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3張PPT)8.1.1 日本第八章 我們鄰近的地區和國家2024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授課教師:********班 級:********時 間:********《日本》(第 1 課時)教案一、教學內容本節課主要學習日本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地形與氣候特征,分析自然環境對日本經濟和文化的影響,初步建立 “自然環境→區域發展” 的分析思路。二、課程目標運用地圖準確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海陸位置、經緯度位置)和領土組成(四大島及周邊島嶼)。通過地形剖面圖和氣候資料,歸納日本的地形、氣候特點,理解自然環境的獨特性。結合案例(如多火山地震、季風氣候特征),分析自然環境對日本民居、農業、文化等方面的影響。通過小組合作與地圖探究,提升空間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強化區域認知與綜合思維素養。三、教學目標核心素養具體表現區域認知能在地圖上指認日本的位置、領土組成及主要城市,識別其作為島國的地理特征。綜合思維分析日本地形、氣候與農業類型、傳統民居之間的因果關系。地理實踐力運用地圖和資料,解釋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應對措施。人地協調觀理解日本人民如何適應和利用自然環境,樹立因地制宜的發展觀念。四、教學重難點重點難點1. 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領土組成2. 日本的地形與氣候特征3. 自然環境對日本的影響1. 日本氣候的 “海洋性” 特征分析2. 火山地震帶的成因與防災措施的邏輯關聯五、教學方法地圖探究法:通過 “世界地圖”“日本地形圖” 等,引導學生自主獲取地理位置、領土組成等信息。對比分析法:對比日本與中國(或亞洲大陸)的氣候差異,突出日本氣候的海洋性特征。案例教學法:結合 “富士山”“櫻花季”“防震建筑” 等案例,具象化抽象地理知識。小組討論法:分析 “日本多山地形對農業的影響”“火山活動的利弊” 等問題,培養批判性思維。六、課時設計1 課時七、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5 分鐘)教師活動:播放短視頻《日本印象》(含櫻花、富士山、新干線、和服等畫面),提問:“視頻中展示了哪些日本的特色元素?這些元素與日本的自然環境有什么聯系?”展示 “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 圖,引導學生觀察日本與亞洲大陸的位置關系,提問:“日本是一個島國還是內陸國?它與哪個大洲隔海相望?”學生活動:觀看視頻并列舉日本特色,嘗試關聯自然環境(如 “櫻花盛開與氣候溫暖有關”“富士山是火山”)。觀察地圖,回答日本的海陸位置(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的島國)。設計意圖:通過直觀素材激發興趣,結合地圖快速建立 “島國” 的空間認知,為后續學習鋪墊。(二)新課講授1. 多山的島國(15 分鐘)教師活動:領土組成:展示 “日本領土組成” 圖,標注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島及周邊島嶼,提問:“日本的領土主要由哪幾個大島組成?哪個島嶼面積最大?”(本州島)強調 “島國” 特征: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如神戶、橫濱),對漁業、造船業、海運有利。地形特征:展示 “日本地形剖面圖” 和 “日本地形圖”,引導學生觀察:山地、丘陵占比(約 75%),平原狹小(關東平原最大)。富士山(海拔 3776 米,活火山,日本最高峰)的位置與象征意義。火山地震帶:播放動畫演示 “板塊運動”,解釋日本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提問:“火山活動會給日本帶來哪些影響?”(利弊分析:火山灰肥沃→農業,地震災害→防災措施)學生活動:在地圖上指認四大島位置,記憶名稱與分布。觀察地形剖面圖,歸納地形特點,理解山地多對人口、城市分布的影響(集中于沿海平原)。小組討論火山地震的利弊,如 “富士山是旅游資源,但地震可能引發海嘯”。