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五下語文第20*課《金字塔》教學設計【文本解讀】《金字塔》是統編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中的略讀課文,本文有兩篇短文組成:《金字塔夕照》是融情于景的抒情散文,文字優美生動,尤其是反復使用九個“金”字,給讀者呈現出了一個迷人的金色世界,極具畫面感,表達了作者對金字塔的喜愛與贊美之情。《不可思議的金字塔》是非連續性文本,圖文結合,列出數字,介紹清楚明白,隨文批注,提出問題,引發讀者興趣,能夠幫助讀者全面了解金字塔概貌。 【教學目標】文化自信:在學習中感受中國語言文化的魅力,提高文化自信。語言運用:能結合兩篇短文的內容,說出對金字塔的了解。能說出對兩篇短文不同表達方式的感受。思維能力:培養想象力,通過想象感受金字塔的雄渾之美。審美創造:初步體會金字塔的雄偉與神秘,從此課語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勞和智慧。【教學重難點】1.結合兩篇短文的內容,說出對金字塔的了解。2.了解非連續性文本的特點;說出對兩篇短文不同表達的感受。【教學過程】一.發現文本特點,明確學習要求1.導入:這個單元,我們游覽了歐洲的兩個著名景點: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和牧場之國荷蘭。這節課,我們前往非洲大陸,游覽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埃及金字塔。揭示課題:金字塔 介紹作者2.檢查預習,認讀課文生字詞:譯名 不愧 熠熠生輝 遐想黏著物 埃及 泛濫 淤泥 精湛3.這篇課文與前面兩篇課文有什么不一樣?預設交流:(1)這是一篇略讀課文。(2)這篇課文由兩篇短文組成,并且有不同的標題。(3)第二篇短文里有圖,還有數字信息。4.讀讀“閱讀提示”,提出了哪幾個學習要求?分別是什么?預設交流:①默讀兩篇短文,說說你對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②兩篇短文用了不同的方式寫金字塔,你更喜歡哪一種?說說你的理由。二.自主閱讀,說說你對金字塔的了解1.出示學習任務:默讀課文,在印象深的地方批注關鍵詞,用分條目或思維導圖的方式,說說你對金字塔的了解。(教師出示思維導圖例子)2.學生自主學習5-7分鐘。教師巡視,個別指導。3.交流:《金字塔夕照》金字塔是在夕陽的照耀下,是金色的。四周開闊,主要有三座,非常壯觀。《不可思議的金字塔》:在開羅郊外、高、大、用石塊砌成、工藝精湛、古埃及人建造的、位于尼羅河下游……4.看視頻《金字塔八大未解之謎》,增進對金字塔的了解。交流看完視頻后,對金字塔又多了哪些了解。5.做小導游,向不了解金字塔的人,介紹金字塔。該怎樣介紹?(同桌相互演練)三.體會不同介紹方式的表達特點(一)兩篇短文用了不同的方式寫金字塔,你更喜歡哪一種?說說你的理由。1.預設交流:我更喜歡《_金字塔夕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引導學生品味文字美,讀完后有什么感受?仿佛看到了什么畫面?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了夕陽下金字塔的美,周圍的一切也都是金色的……采用靜態描寫,這樣的畫面,引起人的遐想。作者想到了什么?預設:幾千年來,在人們的心目中,它不愧是熠熠發光的珍寶,人類勞動和智慧的結晶,比金子還要貴重。2.師小結:這篇散文,采用生動的描寫,很有畫面感,令人身臨其境。(二)最喜歡的是《不可思議的金字塔》理由是 交流:1.什么是非連續性文本?“非連續性文本”是相對于以句子和段落組成的“連續性文本”而言的閱讀材料,在結構和語言不具有完整的故事性,多以統計圖表、圖畫等形式呈現。它的特點是直觀、簡明,概括性強,易于比較。像這樣,有文圖表等結合介紹事物特點的文本。如生活中常見的產品說明書、景點廣告等。2.非連續性文本的優點?圖文結合,有豐富的信息,一目了解,介紹清楚明白。3.文中的列數字和作比較的說明方法。如:用約230萬塊石材砌成,平均每塊重2.5噸左右。整個胡夫金字塔大概有50層樓高,塔基面積相當于126個籃球場那么大。句中的“約”“左右”等能不能去斷?為什么?交流明確:這些數字都是大致估算的,并不是十分精確。作者加上“約”“左右”體現了說明文用詞的準確性。四.古埃及人為什么能造成金字塔?結合課文,大膽推測學生思考,組內交流全班交流:金字塔在尼羅河兩岸,每年河水的泛濫,帶來淤泥,土地極其肥沃,古埃及人的生活安穩富足,為建造出金字塔奠定基礎。古埃及人在天文學、數學、幾何學、地理學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這些都給金字塔的建造提供了技術方面的支持。古埃及人的造船技術精湛,他們可以借助尼羅河,用船從上游的采石場運送建造金字塔所必須的材料。古埃及還有很多的建筑成就,說明古埃及人的建造技術也很精湛,所以他們可以建造出金字塔。五.課堂小結古埃及人是怎樣造出金字塔的?很多科學家和探險家都進行了精密的推斷,但沒有一個準確的定論,這仍是個未解之謎。同學們,課后可以搜集更多資料,進行了解。板書設計金字塔 散文 實用文 (應用文) 描繪 遐想 解釋說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