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5張PPT)第二單元 不同類型區域的發展第三節 產業結構轉型地區的發展——以珠三角地區為例第1課時 珠三角地區從傳統農業到加工制造業到高新技術產業“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珠三角地區舊時的桑田逐步被現代化的廠房所取代。目前,當地生產和生活圖景又在發生著變化,這種變化與區域的產業轉型密切相關。問題:珠三角地區的產業結構在經歷著怎樣的變化過程?為什么會發生這種變化?圖1 廣東佛山的基塘農業核心素養以某地區為例,分析地區產業結構變化過程及原因。課程標準1、結合材料,分析某地區的產業構成。(區域認知)2、結合材料,分析某地區產業發展中結構變化過程。(綜合思維)3、針對某地區產業發展結構變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措施。(地理實踐力)4、依據某地區產業結構變化的發展過程,為我國的其他城市產業發展提供合理建議。(人地協調觀)中國珠三角地區一般指“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包括廣州、深圳、珠海、東莞、中山、佛山、江門、惠州、肇慶等九市。珠江三角1980年8月,珠三角地區的深圳、珠海與汕頭、廈門一起成為全國首批設立的四個經濟特區。20世紀80年代以來,珠三角地區發揮“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堅持改革創新,產業結構大致經歷了三次明顯的變化過程。一、從傳統農業到加工制造業合作探究1讀書P43頁及圖,分析珠三角地區從傳統產業到加工制造業的發展過程。農業是珠三角地區的傳統產業,數百年前形成的“桑基魚塘”是當地生產經營特色。珠三角地區桑基魚塘隨著城鎮化發展,桑基魚塘逐漸變成了“雜基魚塘”,基面改種蔬菜、花卉、水果等。珠三角地區雜基魚塘20世紀80年代以后,珠三角地區加工制造業迅速發展。依托基塘農業發展紡織業珠江三角洲的電子廠珠江三角洲每個市、縣都有十幾萬至近百萬人旅居海外,海外華僑華人歷來有回鄉建設的傳統。改革開放后越來越多的華僑華人回鄉投資辦廠或建設公益事業。在珠江三角洲的外商投資項目中,大部分屬于華僑華人投資。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20世紀初,五邑華僑華人在家鄉建設的民居——碉樓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地理環境及產業轉移路徑示意 1:2500000讀圖,思考:20世紀70-90年代珠三角地區承接來自香港、臺灣的產業轉移,主要是什么類型的企業?為什么?該地區承改革開放政策之利,利用沿海、毗鄰港澳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通過“外引內聯”,吸引了香港大量中小型勞動密集型企業遷入。珠三角地區鄉鎮工業發展歷程20世紀80年代初,以南海、順德為代表的地區,鄉鎮企業逐步發展,珠三角地區鄉鎮工業開始起步。80年代中后期,在“引進來”及“出口導向”政策指引下,東莞利用當地廉價土地、大量外來勞動力和歐美等地外資,就近承接港澳地區的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發展“三來一補”“大進大出”的加工貿易。90年代初,東莞、惠州抓住臺灣等地傳統制造業和電子產業轉移的契機,建立了以“貼牌生產”為主要方式的鄉鎮工業園區。隨著鄉鎮工業發展和集鎮落戶政策放寬,珠三角地區的城鎮化發展更為迅速,成為全國市鎮數目多、密度大、城鎮化水平高的地區之一。珠三角傳統農業到加工制造業桑基魚塘雜基魚塘中小型勞動密集型企業如制鞋、玩具等電子產業如貼牌生產1.珠三角地區的農業經歷了“水稻田—桑基魚塘—雜基魚塘”的變遷,分析其原因。2.分析20世紀80年代初珠三角地區加工制造業迅速發展的有利區位條件。3.加工制造業的發展對珠三角地區產生了哪些影響?圖6 28世紀80年代珠三角加工業1.珠三角地區的農業經歷了“水稻田—桑基魚塘—雜基魚塘”的變遷,分析其原因。圖7 珠三角地區水稻田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市場對水產品、蔬菜、花卉的需求量增加,發展水產品養殖、蔬菜、花卉的利潤高于水稻種植業,加上農業科技的發展,農業結構發生了變化。圖8 珠三角區位2.分析20世紀80年代初珠三角地區加工制造業迅速發展的有利區位條件。改革開放政策;毗鄰港澳及沿海的優越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條件;廉價而豐富的勞動力;廉價的土地;廣闊的市場等。圖9 珠三角制鞋廠3.加工制造業的發展對珠三角地區產生了哪些影響?積極影響:①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工業化進程,促進經濟發展。②增加了就業機會,增加收入,促進了城鎮化,推動了基礎設施的建設。消極影響:人地矛盾加劇,出現環境污染、交通擁堵、住房緊張、地價上漲、城市管理壓力大等問題。二、從加工制造業到高新技術產業合作探究2讀書P44頁及圖,分析珠三角地區從加工制造業到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過程。珠三角地區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工業實力大為增強。隨著全國 對外開放范圍的不斷擴大,該地區的政策優勢已不明顯,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也在逐漸喪失。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產業,缺乏核心競爭力,已不能支撐珠三角地區工業化進一步發展,必須再次尋求產業結構的轉型與升級。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經濟全球化、信息化蓬勃發展,發達國家和地區進行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珠三角地區依托區位、人才、政策等優勢,抓住機遇,推進通信設備、計算機等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使高新技術產業逐漸成為當地主導產業。