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跟蹤檢測(二十) 動能定理和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應用組—重基礎·體現綜合1.某人騎自行車下坡,坡長l=500 m,坡高h=8 m,人和車總質量為100 kg,下坡時初速度為4 m/s,人不踏車的情況下,到達坡底時車速為10 m/s,g取10 m/s2,則下坡過程中阻力所做的功為( )A.-4 000 J B.-3 800 JC.-5 000 J D.-4 200 J解析:選B 下坡過程中,重力做功WG=mgh=100×10×8 J=8 000 J,支持力不做功,阻力做功為W,由動能定理得WG+W=mvt2-mv02,代入數據解得W=-3 800 J,故B正確。 2.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電梯在地板上放置一質量為m的物體,鋼索拉著電梯由靜止開始向上做加速運動,當上升高度為H時,速度達到v,則( )A.地板對物體的支持力做的功等于mv2B.地板對物體的支持力做的功等于mgHC.鋼索的拉力做的功等于Mv2+MgHD.合力對電梯做的功等于Mv2解析:選D 對物體由動能定理得WFN-mgH=mv2,故WFN=mgH+mv2,故A、B錯誤;鋼索拉力做的功WF拉=(M+m)gH+(M+m)v2,故C錯誤;由動能定理知,合力對電梯做的功應等于電梯動能的變化量Mv2,故D正確。3.如圖所示,在輕彈簧的下端懸掛一個質量為m的小球A,若將小球A從彈簧原長位置由靜止釋放,小球A能夠下降的最大高度為h。若將小球A換為質量為2m的小球B(A、B均可視為質點),仍從彈簧原長位置由靜止釋放,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不計空氣阻力,則小球B下降h時的速度為( )A. B.C. D.0解析:選B 對彈簧和小球A,根據機械能守恒定律得小球A下降h高度時彈簧的彈性勢能Ep=mgh;對彈簧和小球B,當小球B下降h高度時,根據機械能守恒定律有Ep+×2mv2=2mgh;解得小球B下降h時的速度v=,故B正確。4.如圖所示,在水平臺面上的A點,一個質量為m的物體以初速度v0拋出,不計空氣阻力,以水平地面為零勢能面,則當它到達B點時的機械能為( )A.mv02+mgh B.mv02+mgHC.mgH-mgh D.mv02+mg(H-h)解析:選B 拋出的物體在不計空氣阻力的情況下滿足機械能守恒,因此物體在B點時的機械能等于A點時的機械能,選地面為零勢能面,則物體在A、B點機械能都是mv02+mgH,故B正確。5.如圖所示,在豎直面內固定一光滑的硬質桿ab,桿與水平面的夾角為θ,在桿的上端a處套一質量為m的圓環,圓環上系一輕彈簧,彈簧的另一端固定在與a處在同一水平線上的O點,O、b兩點處在同一豎直線上。由靜止釋放圓環后,圓環沿桿從a運動到b,在圓環運動的整個過程中,彈簧一直處于伸長狀態,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圓環的機械能保持不變B.彈簧對圓環一直做負功C.彈簧的彈性勢能逐漸增大D.圓環和彈簧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解析:選D 由幾何關系可知,當圓環與O點的連線與桿垂直時,彈簧的長度最短,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小。在圓環從a到C的過程中彈簧對圓環做正功,而從C到b的過程中彈簧對圓環做負功,圓環的機械能是變化的,故A、B錯誤;當圓環與O點的連線與桿垂直時,彈簧的長度最短,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小,所以彈簧的彈性勢能先減小后增大,故C錯誤;在整個過程中只有重力和彈簧的彈力做功,圓環和彈簧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故D正確。6.一半徑為R的圓柱體水平固定,橫截面如圖所示。長度為πR、不可伸長的輕細繩,一端固定在圓柱體最高點P處,另一端系一個小球。小球位于P點右側同一水平高度的Q點時,繩剛好拉直。