設計意圖:通過地圖與動畫結合,突破 “島國地形” 與 “板塊運動” 的抽象難點,培養從 “現象→成因” 的分析能力。2. 深受海洋影響的氣候(15 分鐘)教師活動:氣候類型:展示 “日本氣候分布圖”,指出日本北部為溫帶季風氣候,南部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海洋性特征分析:對比東京與北京的氣候數據(如下表),提問:城市最冷月均溫(℃)最熱月均溫(℃)年降水量(mm)東京3.725.11610北京-4.326.1636引導學生分析:東京冬季較溫暖、夏季較涼爽,降水更豐富,說明日本氣候具有明顯的海洋性特征(受海洋和暖流影響)。櫻花與氣候:展示 “日本櫻花開放時間分布圖”,提問:“為什么櫻花開放時間從南向北逐漸推遲?”(緯度差異導致氣溫南北不同,體現氣候的地域性)學生活動:對比數據,歸納日本氣候的海洋性特征,理解海陸位置對氣候的影響。觀察櫻花開放時間差異,運用 “緯度影響氣溫” 的知識解釋現象。設計意圖:通過數據對比與生活案例(櫻花),將抽象的氣候特征轉化為可感知的現象,強化 “氣候→自然景觀→人文活動” 的關聯思維。3. 自然環境對日本的影響(10 分鐘)教師活動:農業與地形:提問:“日本山地多,平原狹小,這對農業生產有什么影響?”(耕地面積小,精耕細作,稻米、蔬菜、漁業發達)民居與防災:展示日本傳統木質民居和現代防震建筑圖片,解釋:木質結構輕便,抗震性強(適應多地震);現代建筑采用防震技術(如彈性結構、阻尼器)。文化與自然:簡要介紹 “櫻花文化”“溫泉文化” 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櫻花是春天的象征,溫泉與火山活動相關)。學生活動:結合地形特征,分析日本農業 “小型機械化、精耕細作” 的原因。觀察民居圖片,理解 “建筑適應自然環境” 的理念,如 “木質結構抗震,斜頂適應多雨”。設計意圖:通過農業、建筑、文化等多維度案例,系統展示 “自然環境影響人類活動” 的邏輯,落實人地協調觀。(三)課堂小結(3 分鐘)教師活動:繪制思維導圖總結核心知識:日本(第1課時)├─ 位置與領土:亞洲東部島國,四大島+小島,海岸線曲折├─ 地形:山地為主,富士山(活火山),平原狹小├─ 氣候:溫帶/亞熱帶季風氣候,海洋性顯著└─ 自然環境影響:農業、民居、文化、防災提問鞏固:“日本最大的島嶼是?富士山的成因?東京與北京氣候差異的主要原因?”學生活動:跟隨思維導圖復述重點,搶答問題強化記憶。設計意圖:通過結構化總結,幫助學生構建 “地理位置→自然特征→人類活動” 的分析框架,提升區域認知能力。(四)布置作業(2 分鐘)基礎題:在地圖上標注日本四大島名稱,描出太平洋和日本海的位置。比較日本與中國氣候的差異,簡要說明日本氣候海洋性特征的成因。拓展題:查閱資料:日本的防震減災措施(如學校地震演練、建筑法規等),制作一張信息簡報。開放題:思考:“日本是一個資源小國,但經濟高度發達。結合本節課所學的自然環境特征,猜測其經濟發展可能依賴哪些條件?”(為下節課 “經濟” 內容鋪墊)設計意圖:基礎題強化地圖技能與核心知識;拓展題鏈接現實,培養資料收集能力;開放題預設懸念,激發對下節課的探究欲望。5課堂檢測4新知講解6變式訓練7考試考法8小結梳理學習目錄1復習引入2新知講解3典例講解我國鄰近的國家中,以富士山作為國家的象征,被稱為“櫻花之國”的國家是哪一個?日本接下來,我們就要步入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探索了,也就是區域地理的探索,那首先要要去的一個國家就是跟我們國家很有淵源的國家——日本。課堂導入PART ONE01日本的自然環境Japan's natural environment旅游小活動:讀圖介紹日本的半球位置北半球在圖上找出日本與哪個大陸相連?★不與大陸相連,是一個島國東半球0°160°E20°W日本的自然環境經度:125°E——145°E旅游小活動:讀圖介紹日本的緯度位置25°N45°N緯度:25°N——45°N北溫帶日本的自然環境中緯度145°E130°E北臨鄂霍茨克海與中國相望旅游小活動:讀圖介紹日本的海陸位置日本海太平洋鄂霍茨克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西臨日本海與朝鮮、韓國、俄羅斯相望東海日本的自然環境最大內海緯度最高旅游小活動:讀圖介紹日本的組成部分北海道島面積最大本州島日本首都東京面積最小四國島位置最南九州島津輕海峽瀨戶內海日本的自然環境旅游小活動:對比兩地區海岸線特點海岸線平直特點海岸線曲折特點日本的自然環境小博主貼士:日本海岸線特點帶來的影響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特點神戶、橫濱(最大)兩大港口對漁業、造船業、海上運輸和對外貿易都十分有利。