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五下18《威尼斯的小艇》公開課教學設計教材分析《威尼斯的小艇》是統編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課文。本單元圍繞“世界各地”的主題,編排了《威尼斯的小艇》《牧場之國》《金字塔》三篇課文,呈現出一幅幅動人的風光畫卷。《威尼斯的小艇》是馬克 吐溫寫的一篇散文,通過“小艇”這一視角,向我們展現了水城威尼斯的獨特風貌。本單元的語文閱讀要素是“體會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表達效果”,這是在五年級上冊“初步體會課文中的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基礎上的進階。本課的教學旨在通過圈畫關鍵、想象畫面、動情朗讀等方式引導學生體會靜、動描寫的表達效果,感受威尼斯的無限情趣。教學目標文化自信:感受威尼斯的風土人情,激發學生了解世界的興趣。語言運用:領悟作者抓住事物特點和把人的活動同事物、風情結合起來描寫的方法。思維能力:學習課文內容,受到威尼斯獨特地理風貌及課文語言美的感染,受到熱愛大自然與熱愛生活的教育。審美創造:感受大自然的美,提高審美情趣。教學重難點1.能說出課文圍繞“小艇是主要交通工具”寫了哪幾方面的內容。2.聚焦2、3、4自然段,通過圈畫關鍵、想象畫面等方法體會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表達效果,感受威尼斯的靜、動之美。教學過程一、情境激趣,初識威尼斯(一)創設情境,明確任務發布單元學習任務走進第七單元,我們將跟著作者游世界,賞風光。先來到水城威尼斯,再去賞荷蘭的牧場,然后探埃及的金字塔,最后回到中國,做世界文化遺產的推薦官。(二)借助資料,初識威尼斯1.交流預習,分享“城市名片”會搜集資料是當好推薦官的首要條件。課前同學們制作了城市名片,誰能借助名片簡要地向大家介紹介紹威尼斯?2.讀“城市名片”,讀準生字詞(1)指名讀名片。老師這里有一張城市名片,誰來讀一讀。(出示)威尼斯是水上名城,由118座島嶼與縱橫交錯的水道構成。走近城市,船夫操縱著小艇,嘩啦啦的水聲與游客嘩笑交織,簇擁石橋的各色建筑也倒映在水中,浪漫籠罩著整座城。(2)讀準生字詞①齊讀生字詞縱橫、操縱、嘩啦啦、嘩笑、簇擁、籠罩②讀準多音字“嘩”(出示字典頁)做擬聲詞時讀huā。3.聚焦第一自然段,齊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也向我們介紹了威尼斯,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追問:哪些信息和你課前了解的一樣?(三)聚焦“小艇”,齊讀課題這些水道橫的、縱的交織在一起,小艇就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是威尼斯的標志,最值得我們推薦。讓我們一起走近課文。【設計意圖】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世界各地”,“搜集資料,介紹一個地方”是其中的一個語文要素。威尼斯對于學生來說相對陌生,搜集相關資料有利于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通過資料的搜集補充,學生能更加了解小艇對威尼斯的重要作用,為體會威尼斯的動靜之美做準備。二、梳理內容,一覽威尼斯(一)自主默讀出示學習提示一: 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小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寫了哪幾方面的內容。(《語文作業本》P77頁第3題)(二)交流成果同學們,這是一位同學的學習成果,請他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概括的嗎?(三)總結修改(出示,齊讀)你看,課文就是圍小艇這一典型景物向我們介紹了小艇的特點、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小艇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設計意圖】梳理文章內容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學生借助關鍵句可以快速概括第二部分的內容,而第三部分“小艇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是學生概括的難點。在教學時,基于學生的生成發現問題,并引導學生再閱讀文本、合作交流,從而突破難點。三、細細品讀,暢游威尼斯(一)初步感受威尼斯的“靜動美”1.圈畫關鍵,繪制小艇之形(1)圈畫關鍵,自畫圖示出示學習提示二:默讀第二自然段,想想小艇具有怎樣的特點。圈一圈關鍵詞,畫一畫小艇,完成作業本78頁的第4(1)題。(2)借助關鍵,全班交流①展示圖示,指名分享這是一位同學畫的小艇,老師想采訪采訪你,你在畫時都抓住了哪些關鍵詞?(學生抓住關鍵詞交流,教師順勢板貼特點)②補充評價追問:誰還想結合關鍵詞來評價一下他畫的小艇?2. 聚焦表達,體會動靜之美(1)關注比喻,回顧所學追問:這樣的小艇動起來又具有怎樣的特點呢?預設:動如水蛇,輕快靈活。作者用熟悉的事物來比喻,既讓我們看到了靜態時的小艇,也讓我們看到了動態時的小艇,這就是五年級上冊我們學習過的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出示五上第七單元篇章頁)(2)合作讀,讀出動靜之美男女生合作著讀一讀,女生讀靜態的,男生讀動態的。(3)師畫總結,簡要介紹聽了你們的朗讀,老師也想來畫一畫。借助關鍵詞我們來介紹介紹小艇,它整體長、窄、深,兩頭翹起,靜如新月,如此優美;動如水蛇,如此輕快靈活。(同時,調整板貼位置)(4)動情朗讀,再感動靜之美孩子們,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在小艇的一靜一動中,威尼斯也具有了獨特的魅力。讓我們再來讀一讀,感受這種美!