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5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1、2章測評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2024貴州安順高一期末改編)臥龍山自然保護區(qū)是一個以保護大熊貓為主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qū),大熊貓主要以冷箭竹為食。下列有關大熊貓和冷箭竹的敘述,正確的是( )A.建立臥龍山自然保護區(qū)的主要目的是就地保護大熊貓B.冷箭竹和大熊貓最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結構層次是蛋白質C.大熊貓細胞的邊界是細胞膜,冷箭竹細胞的邊界是細胞壁D.膽固醇是構成大熊貓和冷箭竹細胞膜的重要成分2.(2024福建南平高一期末)下列關于細胞學說及其建立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A.細胞學說的建立運用了完全歸納法B.細胞學說認為新細胞由老細胞分裂而來C.細胞學說闡明了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和多樣性D.細胞學說使生物學的研究從細胞水平進入分子水平3.(2024貴州貴陽高一期末改編)支原體是一種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最小的原核生物,肺部支原體感染往往表現(xiàn)為咳嗽、咳痰、發(fā)熱、胸痛等癥狀,痊愈周期在兩周左右。右圖為肺炎支原體的結構模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肺炎支原體和細菌都是原核生物,都沒有細胞壁B.肺炎支原體和細菌都是原核生物,都沒有成形的細胞核C.肺炎支原體和病毒都是原核生物,但感染機制不相同D.肺炎支原體和細菌都是原核生物,遺傳物質主要是DNA4.(2024山東青島高一期末)某同學使用顯微鏡觀察蘚類葉片臨時裝片,先后用如圖所示的物鏡①②進行兩次觀察。該顯微鏡的目鏡放大倍數(shù)為10×,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要將視野左上方的物體移到中央,應把載玻片向左上方移動B.由低倍鏡換成高倍鏡后視野變暗,可換用凹面鏡C.一般情況下,兩次觀察過程中細準焦螺旋只需使用1次D.第一次觀察時的單個細胞的面積為第二次觀察時的1/165.(2024江蘇連云港高一期末)下列關于“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鑒定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A.蘋果和梨富含還原糖,是鑒定還原糖的理想材料B.鑒定脂肪時,可以用清水洗去花生子葉表面多余的染液C.鑒定蛋白質時,應將雙縮脲試劑A液與B液等量混合后使用D.成熟的蓖麻種子中富含脂肪,用蘇丹Ⅲ染液可將其細胞中的脂肪顆粒染成紅色6.(2024重慶巴蜀中學高一期末)水熊蟲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生命力最為頑強的動物。當環(huán)境惡化時,水熊蟲會自行脫掉體內99%的水分,身體縮小到正常情況的一半,處于假死狀態(tài),新陳代謝幾乎停止。進入假死狀態(tài)之前水熊蟲體內還會產生大量的海藻糖,它是由兩個葡萄糖分子結合而成的非還原性雙糖,能幫助水熊蟲度過不良環(huán)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海藻糖的元素組成為C、H、O、NB.海藻糖可與斐林試劑反應產生磚紅色沉淀C.假死狀態(tài)的水熊蟲體內剩余的水分主要為結合水D.假死狀態(tài)的水熊蟲體內的水分主要參與新陳代謝7.(2024山東濟南高一期末)右圖表示某地小麥遭受不同程度干旱影響過程中的葉片相對含水量、結合水和自由水的相對含量變化的數(shù)據(jù)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由圖可知,葉片中相對含水量的減少主要是由自由水含量減少導致的B.植物在抵抗干旱影響過程中,細胞內自由水轉變成結合水C.