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年中考歷史5月模擬押題卷(甘肅卷)03(原卷版+解答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年中考歷史5月模擬押題卷(甘肅卷)03(原卷版+解答版)

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歷史學科
2025年中考歷史5月模擬押題卷(甘肅卷)03(解答版)
(時間:60分鐘  滿分:5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D B A C D A B D
一、選擇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考古學家根據掌握的資料整理出如下算式,這些算式的出現源自秦朝(C)
1引=10丈=100尺,1尺=10寸,1寸=10分;
1斛=10斗,1斗=10升,1升=200毫升,
1斛=20 000毫升;1石=4鈞,1鈞=30斤,
1斤=16兩,1兩=24銖。
A.統一車軌    B.建立郡縣制
C.統一度量衡 D.統一貨幣
2.唐詩通常會把時空背景轉換成秦漢,如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宋詞經常提及不為兩宋控制卻有強烈文化符號意味的中國西北地區,如辛棄疾的“要挽銀河仙浪,西北洗胡沙”。這主要表明(C)
A.唐詩宋詞風格多樣名家輩出
B.科舉制度推動了文學的繁榮
C.家國情懷是超越時空的情感
D.秦朝漢朝邊境貿易較為興旺
3.《國是三論》一書評論道:“中國面臨大海,文物制度久已發達,人民所需無一不足……因此,上至朝廷,下至百姓,有自傲自大之風,不愿主動求市場與知識于海外,終于淪落到受他國侵略的地步。”據此推斷中國“終于淪落到受他國侵略的地步”是因為(D)
A.宋朝實行重文輕武政策
B.明朝科舉考試的變化
C.清朝實行文化專制政策
D.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4.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甘肅時指出:“隴南是紅軍長征途經地域最廣的地區之一,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都在這里留下過戰斗足跡。”紅軍長征勝利結束的標志是(B)
A.中央紅軍與陜北紅軍會師
B.紅軍三大主力會師
C.遵義會議的召開
D.國共兩黨聯合抗日
5.下圖是“圖說歷史—抗日戰爭”展覽活動中的一組圖片。這組圖片的主題是(A)
A.全民族的抗戰
B.正面戰場的浴血奮戰
C.艱苦卓絕的敵后抗戰
D.海外僑胞的輸財助戰
6.張謇認為,“欲興教育,赤手空拳,不先興實業,則上阻旁撓,下復塞之,更無憑借”。基于這一觀念,他創辦了(C)
A.《新青年》   B.《申報》
C.大生紗廠    D.江南機器制造總局
7.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50年 10月上旬多次召開會議,毛澤東指出:“采取上述積極政策,對中國、對朝鮮、對東方、對世界都極為有利。”“上述積極政策”是指(D)
A.在新解放區進行土改
B.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
C.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
D.進行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8.國王胡夫金字塔是這個國家最大的金字塔,高約146米,被列入古代世界十大奇觀之列。此外,這個國家還發現了80多座大小不等的金字塔。如果你要去實地游覽這些金字塔,應去今天的(A)
A.埃及  B.意大利 C.印度  D.伊拉克
9.“(他們)處于被奴役的最下層,又是大工業的產物,因而是現代社會中最革命、最有前途的階級……肩負著建設共產主義新世界的偉大歷史使命。”這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B)
A.《人權宣言》
B.《共產黨宣言》
C.《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D.《聯合國家宣言》
10.1929—1933年,美國很多人被卷入赤貧人群,連肥皂都買不起,只好使用豬油加草木灰和鹽做肥皂洗衣服。這種現象最有可能源于(D)
A.南北戰爭 B.殖民掠奪
C.美蘇冷戰 D.經濟大危機
二、材料解析題(共3小題,第11題7分,第12題9分,第13題6分,共22分)
11.(7分)中華文明多元融匯與大一統,是我們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的顯著特征。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從后來的歷史看,秦帝國廢棄了早先在諸王國發展起來的寫法眾多的語言文字,代之以全中國都能理解的統一文字。由于這種文字所共有的性質,證明是一種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統一的粘合劑”。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少數民族入侵中原后,為了鞏固政權也因漢文化發展相對成熟,逐漸“漢化”,其中最具代表的便是鮮卑族的改革……這一時期,胡漢兩種截然不同的文明在戰亂中相遇,促使了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融,這些發展使中華文化更加多元化,思想不局限于一種,為隋代大一統和唐開明的民族政策和開放之風做了充分鋪墊。
——高暢《魏晉時期胡漢沖突下的文化交融》
材料三 唐朝先進的經濟、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當時的中外交流出現了盛況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謂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澤被東西,中國同亞非歐頻繁往來,吸收外來文化的優秀成分,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音樂舞蹈相繼傳入中原地區,并日益流行,出現了“胡風盛行”的景象。
——摘編自《中國古代史 (全一冊)》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文字統一的歷史意義。(2分)
意義: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與發展;有利于鞏固國家統一。(每點1分,共2分)
(2)根據材料二,指出少數民族“漢化”的主要原因并概括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交融產生的影響。(3分)
原因:鞏固政權,漢文化發展相對成熟。(1分)影響:促使中華文化更加多元化;為隋唐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繁榮和發展奠定基礎。(每點1分,共2分)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唐文化的特點。(2分)
特點: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澤被東西。(每點1分,任答兩點得2分)