影響日本的自然環境北海道漁場北海道漁場是北太平洋漁場的中心,也是世界第一大漁場,位于北海道東南海域,浮游生物豐富,故魚群密集,主要是鮭魚、鯡魚、秋刀魚。博主小貼士:日本人愛吃海產品的原因日本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國,海洋漁業資源豐富。品種多,如三文魚、金槍魚等魚類及龍蝦、帝王蟹等蝦蟹類日本的自然環境關東平原富士山旅游小活動:分析日本地形地勢特征找出日本最高山★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狹小地形類型山地丘陵→中部,平原→沿海地形分布中部高,四周低地勢特征找出日本最大平原★富士山關東平原日本的自然環境旅游小活動:分析多山地對日本的影響多山地、丘陵→森林覆蓋率高,達68%,居世界前列日本的自然環境旅游小活動:分析日本的河流特征河流短且小面積狹小河流流速快地形崎嶇找出日本最長河流★信濃川日本的自然環境水能資源豐富秋田市的氣溫年較差比北京小,年降水量比北京多旅游小活動:分析日本的氣候特征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氣候具有明顯的海洋性特征日本的自然環境西北東南日本海太平洋冬季冬季降水較多(多降雪),西北季風經過日本海時攜帶大量的水汽,地處山地迎風坡。冬季風旅游小活動:思考為什么日本的氣候具有海洋性特征。日本海沿岸日本的自然環境西北東南日本海太平洋夏季夏季降水較多,從太平洋吹來東南季風,地處迎風坡。夏季風太平洋沿岸3月4月5月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旅游小活動:找出櫻花開放規律并分析原因緯度因素地形因素季風因素中部海拔高,導致氣溫更低。日本的自然環境日本屬典型的人多地少國家,人口1.27億,農業GDP僅占2%。山地和丘陵約占其國土總面積的80%,人均耕地僅有0.7畝,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一。日本主要種植水稻、小麥、大豆、蔬菜、水果、花卉和飼料作物等。與歐美國家所走的農業現代化的道路不同,日本走的是一條技術密集的在小農經濟基礎上的農業現代化之路。博主小貼士:日本的農業發展的特點日本的自然環境水稻種植業精耕細作科技水平高單產高PART TWO02日本的自然災害Natural disasters in Japan旅游小活動:說出日本的主要自然災害。日本的自然災害地震海嘯火山噴發臺風泥石流龍卷風雪災旅游小貼士:了解日本的地震災害。日本的自然災害日本是全球地震活動最頻繁的國家之一。近100年的時間里,日本共記錄4.0級及以上地震14194次,每2.6天發生一次;5.0級及以上地震3599次,每10天出現一次;6.0級及以上地震659次,平均每55.4天發生一次;7.0級及以上地震94次,平均每388天出現一次;旅游小活動:讀圖分析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日本的自然災害日主要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處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地殼運動活躍,所以多火山和地震。能登半島地震等級7.5級,死亡人數總計462人,包含直接死亡227人、“災害相關死亡”235人。海地地震等級7.0級,導致31.6萬人死亡,48萬人失去家園,370萬人受災。博主小貼士:對比兩地數據,找出其特點。日本的自然災害旅游小活動:兩國相比,為什么日本的地震傷亡小?博主小貼士:了解日本的防震減災措施。日本的自然災害Ⅰ木質結構的民居日本的民居多使用質地輕、強度高的建筑材料,結構設計耐震、減震能力強,可以抵抗7級以上的地震。博主小貼士:了解日本的防震減災措施。日本的自然災害Ⅱ大規模防震演習每年9月1日,日本全國上下動員起來,舉行大規模防震演習。圖為中學生在進行防震演習。博主小貼士:了解日本的防震減災措施。日本的自然災害Ⅲ隨處可見的避難場所日本的城市公園建有防災減災設施,可作為避難、急救、臨時生活場所,也可用于防災教育。博主小貼士:了解日本的防震減災措施。日本的自然災害Ⅳ大量印發防災手冊為了讓人們更好地應對災害,日本各地制作了防災手冊。手冊提供災前準備、災時應對、災后恢復等多方面實用信息。博主小貼士:了解日本的防震減災措施。日本的自然災害Ⅴ先進的地震預警系統為使用先進的地震預警系統,在地震來前10秒發出警報,通過廣播等形式,發送到各個居民手中。