隨干旱影響程度增加,細胞吸水能力下降造成細胞中相對含水量減少D.細胞中的結合水主要與多糖、蛋白質等分子結合參與細胞構成8.(2024全國新課標卷)大豆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大豆油含有不飽和脂肪酸,熔點較低,室溫時呈液態(tài)B.大豆的蛋白質、脂肪和淀粉可在人體內分解產生能量C.大豆中的蛋白質含有人體細胞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D.大豆中的脂肪和磷脂均含有碳、氫、氧、磷4種元素9.(2024江西撫州高一期末改編)牛胰島素是由17種、51個氨基酸形成的兩條肽鏈組成的。1965年,中國科學家經過6年零六個月的努力,創(chuàng)造性地先合成兩條鏈再將兩條人工鏈合在一起,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與天然胰島素具有相同的生物活性的牛胰島素。下圖為牛胰島素分子及其局部放大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51個氨基酸在合成牛胰島素的過程中脫去50個水分子B.牛胰島素分子結構中的化學鍵不是只有肽鍵,其空間結構不是在核糖體上形成的C.與圖中氨基酸相對分子質量總和相比較,牛胰島素減少的相對分子質量為888D.牛胰島素分子中至少含有3個羧基,徹底水解1分子牛胰島素要破壞49個肽鍵10.(2024安徽合肥高一期末)核酸包括脫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下列關于核酸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核酸是攜帶遺傳信息的物質 ②乳酸菌內核酸、核苷酸、堿基的種類分別為2、8、8 ③核苷酸之間的連接方式不同 ④不同生物所具有的DNA和RNA有差異 ⑤構成DNA與RNA的五碳糖不同 ⑥核酸可控制遺傳、變異等,而不具有調節(jié)、催化的功能A.①②③ B.①④⑤C.①④⑥ D.④⑤⑥11.(2024北京豐臺高一期末)抽取孕婦的靜脈血后,可從中分離出胎兒游離的DNA,測定其堿基序列,對比分析后可確定胎兒是否患遺傳病。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胎兒細胞中的DNA都存在于染色體上B.DNA一般呈雙鏈,以碳鏈為基本骨架C.胎兒與父母的DNA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不完全相同D.胎兒DNA的脫氧核苷酸排列順序儲存著胎兒的遺傳信息12.(2024山東青島高一期末)某十八肽含5個苯丙氨酸,分別位于第3、4、13、17、18位。肽酶A專門作用于苯丙氨酸氨基端的肽鍵,使該位置發(fā)生斷裂。下列關于該十八肽的說法,錯誤的是( )A.形成過程中共脫去17分子水B.合成的場所是在細胞內的核糖體中C.肽酶A作用于該肽鏈后可產生3條多肽鏈D.氮元素主要儲存在肽鏈的氨基中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多個選項正確,全部選對的得4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有選錯的得0分。13.(2024河北廊坊高一期末)支原體是導致人類呼吸道感染、尿道感染等疾病的病原體之一,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能在無生命的培養(yǎng)基中生長繁殖的最小細胞。如圖為支原體的結構模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與病毒相比,支原體在結構上的根本區(qū)別是具有細胞結構B.支原體不能合成組成細胞結構、維持細胞功能所必需的蛋白質C.與細菌相同,支原體的遺傳物質也是DNAD.抑制細胞壁合成的抗生素不能治療支原體感染14.(2024湖南衡陽高一期末)下列關于細胞中水和無機鹽的敘述,錯誤的是( )A.細胞內結合水/自由水的值,種子萌發(fā)時比休眠時高B.水作為良好的溶劑是因為水分子空間結構及電子的不對稱分布使其具有極性C.一粒新鮮的玉米種子在烘箱中被烘干的過程中,細胞中無機鹽相對含量逐漸減小D.無機鹽離子參與構成復雜化合物,如Fe2+參與合成葉綠素,Mg2+參與合成血紅蛋白15.