將小球從Q點由靜止釋放,當與圓柱體未接觸部分的細繩豎直時,小球的速度大小為(重力加速度為g,不計空氣阻力)( )A. B.C. D.2解析:選A 當與圓柱體未接觸部分的細繩豎直時,小球下落的高度為h=πR-R+R=R,小球下落過程中,根據動能定理有mgh=mv2,聯立以上兩式解得v=,故A正確,B、C、D錯誤。7.如圖所示,小球從A點以初速度v0沿粗糙斜面向上運動,到達最高點B后返回A,C為AB的中點。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小球從A到B過程與從B到A過程,時間相等B.小球從A到B過程與從B到A過程,動能變化量的大小相等C.小球從A到C過程與從C到B過程,時間相等D.小球從A到C過程與從C到B過程,動能變化量的大小相等解析:選D 因斜面粗糙,小球在運動中機械能不斷減小,可知小球回到A點的速度小于v0,再由勻變速直線運動中=可知小球在從A運動到B的過程中平均速度大于小球從B返回A的過程中的平均速度,而兩過程中位移大小相同,故運動時間不等,故A錯誤。由動能定理可知小球動能的變化量等于合外力所做的功,兩過程位移大小相同,而從A到B過程中合力FAB=mgsin θ+f大于返回時合力FBA=mgsin θ-f,故小球從A運動到B的過程中合外力做功多,動能變化大,故B錯誤。小球從A到C過程中最小速度等于小球從C到B過程中的最大速度,因為小球從A到C與從C到B的兩過程中位移大小是相等的,所以運動時間不等,故C錯誤。小球在從A到C過程與從C到B過程中所受合力相等,由動能定理可知動能變化量的大小相等,故D正確。8.如圖所示,質量、初速度大小都相同的A、B、C三個小球,在同一水平面上,A球豎直上拋,B球以傾斜角θ斜向上拋,空氣阻力不計,C球沿傾角為θ的光滑斜面上滑,它們上升的最大高度分別為hA、hB、hC,則( )A.hA=hB=hC B.hA=hBC.hA=hB>hC D.hA=hC>hB解析:選D A球和C球上升到最高點時速度均為0,而B球上升到最高點時仍有水平方向的速度,即仍有動能。對A、C球由機械能守恒得mgh=mv02,得h=。對B球,mgh′+mv2=mv02,得h′=9.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小球用長為L的輕質細線懸于O點,與O點處于同一水平線上的P點處有一根光滑的細釘,已知OP=,在A點給小球一個水平向左的初速度v0,發現小球恰能到達跟P點在同一豎直線上的最高點B。求:(1)小球到達B點時的速率;(2)若不計空氣阻力,則初速度v0;(3)若空氣阻力不能忽略,則初速度需變為v0′=3 時才可以恰好到達最高點B,則小球從A到B的過程中克服空氣阻力做的功。解析:(1)小球恰能到達最高點B,則在最高點有mg=,小球到達B點時的速率v= 。(2)從A至B的過程,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得-mg=mv2-mv02,解得v0= 。(3)空氣阻力是變力,設小球從A到B的過程中克服空氣阻力做功為Wf,由動能定理得-mg-Wf=mv2-mv0′2,解得Wf=mgL。答案:(1) (2) (3)mgL組—重應用·體現創新10.(多選)如圖甲,在蹦極者身上裝好傳感器,可測量他在不同時刻下落的高度及速度。蹦極者從蹦極臺自由下落,利用傳感器與計算機結合得到如圖乙所示的速度(v)—位移(l)圖像。蹦極者及所攜帶設備的總質量為60 kg,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整個下落過程,蹦極者及設備組成的系統機械能不守恒B.從彈性繩剛伸直開始,蹦極者做減速運動C.蹦極者動能最大時,彈性繩的拉力大小等于重力D.彈性繩的彈性勢能最大值為15 600 J解析:選CD 不計空氣阻力,只有重力和彈性繩彈力做功,整個下落過程中蹦極者及設備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A錯誤;彈性繩剛伸直時彈性繩的拉力小于蹦極者的重力,蹦極者繼續做加速運動。當拉力等于重力時,蹦極者所受合外力為0,速度達到最大,動能達到最大。當拉力大于重力時,蹦極者開始做減速運動,到最低點時速度為0,B錯誤,C正確;從圖像可知,下落的最大高度為26 m,由E=mgh=60×10×26 J=15 600 J,D正確。11.