12.(9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國共產黨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實踐中探索中國革命與建設新路……在這個過程中,馬克思主義對近代中國的發展道路產生了獨一無二的影響;而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的創造性運用,又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摘編自《近代中國與世界》
材料二 我國改革開放發展的時空示意圖:
材料三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在一百年的非凡奮斗歷程中,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創造的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對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對于推動人類文明進步,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任理軒《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
(1)材料一中說“馬克思主義對近代中國的發展道路產生了獨一無二的影響”,你如何理解?(3分)
理解:喚醒了先進的中國人;中國共產黨創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中國共產黨人經過28年的英勇斗爭,最終取得了革命的勝利。(每點1分,共3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概述我國對外開放的特點。(3分)
特點:具有主動性;由沿海到內地;由點到面逐步推進;形成全方位格局。(每點1分,任答三點得3分)
(3)根據材料三回答,“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什么?(3分)
道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3分)
13.(6分)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穿越歷史的風煙眺望未來。
材料一 從15世紀末開始,人們認識世界的視野發生了重大變化,由亞歐“整體”擴展到歐亞非美四大洲聯系為一個整體。這種變化以及新興資本主義的發展,迅速開啟了從“狹隘地域性的存在”到“世界歷史性的存在”的發展進程。
材料二 1750—1914年間,歐洲人成功地將自己的優勢地位轉變為世界性的霸權;19世紀末,歐洲勢力控制了大部分亞洲和幾乎整個非洲地區……
——《新全球史》
材料三 世界政治家預言,19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舞臺將日益受到正在興起的德國、俄國和美國的影響,然而事實是,這三個國家中的第一個國家遭到了決定性的失敗;第二個國家在革命中崩潰了……
——保羅·肯尼迪《大國的興衰》
(1)材料一中“人們認識世界的視野發生了重大變化”源于哪一重大歷史事件?(2分)
歷史事件:新航路開辟。(2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歐洲人成功地將自己的優勢地位轉變為世界性的霸權”的政治、經濟因素各是什么?(2分)
政治因素: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1分)經濟因素: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推動。(1分)
(3)分析材料三,根據所學回答,20世紀初,德國“遭到了決定性的失敗”、俄國“在革命中崩潰”分別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
德國“遭到了決定性的失敗”: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失敗;(1分)俄國“在革命中崩潰”: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1分)
三、探究題(共8分)
14.(8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深化拓展平等、開放、合作的全球伙伴關系,擴大同各國利益的匯合點,推進大國協調和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請以“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為主題,在新中國建立75周年歷程中,從政治制度、經濟政策、外交策略、民族關系、祖國統一、科技文化等角度任選其二,確立一個觀點進行論述。(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語言通順;摘抄示例不得分)
【答題示例】
觀點:中國為世界和平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論述:1955年在萬隆會議上針對帝國主義破壞會議的陰謀和各國間的矛盾、分歧,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加強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2015年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成立,這是全球首個由中國倡議設立的多邊金融機構,旨在為亞洲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順利實施。
綜上所述,中國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角度:經濟政策、外交策略。
觀點:中國力量推動重塑世界政治經濟新秩序。
論述: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并立即把臺灣國民黨當局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這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發揮了重要作用。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邁出了對外開放的步伐。設立經濟特區,對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國內的進一步改革,擴大對外經濟交流,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為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有力地推動了經濟全球化進程。
結論:綜上所述,中國力量推動重塑世界政治經濟新秩序,構建和諧美好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將積極承擔大國責任,為全球共同發展貢獻中國力量。(8分)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歷史學科
2025年中考歷史5月模擬押題卷(甘肅卷)03(解答版)
