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利州區九年級第二次學業水平質量監測歷史說明:1.全卷滿分60分,考試時間60分鐘:2.本試卷分為第I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兩個大題,18個小題。第I卷選擇題(共30分)一、選擇題(下列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多選、錯選、不選均不得分。本題共1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1.如圖是深圳寶安和湖北武漢的城市1og0,標志中的主體字體最早成為全國規范文字是在()A.夏朝B.商朝WUHANC.西周D.秦朝CHNA2.分封制與郡縣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襲的,而郡、縣長官由朝廷任命,領取俸祿,概不世襲。由此可知,郡縣制的實施有利于()A.擴大統治范圍B.加強中央集權C.統-·民眾思想D.推動對外交往3.朱教授準備出版一本關于中國簡史的圖書,下面是目導言華夏的誕生錄大綱初稿(部分)。判斷第二章的標題可能為()A.中華文明起源第二章秦漢:B.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第三章魏晉南北朝: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第四章磅唐,繁榮和開放C.短暫而繁榮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4.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周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下列詩句中最能體現古代民族交融的是()A.七雄戈戟亂如麻,四海無人得坐家B.一片丹心風浪里,心懷擊楫敢忘憂C.憶苷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D.自從貴主和親后,一半胡風似漢家5.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中指出:“中國人認真地對民族戰爭背后的內容作出反應,并形成一種社會思潮而波及各個階層,則無疑開始于第二次鴉片戰爭后。“第二次鴉片戰爭后體現這種“社會思潮"的主張是()】A.“師夷長技以自強”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C.“變者天下之公理也”D.“外爭主權,內除國賊“6.辛亥革命爆發后,在革命黨人的推動下,宣布獨立的省份再次掀起剪辮熱潮,一時間剪辮與否成為傾向革命與否的標志。當時,湖北軍政府發布告示,命令一律剪瓣,革命軍還在各城門口嚴格檢查,遇到不肯剪辮之人,就強行為之剪掉。材料反映了當時()A.剪辮是人們的自覺行為B.剪辮運動開始興起C.剪辮有濃厚的政治色彩D.社會習俗徹底改變九年級第二次學業水平質量監測歷史第1頁(共4頁)CS掃描全能王3億人都在用的掃描Ap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