如圖所示,在傾角θ=30°的光滑固定斜面上,放有兩個質量分別為mA=1 kg和mB=2 kg的可視為質點的小球A和B,兩球之間用一根長L=0.2 m的輕桿相連,小球B距水平地面的高度h=0.1 m。兩球由靜止開始下滑到光滑地面上,不計球與地面碰撞時的機械能損失,g取10 m/s2。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整個下滑過程中A球機械能守恒B.整個下滑過程中輕桿沒有作用力C.整個下滑過程中A球機械能的減少量為 JD.整個下滑過程中B球機械能的增加量為 J解析:選C A、B兩球均在斜面上滑動的過程中,設輕桿的作用力大小為F。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對整體有(mA+mB)gsin 30°=(mA+mB)a,對B有F+mBgsin 30°=mBa。聯立解得F=0,即在斜面上滑動的過程中,只有重力對A球做功,所以A球在B球到地面之前,在斜面上運動時機械能守恒。在斜面上下滑的整個過程中,只有重力對系統做功,系統的機械能守恒,得mAg(h+Lsin 30°)+mBgh=(mA+mB)v2,解得v= m/s。在斜面上下滑的整個過程中B球機械能的增加量為ΔEB=mBv2-mBgh= J。根據系統的機械能守恒知,A球機械能的增加量為ΔEA=-ΔEB=- J,分析可知A在斜面上、B在水平面上運動過程中輕桿有作用力,故A、B、D錯誤,C正確。12.如圖所示,彎曲斜面與半徑為R的豎直半圓組成光滑軌道,一個質量為m的小球從高度為4R的A點由靜止釋放,經過半圓的最高點D后做平拋運動落在水平面的E點,忽略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為g),求:(1)小球在D點時的速度vD;(2)小球落地點E離半圓軌道最低點B的位移x;(3)小球經過半圓軌道的C點(C點與圓心O在同一水平面)時對軌道的壓力大小。解析:(1)小球從A到D,根據機械能守恒定律可得mg(4R-2R)=mvD2,整理可以得到vD=2。(2)小球離開D點后做平拋運動,根據平拋運動規律可知:水平方向有x=vDt,豎直方向有2R=gt2,整理可以得到x=4R。(3)從A到C,根據機械能守恒定律得mg(4R-R)=mvC2,在C點,根據牛頓第二定律FN=m,整理可以得到FN=6mg。由牛頓第三定律可知,小球經過半圓軌道的C點時對軌道的壓力大小為6mg。答案:(1)2 (2)4R (3)6mg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5張PPT)習題課三 動能定理和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應用綜合提能(一) 動能定理與機械能守恒定律的綜合應用【知識貫通】機械能守恒定律和動能定理的比較比較內容 機械能守恒定律 動能定理表達式 E1=E2ΔEk=-ΔEpΔEA=-ΔEB W=Δek物理意義 重力或彈力做功的過程是動能與勢能轉化的過程 合外力對物體做的功是動能變化的量度應用范圍 只有重力或彈力做功 無條件限制關注角度 守恒的條件和初末狀態機械能的形式及大小 動能的變化及合外力做功情況(1)假設螺旋滑梯光滑,則小孩從B處滑出時的速度v1多大?(2)若有人建議將該螺旋滑梯改建為傾斜直線滑梯,并保持高度差與總長度不變。已知小孩與傾斜直線滑梯間的動摩擦因數μ=0.25,若小孩仍從頂端由靜止自然下滑,則從底端滑出時的速度v2多大?答案:(1)0.90 m (2)0.90 J (3)4.0 m/s答案:1 m[特別提醒]當題目不涉及中間量時,選擇全程法應用動能定理更簡單、更方便。典例2 如圖所示,ABCD為一位于豎直平面內的軌道,其中BC水平,A點比BC高出10 m。BC長1 m,AB和CD軌道光滑且與BC平滑連接。一質量為1 kg的物體,從A點以4 m/s的速度開始運動,經過BC后滑到高出C點10.3 m的D點時速度為零,g取10 m/s2,求:(1)物體與BC軌道間的動摩擦因數;(2)物體第5次經過B點時的速度大小;(3)物體最后停止的位置距B點多少米。[答案] (1)0.5 (2)13.3 m/s (3)距B點0.4 m【集訓提能】3.(2023·廣東1月學考)(多選)如圖所示,軌道NPQ固定在豎直平面內,NP段水平且粗糙,PQ段為光滑半圓弧,半徑為R。質量為m并可視為質點的物體以初速度v從N點沿水平軌道向右運動,剛好能到達最高點Q。重力加速度為g,則下列選項正確的有( )答案:BCD 4.