(時間:60分鐘  滿分:5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D B A C D A B D
一、選擇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考古學家根據掌握的資料整理出如下算式,這些算式的出現源自秦朝(C)
1引=10丈=100尺,1尺=10寸,1寸=10分;
1斛=10斗,1斗=10升,1升=200毫升,
1斛=20 000毫升;1石=4鈞,1鈞=30斤,
1斤=16兩,1兩=24銖。
A.統一車軌    B.建立郡縣制
C.統一度量衡 D.統一貨幣
2.唐詩通常會把時空背景轉換成秦漢,如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宋詞經常提及不為兩宋控制卻有強烈文化符號意味的中國西北地區,如辛棄疾的“要挽銀河仙浪,西北洗胡沙”。這主要表明(C)
A.唐詩宋詞風格多樣名家輩出
B.科舉制度推動了文學的繁榮
C.家國情懷是超越時空的情感
D.秦朝漢朝邊境貿易較為興旺
3.《國是三論》一書評論道:“中國面臨大海,文物制度久已發達,人民所需無一不足……因此,上至朝廷,下至百姓,有自傲自大之風,不愿主動求市場與知識于海外,終于淪落到受他國侵略的地步。”據此推斷中國“終于淪落到受他國侵略的地步”是因為(D)
A.宋朝實行重文輕武政策
B.明朝科舉考試的變化
C.清朝實行文化專制政策
D.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4.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甘肅時指出:“隴南是紅軍長征途經地域最廣的地區之一,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都在這里留下過戰斗足跡。”紅軍長征勝利結束的標志是(B)
A.中央紅軍與陜北紅軍會師
B.紅軍三大主力會師
C.遵義會議的召開
D.國共兩黨聯合抗日
5.下圖是“圖說歷史—抗日戰爭”展覽活動中的一組圖片。這組圖片的主題是(A)
A.全民族的抗戰
B.正面戰場的浴血奮戰
C.艱苦卓絕的敵后抗戰
D.海外僑胞的輸財助戰
6.張謇認為,“欲興教育,赤手空拳,不先興實業,則上阻旁撓,下復塞之,更無憑借”。基于這一觀念,他創辦了(C)
A.《新青年》   B.《申報》
C.大生紗廠    D.江南機器制造總局
7.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50年 10月上旬多次召開會議,毛澤東指出:“采取上述積極政策,對中國、對朝鮮、對東方、對世界都極為有利。”“上述積極政策”是指(D)
A.在新解放區進行土改
B.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
C.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
D.進行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8.國王胡夫金字塔是這個國家最大的金字塔,高約146米,被列入古代世界十大奇觀之列。此外,這個國家還發現了80多座大小不等的金字塔。如果你要去實地游覽這些金字塔,應去今天的(A)
A.埃及  B.意大利 C.印度  D.伊拉克
9.“(他們)處于被奴役的最下層,又是大工業的產物,因而是現代社會中最革命、最有前途的階級……肩負著建設共產主義新世界的偉大歷史使命。”這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B)
A.《人權宣言》
B.《共產黨宣言》
C.《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D.《聯合國家宣言》
10.1929—1933年,美國很多人被卷入赤貧人群,連肥皂都買不起,只好使用豬油加草木灰和鹽做肥皂洗衣服。這種現象最有可能源于(D)
A.南北戰爭 B.殖民掠奪
C.美蘇冷戰 D.經濟大危機
二、材料解析題(共3小題,第11題7分,第12題9分,第13題6分,共22分)
11.(7分)中華文明多元融匯與大一統,是我們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的顯著特征。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從后來的歷史看,秦帝國廢棄了早先在諸王國發展起來的寫法眾多的語言文字,代之以全中國都能理解的統一文字。由于這種文字所共有的性質,證明是一種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統一的粘合劑”。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少數民族入侵中原后,為了鞏固政權也因漢文化發展相對成熟,逐漸“漢化”,其中最具代表的便是鮮卑族的改革……這一時期,胡漢兩種截然不同的文明在戰亂中相遇,促使了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融,這些發展使中華文化更加多元化,思想不局限于一種,為隋代大一統和唐開明的民族政策和開放之風做了充分鋪墊。
——高暢《魏晉時期胡漢沖突下的文化交融》
材料三 唐朝先進的經濟、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當時的中外交流出現了盛況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謂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澤被東西,中國同亞非歐頻繁往來,吸收外來文化的優秀成分,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音樂舞蹈相繼傳入中原地區,并日益流行,出現了“胡風盛行”的景象。
——摘編自《中國古代史 (全一冊)》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文字統一的歷史意義。(2分)
意義: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與發展;有利于鞏固國家統一。(每點1分,共2分)
(2)根據材料二,指出少數民族“漢化”的主要原因并概括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交融產生的影響。(3分)
原因:鞏固政權,漢文化發展相對成熟。(1分)影響:促使中華文化更加多元化;為隋唐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繁榮和發展奠定基礎。(每點1分,共2分)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唐文化的特點。(2分)
特點: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澤被東西。(每點1分,任答兩點得2分)
12.(9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國共產黨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實踐中探索中國革命與建設新路……在這個過程中,馬克思主義對近代中國的發展道路產生了獨一無二的影響;而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的創造性運用,又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摘編自《近代中國與世界》
