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5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2節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A組必備知識基礎練1.在觀察水綿細胞時,將低倍鏡換成高倍鏡后,物像大小、細胞數目和視野亮度的變化依次為( )A.變大、變多、變亮 B.變大、變少、變暗C.變小、變多、變亮 D.變小、變多、變暗2.下列有關顯微鏡的敘述,正確的是( )A.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B.如果視野中有異物,轉動轉換器后異物消失,則異物在目鏡上C.如果視野太暗,需要將反光鏡調成凹面鏡D.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視野中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多3.地球最早由無氧環境轉化為有氧環境,是由藍細菌的出現并產氧所導致的。下列關于藍細菌的說法,正確的是( )A.色球藍細菌、念珠藍細菌和衣藻等都屬于藍細菌B.擬核區含有環狀的DNA分子,但是不含有染色體C.與支原體結構相似,均含有細胞壁、細胞膜和核糖體等結構D.其葉綠體中含有藻藍素和葉綠素,是能自養的原核生物4.(2024廣東廣州高一期末)藍細菌和變形蟲都是單細胞生物,它們都具有的結構是( )A.核糖體 B.染色體C.細胞壁 D.細胞核5.地球上有多種多樣的生命形式,有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都以DNA為遺傳物質,但其存在形式有差異B.真核生物是由原核生物進化而來的C.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都以核糖體為蛋白質的合成場所,體現了細胞的統一性D.病毒結構最簡單,是地球最早出現的生命形式6.肺結核是結核分枝桿菌寄生在肺部細胞內感染所致,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結核分枝桿菌個體微小,在光學顯微鏡的高倍鏡下即可觀察到B.結核分枝桿菌為單細胞原核生物,具有細胞壁和細胞膜等結構C.結核分枝桿菌細胞中沒有線粒體、內質網等細胞器,但具有染色質D.結核分枝桿菌細胞與小麥細胞的主要區別是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7.[教材第12頁“生物科技進展”]20世紀90年代,科學家利用支原體進行了人工合成生命的探索。下列關于支原體的說法,正確的是( )A.支原體與噬菌體都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都屬于原核生物B.支原體與藍細菌都沒有葉綠體,都不能進行光合作用C.與人體細胞相比,該細胞最顯著的特點是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D.肺炎支原體侵染人體后,可以通過適量服用能破壞細菌細胞壁的抗生素類藥物來對抗支原體感染8.(多選)水體富營養化,會導致淡水中的藻類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這種現象稱為“水華”。請仔細觀察衣藻的結構圖,比較衣藻和藍細菌的異同,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兩者都有細胞壁,藍細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為纖維素B.兩者的主要區別是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C.兩者都具有的細胞器是核糖體D.藍細菌的遺傳物質為RNA,衣藻的遺傳物質為DNA9.(2024河北唐山高一期末)支原體肺炎是一種常見的傳染病,其病原體是肺炎支原體,其模式圖如圖1所示,圖2是藍細菌細胞模式圖。回答下列問題。(1)支原體是原核生物,作為判斷的主要依據是 。 (2)藍細菌的細胞內含有 (填色素名稱),是進行光合作用的 (填“自養”或“異養”)生物。 (3)以上兩種生物都以 為遺傳物質,體現了原核生物的統一性。 B組能力素養提升練10.如圖所示:甲圖中①②表示目鏡,③④表示物鏡,⑤⑥表示物鏡與載玻片之間的距離,乙和丙分別表示不同物鏡下觀察到的圖像。下面描述正確的是 ( )A.觀察物像丙時應選用甲中①④⑥組合B.從乙轉為丙,調節順序:轉動轉換器→調節光圈→移動裝片→轉動細準焦螺旋C.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則細胞的長度或寬度增大為原來的10倍D.