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觀看視頻,感受現在中國的外交天使團的霸氣。新課導入第五單元 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第16課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建國初期外交:1949年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1.說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的背景、內容和影響。2.說出周恩來出席萬隆會議的史實,闡明萬隆精神的內涵。3.樹立同世界各國友好合作,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意識。(重點)(重點)(難點)學習目標簽訂《南京條約》簽訂《馬關條約》簽訂《辛丑條約》中國的反動分子在外交上一貫是神經衰弱怕帝國主義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凱,國民黨的蔣介石,哪一個不是跪在地上辦外交呢?—— 周恩來不獨立、不自主、不平等的外交近代中國的外交材料一:早在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就明確指出:“中國必須獨立,中國必須解放,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自己作主張,自己來處理,不容許任何帝國主義國家再有一絲一毫的干涉?!?br/>材料二:開國大典上,毛澤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愿與之建立外交關系。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意義:結束了屈辱外交,掀開了中國外交新篇章。新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毛澤東形象地把它概括為“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另起爐灶”:指的是不承認國民政府建立的一切舊的屈唇外交關系,而在新的基礎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關系;“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即先清除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和一切特權,再考慮與西方國家建立外交關系;“一邊倒”:指要堅定不移地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一、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1.新中國的外交政策2.建國初期的外交形式和外交成就:新中國建立第一年就同蘇聯等17個國家建交。1949年10月,蘇聯第一個宣布承認新中國并建交二戰后的世界形勢社會主義陣營資本主義陣營建國初期,我國面臨什么樣的外交形式?美國等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對新中國采取敵視態度,實行外交孤立政策,不與中國建交,并對中國實行封鎖和禁運。建國初期,我國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作用:成功打破了美國的外交封鎖,為恢復經濟建設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1950年《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簽訂,這是新中國與外國約》簽訂的第一個條約。年份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建交國家 10 9 1 0 0建國初中國建交國家數據簡表1950年后,新中國外交陷入了困局我們該如何突破困局 我國同印度就西藏問題談判1953年底: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及意義中印邊界問題:1914年,英國殖民者片面從中國西藏劃出印度(英國殖民地)與中國西南地區的一段邊界, 即“麥克馬洪線”,面積9萬多平方公里。此后,這一地區成為中印兩國關系的焦點地區。1947年印度獨立后,不僅繼承了英國對中國部分領土的侵占,而且進一步侵占中國大片領土,于1953年擴展到“麥線”。1953年底,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平共處。。1954年6月,周恩來總理訪問印度,與印度總理尼赫魯舉行會談周恩來總理訪問緬甸時與緬甸總理吳努親切握手1954年,周恩來訪問印度和緬甸,分別與印度總理尼赫魯、緬甸總理吳努發表聯合聲明,雙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指導中印、中緬兩國關系的基本原則材料四:雖然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在60年前發表的,但它仍適用于當今的國際社會。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得到了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的認同,也被聯合國所認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今天依然沒有過時。--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陳剛②對世界:在國際上產生了深遠影響,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材料三: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是新中國外交政策從突出強調意識形態的“一邊倒”,轉向較多地考慮國家利益而開始走向務實的一個相當重要的標志?!獥羁桑骸吨腥A人民共和國建國史研究》①對中國:標志著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補)結合材料分析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的意義。1954年4月24日周恩來總理出席日內瓦會議4.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實踐運用日內瓦會議是關于解決朝鮮問題和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的國際會議。會議最終就恢復印度支那問題簽署了一系列協議,緩和了亞洲和世界的緊張局勢。周恩來總理出色的外交才能,為新中國贏得了很高的國際聲譽,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為打開新中國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貢獻。新中國第一次以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加的重要國際會議。作用周恩來的外交智慧日內瓦會議蘇聯人將外交變成科學 ,而中國人使外交變成藝術。—朝鮮代表我一生搞外交工作,還沒有遇到一個像周恩來這樣杰出的外交家。—英國外交大臣艾登1. “你們中國一向反對美國,為什么還要使用美國制造的商品?”事實的確如此。諸位請看,這支派克筆就是美國制造的,但大家有所不知,這可是在抗援朝戰場上繳獲的戰利品??!2. “我們西方人走路總是挺起胸堂,中國人走路總是彎腰駝背,這是為什么?”這是因為我們中國人正在走上坡路,而你們西方人正在走下坡路!3. 我們美國人走的是公路,你們中國人為什么走的是馬路呢?我們走的是馬克思主義道路!拓展延伸二、加強與亞非國家的團結合作(萬隆會議)新中國積極發展與亞非國家的友好關系,促進亞非國家之間的團結與合作。