(2024江西吉安高一期末)生物體內的功能蛋白大多為水溶性蛋白,該類蛋白在進行盤曲、折疊時,氨基酸側鏈親水基團分布在分子的外側,疏水基團分布在分子內側。該類蛋白質變性后,生物活性喪失,并出現(xiàn)凝聚現(xiàn)象。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加熱會導致該類蛋白質的部分肽鍵發(fā)生斷裂B.功能蛋白溶于水與氨基酸側鏈基團的分布有關C.該類蛋白變性后側鏈基團的分布發(fā)生了改變D.變性后的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不再發(fā)生紫色反應16.(2024河北保定高一校期末)右圖是兩種核苷酸的結構圖,結合圖像分析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在洋蔥根尖細胞中含有5種核苷酸甲和乙B.組成核苷酸甲和核苷酸乙的堿基共有8種C.核苷酸甲是構成RNA的基本單位D.病毒的核酸初步水解后只能產生核苷酸甲或核苷酸乙三、非選擇題:本題包括5小題,共60分。17.(12分)(2024淄博實驗中學高一期中)某人工湖內有機質較豐富,有較多的藍細菌、綠眼蟲、變形蟲、草履蟲及水生植物等。回答下列問題。(1)用湖水制作裝片,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研究。在低倍鏡下看到的物像如圖一所示。要對①進行放大重點觀察,顯微鏡的操作包括以下步驟:a.移動載玻片;b.調節(jié)光圈和反光鏡;c.轉動轉換器;d.轉動細準焦螺旋。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 (2)通過正確的操作在高倍鏡下觀察①,繪制模式圖(如圖二所示)。據(jù)圖可以判斷該細胞屬于 (填“原核細胞”或“真核細胞”)。圖A為藍細菌細胞結構示意圖,B為水綿細胞的結構示意圖。與水綿細胞相比較,藍細菌細胞由于① 上沒有以 為界限的 ,也沒有 ,但有環(huán)狀的 分子,因而屬于原核細胞,同為原核生物的還有大腸桿菌、支原體等。 (3)由于藍細菌具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色素 和 ,水綿細胞含有葉綠體,因而它們都能進行光合作用,屬于 (填“自養(yǎng)型”或“異養(yǎng)型”)生物。 18.(13分)(2024廣東廣州高一期末)人們普遍認為,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孕育在海洋中,生命從一開始就離不開水,當然也離不開水中所溶解的某些無機鹽。請回答下列問題。(1)自由水與結合水的比例影響著細胞的代謝水平,剛收獲的水稻等糧食需要通過晾曬除去大部分 ,使其代謝水平降低,便于儲存。沙漠中的仙人掌含有豐富的 ,使其具有很強的抗旱能力。 (2)細胞中大多數(shù)無機鹽以 的形式存在,Fe是構成血紅素的主要成分,這說明無機鹽是 。 (3)哺乳動物的血液中Ca2+含量過低會出現(xiàn)抽搐癥狀。某生物興趣小組想要驗證上述結論,請完善以下實驗步驟:實驗材料:健康的小鼠,含鈣的飼料,不含鈣的飼料實驗步驟:①選擇生長發(fā)育狀況相同的健康小鼠若干只,隨機均分成甲、乙兩組。② 。 ③ 。 預測結果及結論:若甲組小鼠 ,且乙組小鼠出現(xiàn)抽搐癥狀,則說明上述結論正確。 19.(11分)(2024江西贛州高一期末)2022年10月,在“天宮課堂”第三課中,陳冬、劉洋、蔡旭哲三位航天員介紹了生命生態(tài)實驗柜進行的水稻種植和擬南芥種植研究項目,演示了樣本采集操作。小華同學看完后,對植物實驗產生了非常濃厚的興趣,以馬鈴薯塊莖為材料,測定了馬鈴薯塊莖貯藏期間在不同溫度條件下的發(fā)芽率,結果如圖所示。(1)相同條件下,馬鈴薯塊莖20 ℃條件下的發(fā)芽率相對較高,可能與其細胞中淀粉酶的活性有關,淀粉酶可催化馬鈴薯塊莖中的淀粉分解為還原糖,此過程會導致其細胞干重 。低溫組4 ℃條件下馬鈴薯塊莖的發(fā)芽率較低,可能與其細胞中水的存在形式發(fā)生變化有關,此變化導致自由水/結合水的值 ,使馬鈴薯的 能力增強。 (2)三組馬鈴薯塊莖發(fā)芽率的不同是否與其還原糖含量有關 小華同學對此問題產生了疑惑。利用所學過的相關試劑,請幫助她設計出比較三組馬鈴薯塊莖中還原糖含量的實驗。(寫出實驗思路即可,不需預測實驗結果) 。 20.(13分)(2024山東濟南高一期末)血紅蛋白是血液中的氧氣“搬運工”。