若圖丙觀察到的細胞是位于圖乙右上方的細胞,從圖乙轉為圖丙時,應向左上方移動裝片11.下列關于“一定”的說法,正確的有( )①原核細胞不一定含DNA ②細菌不一定是異養型 ③原核生物一定是單細胞生物 ④原核細胞一定有細胞壁 ⑤細胞生物的遺傳物質不一定是DNA ⑥真菌不一定是單細胞生物A.有四個正確 B.有三個正確C.有兩個正確 D.有一個正確12.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是中國最完整、最廣闊、最豐富的濕地生態系統,桃紅柳綠,蘆花飛舞,物種資源極為豐富,是全球最大的東方白鸛繁殖地。以下是濕地中常見的幾種單細胞生物,回答下列問題。(1)在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中,該自然保護區屬于 層次,保護區內所有的東方白鸛屬于 層次。 (2)圖中屬于原核細胞的是 ,判斷依據是 ,其能進行光合作用的原因是細胞內含有 。 (3)圖中細胞中都有的細胞結構是 (至少寫出2個),這體現了細胞的 。 (4)圖中與綠色開花植物細胞的結構最相似的生物是 。脊髓灰質炎病毒的結構與上述生物相比,最典型的區別是 。 (5)采集濕地水樣進行顯微觀察,如圖所示是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不同視野,若將視野1轉為視野2,正確的操作步驟是 (選擇需要進行的操作進行排序,填序號)。 調節粗準焦螺旋抬高鏡筒 ②調節光圈使視野明亮 ③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④轉動轉換器換上高倍鏡 ⑤向右移動裝片 ⑥向左移動裝片第2節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1.B 將低倍鏡換成高倍鏡后,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變大,細胞的體積變大,看到的細胞數目減少,此時進入視野的光線減少,視野變暗。因此,將低倍鏡換成高倍鏡后,物像大小、細胞數目和視野亮度的變化依次是變大、變少、變暗。2.C 目鏡長度與放大倍數成反比,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A項錯誤;顯微觀察時如果發現視野中有一異物,則異物可能來源于裝片、物鏡和目鏡三處,轉動轉換器切換物鏡后異物消失,則異物在物鏡上,B項錯誤;顯微鏡視野太暗時,可以通過調節光圈和反光鏡來調節視野亮度,應選擇大光圈和凹面鏡,C項正確;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就越大,但數目就越少,視野越暗,D項錯誤。3.B 衣藻屬于真核生物,不屬于藍細菌,A項錯誤;藍細菌是原核生物,擬核區含有環狀的DNA分子,DNA不與蛋白質結合構成染色體,B項正確;藍細菌和支原體都屬于原核生物,結構相似,但支原體沒有細胞壁,C項錯誤;藍細菌含有藻藍素和葉綠素,是能進行自養的原核生物,但藍細菌沒有葉綠體,D項錯誤。4.A 藍細菌屬于原核生物,變形蟲屬于真核生物,其中藍細菌不具有染色體和細胞核,變形蟲不具有細胞壁,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有的結構是核糖體,A項符合題意。5.D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含有DNA和RNA兩種核酸,都以DNA為遺傳物質,在原核細胞中DNA主要分布在擬核區,在真核細胞中DNA主要與蛋白質結合形成染色體,存在形式有差異,A項正確;真核生物細胞結構比原核生物細胞結構更為復雜,是由原核生物進化而來的,B項正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共有的細胞器是核糖體,核糖體是蛋白質的合成場所,體現了細胞的統一性,C項正確;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生命形式是具有細胞形態的單細胞生物,D項錯誤。6.C 光學顯微鏡下即可觀察到細菌,但要觀察到細菌的細微結構,需要借助電子顯微鏡觀察,A項正確;結核分枝桿菌為單細胞原核生物,具有細胞壁和細胞膜等結構,B項正確;結核分枝桿菌為原核細胞,細胞中沒有線粒體、內質網等細胞器,也沒有染色質,C項錯誤;結核分枝桿菌細胞為原核細胞,而小麥細胞為真核細胞,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相比,最主要的區別是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D項正確。