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 年九年級畢業會考試卷歷史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把正確答案代號填在下面空格內,每題 1 分,共 20 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D C A D C C A B A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D D D C B A B A C二.非選擇題(30 分)21.(1)華夏民族是由各族交錯雜居,在求大同去小異,相互交流、交融的過程中形成的。(2 分)(2)炎帝和黃帝。(2分)(3)創新精神、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無私奉獻精神、敬業精神等。(2分)22.(1)李大釗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人物之一,任職于北京大學,為馬克思主義傳播奠定了基礎;1917 年俄國十月革命的爆發,為國內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提供了思想條件;1919 年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外交失敗,列強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導致了國內進步知識分子對資產階級列強的失望,轉而投向馬克思主義道路;1919 年五四運動后,工人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提供了階級條件。(任答兩點即可,2 分)(2)根據材料可知李大釗的主要宣傳方式是開辦課程;主編雜志;成立團體。(3分)(3)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以俄為師,以攻打大城市為中心,屢遭失敗。毛澤東分析了我國的國情后,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轉向敵人力量薄弱的山區進軍,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實踐證明這一路線是正確的,中國共產黨獲得了占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的支持,最終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3分)23.(1)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1分);新民主主義革命(1 分)。(2)抗美援朝(1 分);遏制了美國勢力在中國周邊的擴張;給國家爭取了一個相對安全的發展環境。(2分,答出兩點即可)(3)鄧稼先(1 分);原子彈爆炸,人造地球衛星升空等。(1 分,舉一例即可)(4)樹立崇高理想目標;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為實現偉大中國夢而努力學習等。(1 分,答出兩點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4.(1)瓦特。(1分)(2)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人權宣言》。(2 分)(3)美國 1787 年憲法。(1分)(4)1929--1933 年的經濟大危機;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2 分)(5)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1分)(6)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推動民族進步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言之有理即可,1分)(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九年級畢業會考試卷歷史座號注庶球項:1.檢測范國:七、八、九年級綜合復習,閉遂考誠2.本試卷共6頁,選擇題和非選澤題兩大題,滿分50分,考試時間50分鐘。3.本誠卷上不要答題,請按答題卡上注意事項的要發直接把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路在試卷上的答親無效繞單項選擇(每題1分,共20分)1.在一次文物展上展出了如下器物,讓國人領路了中國古代青銅文明的魅力:下面反映的共同主題是圖:四羊方尊圖2:利紙圖3:司母戊鼎圖4:三星堆青鑰大面具A中原文明,源遠流長B.勞動人民,勒勞智慧C.君主權威、至高無上D.殷商文明,奪目璀2.在黃河流城磁山遺址發掘的文化層(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57心0年之間)中,發現了數以百計的密穴,其中很多窖穴底部有糧食堆積的痕跡,另外還有石鏟、石臼、石杵和圓形陶碗等。據此推測,這一文化層A.以打制石器為主要生產工具B.種植農作物以水稻為主C.體現了中華文明具有多元性D.與半坡文明具有較大相似性3.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講話中經常引經據典,展現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里的東方智慧。2015年他在浙江烏鎮舉行的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講到“天下兼相愛測治、交相惡則亂”習近平主席引用的這一觀點出自于A.老子B.孔子C.墨子D.韓非子4.三國是中國歷史上位于漢朝之后、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后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下列對三國鼎立局面的評價正確的是九年級歷史試卷第1頁共6頁A,局部統一、為全國統一創造了條件B.封建國家分裂,不利于統一C.破壞民族關系,不利于民族融D.戰爭中總結了很多作戰知識5.我國老百姓的主食一微呈現出“北麥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見的稻米飯外,還有面食、粟米飯等北方食品,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人口增多B.南方商品經濟的發展C.面食的營東價值更高).人口南遷和民族融合的彤響6.唐潮詩人元稹在其詩作〈法曲》中寫道:“女為胡婦學胡妝,伎進胡音務胡樂。…胡音胡騎與胡妝,五十年來競紛泊(紛至沓來的意思)。”出現這一現象主要是得益于A,君主專制制度加強統治B.科舉制度網歲天下人才C.開放包容的社會鳳氣D.統治者開明的民族政策7.《永樂大典》中記載:《元代)凡在闞國、,旨置驛傳、星羅棋布,脈鉻貰通。”這有利于元朝A.提高全國糧食產量B.溝通五大水系C.加強與邊疆地區的聯系D.生產技術的進步8.“這份條約如同一枚炮彈,在沉重而銹跡斑斑的中國國門上轟開了一個血腥的缺口。這是中國廳史的一個轉折,是中國近代社會的起點。”“這份條約”中破壞中國領土主權完整的內容是A割香港島給英國B.割臺灣及附屬島嶼給日本C,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D.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9.國民革命時期,國民黨提出的“打倒列強,除軍閥”口號,正是五四運動“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口號的直接傳承,也切合民間大眾的民族主義情緒。這說明二者的共同任務是A建立民主政治B.反帝反封建C.反對帝國主義D.反對封建主義10.在近代化探索過程中,先進的中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選擇。曾國藩選擇了自強,康有為選擇了變法,孫中山選擇了革命。他們三人的選擇都是為了A挽救民族危亡B.建立民主共和國C.推翻清王朝D.實行君主立先制11.1945年8月20月,《大公報)社評:“近來國家的喜事接二連三地來,真是令人喜不自禁…中蘇訂約,結為盟好,是一喜;毛澤東先生朗然到渝,又是一喜。”與社評中毛澤東先生翩然到渝直接相關的歷史事件是A.西安事變B.重慶談判C.南京解放D.開國大典12.毛澤東在《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一詩中寫道:“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該詩句再現的軍事行動是九年級歷史試卷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9歷史答案.pdf 河南省商丘市2024-2025學年下學期五月九年級學業水平考試歷史試卷圖片版附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