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五年級下冊18《威尼斯的小艇》教案教材分析《威尼斯的小艇》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以 “世界各地 ”為主題,語文要素是“體會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表達效果 ”。本 單元是在五年級上冊的第七單元語文要素“初步體會課文中的靜態描寫和動態描 寫 ”基礎上的進一步學習。本文以其生動的描繪、細膩的情感,展現了威尼斯這 座水城的獨特風貌,特別是小艇在當地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旨在引導學生理解 感悟動景、靜景描寫的畫面和情感內涵,體會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表達效果, 激發學生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興趣。五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積累了一些文章的表達方法。 但學生對威尼斯的地理位置、城市風貌缺乏直觀的認識和生活體驗,對于“小艇 是威尼斯主要交通工具 ”這一現象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難,難以深刻體會威尼斯獨 特的水城風情;上學期已經學過了動靜結合的描寫方法,但理解作者如何抓住事 物特點進行細致描寫,以及領悟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表達效果,并能在自己的 寫作中運用,對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教學目標文化自信:通過品讀課文,感受課文的寫作特點;語言運用:學習和體會課文中的寫作方法,試著用學到的方法來介紹一種事物的特點。思維能力:領會作者描寫小艇在水面上靈活穿梭的樣子和夜晚戲院散場后的靜寂,體會景物的靜態美和動態美;通過學習課文,了解船夫的駕駛技術和小艇同威尼斯的關系。審美創造:領會作者描寫小艇在水面上靈活穿梭的樣子和夜晚戲院散場后的靜寂,體會景物的靜態美和動態美,并試著運用靜、運結合的方法寫一段話。教學重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小艇的樣子和特點,體會其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體會作者的獨特感受。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1.播放威尼斯風光視頻,提問:“這是哪個城市?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 引導學生交流對威尼斯的初步認識,聚焦小艇穿梭畫面。2.引出課題,并板書。強調易錯字,如“艇 ”右邊“廷 ”的寫法,學生練寫, 教師巡視指導。3.簡介作者:馬克 · 吐溫馬克·吐溫(1835-1910) 美國作家、演說家,“馬克·吐溫”是他的筆名。馬克·吐溫一生寫了大量作品,涉及小說、劇本、散文、詩歌等各方面。代表作品有小說《百萬英鎊》(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等。【設計意圖:通過視聽沖擊建立直觀印象,引發學生對異域風情的探究興趣,為 后續學習奠定情感基礎?!?br/>二、初讀感知,梳理文脈(一)問題出示, 自主探究 1.出示自學提示(1)默讀課文,圈出生字詞,借助工具書自學。(2)邊讀邊思考:課文圍繞小艇寫了哪幾方面的內容?和小組內同學說一說。 2.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巡視指導。(二)學生匯報,檢查成果1.教師檢查自學情況(1)出示生字詞,指名認讀、正音,重點指導“艇、禱、雇 ”的讀音。(2)生字卡片游戲:“小艇部件大比拼 ”(艄、艙、簾等) 2.語境解詞運用多種方式理解“縱橫交叉、操縱自如、簇擁 ”等詞語,如聯系上下文、 找近義詞、"縱橫交叉"用手勢模擬河道,"簇擁"情境表演等。3.文脈梳理(1)問題鏈引導:“課文圍繞小艇寫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2)思維導圖填空:外形特點→(駕駛技術)→(生活關系)(3)多種形式讀文:初步感知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性。【設計意圖:通過多感官參與突破字詞關,思維導圖訓練邏輯思維,為深度閱讀 搭建認知框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扎實掌握生字詞, 為理解課文奠定基礎?!?br/>三、精讀品析,學習表達(一)品讀“小艇之奇 ”1. 自由讀第 2、3 自然段,思考:威尼斯的小艇有什么特點? 2.品讀描寫小艇特點的語句,感受寫法。(1)“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長,又窄又深,有點兒像獨木舟。 ”運用 列數字、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寫出小艇的長、窄、深。(2)“船頭和船艄向上翹起,像掛在天邊的新月。 ”把小艇比作新月,形象 地寫出小艇兩頭翹起的外形特點。(3)“行動輕快靈活,仿佛田溝里的水蛇。 ”用比喻突出小艇行動輕快靈活 的特點。3.梳理小艇特點:長窄深(獨木舟)、兩頭翹(新月)、靈活(水蛇) 4.指導朗讀,體會其表達效果,感受小艇的獨特之美。5.思考:“為什么把小艇設計成這個樣子 ”,理解小艇的外形特點與主要交 通工具的聯系。6.對比閱讀,體會表達效果。(1)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長,又窄又深,有點兒像獨木舟;船頭和船艄向上翹起,像掛在天邊的新月;行動輕快靈活,仿佛天溝里的水蛇。