請回答下列問題。(1)血紅蛋白一定含有元素 ,它是一種由574個氨基酸組成的蛋白質,這些氨基酸分子通過互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連接: ,這種結合方式叫作脫水縮合,縮合形成的肽鏈還需要經過 過程才能形成血紅蛋白分子。 (2)血紅蛋白含有4條多肽鏈,則其形成過程中相對分子質量至少減少 ,決定血紅蛋白分子結構的遺傳信息儲存在DNA分子的 。如果血紅蛋白某一處的谷氨酸被纈氨酸取代,就可能形成異常的血紅蛋白,從而造成紅細胞形態(tài)異常。纈氨酸的R基為,則纈氨酸的結構式為 。 (3)紅細胞內與氧氣結合的是血紅蛋白分子,當氧氣濃度高時,血紅蛋白與氧分子結合,在氧氣濃度低時血紅蛋白通過空間結構的改變將氧分子釋放出來,這體現(xiàn)出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的關系是 。煤氣中毒主要是因為患者吸入大量CO所導致,CO與O2相比,其與血紅蛋白的結合能力 (填“強”“弱”或“相同”),導致各組織細胞都處于缺氧狀態(tài)。 21.(11分)(2024安徽合肥高一期末)如圖為以某種單糖A為核心構建的概念圖,請回答下列相關問題。(1)和④相比,②特有的成分是 ;在植物細胞中,⑤主要分布在 中,其次,在 內也含有少量的⑤。 (2)圖中組成⑦的單體是氨基酸,每個氨基酸分子都至少含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并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 上。多個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方式是 。⑦結構具有多樣性的直接原因是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 成百上千,不同種類的氨基酸 千變萬化,肽鏈的盤曲、折疊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間結構千差萬別。 (3)SARS病毒中,某種單糖A與磷酸分子和五種堿基分子中的G (填中文名稱)結合形成物質④是 (填中文名稱),元素組成為 。 第1、2章測評1.A 就地保護的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護區(qū),建立臥龍山自然保護區(qū)的主要目的是就地保護大熊貓,A項正確;冷箭竹和大熊貓最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結構層次是細胞,B項錯誤;大熊貓細胞和冷箭竹細胞的邊界都是細胞膜,C項錯誤;膽固醇是構成動物細胞膜的重要成分,D項錯誤。2.B 細胞學說的建立采用的是不完全歸納法,A項錯誤;“新細胞是由老細胞分裂產生的”是魏爾肖對細胞學說的補充,是在細胞學說的修正發(fā)展中提出來的,B項正確;細胞學說闡明了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但沒揭示多樣性,C項錯誤;細胞學說的建立標志著生物學的研究進入了細胞水平,極大地促進了生物學的研究進程,D項錯誤。3.B 肺炎支原體和細菌都是原核生物,都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其中細菌具有細胞壁,支原體無細胞壁,A項錯誤,B項正確;病毒是非細胞結構生物,C項錯誤;肺炎支原體和細菌都是原核生物,遺傳物質是DNA,D項錯誤。4.C 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倒像,移動玻片標本時,玻片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與目標移動的方向相反,所以要將視野左上方的物體移到中央,應把載玻片向左上方移動,A項正確;高倍鏡鏡頭的通光孔較小,視野變暗,為了使高倍鏡下的視野亮一些,可使用大的光圈或凹面鏡來增強光線,B項正確;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可以使模糊的物像變得更加清晰,每次觀察都需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C項錯誤;①放大倍數(shù)為10倍,②放大倍數(shù)為40倍,由①換為②在原有基礎上放大了4倍,是指長度和寬度均放大4倍,所以第一次觀察時的單個細胞的面積為第二次觀察時的1/16,D項正確。