材料二 我國改革開放發展的時空示意圖:
材料三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在一百年的非凡奮斗歷程中,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創造的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對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對于推動人類文明進步,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任理軒《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
(1)材料一中說“馬克思主義對近代中國的發展道路產生了獨一無二的影響”,你如何理解?(3分)
理解:喚醒了先進的中國人;中國共產黨創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中國共產黨人經過28年的英勇斗爭,最終取得了革命的勝利。(每點1分,共3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概述我國對外開放的特點。(3分)
特點:具有主動性;由沿海到內地;由點到面逐步推進;形成全方位格局。(每點1分,任答三點得3分)
(3)根據材料三回答,“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什么?(3分)
道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3分)
13.(6分)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穿越歷史的風煙眺望未來。
材料一 從15世紀末開始,人們認識世界的視野發生了重大變化,由亞歐“整體”擴展到歐亞非美四大洲聯系為一個整體。這種變化以及新興資本主義的發展,迅速開啟了從“狹隘地域性的存在”到“世界歷史性的存在”的發展進程。
材料二 1750—1914年間,歐洲人成功地將自己的優勢地位轉變為世界性的霸權;19世紀末,歐洲勢力控制了大部分亞洲和幾乎整個非洲地區……
——《新全球史》
材料三 世界政治家預言,19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舞臺將日益受到正在興起的德國、俄國和美國的影響,然而事實是,這三個國家中的第一個國家遭到了決定性的失敗;第二個國家在革命中崩潰了……
——保羅·肯尼迪《大國的興衰》
(1)材料一中“人們認識世界的視野發生了重大變化”源于哪一重大歷史事件?(2分)
歷史事件:新航路開辟。(2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歐洲人成功地將自己的優勢地位轉變為世界性的霸權”的政治、經濟因素各是什么?(2分)
政治因素: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1分)經濟因素: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推動。(1分)
(3)分析材料三,根據所學回答,20世紀初,德國“遭到了決定性的失敗”、俄國“在革命中崩潰”分別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
德國“遭到了決定性的失敗”: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失敗;(1分)俄國“在革命中崩潰”: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1分)
三、探究題(共8分)
14.(8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深化拓展平等、開放、合作的全球伙伴關系,擴大同各國利益的匯合點,推進大國協調和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請以“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為主題,在新中國建立75周年歷程中,從政治制度、經濟政策、外交策略、民族關系、祖國統一、科技文化等角度任選其二,確立一個觀點進行論述。(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語言通順;摘抄示例不得分)
【答題示例】
觀點:中國為世界和平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論述:1955年在萬隆會議上針對帝國主義破壞會議的陰謀和各國間的矛盾、分歧,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加強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2015年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成立,這是全球首個由中國倡議設立的多邊金融機構,旨在為亞洲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順利實施。
綜上所述,中國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角度:經濟政策、外交策略。
觀點:中國力量推動重塑世界政治經濟新秩序。
論述: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并立即把臺灣國民黨當局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這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發揮了重要作用。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邁出了對外開放的步伐。設立經濟特區,對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國內的進一步改革,擴大對外經濟交流,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為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有力地推動了經濟全球化進程。
結論:綜上所述,中國力量推動重塑世界政治經濟新秩序,構建和諧美好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將積極承擔大國責任,為全球共同發展貢獻中國力量。(8分)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州市| 嘉定区| 宁强县| 渝中区| 谷城县| 东源县| 赤城县| 乐山市| 榕江县| 漳州市| 阿尔山市| 池州市| 静海县| 娄底市| 云霄县| 化州市| 临城县| 巴彦县| 郎溪县| 泰来县| 连云港市| 靖安县| 凤冈县| 太白县| 勐海县| 宣汉县| 定南县| 鸡西市| 五峰| 横山县| 鄂州市| 哈密市| 青铜峡市| 樟树市| 元阳县| 博湖县| 赣州市| 闽侯县| 平远县| 宜兴市| 庄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