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第二單元:音樂獨特的魅力第一節 音樂是什么樣的藝術——音樂為什么那么難“懂”特別提醒:隱藏幻燈片老師提供的與本節課相關的理論依據,供老師把握,防止實際教學背離理論依據。引子:大家都“聽不懂”!聽兩首作品,然后大家填左側表討論:1.有多少人“聽不懂”?2.“能聽懂”的同學,談談你聽出了什么?格魯克《快樂精之舞》片段( 選自《奧菲歐與尤麗狄茜》)作品一:你覺得這首作品表現了什么:作品一: 聽不出來,“聽不懂” “能聽懂”,請寫出你的理解:請寫出:作品二: 聽不出來,“聽不懂” “能聽懂”,請寫出你的理解:請寫出:《大浪淘沙》片段作品二:是不是專業音樂人士能聽懂呢?不僅我們聽不出來,專業音樂工作者也“聽不懂”!請看:題目 音樂院校同意率(%) 非音樂院校同意率(%)搞音樂專業的人能聽懂音樂表現的是什么 38.7 74.9對這個問題的回答說明:搞音樂的人也“聽不懂”音樂表現的是什么。事先不了解樂曲內容,就無法欣賞西洋古典音樂 6.5 35.8聽不出來音樂的表現內容,就不應該聽 3.2 11.3北京六所高校大學生接受西洋古典音樂情況調查對這個問題的回答說明:專業與非專業的區別在于:非專業者,聽不懂就不去聽了,而搞音樂的人“聽不懂”也聽!小組討論:欣賞純器樂的經典音樂,你有聽不懂的困惑嗎?如果“聽不懂”你是如何做的 覺得好聽就聽, 聽不懂就不聽了?“聽不懂”的問題由來已久……“知音”為什么那么難覓?板塊一 音樂是什么樣的藝術?解釋一下:這里說的“音樂”——不是指歌曲。歌曲雖然是音樂藝術中的一個子類,但是它不是純粹的音樂。歌曲是音樂中的“綜合藝術”=文學+音樂。戲曲、歌劇是音樂與戲劇的結合我們下面討論的“聽不懂”的問題,都是針對純音樂而言的。自主探究、課下思索:分小組先做一個小調查:想一下,你平時用的詞是“聽歌”還是“聽音樂”?當你說“聽歌”時是指帶歌詞的歌曲,還是也包含“純音樂”當你說“聽音樂”時,你心里僅僅是指帶歌詞的歌曲,還是也包含“純音樂”?以后記得,音樂這個包含 “歌曲” “歌劇”,但更重要的是包括“純音樂”。討論音樂的本質問題時,它特指“純音樂”——去除純聽覺之外的因素來討論。音樂是聲音藝術!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音樂音響的兩個基本屬性——所以,不能直接傳達視覺形象!——沒有必要用欣賞美術的方式,在音樂中找描繪了什么形象、場景……——所以,不能直接傳達思想概念!——沒有必要用欣賞文學的方法,在音樂中找講的是什么故事、哲理……沒有視覺造型性沒有語義符號性音樂是什么樣的藝術?認為音樂總應該表現點什么。誤區老想從音樂里聽出表現的是什么!障礙《大浪淘沙》這個標題僅僅是一個名簽,就和我們的名字一樣,不一定有什么含義!對于“名簽”性的標題,不用望文生義,也不要望文生義。《大浪淘沙》小組探究:阿炳與他的音樂作品“聽不出來”不是因為聽眾的欣賞水平差!因為音樂不能直接傳達視覺的語義的內容!板塊二 喜歡音樂、欣賞音樂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讓我們來看看:孩子從來沒有“聽不懂”音樂的問題!一、人類天生具有喜歡音樂的本能!二、人類天生有隨樂律動的能力!三、人類天生有判斷音樂情緒——隨樂動情的能力!沒有必要用文學化與美術化的內容理解、解說音樂!音樂何需“懂”!讓我們放下“怕聽不懂”的包袱,盡情地享受純音樂的美!板塊三 聽!全神貫注地聽!!1.老師可以根據本班同學的情況選擇他們大概率會覺得好聽的作品。注意,要在中、外經典純音樂音樂中找。不要帶詞的歌曲。2.老師判斷一下本班同學是否已經形成了安靜聽音樂,即便不喜歡也不可以說話,影響別人欣賞音樂的意識。如有必要復習一下小學教材中的“音樂會禮儀”。老師要根據課堂的具體情況決定聽哪首作品,聽多長時間。把握好時間。老師不需要講任何作品背景知識。有時間請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感受,建議同學們自己去找背景資料看。3.古箏曲:《漁舟唱晚》 3’35”1.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感受純聽覺之美1.福列:《西西里舞曲》2’26”4.江南絲竹:《四合如意》 5’30”你覺得這些作品好聽嗎?作品1. 很好聽 挺好聽 一般般 很難聽 很難聽作品2. 很好聽 挺好聽 一般般 很難聽 很難聽作品3. 很好聽 挺好聽 一般般 很難聽 很難聽作品4. 很好聽 挺好聽 一般般 很難聽 很難聽2.德沃夏克:《浪漫曲 Op.75》3’36”1.音樂是情緒的藝術——感受無可名狀的情緒體驗你覺得這些作品好聽嗎?作品1. 很好聽 挺好聽 較難聽 很難聽作品2. 很好聽 挺好聽 一般般 較難聽 很難聽作品3. 很好聽 挺好聽 一般般 較難聽 很難聽作品4. 很好聽 挺好聽 一般般 較難聽 很難聽哈恰圖良《馬刀舞》2’34”巴赫《古德堡變奏曲》巴赫《 樂隊組Bwv 1067 - Badinerie 1’40”福列《Apres Un Reve》3’25”熱烈粗獷平和安靜歡快活潑悲傷壓抑漢宮秋月7’05”山東小開門1’55”江河水7’20”鄭路 馬洪業《北京喜訊到邊寨》3’45”擴展板塊 感性體驗與理性的解說聽覺音樂藝術——感性的價值美術視覺語言文學味覺美食/飲品香品嗅覺每一種感覺器官都有美的享受的需要,帶來美好體驗是各類藝術共有的職能。音樂、美術、文學不僅帶來美好體驗,還深刻地與人類的情感、思想相關聯!多么像音樂,好看,但是不知道表現的是什么?雖然不知道表現的內容,但是“好看”本身就是藝術的價值!抽象的純圖案性圖案多么像音樂,說不出表現的具體內容,但是其中包含著一種情緒的傾向!——談談對畫面你的情緒感受不用解說,去感受這種純視覺的體驗!多么像音樂,說不出表現的具體內容,但是其中包含著一種情緒的傾向! ——談談對畫面你的情緒感受……美術何需“懂”音樂欣賞的基本方式是:課程總結沒有必要有那么多“理解”的負擔!感受聽覺的美與體驗情緒的變化!音樂是聲音藝術!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音樂是什么樣的藝術?本周作業分小組把每個聲部分下去。把自己的聲部聽、唱熟拉威爾《鮑列羅舞曲》 14’20”本周作業下周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7年級下第2單元第1節:音樂獨特的魅力.pptx media1.mp3 media10.mp3 media11.mp3 media12.mp3 media13.mp3 media14.mp3 media15.mp3 media16.mp3 media17.mp3 media18.mp3 media19.mp3 media2.mp3 media20.mp3 media3.mp4 media4.mp4 media5.mp4 media6.mp4 media7.mp4 media8.mp3 media9.mp3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