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1張PPT)8.3.1 印度(第1課時)第八章 我們鄰近的地區和國家2024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授課教師:********班 級:********時 間:********8.3.1 印度(第 1 課時)教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生能夠準確說出印度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和首都,在地圖上正確指出印度的位置,并描述其海陸位置特點。 詳細闡述印度三大地形區的分布及特點,說出主要河流恒河的基本概況及對印度的重要意義。 掌握印度主要的氣候類型、氣候特征,理解熱帶季風氣候對印度農業生產的影響。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閱讀地圖、圖表和相關資料,培養學生從圖文資料中提取地理信息、分析歸納地理特征的能力。 組織小組討論和案例分析活動,提升學生合作學習、探究問題以及表達觀點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激發學生對印度地理環境的探索興趣,培養學生對不同國家文化和地理環境的尊重與包容。 引導學生認識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的相互關系,樹立正確的人地協調觀。 二、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點。 印度的氣候類型及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征與影響。 (二)教學難點 分析熱帶季風氣候的形成原因及其對印度農業生產的利弊影響。 理解印度地形、氣候與農業分布之間的內在聯系。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地圖教學法、小組討論法、案例分析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5 分鐘) 播放一段精彩的印度寶萊塢歌舞視頻,視頻中展現印度獨特的服飾、歡快的音樂和熱情的舞蹈。 提問學生:“同學們,看完這段充滿異域風情的視頻,你們對印度有什么印象?想不想深入了解這個神秘而又充滿魅力的國家?” 由此引出本節課的主題 —— 印度。 (二)新課講授 1. 印度的地理位置和范圍(12 分鐘) (1)展示世界地圖,引導學生觀察印度在世界地圖中的位置,分析其經緯度位置(大致位于 8°N - 37°N,68°E - 97°E 之間)。 (2)結合地圖講解印度的海陸位置:印度位于亞洲南部,南臨印度洋,東瀕孟加拉灣,西臨阿拉伯海。強調印度是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展示印度的領土組成,包括印度半島大部分及周圍一些島嶼。 (3)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出印度的首都新德里,同時引導學生思考印度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組織小組討論并分享觀點,教師總結補充,如印度在印度洋貿易中的重要地位等。 2. 印度的地形特點(12 分鐘) (1)展示印度地形圖,引導學生觀察并找出印度的三大地形區:北部喜馬拉雅山脈、中部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2)分別講解三大地形區的特點:北部喜馬拉雅山脈高大雄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脈;中部恒河平原地勢低平,是由恒河沖積而成,土壤肥沃,是印度重要的農業區和人口密集區;南部德干高原起伏和緩,地勢西高東低。 (3)通過圖片展示喜馬拉雅山脈的雪山、恒河平原的農田和德干高原的地貌,加深學生對印度地形的直觀認識。同時,讓學生在空白地圖上填繪三大地形區的名稱,鞏固學習成果。 3. 印度的河流(8 分鐘) (1)在印度地形圖上標注出恒河,介紹恒河的發源地(喜馬拉雅山脈南麓)、流向(自西北向東南)、注入的海洋(孟加拉灣)。 (2)講解恒河對印度的重要意義:恒河是印度的 “圣河”,在印度的宗教、文化、經濟等方面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為沿岸地區提供了豐富的灌溉水源,促進了農業的發展;同時,也是重要的水運通道,對印度的交通運輸和經濟交流起到重要作用。此外,恒河在印度人民的生活和宗教信仰中占據特殊地位,許多宗教儀式和文化活動都在恒河沿岸舉行。 (3)展示恒河沿岸的生活場景和宗教活動圖片,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恒河對印度的重要性。 4. 印度的氣候(12 分鐘) (1)展示印度氣候分布圖,介紹印度主要的氣候類型為熱帶季風氣候。 (2)利用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分析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征: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講解旱季(10 月 - 次年 5 月)和雨季(6 - 9 月)的形成原因,結合季風的形成原理,通過動畫演示西南季風和東北季風的風向和影響,幫助學生理解。 (3)組織學生小組討論熱帶季風氣候對印度農業生產的影響,引導學生從有利和不利兩方面進行分析。