日本的自然災害地震災區位于高原高寒地區,震中10公里范圍內平均海拔約4471米。截至8日12時,地震已造成126人遇難、188人受傷,倒塌房屋3612戶。截至9日6時,受災群眾人數達6.15萬名。日本的自然災害旅游小活動:讀圖解釋我國多地震的原因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日本的自然災害旅游小話題:我國也是多地震的國家,日本哪些措施值得我們學習?建立自然災害預警機制加強防震教育提升民眾的自救能力提高建筑的抗震標準【觀看視頻】航拍中國宣傳片日本的自然災害旅游小活動:讀圖解釋我國多地震的原因博主小貼士:了解日本的其他自然災害。日本的自然災害2024年8月,日本拜西北太平洋所賜成為氣象界“頂流”——憑借5次臺風頻繁沖上熱搜。繼5號臺風“瑪莉亞”登陸之后,6號“山神”、7號“安比”、8號“悟空”、10號“珊珊”前赴后繼地趕往日本方向。臺風博主小貼士:了解日本的其他自然災害。日本的自然災害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日本氣象局決定把具有噴發記錄的火山稱為活火山。 1975年被選為活火山的共計77座。2017年又選出一座,現在日本活火山的數量變為了111座。火山噴發旅游小活動:思考火山噴發有沒有好處?日本的自然災害火山灰帶來肥沃的土壤火山分布地區溫泉眾多火山形成著名的旅游景點博主小貼士:了解日本的其他自然災害。日本的自然災害日本市一個處于地震帶的國家,加上周邊是太平洋,每次海底發生火山爆發或者地震,都會對周邊海域形成沖擊如果發生的火山級別比較大,就會發生大的海嘯。海嘯博主小貼士:了解日本的其他自然災害。日本的自然災害日本是群島國家,周圍海域廣闊,提供大量水汽;冬季盛行西北季風,經過日本海,同樣會帶來水汽,為冬季降雪提供彈藥。地形以山地地形為主,而且山地海拔較高,西北風吹向日本會碰到地形的阻擋,形成強烈的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增加降雪量。暴風雪1星題 基礎練多火山、地震的島國讀日本示意圖,完成1~2題。1. 從緯度位置看,日本大部分位于( )AA. 北溫帶、中緯度 B. 熱帶、低緯度C. 北寒帶、高緯度 D. 南溫帶、中緯度日本的緯度范圍大致是23.5°N—45°N,大部分位于中緯度、北溫帶。2. 下列關于圖中數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對應正確的是( )AA. ①—北海道島 B. ②—日本海C. ③—中國 D. ④—朝鮮讀圖可知,圖中數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分別是:①—北海道,②—太平洋,③—俄羅斯,④—中國。[2024·西安模擬] 2024年1月1日,日本石川縣能登半島發生7.6級地震并引發海嘯。結合日本島嶼分布圖,完成3~5題。3. 日本該次地震地點最接近的島嶼是( )BA. 四國島 B. 本州島C. 九州島 D. 北海道島4. 日本該次地震,與太平洋板塊和( )AA. 亞歐板塊的碰撞擠壓有關B. 亞歐板塊的張裂運動相關C. 美洲板塊的碰撞擠壓相關D. 美洲板塊的張裂運動相關5. 結合日本預防地震的經驗,下列關于校內人員避震的做法,錯誤的是( )BA. 在較高樓層的學生,可以躲避在課桌下B. 地震發生時,教學樓內的學生馬上跳樓C. 地震發生時需要學校領導和教師冷靜與果斷地指揮學生有序撤離D. 教師平時要結合教學活動,向學生們講述地震和避震知識2星題 中檔練[2024·北京模擬] 下面為日本、新西蘭簡圖。讀圖,完成6~8題。6. 兩國( )A①均位于溫帶 ②均屬于島國③地形以平原為主 ④城市多分布于內陸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讀圖可知,這兩國是日本和新西蘭,日本大致位于30°N——45°N,新西蘭位于35°S——46°S,兩國均位于溫帶,受海陸位置影響,氣候溫和濕潤;兩國地形均以山地、丘陵為主,城市多分布于沿海地區。7. 兩國河流均呈現短、小、流急特點是由于( )A①降水豐沛 ②國土狹長,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 ③多火山、地震 ④位于東半球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8. 兩國的房屋均以輕型材料為主,屋頂多為斜頂是為了( )CA. 節約成本 B. 生態環保 C. 防震排水 D. 