5.A 糖類中的還原糖如葡萄糖,與斐林試劑發(fā)生作用,生成磚紅色沉淀,蘋果和梨富含還原糖,是鑒定還原糖的理想材料,A項正確;鑒定脂肪時,可以用體積分數(shù)為50%的酒精溶液洗去花生子葉表面多余的染液,B項錯誤;鑒定蛋白質時,先加雙縮脲試劑A液,再加雙縮脲試劑B液,C項錯誤;成熟的蓖麻種子中富含脂肪,用蘇丹Ⅲ染液可將其細胞中的脂肪顆粒染成橘黃色,D項錯誤。6.C 海藻糖是二糖,其組成元素為C、H、O,A項錯誤;海藻糖是非還原性雙糖,不能與斐林試劑反應產生磚紅色沉淀,B項錯誤;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結合水兩種,自由水與結合水比值越低,抗逆性越強,因此環(huán)境惡化,水熊蟲會自行脫掉體內99%的水分,處于假死狀態(tài),推測體內僅剩的1%水分主要以結合水的形式存在,C項正確;假死狀態(tài)的水熊蟲體內的水分為結合水,結合水不參與新陳代謝,自由水參與新陳代謝,D項錯誤。7.C 葉片中結合水的含量增加,自由水含量減少,所以葉片中相對含水量的減少主要是由自由水含量減少導致的,A項正確;植物在干旱等不良環(huán)境下,細胞內的自由水會轉變成結合水,以抵抗不良環(huán)境,B項正確;干旱影響程度增加,細胞失水量增加,細胞液濃度增大,細胞吸水能力上升,C項錯誤;結合水是細胞結構的組成部分,主要與多糖、蛋白質等分子結合參與細胞構成,D項正確。8.D 不飽和脂肪酸的熔點較低,不容易凝固,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在室溫時呈液態(tài),A項正確。大豆的蛋白質、脂肪和淀粉等可在人體的消化道內被消化酶催化分解為可被細胞直接吸收的小分子有機物,同時產生能量,B項正確。必需氨基酸是指人體細胞不能合成的,必須從外界環(huán)境中獲取的氨基酸,C項正確。脂肪只含有碳、氫、氧3種元素,D項錯誤。9.A 由題意可知,牛胰島素合成過程中脫去51-2=49(個)水分子,A項錯誤;牛胰島素分子結構中的化學鍵不是只有肽鍵,還有二硫鍵,其空間結構不是在核糖體上形成的,B項正確;減少的相對分子質量=脫去水的分子質量+形成二硫鍵脫去氫的分子質量=49×18+6=888,C項正確;牛胰島素分子由兩條肽鏈組成,R基上至少含有1個氨基和1個羧基,牛胰島素分子中至少含有3個氨基和3個羧基,徹底水解1分子牛胰島素要破壞49個肽鍵,D項正確。10.B 核酸是遺傳信息的攜帶者,即是攜帶遺傳信息的物質,①正確;乳酸菌內的核酸有兩種,是DNA和RNA,因此組成核酸的核苷酸有8種,堿基有5種,②錯誤;在不同核苷酸鏈中,核苷酸之間的連接方式是相同的,都是通過磷酸二酯鍵相連,③錯誤;不同生物所具有的遺傳信息不同,因此DNA和RNA有差異,④正確;構成DNA的五碳糖是脫氧核糖,構成RNA的五碳糖是核糖,⑤正確;核酸是遺傳信息的攜帶者,在蛋白質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可控制生物的遺傳、變異,DNA也可調節(jié)生物一些性狀的表達,具有調節(jié)作用,一些RNA具有催化功能,⑥錯誤。11.A 胎兒細胞中的DNA主要存在于染色體上,少部分存在于線粒體中,A項錯誤;DNA是一般呈雙鏈的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是由許多單體縮合而成,每一個單體都以若干個相連的碳原子構成的碳鏈為基本骨架,即生物大分子及其單體都是以碳鏈為基本骨架,B項正確;不同個體的DNA都不相同,故胎兒與父母的DNA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不完全相同,C項正確;人體的遺傳物質是DNA,則胎兒細胞中DNA的脫氧核苷酸排列順序(堿基的排列順序)儲存著遺傳信息,D項正確。12.D 該十八肽形成過程中脫去的水分子數(shù)=肽鍵數(shù)=氨基酸數(shù)-肽鏈數(shù)=18-1=17(個),A項正確;氨基酸脫水縮合反應生成肽鏈發(fā)生在細胞內的核糖體中,B項正確;肽酶A專門作用于苯丙氨酸氨基端的肽鍵,使該位置發(fā)生斷裂,因此如果應用肽酶A水解,則會形成1條三肽、1個九肽和1條四肽,共3條多肽鏈,C項正確;肽鏈由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氨基酸中氮原子主要存在于氨基中,在肽鏈形成過程中,氨基酸的氨基與相鄰氨基酸的羧基發(fā)生脫水縮合,因此,氮元素主要儲存在肽鍵一側的氨基殘基中,D項錯誤。