每組派代表發言,教師總結:有利方面是雨季降水豐富,利于農作物生長;不利方面是西南季風不穩定,容易導致水旱災害,影響農業收成。展示印度水旱災害的圖片和相關新聞報道,加深學生的理解。 (三)課堂小結(5 分鐘) 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的重點內容: 印度的地理位置和范圍,包括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及首都。 印度的三大地形區及其特點,主要河流恒河的概況和重要意義。 印度的氣候類型、特征以及熱帶季風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四)課堂練習(5 分鐘) 選擇題 (1)印度大部分地區位于( ) A. 熱帶和亞熱帶 B. 亞熱帶和溫帶 C. 溫帶和寒帶 D. 寒帶和熱帶 (2)印度的 “圣河” 是( ) A. 印度河 B. 恒河 C. 湄公河 D. 布拉馬普特拉河 (3)印度的氣候類型主要是( ) A. 熱帶雨林氣候 B. 熱帶沙漠氣候 C. 熱帶季風氣候 D. 亞熱帶季風氣候 簡答題:簡述印度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征及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教師巡視學生答題情況,講解答案,針對學生的易錯點進行重點分析。 五、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應更加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加強地圖的分析和應用訓練,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在講解氣候相關內容時,可引入更多生活實例和數據資料,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氣候知識和復雜的影響機制。同時,關注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的參與度和表現,及時給予指導和反饋,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 5課堂檢測4新知講解6變式訓練7考試考法8小結梳理學習目錄1復習引入2新知講解3典例講解種姓制度 阿拉伯數字 十進制 世界辦公室猜猜是哪國核心素養要求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理解印度人口與資源、環境及經濟發展的關系。印 度印度位于亞洲地理分區中的哪個?找一找10°N北回歸線緯度位置:海陸位置:東臨:孟加拉灣西臨:阿拉伯海南臨:印度洋北靠:喜馬拉雅山緯度低,大部分在熱帶、亞熱帶地區。位置和范圍讀南亞地圖,找出印度的海陸位置和緯度位置。對照右圖找出數字所代表的印度鄰國。印度12456378-巴基斯坦中 國尼泊爾孟加拉國緬甸斯里蘭卡不 丹馬爾代夫位置和范圍印 度 地 形 地形區北 部中 部南 部山 地喜馬拉雅山脈高 原恒河平原平 原德干高原讀圖找出印度的主要地形,完成下面表格。自然環境德干高原恒河平原喜 馬 拉 雅 山 脈恒河自然環境南北高,中部低。沿南北方向做剖面圖,總結印度的地勢特征。印度圣河——恒河【意為“從天堂來”】自然環境學生活動一讀圖8.27-8.29,結合課后活動材料,了解印度的人口現狀,分析印度人口眾多的優勢和劣勢。1.讀圖,找出印度的總人口,總結出印度的人口特點。2.閱讀材料,歸納印度人口眾多的優勢。3.閱讀表格8.2,說說印度人口眾多對資源和經濟發展的壓力。印度人口增長迅速。1950年,印度人口不到4億;2020年,印度人口近14億,是世界人口大國。1.讀圖8.27,找出印度的2020年的總人口,總結出印度的人口特點。2020年日本65歲及以上人口接近30%,老齡化程度居全球第一,導致勞動力短缺、社會保障負擔加重等問題。讀日本和印度人口年齡構成圖,對比兩國間的人口年齡構成差異。圖8.28 印度人口年齡構成(2020年)圖8.7 日本人口年齡結構2020年印度剛剛達到老齡化的標準,印度勞動人口比重大,數量多。材料一:印度每年新增勞動力1800萬人左右,勞動力資源豐富,價格低廉。材料二:印度是世界上主要的稻米、小麥、甘蔗生產和消費國之一。材料三:印度是全球幾大移動電話市場之一。2008年,移動電話用戶達3.5億人。2.閱讀材料,歸納印度人口眾多的優勢。人口多,需求量大,市場廣闊。勞動力豐富而廉價。優勢1:優勢2:3.閱讀表8.2,說說印度人口眾多對資源和經濟發展的壓力。印度人均耕地面積、人均糧食產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糧食供給不足;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遠低于世界平均值,經濟發展水平較低。項目 人均耕地面積/公頃 人均糧食產量/千克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美元印度 0.11 220.63 1958世界 0.18 350.03 10798表8.2 印度與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糧食產量、國內生產總值的比較(2020年)有觀點認為,印度迅速增長的人口并非負擔,而是優勢;也有觀點認為,印度勞動力素質有待提高,需要控制人口數量,提高勞動力素質。說說你的看法。議一議活動前準備:1.查找有關印度人口年齡結構構成情況,人口受教育情況,職業素養等資料。2.了解人口增長過快對交通、就業、住房、環境、社會治安等方面的影響。居住擁擠、條件差交通擁擠就 業 困 難環境污染結合下面閱讀材料,分析印度的控制生育計劃為什么效果較差。20世紀70年代,為了控制人口數量,印度政府開始推行控制生育計劃,鼓勵一對夫婦只要兩個孩子。