二戰后亞非國家獨立進程萬隆會議召開的背景:閱讀教材P83,自主預習“萬隆會議”有關內容,依據教材內容回答:1.萬隆會議是在哪一年召開的?2.地點在哪里?3.中國派出了誰帶領代表團參加?4.會議有何特點?1955年。印度尼西亞萬隆。周恩來。是第一次沒有西方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會議。這一次教訓,我當更加謹慎,更加努力。文仗武仗,不能無危險,也不能打無準備的仗,一切當從多方考慮,經過集體商決而后行。望你放心。再見?!?br/>--《回昆明信》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是一次針對周恩來總理的政治謀殺事件。中國代表團乘坐克什米爾公主號飛機從香港飛往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參加萬隆會議。在香港啟德機場停留期間,被國民黨特工買通的一名啟德機場清潔工按照其要求將炸藥安上飛機。飛機在接近印尼海岸時爆炸,機上除3名機員生還外,11名乘客及5名機組人員罹難。由于周恩來行程有變未搭乘幸免于難。舍生忘死赴萬隆中國代表團在會上會遇到了什么問題?會上,帝國主義國家挑撥一些國家的代表當著中國代表的面攻擊共產主義,甚至懷疑中國對鄰國搞“顛覆”活動。在參加會議的29個國家中只有6個國家同我們建立了外交關系,還有很多國家并不了解中國。會中美帝國主義的挑撥伊拉克代表菲律賓代表泰國代表錫蘭代表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和共產主義是擾亂世界的三股勢力!共產主義是獨裁,是一種“新殖民主義”。我們不希望再次屈從于外國統治者。共產主義將會顛覆我們的社會制度。中國沒有宗教自由,我們沒有共同點。臺灣應成為一個獨立國家,并建議將臺灣置于聯合國或者亞洲國家的共同托管之下。面對這些國家的攻擊,周總理會做出怎樣的回復呢 周恩來的選擇:“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而不是吵架的”“是來求同而不是立異的”“我們的會議應該求同存異”材料:“在亞非國家中是存在著不同思想意識和社會制度的,但是我們仍有共同的基礎。亞非絕大多數國家和人民自近代以來都曾經受過、并且現在仍在受著殖民主義所造成的災難和痛苦。從解除殖民主義痛苦和災難中找到共同基礎,我們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芏鱽?br/>同遭遇相同:曾經受到帝國主義的侵略面臨問題相同:如實現民族獨立,發展民族經濟,促進世界和平。異社會制度不同、意識形態不同、建設道路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如何理解周恩來提出的“求同存異”?目的相同:都要發展本國的經濟和文化。材料:從萬隆會議結束到1959年底,同中國先后建交的有尼泊爾、埃及、敘利亞、阿拉伯也門共和國、斯里蘭卡、東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爾及利亞、蘇丹、幾內亞11個國家,它們全部都是亞非國家。亞非會議為新中國的外交活動打開了新的天地。——張穎,潘敬國《高端決策:周恩來與新中國外交》影響: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加強了同亞非各國的團結合作。亞非人民團結一致,共同反對殖民主義,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反對侵略戰爭,保衛世界和平,增進各國人民間友誼的精神,稱為“萬隆精神”。根據材料并結合教材,“求同存異”的方針帶來了什么影響呢?周恩來為各國朋友簽名留念周恩來并不打算改變任何一個堅持反共立場的領導人的態度,但是他改變了會議的航向。——美國記者材料一:世界和平與國家實力是分不開的,不運用國家實力,任何外交政策目標……都無法實現?!?尼克松:《1999年,不戰而勝》 ——法 戴高樂:《紐約時報雜志》材料二:名副其實的國家是沒有朋友的,有的只是利益。材料三:外交政策必須以一個國家的歷史和地理背景為基礎。換句話說,我們是從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去觀察世界的。 ——印·甘地:《自述》材料四:在考慮國際問題的時候,不陷于眼前或過去的仇怨,思索即將到來的新世界的性質,這是一個真正偉大的標志。 ——美 尼克松:《領導人》綜合國力國家利益國際環境國家性質結合所學知識和材料,說說影響外交成就的因素有哪些?國家利益是一個國家外交政策的出發點,外交的目的是維護本國利益。外交的基礎是綜合國力。國際地位;外交政策;外交家的魅力等拓展延伸“外交是智者的游戲,外交是妥協的藝術,外交更是一個國家實力強弱的晴雨表”通過兩幅外交圖的對比,你得到什么啟示 1901辛丑年2021辛丑年辛丑條約簽訂現場中美高層戰略對話①落后就會挨打,弱國無外交②政治腐敗,經濟落后,必然導致外交失敗③強大國力,是外交的堅強后盾。課堂小結1949新中國成立后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53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4日內瓦會議1955萬隆會議“求同存異”1.外交是智者的游戲,外交是妥協的藝術,外交是一個國家實力強弱的晴雨表。20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政府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是( ) A.求同存異原則 B.互不侵犯原則C.平等互利原則 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2.孔子曾提出過“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諧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沖突”,運用這種思想處理不同社會制度國家間關系取得成功的最典型范例是( )A.萬隆會議的圓滿成功 B.抗美援朝的勝利C.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 D.與蘇聯建交D當堂檢測A3.關于我國建國初期的外交敘述不正確的是( )A.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與蘇聯等17國建立了外交關系C.美國等一些資本主義國家與新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D.1953年,周恩來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4.1954年發表聲明,同意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指導的兩個國家是( )①朝鮮 ②印度 ③越南 ④緬甸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CD5.新中國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A 自力更生 B 獨立自主C 平等互惠 D 友好結盟6.周恩來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至今仍是國際社會公認的國際關系準則,這一原則首次提出針對的是A 中蘇之間關于軍事協作問題B 中印之間關于西藏問題C 中緬之間關于領土邊界問題D 中美之間關于臺灣問題BB7.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國家是( )A 印度 B 緬甸 C 蘇聯 D 美國8.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于( )A1949年 B 1953年 C 1954年 D 1955年9.周恩來總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是在( )A 日內瓦會議 B 萬隆會議C 開羅會議 D 雅爾塔會議CB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