13.ACD 病毒沒有細胞結構,支原體具有細胞膜、細胞質等細胞結構,因此與病毒相比,支原體在結構上的根本區(qū)別是具有細胞膜、細胞質等細胞結構,A項正確;核糖體是合成蛋白質的場所,由圖可知,支原體有細胞結構,有核糖體,能合成蛋白質,B項錯誤;支原體具有細胞結構,與細菌相同,支原體的遺傳物質也是DNA,C項正確;由圖可知,支原體沒有細胞壁,因此以抑制細胞壁合成為主要功效的抗生素不能治療支原體感染導致的疾病,D項正確。14.ACD 細胞內自由水比值升高后,細胞新陳代謝增強,細胞內自由水比值降低后,細胞新陳代謝減弱,種子萌發(fā)過程中細胞新陳代謝旺盛,因此,細胞內結合水/自由水的值,種子萌發(fā)時比休眠時低,A項錯誤;水分子空間結構及電子的不對稱分布使其具有極性,即水分子是極性分子,因而水可作為良好的溶劑,B項正確;玉米種子被烘干的過程中所含水分越來越少,其內的無機鹽相對含量逐漸增加,C項錯誤;無機鹽在細胞中大多數(shù)以離子形式存在,少數(shù)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可參與構成復雜化合物,如Fe2+參與合成血紅蛋白,Mg2+參與合成葉綠素,D項錯誤。15.BC 加熱會導致蛋白質變性,蛋白質的變性主要是由蛋白質分子的空間構象被破壞,氫鍵和二硫鍵發(fā)生斷裂引起的,A項錯誤;親水基團能夠溶于水,該類蛋白在進行盤曲、折疊時,氨基酸側鏈親水基團分布在分子的外側,所以溶于水,B項正確;該類蛋白變性后,生物活性喪失,出現(xiàn)凝聚現(xiàn)象,不再溶于水,氨基酸側鏈的疏水基團可能分布在外側,C項正確;雙縮脲試劑主要是與蛋白質的肽鍵發(fā)生反應,蛋白質變性以后,肽鍵仍然存在,可以發(fā)生紫色反應,D項錯誤。16.CD 在洋蔥根尖細胞含有DNA和RNA,DNA的核苷酸有4種,RNA的核苷酸有4種,故在洋蔥根尖細胞中含有4種核苷酸甲和4種核苷酸乙,共有8種核苷酸,A項錯誤;組成核苷酸甲的堿基是A、U、G、C,組成核苷酸乙的堿基是A、T、G、C,故組成核苷酸甲和核苷酸乙的堿基共有5種,B項錯誤;核苷酸甲是核糖核苷酸,是構成RNA的基本單位,C項正確;病毒只含有一種核酸(DNA或RNA),故病毒的核酸初步水解后只能產生核苷酸甲或核苷酸乙,D項正確。17.答案 (1)acbd(2)真核細胞 擬核 核膜 細胞核 染色體 DNA(3)藻藍素 葉綠素 自養(yǎng)型解析 (1)顯微鏡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鏡下觀察清楚,找到目標→將目標移到視野中央→轉動轉換器換用高倍鏡觀察→調節(jié)反光鏡或光圈使視野變亮,同時轉動細準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因此,正確的操作順序是acbd。(2)圖二所示細胞屬于真核細胞,因為此細胞具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藍細菌細胞是原核生物,擬核上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也沒有染色體,但有環(huán)狀的DNA分子。(3)藍細菌因含有藻藍素和葉綠素,且含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因此可以進行光合作用,能將無機物轉化成有機物,因此從營養(yǎng)方式來看,藍細菌屬于自養(yǎng)型生物。18.答案 (1)自由水 結合水(2)離子 細胞內化合物的重要組成成分(3)甲組小鼠飼喂適量含鈣的飼料,乙組小鼠飼喂等量的不含鈣的飼料 將甲、乙兩組小鼠置于相同且適宜的環(huán)境中飼養(yǎng)一段時間,并隨時觀察其抽搐情況 未出現(xiàn)抽搐癥狀解析 (1)剛收獲的水稻等糧食需要通過晾曬除去大部分自由水,沙漠中的仙人掌含有豐富的結合水,使其具有很強的抗旱能力。(2)細胞中大多數(shù)無機鹽以離子的形式存在,Fe是構成血紅素的主要成分,說明無機鹽是細胞內化合物的重要組成成分。(3)甲組小鼠飼喂適量含鈣的飼料,乙組小鼠飼喂等量的不含鈣的飼料;將甲、乙兩組小鼠放在相同且適宜的環(huán)境中飼養(yǎng)一段時間,并隨時觀察其生理狀況。