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級“貴百河”5月高二年級新高考月考測試歷史(考試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學校、班級、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并將條形碼張貼在指定位置。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放。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大量考古資料表明父系氏族與母系氏族的葬俗有很大區別,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葬品的數量和質量都在提高。如屬早期大汶口文化的山東究州王因墓地隨葬品很少,大多僅以幾件粗糙的日用陶質器皿或少量裝飾品隨葬:而屬中晚期大汶口文化的山東泰安大汶口墓地中則有工具、豬頭等,有的墓穴有多達14個豬頭。這反映出()A.私有制逐漸解體B.中華文明多元一體C.生產力有所發展D.氏族制度得到鞏固2.《呂氏春秋》是戰國末期的一部重要典籍,由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編撰。在哲學觀上,它提倡法天地、順自然;在政治觀上,它希望用戰爭手段建立中央集權國家,又認為應當愛民,實行德政,任用賢人,強調“宗廟之本在于民”。這表明《呂氏春秋》()A.以儒家的民本思想為核心B.為統一后的秦朝所沿用C.對諸子之學進行全盤吸收D.集百家之長求治國良方3.元狩六年,武帝下詔:“今遣博士大等六人分循行天下…諭三老孝弟以為民師,舉獨行之君子,征詣行在所。朕嘉賢者,樂知其人。廣宣厥道,士有特招,使者之任也。”這表明漢武帝時期()A.征召制是重要的選官渠道B.察舉制成為正式選官制度C.地方的監察范圍不斷擴大D.中央的選官權力漸次下移4.唐代劉知幾所著《史通》20卷,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系統的史學評論著作,他提出:“史有三長:才、學、識,世罕兼之,故史者少。”這表明劉知幾認為史學家應()A.寫史時盡量地避惡揚善B.正確地選擇與運用史料C.重視史料深度而非廣度D.注重事實忽略寫作技巧5.自明代后期始,蘇州絲織業的生產模式發生了變化,部分的手工工場主擁有織機數十張,雇傭工人上百名。到清朝,江南的大機戶擁有織機多者已達五六百張。據此可知,明清時期的江南地區()A.農業生產出現革命性變化B.手工業生產組織水平提高C.商業發展得到政府的支持D.傳統的小農經濟走向解體6.1901年1月29日,慈禧以光緒帝的名義發布了一道新政改革上諭,其中說:“近之學西法者,語言文字、制造機械而已,此西藝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學,學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強耶?”這表明清政府()A.頑固保守而拒絕變法B.以中體西用為指導思想C.向君主立憲政體過渡D.對西方的學習更加深入7.“高祖令州縣大索貌閱,戶口不實者,正長遠配,而又開相糾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為戶頭,以防容隱。于是計帳進四十四萬三丁,新附一百六十四萬一千五百口。”這一舉措()A.因僑居人口增多而實施B.打擊了豪強世族的勢力C.著眼于賦稅制度的變革D.根源于國家吏治的腐敗高二歷史第1頁共4頁繁國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