原料短缺[2024·鄭州模擬] 北海道是日本地熱能蘊藏量最豐富和應用最廣泛的地區。近年來,北海道部分地區利用溫泉熱能和雪水在地熱溫室里成功種植了只能在熱帶、亞熱帶生長的芒果,這種地熱溫室內種植的芒果,噴灑農藥少、果質好、收益高。下面為日本北海道地熱區分布圖。讀圖,完成9~11題。9. 北海道( )BA. 位于南溫帶 B. 氣候的海洋性特征顯著C. 地勢西高東低 D. 河流眾多,航運價值高讀圖可知,北海道位于北溫帶,深受海洋影響,氣候的海洋性特征顯著。北海道河流眾多,但短小急促,航運價值低,根據河流從中部流向四周海洋可以看出,北海道地勢中高周低。10. 北海道地熱資源豐富,主要是因為( )AA. 位于板塊交界處 B. 位于板塊的內部C. 四面都瀕臨海洋 D. 地形以山地為主11. 北海道冬季利用地熱溫室種植芒果的優勢條件有( )A①可利用地熱調控溫室溫度②冬季降雪多,春、夏季冰雪融水多③地表多火山灰,土壤肥沃④緯度低,熱量足;海拔高,光照強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北海道緯度較高,光照弱,熱量不足。3星題 提升練12.項目主題:走進日本項目背景:日本是我國的近鄰,北京某中學地理社團計劃利用寒假前往日本西部,以“走進日本”為主題開展研學旅行。讀研學地點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1)本次研學旅行的季節為______,說出本次研學旅行應準備的物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答兩種,合理即可)冬季羽絨服、手套、棉鞋、耳帽、圍巾等(2)此次研學旅行的四個地點位于日本冬季風的______(迎風/背風)坡,每年冬季從日本海吹來的______(風向)季風帶來了充足的水汽,遇冷形成豐富的降雪。迎風西北任務一 搜集信息,確定位置任務二 探究自然環境與生產、生活的關系苗場滑雪場是日本著名滑雪場,每年都吸引眾多愛好冬季運動的游客。滑雪場不但有多種多樣的場地和完善的設備,周邊還建有大型酒店、特色家庭旅館,共同構成了一大度假勝地。答案:位于冬季風的迎風坡,冰雪資源豐富;場地、設備、大型酒店和特色旅館等基礎設施完善,方便旅客游玩。(3)請根據材料簡要分析苗場地區發展冰雪經濟的條件。(從氣候、配套設施角度分析)日本是世界上溫泉最多的國家之一,全國分布著大大小小的溫泉,草津溫泉就是其中之一,以自然環境優美,療效極高而著稱,自古便作為治病健體的著名溫泉而遠近聞名。(4)簡要分析日本溫泉多的主要原因。答案: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和美洲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活躍,溫泉眾多。(或答日本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地殼活躍,溫泉眾多,語言合理即可)岐阜白川鄉有日本規模最大的“合掌造”村落,因極具特色,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岐阜縣森林茂密,冬季積雪深厚。“合掌造”是這里的傳統民居,為木制建筑物,屋頂厚大陡峭,呈“人”字形,如同雙手合十,因此得名。答案:示例:當地森林茂密,“合掌造”為木制建筑物,便于就地取材;冬季積雪深厚,屋頂坡度大,便于積雪滑落。(或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多地震,“人”字形結構穩定;木材質地較輕,可減輕地震帶來的危害。)(5)說明“合掌造”與當地自然環境的關系。(可從房屋建材、屋頂坡度、抗災能力等任選兩方面回答)思維導圖日本自然環境自然災害半球位置位于東半球、北半球海陸位置亞洲東部,東臨太平洋,西臨日本海,太平洋西北部四大島(本州島最大、北海道島、九州島、四國島)+若干小島位置地形類型地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面積狹小中部高,四周低原因防震減災措施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地殼運動活躍。木質民居、定期演習、加強預警等組成河流河流短小急促,水能資源豐富氣候類型特征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海洋性特征明顯災害頻發多臺風、地震、火山、海嘯地勢中部多山地丘陵,沿海多平原,最大平原為(關東平原)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