預測結果:如果甲組小鼠未出現(xiàn)抽搐癥狀,且乙組小鼠出現(xiàn)抽搐癥狀則說明上述結論正確。19.答案 (1)增加(或升高) 下降(或降低) 抗寒(或抗逆)(2)取等量的三組馬鈴薯塊莖制成研磨液,并用等量蒸餾水稀釋,用斐林試劑在水浴加熱的條件下,比較三組稀釋液磚紅色沉淀的多少解析 (1)淀粉水解成還原糖,消耗水分子,干重增加。低溫組溫度降低,自由水轉變?yōu)榻Y合水,自由水/結合水的值下降,導致細胞代謝速率降低,為避免氣溫下降時自由水過多導致結冰而損傷自身,馬鈴薯的抗逆性增強。(2)還原糖與斐林試劑在水浴加熱條件下可以生成磚紅色沉淀,可以根據(jù)磚紅色沉淀的含量比較還原糖含量,實驗思路如下:取等量的三組馬鈴薯塊莖制成研磨液,并用等量蒸餾水稀釋,用斐林試劑在水浴加熱的條件下,比較三組稀釋液磚紅色沉淀的多少。20.答案 (1)C、H、O、N、Fe 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連接,同時脫去一分子的水 盤曲、折疊(2)10 260 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中 (3)蛋白質能夠通過改變其空間結構來實現(xiàn)功能 強解析 (1)血紅蛋白屬于蛋白質,因此一定含有C、H、O、N、Fe五種元素,這些元素形成氨基酸,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連接,同時脫去一分子的水的脫水縮合方式構成肽鏈,這些肽鏈經過盤曲、折疊形成具有一定空間結構的蛋白質。(2)血紅蛋白含有4條多肽鏈,肽鍵數(shù)=脫去水分子數(shù)=氨基酸數(shù)-肽鏈數(shù)=574-4=570(個),則其形成過程中相對分子質量至少減少570×18=10 260;DNA分子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中儲存著決定血紅蛋白分子結構的遺傳信息,構成蛋白質的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中心碳原子)上,這個碳原子還連接一個氫和一個R基,根據(jù)R基的結構,可以寫出纈氨酸的結構式為。(3)根據(jù)題意,紅細胞內與氧氣結合的是血紅蛋白分子,當氧氣濃度高時,血紅蛋白與氧分子結合,在氧氣濃度低時血紅蛋白通過空間結構的改變將氧分子釋放出來,這體現(xiàn)出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的關系是蛋白質能夠通過改變其空間結構來實現(xiàn)功能。由于CO比氧氣結合血紅蛋白的能力強,因此吸入CO,會導致各組織細胞都處于缺氧狀態(tài)。21.答案 (1)脫氧核糖、胸腺嘧啶 細胞核 線粒體和葉綠體(2)同一個碳原子 脫水縮合 數(shù)目 排列順序(3)鳥嘌呤 鳥嘌呤核糖核苷酸 C、H、O、N、P解析 (1)據(jù)圖可知,單糖、磷酸及堿基構成④和②,則可判斷④②是核苷酸。又因為④②分別是SARS病毒遺傳信息儲存者⑥RNA、絕大多數(shù)生物遺傳信息儲存者⑤DNA的基本組成單位,由此可知,④是核糖核苷酸,②是脫氧核苷酸。和④核糖核苷酸相比,②脫氧核苷酸特有的成分是脫氧核糖、胸腺嘧啶。在植物細胞中,⑤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其次,在線粒體和葉綠體內也含有少量的DNA。(2)氨基酸分子都至少含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并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氨基酸經脫水縮合的方式形成蛋白質。蛋白質結構具有多樣性的直接原因是:氨基酸的種類、數(shù)目、排列順序不同以及肽鏈的盤曲、折疊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間結構不同。(3)SARS病毒為RNA病毒,其中的核酸是RNA,其基本組成單位是核糖核苷酸,堿基G為鳥嘌呤。該病毒中的某種單糖A與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堿基G(鳥嘌呤)結合形成物質的④是鳥嘌呤核糖核苷酸,元素組成為C、H、O、N、P。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