在出口貿易結構中、高新技術產品比例逐年增加,實現了從加工制造業到高新技術產業的轉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并成為主導。珠江三角洲大力引進高科技人才和技術,發展計算機、信息技術、生物工程等高新技術產業,實現改革開放的第二次騰飛。20 世紀 90 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區主導產業的變化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珠三角抓住機遇,實現了從加工制造業到高新技術產業的轉型。閱讀課本內容《從加工制造業到高新技術產業》,比較兩個階段的發展特點,完成表格。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時間 1979-1990年 1990年以后存在的問題優勢主導產業工業產值增長特點影響增長速度的原因政策和勞動力成本低優勢喪失高新技術產業較快投資規模擴大,高新技術產業附加值高工業實力較強工業基礎薄弱,礦產資源貧乏政策和僑鄉,豐富廉價的勞動力勞動密集型產業較慢投資規模小,勞動密集型產業附加值低1.根據表2-3-1的數據,繪制珠三角地區主要工業部門產值變化柱狀圖。2.說說該地區1999年、2015年產值居領先地位的各是哪些工業部門,產值增長最多的是哪兩個部門,分析上述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3.結合表2-3-1,計算珠三角地區“紡織、服裝服飾業”和“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比重發生的變化,分析這種產業結構變化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行業 1999年 2015年紡織、服裝服飾業 1015.85 4086.53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 2624.47 29463.68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 1034.00 11532.47醫藥制造業 135.09 1026.73金屬制品業 361.90 4449.39汽車制造業 440.66 5835.62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 108.83 4575.75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 383.75 5264.78工業總產值 9127.46 101 645.7表2-3-1 珠三角地區主要工業部門產值(單位:億元)1.根據表2-3-1的數據,繪制珠三角地區主要工業部門產值變化柱狀圖。如圖,2.說說該地區1999年、2015年產值居領先地位的各是哪些工業部門,產值增長最多的是哪兩個部門,分析上述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1999年產值領先的依次是: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紡織、服裝服飾業。2015年產值領先的依次是: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汽車制造業。與1999年相比,2015年產值增長最多的是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紡織、服裝服飾業等傳統加工制造業相對衰退的主要原因是:勞動力成本上升;地價上升;政府政策的轉變等。高新技術產業產值迅速增加的原因是:政府政策支持;毗鄰港澳、臨海的地理位置優勢,對外聯系便利;人才優勢;交通、通信便捷。從1999年到2015年,紡織、服裝服飾業的比重逐漸下降,由11.13%降為4.02%;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的比重上升,由11.33%增加到28.9%。這種產業結構的變化對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主要包括:普通勞動力就業比重減小,人口遷入速度放緩;對高素質勞動力需求增加,高技能人才遷入增加;推動了快速交通的建設;高技術產業的相關配套產業蓬勃發展,產業鏈日益完善;經濟效益提高,經濟質量提升等。3.結合表2-3-1,計算珠三角地區“紡織、服裝服飾業”和“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比重發生的變化,分析這種產業結構變化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珠三角加工制造業到高新技術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不能推動工業化發展勞動力等成本升高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推動工業化發展國際背景區位政策人才缺乏核心競爭力政策不明顯(共20張PPT)第二單元 不同類型區域的發展第三節 產業結構轉型地區的發展——以珠三角地區為例第2課時 第三產業的發展從小漁村蛻變成大都市!聽爺爺講述深圳人的奮斗故事!爺爺一生從事過哪些職業?讀書P45頁至P46頁及圖,分析珠三角第三產業發展的過程。合作探究3三、第三產業的發展讀書P45頁至P46頁及圖,分析珠三角第三產業發展的過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珠江三角洲地區第三產業的比重不斷上升,目前在GDP中的比重已經超過50%。第三產業以流通和服務為主要功能,具有能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等特點。