政府對不多于兩個孩子的夫婦在就業、教育、住房和醫療等方面給予照顧,退休后提供退休金。但是,印度的控制生育計劃只在城市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廣大的農村,多生子女現象依然非常普遍。議一議主題情境練探究印度“用電荒”的原因隨著印度經濟發展、人口的快速增長,印度出現電力供應緊張的局面,資源供需矛盾凸顯。為此,某中學的同學們以“印度用電荒”為主題開展了探究學習活動。據此完成下列探究任務。任務一 了解印度的概況了解印度的概況,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印度的“用電荒”問題。讀印度位置示意圖,完成1~2題。1. 亞洲地理分區中,印度位于( )A. 東南亞 B. 南亞C. 東亞 D. 中亞B2. 小組同學將印度地理位置歸納為“北山、南洋、東灣、西海”,其中錯誤的是( )BA. 北山指喜馬拉雅山 B. 南洋指太平洋C. 東灣指孟加拉灣 D. 西海指阿拉伯海印度是世界人口大國,讀1950—2020年印度人口數量變化圖和2020年印度人口年齡構成圖,完成3~4題。3. 據圖可知,印度的人口狀況是( )A. 人口數量多但增長速度緩慢B. 2010年人口數量超過14億C. 人口數量多且增長迅速D. 人口數量少,是人口小國C4. 人口增長快既有優勢,又有劣勢,印度人口增長狀況對印度發展的有利影響可能是( )DA. 交通擁擠,住房緊張 B. 老齡化比較嚴重C. 人均耕地少 D. 青壯年勞動力數量多任務二 分析印度“用電荒”的原因印度人口眾多,2023年印度人口已超過14億,用電量巨大。印度是個電力生產大國,在發電量上僅次于中國和美國,但人均用電的水平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這主要是因為印度的電力基礎建設落后,電力設備和電力線路嚴重老化。印度偷電現象嚴重,每年被偷走的電量估算達到了所生產電力的30%。夏季來臨,印度多地遭受熱浪襲擊,持續高溫導致用電緊張。下面為印度人口分布圖,據此完成5~8題。5. 據圖推測,印度用電量最大的地區可能 是( )CA. 印度河平原 B. 德干高原C. 恒河平原 D. 喜馬拉雅山脈6. 造成印度“用電荒”的原因可能是( )A①人口眾多,用電量大 ②電力設施老舊③偷電現象嚴重 ④發電總量過小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7. 小組同學為緩解印度的“用電荒”問題提出的措施,合理的是( )BA. 減少電力基礎設施,節約成本B. 加大科技投入,開發清潔能源C. 將礦產資源全部用于火力發電D. 實行限電政策,禁止居民用電可以通過加大科技投入,發展水力發電、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等,豐富電力資源的獲取途徑,緩解印度“用電荒”問題;加強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建設更多的發電廠、輸電線路和變電站,有利于提高電力供應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將礦產資源全部用于火力發電會導致能源安全問題和環境問題,因此不可取;禁止居民用電會影響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不可取。8. 印度的人口現狀,除了會造成“用電荒”以外,還可能出現( )B①人口老齡化 ②就業困難 ③國防兵源不足 ④交通擁堵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印度人口過多,會出現就業困難、交通擁堵、住房緊張、資源緊張、環境污染等問題。任務三 解決印度“用電荒”的措施9.為緩解用電荒問題,印度政府積極進行核能和水電開發。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內容。材料一 印度人口眾多,交通方式以鐵路運輸為主。該國的每年5月經常遭遇熱浪襲擊,持續高溫導致用電緊張。由于印度70%的電力依賴煤炭發電,為優先保障煤炭輸送及供應,政府決定減少客運量。材料二 核能是清潔、高效的能源,不僅對環境污染小,還能提供穩定的電力供應,但核廢料具有一定放射性,處置難度大,核泄漏事故對自然環境和人類社會危害巨大。材料三 印度地形與核電站分布圖(1)老師告訴小組同學,印度水電資源蘊藏量最大的是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從地形地勢角度分析該流域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答案:該河流發源于喜馬拉雅山脈北麓,流域內地形崎嶇,地勢落差大。(2)目前印度有近三分之一的電力來自水力發電、核電等非化石能源,分析印度大力發展水電、核電的意義。答案:保障電力供應;減少環境污染;促進經濟發展等。(3) 有人建議在印度大力建設核電站,你是否同意此觀點,請說明理由。答案:同意,在印度大力建設核電站不僅可以為印度提供穩定的電力供應,滿足國內能源需求,還能降低印度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改善生態環境。不同意,大力開發核能發電存在安全隱患,核廢料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處置難度大,核泄漏事故對自然環境和人類社會危害大。(根據材料二中核能發電的利與弊作答,觀點明確,理由合理即可)(4)針對上述材料所描述的狀況,假如你是印度的一名政府官員,你將采取哪些應對措施?答案:保障煤炭供應,拓寬能源供應方式;大力發展水電,開發新能源;號召民眾節約用電等。(觀點明確,理由合理即可)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