(2024·廣東廣州高一期末)(多選)一輛質量為m的汽車由靜止開始,以恒定功率P1從底端運動到頂端,如圖甲所示;然后汽車以恒定功率P2由靜止從頂端返回到底端,如圖乙所示。圖甲、乙中汽車行駛的最大速度都為v,已知斜面高度為h,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汽車行駛過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答案: ABD 綜合提能(三) 應用機械能守恒定律解決三類模型問題【知識貫通】1.輕繩連接的物體系統(1)常見情景(如圖習所示)。(2)三點提醒①分清兩物體是速度大小相等,還是沿繩方向的分速度大小相等。②用好兩物體的位移大小關系或豎直方向高度變化的關系。③對于單個物體,一般繩上的力要做功,機械能不守恒;但對于繩連接的系統,機械能則可能守恒。2.輕桿連接的物體系統(1)常見情景(如圖所示)。(2)三大特點①平動時兩物體線速度大小相等,轉動時兩物體角速度相等。②桿對物體的作用力并不總是沿桿的方向,桿能對物體做功,單個物體機械能不守恒。③對于桿和物體組成的系統,忽略空氣阻力和各種摩擦且沒有其他力對系統做功,則系統機械能守恒。3.輕質彈簧連接的物體系統(1)題型特點由輕質彈簧連接的物體系統,一般既有重力做功,又有彈簧彈力做功,這時系統內物體的動能、重力勢能和彈簧的彈性勢能相互轉化,而總的機械能守恒。(2)兩點提醒①對同一彈簧,彈性勢能的大小由彈簧的形變量決定,無論彈簧伸長還是壓縮。②物體運動的位移與彈簧的形變量或形變量的變化量往往有關聯。[答案] (1)2 m/s (2)0.2 m【集訓提能】6. (多選)如圖所示,光滑細桿AB、AC在A點連接,AB豎直放置,AC水平放置,兩相同的中心有小孔的小球M、N,分別套在AB和AC上,并用一細繩相連,細繩恰好被拉直,現由靜止釋放M、N,在運動過程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M球的機械能守恒B.M球的機械能減小C.M和N組成的系統的機械能守恒D.繩的拉力對N做負功答案:BC 7.(多選)圖甲為某科技興趣小組制作的重力投石機示意圖。支架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輕桿AB可繞支架頂部水平軸OO′在豎直面內自由轉動。A端凹槽內裝有一石子,B端固定一配重。某次打靶時,將桿沿逆時針方向轉至與豎直方向成θ角后由靜止釋放,桿在配重重力作用下轉到豎直位置時石子被水平拋出。石子投向正前方豎直放置的靶,打到靶心上方的“6”環處,如圖乙所示。若要打中靶心的“10”環處,可能實現的途徑有 ( )A.增大石子的質量,同時減小配重的質量B.減小投石機到靶的距離,同時增大θ角C.增大投石機到靶的距離,同時減小θ角D.減小投石機到靶的距離,同時增大配重的質量答案:AC8.(多選)如圖所示,足夠長的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 輕質彈簧與A、B物塊相連,A、C物塊由跨過光滑小滑輪的輕繩連接。初始時刻,C在外力作用下靜止,繩中恰好無拉力,B放置在水平面上,A靜止。現撤去外力,物塊C沿斜面向下運動,當C運動到最低點時,B對地面的壓力剛好為零。已知A、B的質量均為m,彈簧始終處于彈性限度內,則上述過程中( )A.C的質量mC可能小于mB.C的速度最大時,A的加速度為零C.C的速度最大時,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小D.A、B、C構成的系統的機械能先變大后變小答案:BC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冊第八章機械能守恒定律習題課三動能定理和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應用課件.ppt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冊課時跟蹤檢測(二十)動能定理和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應用含答案(教師用).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