近年來,珠三角地區又提出“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戰略,重點發展金融業、會展業、物流業、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商務服務業、外包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等,全面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現代服務業相比傳統服務業,具有層次高、附加值高、輻射范圍大等特點,是第三產業的發展方向。目前,珠三角地區與港澳地區在現代服務業領域進行深度合作、錯位發展,形成了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服務業部門和企業。思考:珠三角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優勢有哪些?良好的經濟基礎、數量龐大的人口、優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發達的信息聯系、眾多的高科技人才、高層次的對外開放水平等。產業結構演進規律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歷史經驗表明,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各國的產業結構會發生相應變化,這種變化具有鮮明的規律性。讀知識窗,說一說這種變化規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均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勞動力首先由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轉移,當人均國民收入水平進一步提高時,勞動力便由第一產業或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移。各產業之間收入的相對差異引起勞由低收入產業向高收入產業轉移。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讀書中材料及圖回答問題。1.讀圖2-3-6,說出廣州、東莞、深圳、中山、澳門和香港未來產業發展的方向,試分析為什么這樣定位。2.粵港澳大灣區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有什么意義?廣州:國際產業服務中心。東莞:國際制造服務中心。深圳:全球科技產業創新中心。中山:國家先進制造業基地。澳門:世界旅游休閑中心。香港:世界金融中心。定位的原因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城市的產業基礎;城市的區位和交通、通信特點;城市的產業優勢;城市的勞動力與科技人才優勢;城市的產業發展階段;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的錯位發展。1.讀圖2-3-6,說出廣州、東莞、深圳、中山、澳門和香港未來產業發展的方向,試分析為什么這樣定位。提高區域的國際金融樞紐地位;利于建設國際物流樞紐;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發展,提高附加值;科技服務、創新服務、品牌服務等利于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向更高層次發展;促進健康服務、家庭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提高生活水平;促進更廣泛、更多元的就業等。2.粵港澳大灣區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有什么意義?珠三角產業結構轉型桑基魚塘雜基魚塘勞動密集型企業高新技術產業第三產業不斷發展第一產業轉型第二產業轉型下表為我國某資源型城市三次產業所占比重變化統計表。讀表完成1-2題。年份 產業結構 1980 2000 2013第一產業(%) 21.2 13.8 22.4第二產業(%) 60.3 38.9 45.7第三產業(%) 18.5 47.3 31.91.有關該市產業結構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第三產業比重不斷下降B.1980年以第一產業為主C.第二產業比重先降后升D.2013年第二產業占比低C2.根據產業結構的變化趨勢,可推知該市在該時期處于區域發展階段的( )A.工業化階段 B.以傳統農業為主體的發展階段C.現代化階段 D.高效益的綜合發展階段 A瑞士和我國貴州省相隔萬里且經濟發展水平不同,但是兩地在自然地理環境、交通區位等諸多方面有相似之處。近年來,貴州省希望借鑒瑞士的發展經驗,促進自身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優化。下表示意瑞士和我國貴州省的產業結構。據此完成3-4題。3.關于地區產業結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不同國家和地區因資源稟賦、技術條件以及分工深化不同,產業結構存在差異B.產業結構可以體現經濟發展水平C.第一產業比重小的國家,農業一定不發達D.第三產業比重越高、第一產業比重越低,其形態越高級C4.與瑞士相比,我國貴州省產業結構的特征為( )A.農業以種植業為主 B.高端制造業比重大C.重化工業比重小 D.第三產業就業人數少A瑞士和我國貴州省相隔萬里且經濟發展水平不同,但是兩地在自然地理環境、交通區位等諸多方面有相似之處。近年來,貴州省希望借鑒瑞士的發展經驗,促進自身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優化。下表示意瑞士和我國貴州省的產業結構。據此完成3-4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3 產業結構轉型地區的發展——以珠三角地區為例 第1課時從傳統農業到加工制造業到高新技術產業 (35頁).pptx 2.3 產業結構轉型地區的發展——以珠三角地區為例 第2課時第三產業的發展 (20頁).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