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重慶市鳳鳴山中學教共體學校2024一2025學年度下期A.四一二政變B.西安事變C.九一八事變D.七七事變6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代表包括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初2023級歷史半期試題階級以及由官僚資產階級、地主階級中分化出來的愛國民主分子。這反映()A全國人民空前團結B.代表來源廣泛C.社會高度認同D群眾熱情參與考試說明:1.考試時間:與道德與法治合堂共90分鐘:2.試題總分:50分:3.試卷頁數:6頁7.《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是志愿軍出國作戰期間創作而成。1993年7月,在抗美援朝戰爭勝利40注意事項:1.答題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周年之際,曲作者周巍峙將珍藏多年的戰歌手稿捐獻給抗美援朝紀念館。這一手稿可以作為研究抗2.答選擇題時,必須使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美援朝歷史的()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3.答非選擇題時,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答案書寫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A.實物史料B.口述史料C.圖像史料D.考古資料4.所有題目必須在答題卡上作答,在試題卷上答題無效。8.1956年7月13日,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總裝線,裝配出新中國第一輛C410型載重汽車,毛主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在備選答案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席親自命名“解放”,標志著中國結束了不能自主生產汽車的歷史。這一成就直接得益于()1林則徐說,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左宗棠說,身無半畝,心憂天下:鄧世昌說,吾輩A.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工業奠基B.“一五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從軍衛國,早置生死于度外。上述人物的言論體現了他們的共同價值追求是()C.改革開放時期的先進技術引進D.三大改造完成后的所有制變革A.開拓拼搏B.變法圖強C.因循守舊D.熱血報國9.某檔案館收藏的一份1955年的文件寫道:“茲批準王記鐵器鋪加入第三手工業合作社,原有生2運用表格梳理重大史事、歷史線索和時代特征是重要的學史方法。以下表格內容表明()產工具折價入股,按勞分配與按股分紅相結合。”這表明當時改造的特點是()時間1840一1842年1865—1878年1894一1895年1900一1901年A.全行業公私合營B.和平贖買政策實施C,生產資料集體所有D.保留資本主義成分10.下表是某同學整理的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譜系表,“鐵人精神”應屬于()侵略鴉片戰爭阿古柏侵占新疆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革命精神艱苦創業精神改革開放精神新時代偉大奮斗精神反抗三元里人民抗英左宗棠收復新溜臺灣民眾反割臺斗爭義和團運動紅船精神雷鋒精神小崗精神工匠精神A.列強侵略勢力伸向我國西南地區B.中華民族反抗侵略的堅定決心長征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特區精神脫貧攻堅精神C.統治階級對救亡圖存的不斷探索D.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A.革命精神B.艱苦創業精神C.改革開放精神D.新時代偉大奮斗精神3.史學家陳旭麓指出,“畢競使中國人看到了另一個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個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11.對比我國1978-2002年各類性質企業占比變化示意圖,這一變化主要是因為()木地把這部分引進到中國來,成為中西文化交沖融匯后兩者可能結合的一種特定形式。”19世紀中后50.5%期中國這種“移花接木”()77.6%22.4%A.開啟了中國經濟近代化的進程B.沉重打擊了清政府的腐朽統治8.7%1978年2002年C推動了中國政治民主化的起步D,粉碎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口國有企業圓集體企業口城市個體及其他企業4辛亥革命后,自由、平等、民主、博愛的思想得到廣泛傳播: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逐漸成為新A.公有制經濟已失去優越性B.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文化運動的主流。由此可見()C.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D.農村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A.思想解放是社會變革的先導B.社會變革促進了思想解放12.1992年鄧小平南方之行的核心觀點是:“中國只要不搞社會主義,不搞改革開放、發展經濟,不C.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D.歷史發展前進與曲折的統一逐步改善人民的生活,走任何一條路,都是死路。”這次談話()5.“盧溝橋,盧溝橋,男兒墳幕在此橋!最后關頭已來到,犧牲到底不屈撓…盧溝橋,盧溝橋,國A.推動改革開放繼續深化B.闡述了中國夢的宏偉藍圖家存亡在此橋!”在這里發生了()C.強調走群眾路線的背景D.完成了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初2023級歷史試題第1頁,共6頁初2023級歷史試題第2頁,共6頁重慶市鳳鳴山中學教共體學校 2024—2025 學年度下期初 2023 級歷史學科半期考試答案【答案】DBABD BABCB CADDA16. (14 分)【小題 1】特點:①土地政策的調整與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或國共關系、中國國情)的變化密切相關,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②始終關注農民的切身利益,重視民生。(2 分)調整:將抗戰時期的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政策改為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2 分)【小題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1 分)意義:①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 2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②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了土地的主人。③人民政權更加穩固,也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3 分)【小題 3】趨勢:上升(產值增加)(2 分)歷史原因:①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對農村經濟體制進行改革,促使農村經濟得到快速發展;②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帶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使農業發展迅速。③中央不斷豐富和完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內容,鼓勵農村居民開展多種經營,使得農村居民逐步解決溫飽問題。(三點答到兩點得滿分,2 分)【小題 4】圍繞農業改革要從農民的根本利益出發,立足基本國情,注重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 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發展;中國共產黨重視民生重視農業,言之成理即可。(2 分)17. (14 分)【小題 1】標志:三大改造的完成(2 分,只答到三大改造給 1 分)【小題 2】成就: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川藏公路、武漢長江大橋等(舉兩例 2 分,一五計劃期間的工業成就均可)探索: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2 分)【小題 3】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2 分)作用:①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②在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鄧小平解決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等一系列基本問題,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明了方向和道路。(4 分,一點 2 分)【小題 4】開放性回答,從中學生出發,言之成理即可(2)18. (7 分)觀點 2 分+論述 4 分+結論 1 分,觀點圍繞對外開放展開,論述必須舉兩個以上史實進行論述,結論完全照抄觀點不給分,進行必要升華。示例:觀點:對外開放促進中國經濟發展。論述:1980 年,中央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 4 個經濟特區。經濟特區的設置,有利于吸收僑資、外資和引進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2021 年,中國正式加入 WTO,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開拓了新空間,標志著我國改革開放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對外開放促進了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提高了綜合國力。結論:綜上所述,開放是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泉,我們應繼續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迎接挑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重慶市鳳鳴山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答案.docx 重慶市鳳鳴山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圖片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