(二)細讀感受威尼斯的“動態美”1.體會乘船情趣這樣的小艇你想坐一坐嗎?讓我們一起跟著視頻,邊讀邊去領略威尼斯的風光吧!(1)播放視頻,朗讀(2)總結:這是一種多么自由、愉悅的體驗啊!有這樣的體驗離不開誰?預設:船夫。2.感受船夫之技(1)自主學出示學習提示三:自主學:默讀第4自然段,圈畫關鍵詞句,想想你從哪些方面體會到了“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合作學:四人小組討論、梳理,將關鍵詞寫在詞卡上。(2)全班交流:孩子們讀得很認真,交流得也很激烈,老師也請一些同學將他們的成果板貼到了黑板上,我們依次來聽聽他們的想法。預設:①應對的方式預設:操縱自如、毫不手忙腳亂、左拐右拐、擠過去、平穩地穿過、急轉彎②遇到的情況預設:極快時、擁擠時、極窄時(學生分享,教師補充板書)(3)關注板書,發現“情況”與“方式”間的關系問:同學們,對應著看一看,你有什么發現?預設:無論船夫在行駛時遇到什么情況,他總能應對自如。(4)師生合作讀師讀“遇到的情況”,生讀“應對的方式”(5)借助板書夸技術請你借著板書推薦推薦船夫,夸夸船夫的駕駛技術。(6)合作讀整段 我們也用朗讀來夸一夸船夫!老師讀第一句,你們接著讀。正是船夫的高超駕駛技術才讓小艇如此輕快靈活,我們似乎也有了這樣的感受(齊讀最后一句)(7)想象畫面,簡要總結讀著這樣動態的文字,我們似乎就看到了這樣的畫面:小艇在動,坐在艇上的人在動,看到的風景也在動 ,感受到了小艇給威尼斯帶來的動態美。(板書:動態美)。(8)配樂讀讓我們帶著這樣的畫面,和著音樂讀一讀,讀出小艇帶來的動態美。【設計意圖】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船夫與其朝夕相處,因而具有高超的駕駛技術。三、四自然段向我們描繪了舒適悠閑、驚險刺激的兩種乘船體驗,展現了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從文字出發,通過圈畫關鍵,想象小艇在水道中靈活穿梭的樣子,從而在動態描寫中感受小艇賦予威尼斯動態的生趣、美感。四、簡要總結,回味威尼斯這節課,我們跟隨著馬克吐溫走進了威尼斯,看到了小艇的樣子,還坐著小艇感受到了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感受到了威尼斯的動態美。小艇與威尼斯緊密相連,小艇還會給威尼斯帶來怎樣的美呢?我們下節課再學習,為做好推薦官做準備!板書設計:18威尼斯的小艇兩頭翹起----靜如彎月極快時擁擠時-----動態美極窄時教學反思一、明學情,促進階(一)基于學情,定準目標學習本單元前,學生已經初步體會了課文中的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本單元旨在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其表達效果。基于語文要素的進階,在教學本課時,教師沒有對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做過細的分析,而是通過抓關鍵詞句、想象畫面、動情朗讀的方式引導學生在文字中體會這些描寫的效果,感受作家筆下威尼斯的動、靜之美。(二)基于生成,突破難點語文課堂教學不是預設教案的機械執行。新課標中指出:“要關注語文學習過程中生成性資源的整理,運用課程資源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在本課中,教師以學生課堂中生成性的材料作為支架,讓學生充分思考,經歷存疑、解難的過程。在三個活動中,教師都是基于學生的學習成果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如在“繪制小艇之形”這一環節中,教師先讓學生自主繪形,再圍繞一位同學的圖示引導學生回歸文本進行評價,最后進行歸納總結,以此在形象化的思維中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小艇“靜如新月、動如水蛇”的特點,從而感受其表達效果,突破要素落實難點。但在具體實踐中,教師可以更相信學生一些,創設一個更具活力的課堂。二、聚核心,思統整對標新課標,本單元可以把“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及“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兩個任務群結合起來組織開展教學。在教學時,教師創設了“做世界文化遺產的推薦官”這一任務情境統整單元,旨在引導學生從閱讀走向表達。在本課中,教師在環節三“細細品讀,暢游威尼斯”中分別讓學生借助圖示說小艇,結合板書夸船夫,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為做好推薦官做準備。本單元的語文閱讀要素是“體會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表達效果”。在設計教學時,教師以語文要素為核心進行“建模”,以幫助學生形成概念性理解。《威尼斯的小艇》是單元的首篇課文,教師重在指導,以為后面的學習提供一定的方法,奠定一定的基礎。通過多篇文本的閱讀,學生感受到了靜態描寫、動態描寫所體現出的景物的獨特魅力。而在“詞句段運用”中,學生要運用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進行表達,以此更好地展現情景的特點。從“知道”到“運用”,“一個語文要素”轉化成了“一個經驗”。三、簡師言,強參與增強課程實施的實踐性是新課標提出的要求,在教學時要變“注重教”為“注重學”。從文本出發,通過設計“繪小艇之形”“探船夫之技”等活動,學生有了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如在“探船夫之技”中,教師融入多種形式的朗讀先讓學生自主圈畫批注,再放手讓學生進行小組交流,寫詞條,最后借助詞條全班分享,梳理文本。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認知不斷進階,形成一條學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