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哪些句子能體現?默讀第4自然段,圈畫出相關詞句學生匯報,并有感情朗讀句子。預設:三種情況下 船多、擁擠、在極窄的地方航行,船夫都能操控自如。“兩邊的建筑飛一般地往后倒退,我們的眼睛忙極了。”進行側面夸贊,行船速度快,駕駛技術好。3.結合生活經驗思考:為什么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呢?學生交流。預設:威尼斯是水上城市,交通工具就是小艇,人們的工作生活都要靠小艇,所以船夫經常行駛。河道縱橫交錯,有利于船夫駕駛技術的練習。師小結:因為小艇是“主要交通工具”,船夫日久天長地駕駛小艇,熟能生巧,練就了這身好本領,所以駕駛時技術非常嫻熟,也充滿自信。4.結合馬克吐溫乘坐小艇的體驗,拍一段他乘坐在小艇里的視頻,并為此設計一段解說詞,你會從哪些方面來寫?會怎樣寫?預設:小艇的內飾,乘坐感受、看到的景物,船夫的駕駛技術好、解釋船夫技術好的原因四.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跟著馬克吐溫來到了水城威尼斯,感受到了他縱橫交錯的水路,走上小艇,并乘坐小艇進行了體驗游覽。他還在威尼斯住了幾天,仔細觀察了水城的白天和黑夜。下節課,我們再來品讀。第二課時[教學過程]一、回顧導入馬克·吐溫游覽后,對小艇情有獨鐘,不僅為我們詳細生動地描述了小艇的樣子,還乘坐小艇,感受到的舒適和愜意,小艇的司機駕駛技術非常高。威尼斯人的生活與小艇有哪些關系呢?這節課,我們再次跟隨作者走進威尼斯,用心觀察體會,感受它獨特的魅力。二、小艇與人們的生活關系密切講課文第5、第6自然段,說說威尼斯人的生活與小艇的關系。他們這一天乘坐小艇干了什么?(用表格梳理) 白天 晚上 1.討論交流預設:商人乘坐小艇去做生意,青年婦女在小艇上談笑,保姆帶著孩子乘小艇去郊外,老人帶著全家乘小艇去做禱告。晚上,人們乘著小艇去看戲。師追問:你覺得還有哪些人會乘坐著小艇去做什么呢 預設:學生上學,生病的人去醫院,家庭婦女去買菜等等。師:為什么這些人的活動也都要乘坐小艇呢 預設:因為威尼斯是水上城市,人們的這些活動都離不開小艇。2.指導朗讀,體會寫法。(1)自己想象畫面再來讀一讀第5、6自然段,分別劃出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的句子。想一想:這里的動態和靜態描寫分別讓你感受到什么 動態描寫:白天,商人……晚上,“一大群人擁出來,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擁在一起的小艇一會兒就散開了,消失在彎曲的河道中,遠處傳來一片嘩笑和告別的聲音。”預設:這里的動態描寫表現出眾多小艇靈活穿梭在河道中的樣子,生趣盎然,讓我們感受到小艇帶給威尼斯的活力。靜態描寫:水面上漸漸……靜態描寫感受到了威尼斯的靜謐。預設:感受到戲院散場后的熱鬧、繁華。師小結過渡:艇動人動,艇靜人靜。小艇與威尼斯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2)品讀靜態寫法:出示句子:水面上漸漸沉寂只見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搖晃。高大的石頭建筑聳立在河邊,古老的橋梁橫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碼頭上。靜寂籠罩著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這些詞語都是動詞,為什么能給人帶來靜謐之感呢?交流:通過水中搖晃的月亮的影子襯托出周圍景物的靜……小結:這種寫法叫“以動襯靜”,靜態描寫可直接寫之安靜,也可以在靜靜的景物中,加入一點動作,達到“以動襯靜”的效果。(3)朗讀想象畫面帶著自己的體會,想象畫面朗讀第5、第6自然段,讀出動、靜之美。(回顧第一節課學習的朗讀方法)總結:在威尼斯,艇動了,整座城就熱鬧了,艇停了,整座城就寂靜了。威尼斯就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度過了漫長的歲月。這一靜一動的描寫襯托出小艇在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三、拓展閱讀1.學習“閱讀鏈接”。師引導閱讀:讀讀“閱讀鏈接”,邊讀邊把片段和課文共同寫到的內容圈畫出來,然后填寫下面的表格。文章 游覽途經地 動態描寫與靜態描寫 作者的感受《威尼斯的小艇》 《威尼斯》 《威尼斯之夜》 (1)學生自讀圈畫填表。(2)師問:這三篇文章都有哪些相似之處呢 預設1:三篇文章都寫到了小艇。預設2:三篇文章都有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預設3:三篇文章作者都表達了自己對威尼斯的喜愛之情。師總結:都是按照一定的游覽順序寫的,都寫了小艇,都有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都表達了對威尼斯的獨特感受。2.小練筆:美麗的小洱海吸引了無數的游客,請同學們仿照第六自然段,寫一寫小洱海的白天和傍晚。(用上動、靜態描寫)四、課堂小結:這篇課文通過介紹威尼斯小艇的樣子、乘坐小艇的感受、船夫駕駛小艇的高超技術以及威尼斯人的活動,為我們展示了威尼斯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風光。推薦閱讀:《百萬英鎊》、《湯姆索亞歷險記》板書設計18威尼斯的小艇樣子 乘坐感受 船夫技術 人們的活動水城特有的風光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