(2)這么美的小艇,坐在里面一定非常舒適,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坐上小艇,好好感受一下其中的情趣吧!此時,我們坐在船艙里——師引讀第三自然段。 (3)初步感知行船環境,了解環境與主要交通工具的聯系。【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抓關鍵詞句,深入理解小艇的特點,學習作者的表達方式,感知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作用?!?br/>(二)寫法遷移1.觀察實物:教室中的粉筆盒2.即興練筆:“粉筆盒的自述 ”(運用比喻手法)【設計意圖:對比閱讀凸顯修辭手法作用,通過仿寫實現知識遷移,培養觀察與 表達能力?!?br/>四、課堂小結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生字詞、課文主要內容、小艇的樣子和特點。五、作業設計1.基礎:生字描紅,詞語造句(縱橫交叉、操縱自如) 2.拓展:收集其他城市特色交通工具圖片【設計意圖:分層作業滿足不同需求,實物觀察為下節課作鋪墊?!? 第二課時一、再現小艇記憶明確目標1.情境引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節課讓我們繼續跟著文字去旅行,走 進威尼斯這座美麗的水上城市,引出課題。2.整體回顧:引導學生回憶課文圍繞“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 ”,寫 了哪三方面的內容?3.再現小艇:這節課請大家跟著王老師走進威尼斯城,走進駕駛小艇的船夫, 走進乘坐小艇的人們,繼續探究“小艇是威尼斯主要交通工具 ”的原因,感受小 艇給威尼斯帶來的情趣。【設計意圖:通過舊知回顧、情境再現,喚醒學生記憶,明確本課核心問題,讓 學生帶著目標深入文本,形成清晰的學習路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br/>二、梳理人艇關系,體會表達(一)品讀“船夫之技 ” 1.出示學習任務一畫一畫:用 自 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第四 自然段,邊畫邊做批注:從哪些地方 可以看出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說一說:做完批注后,和同桌說說自己的見解。2.學生自主學習,同桌互相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感受船夫高超的駕駛技術(1)匯報交流,展示學習成果。預設:動詞:操縱自如、左拐右拐、擠過去、穿過、急轉彎 環境:河道縱橫交叉、極窄的地方、擁擠的船只(2)指導朗讀,體會動態描寫的表達效果。 4.體會船夫與小艇之間的關系(1)問題鏈接:為什么船夫的駕駛技術會如此高超呢?(2)師生梳理:因為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船夫日久天長地駕駛小 艇,熟能生巧,練就了這身好本領,所以駕駛小艇時,技術非常嫻熟,也充滿自 信。【設計意圖:在多元品讀中,體會動態描寫的表達效果,感受威尼斯獨特的水城 文化,進一步理解“船夫的駕駛技術和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的共生關 系。 ”】(二)品讀“小艇之用 ” 1.出示學習任務二畫一畫: 自 由朗讀第五、六自然段,邊讀邊畫,你是從哪里感受到小艇與人 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寫一寫:完成手中的學習單2.感受小艇與人們生活之間的關系(1)借助表格梳理不同時間段小艇的活動( 白天、夜晚)(2)發揮想象:“在威尼斯一天的生活中,還有哪些人乘坐小艇去做什么? ”(3)對比賞析 預設:動態:商人做生意、青年婦女高聲談笑、孩子去郊外呼吸新鮮空氣、老人禱 告、戲院散場,一群人回家……靜態:小艇停泊、威尼斯入睡了 3.感悟小艇與威尼斯之間的關系(1)對比賞析 預設:動態:熱鬧、繁忙,體現小艇的重要性;靜態:寧靜、祥和,與前文形成對比,凸顯威尼斯的浪漫。(2)多元朗讀,感受動靜結合的畫面美。(3)問題鏈接:為什么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的呢? 4.回顧全文,總結寫作特點。恰當地使用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能夠呈現景物獨特的魅力。【通過表格梳理、對比賞析、多元朗讀等活動,引導學生感受語言的生動性,進 一步體會動靜結合的表達效果,加深理解小艇與威尼斯人的緊密聯系?!?br/>三、拓展延伸,遷移運用 1.激發探究欲望孩子們,跟著書本去旅行,今天我們打卡了水上之城威尼斯,接下來將會遇 見荷蘭,來到寧靜安詳的牧場之國;繼續遠行還會遇見那遙遠的非洲埃及,看到 那古老的金字塔。跟著文字去旅行,讓我們讀萬卷書的同時行萬里路,更讓我們 身臨其境地去感受這個世界吧!2.布置分層作業(1)積累摘抄:摘抄文中動靜描寫的句子,體會其優美。(2)對比閱讀:比較課文與《閱讀鏈接》中兩篇文章,了解它們在表達方法 上的相似之處。(3)妙筆生花:威尼斯的夜晚寂靜而美好,請你運用動態靜態描寫,描繪一 下你眼中家鄉的夜晚。【設計意圖:立足單元整體,激發學生探究欲望。通過分層作業,引導學生將課 文中的語言技巧遷移到實踐中,實現“ 閱讀—理解—運用 ”的轉化,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板書設計威尼斯的小艇動態美 —— 穿梭 · 活力(小艇動→城市活)↗小 艇↘靜態美 —— 沉寂 · 安寧(小艇?!鞘忻撸? 小艇是威尼斯的“生命紐帶”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