7.C 噬菌體沒有細胞結構,是病毒,不屬于原核生物,A項錯誤;藍細菌有葉綠素和藻藍素,能進行光合作用,B項錯誤;支原體是原核細胞,人體細胞是真核細胞,與人體細胞相比,該細胞最顯著的特點是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C項正確;支原體有細胞結構,但沒有細胞壁,服用破壞細菌細胞壁的抗生素類藥物不能對抗支原體感染,D項錯誤。8.BC 藍細菌是原核生物,其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A項錯誤;藍細菌是原核生物,衣藻是真核生物,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最主要的區別是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兩者都具有的細胞器是核糖體,B、C兩項正確;藍細菌和衣藻的遺傳物質都是DNA,D項錯誤。9.答案 (1)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2)葉綠素和藻藍素 自養(3)DNA解析 (1)支原體是原核生物,判斷的主要依據是其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2)藍細菌的細胞內含有葉綠素和藻藍素,能進行光合作用,屬于自養生物。(3)題述兩種生物都是原核生物,都含有細胞膜、細胞質、核糖體,都以DNA為遺傳物質,體現了原核生物的統一性。10.C 圖甲中①②是目鏡,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①鏡筒長,放大倍數小,③④是物鏡,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③鏡筒長,放大倍數大,高倍鏡與載玻片之間的距離小,圖丙是高倍鏡下看到的視野,因此應選用②③⑤組合,A項錯誤;從圖乙轉為圖丙,即由低倍鏡轉為高倍鏡,要先把觀察目標移到視野中央,改用高倍鏡,用細準焦螺旋調焦,還要調整視野亮度,因此正確的調節順序為:移動裝片→轉動轉換器→調節光圈→轉動細準焦螺旋,B項錯誤;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將長或寬放大,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則細胞的長度或寬度增大為原來的10倍,C項正確;顯微鏡下成的像為倒像,若圖丙觀察到的細胞是位于圖乙右上方的細胞,從圖乙轉為圖丙時,應向右上方移動裝片,D項錯誤。11.B 原核細胞的遺傳物質是DNA,因此一定含DNA,①錯誤;細菌中的多數種類是異養型生物,②正確;原核生物是指一類細胞內無核膜包被,只存在被稱作擬核的裸露DNA的原始單細胞生物,③正確;原核細胞不一定有細胞壁,比如支原體無細胞壁,④錯誤;細胞生物的遺傳物質一定是DNA,病毒的遺傳物質是DNA或RNA,⑤錯誤;真菌不一定是單細胞生物,比如蘑菇是真菌,為多細胞生物,⑥正確。12.答案 (1)生態系統 種群(2)藍細菌 藍細菌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葉綠素和藻藍素(3)細胞膜、細胞質、核糖體 統一性(4)衣藻 無細胞結構(5)⑥④②③解析 (1)該自然保護區包括所有的生物及無機環境,在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中,該自然保護區屬于生態系統層次;保護區內所有的東方白鸛是一定區域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屬于種群層次。(2)原核細胞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圖中屬于原核細胞的是藍細菌;其由于含有葉綠素和藻藍素,故可進行光合作用。(3)圖中細胞有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都有的細胞結構是細胞膜、細胞質、核糖體,這體現了細胞的統一性。(4)圖中衣藻含有葉綠體、細胞壁,與綠色開花植物細胞的結構最相似;脊髓灰質炎病毒與題述生物相比,最典型的區別是脊髓灰質炎病毒沒有細胞結構。(5)由于顯微鏡成的像為倒像,要想將目標移至視野中央,方法是目標偏哪個方向,就向哪個方向移動裝片,視野2中觀察目標在視野1的左側,因此要想移至視野中央,應該向左移動裝片,因此從視野1轉為視野2是由低倍鏡換用高倍鏡進行觀察,即由低倍鏡換用高倍鏡進行觀察的步驟是:移動玻片標本(向左移動)使要觀察的某一目標到達視野中央→轉動轉換器選擇高倍鏡對準通光孔,調節光圈,換用較大光圈使視野較為明亮→再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所以將視野1轉為視野2,正確的操作步驟是⑥→④→②→③。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