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篇目 課時目標 單元主題《草船借箭》 能概括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理解 “草船借箭” 的關鍵策略;通過人物對話和行為,分析諸葛亮、周瑜、曹操的性格特點,體會對比手法的作用;感受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體會古典名著中 “智慧斗爭” 的魅力。 四大名著《景陽岡》 梳理武松打虎的情節脈絡,抓住動作描寫體會武松的勇猛與機敏;結合心理描寫分析武松 “倔強、愛面子” 的性格特點,理解人物的多面性;感受古典小說中 “英雄壯舉” 的敘事風格,激發對《水滸傳》的閱讀興趣。《猴王出世》 分段落層次,概括石猴出世、探洞、稱王的過程,體會神話色彩;通過動作和語言描寫,分析石猴 “頑皮、勇敢、領導力強” 的形象;感受《西游記》中自由反叛的精神,體會古典名著的想象力與文學性。《紅樓春趣》 從放風箏的場景中提取人物活動細節,分析寶玉、黛玉等人物的性格特點;理解 “放晦氣” 等古代習俗的文化內涵,體會古典名著中的生活情趣;對比不同名著的語言風格,感受《紅樓夢》細膩的描寫特點。作文寫作 結合單元名著閱讀,學習通過 “動作、語言、心理描寫” 刻畫人物形象;嘗試縮寫名著片段,保留主要情節并突出人物特點;激發對古典名著的改編興趣,培養創造性表達能力。語文園地 交流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如結合背景、借助影視、猜測詞義),提升自主閱讀能力;對比古今詞義差異,積累 “榜文、客官” 等古代詞匯,體會文言語言特點;背誦王維《鳥鳴澗》,感受山水詩的意境,積累經典詩詞。一、易讀錯的字字 / 詞 正確讀音 易錯點說明妒忌 dù jì “忌” 讀 jì(四聲),不讀 jí擂鼓 léi gǔ “擂” 在此處讀 léi(二聲),非 lèi弓弩手 gōng nǔ shǒu “弩” 讀 nǔ(三聲),不讀 nú血泊 xuè pō “泊” 在此處讀 pō(一聲),非 bó綽了梢棒 chāo le shāo bàng “綽” 讀 chāo(一聲),表示 “拿起”迸裂 bèng liè “迸” 讀 bèng(四聲),不讀 bìng鐫刻 juān kè “鐫” 讀 juān(一聲),不讀 juàn豁喇喇 huō lā lā “喇” 在此處讀 lā(一聲),非 lǎ/lá二、易寫錯的字字 易錯筆畫 / 結構 正確寫法提示忌 上半部分為 “己”,非 “已 / 巳” 注意第三筆不封口曹 上半部分為 “艸 + 曲”,下半為 “日” 不要漏寫中間的 “曲”插 右半部分為 “臿”,非 “番” 注意中間是 “千”+“臼”寨 上半部分為 “宀 + 二 + 丨”,下半為 “木” 不要寫成 “賽” 字少 “貝”蹦 左半為 “足”,右半為 “崩” 不要寫成 “蹦” 的右半部分少 “山”喇 左半為 “口”,右半為 “剌” 注意 “剌” 的寫法(非 “刺”)三、生字組詞妒:妒忌、嫉妒、妒恨 忌:忌諱、忌日、猜忌曹:曹操、曹軍、曹營 督:監督、督促、都督委:委托、委員、委屈 擂:擂鼓、擂臺(lèi)岡:景陽岡、山岡、岡巒 饑:饑餓、饑荒、饑渴榜:榜文、榜樣、榜單 杖:拐杖、手杖、權杖拖:拖欠、拖拉、拖地 墜:墜落、墜毀、墜地遂:遂心、未遂、毛遂自薦(suì) 迸:迸裂、迸發、迸濺澗:山澗、溪澗、澗水 挈:挈帶、挈領、拖男挈女劣:頑劣、惡劣、劣質 恰:恰似、恰好、恰當屜:抽屜、屜子、籠屜 嫣:嫣紅、嫣然、姹紫嫣紅諱:忌諱、避諱、諱言 敞:敞亮、寬敞、敞開四、多音字字 讀音 / 組詞 課文例句 / 用法綽 chāo(綽起梢棒)chuò(綽約) 《景陽岡》:“綽了梢棒”(拿起)泊 pō(血泊)bó(停泊) 《景陽岡》:“血泊”(液體聚集的地方)呵 ā(呵呀)hē(呵斥) 《猴王出世》:“列位呵”(語氣詞)喇 lā(豁喇喇)lǎ(喇叭) 《紅樓春趣》:“豁喇喇”(擬聲詞)擂 léi(擂鼓)lèi(擂臺) 《草船借箭》:“擂鼓吶喊”(敲擊)五、形近字字組 組詞示例 區別要點妒 vs 護 妒忌 / 保護 “妒” 從 “女”,與心理有關;“護” 從 “扌”,與動作有關吶 vs 納 吶喊 / 收納 “吶” 從 “口”,與聲音有關;“納” 從 “纟”,與接納有關寨 vs 賽 水寨 / 比賽 “寨” 下半為 “木”;“賽” 下半為 “貝”榜 vs 傍 榜文 / 傍晚 “榜” 從 “木”,與告示有關;“傍” 從 “亻”,與時間有關迸 vs 迸 迸裂 / 挺進(注意:無此字,示例為易錯混淆) “迸” 為 “辶 + 并”;勿寫為 “進”+“氵” 等諱 vs 偉 忌諱 / 偉大 “諱” 從 “讠”,與言語有關;“偉” 從 “亻”,與人物有關六、反義詞詞語 反義詞 課文出處妒忌 羨慕、欣賞 《草船借箭》推卻 接受、承擔 《草船借箭》遲延 提前、迅速 《草船借箭》疑惑 相信、確信 《草船借箭》踉踉蹌蹌 穩穩當當、大步流星 《景陽岡》喜不自勝 悲痛欲絕、悶悶不樂 《猴王出世》七手八腳 有條不紊、井然有序 《紅樓春趣》七、重點詞語(一)人物心理 / 行為妒忌:對勝過自己的人心懷怨恨。(《草船借箭》)軍令狀:接受軍令后寫的保證書,未完成愿受罰。(《草船借箭》)恥笑:鄙視和嘲笑。(《景陽岡》)抓耳撓腮:形容焦急無奈的樣子。(《猴王出世》)(二)動作 / 狀態一飲而盡:一口氣喝完,形容爽快。(《景陽岡》)踉踉蹌蹌:走路不穩的樣子。(《景陽岡》)七手八腳:人多手雜,動作紛亂。(《紅樓春趣》)天造地設:自然形成,合乎理想。(《猴王出世》)(三)特殊文化詞調度:管理安排工作、人力等。(《草船借箭》)晦氣:不吉利,倒霉。(《紅樓春趣》)八、重點句子(一)人物描寫句諸葛亮說:‘怎么敢跟都督開玩笑?我愿意立下軍令狀……’(《草船借箭》)賞析:語言描寫,表現諸葛亮沉著自信,將計就計。武松尋思道:‘我回去時,須吃他恥笑,不是好漢……’(《景陽岡》)賞析:心理描寫,體現武松好面子、固執無畏的性格。石猴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猴王出世》)賞析:動作描寫(瞑、蹲、縱、跳),刻畫石猴機智勇敢、敏捷靈巧。寶玉急的頭上的汗都出來了,眾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下……(《紅樓春趣》)賞析:神態與動作描寫,表現寶玉天真率直、孩子氣。(二)修辭句那大蟲吼一聲,卻似半天里起個霹靂,振得那山岡也動。(《景陽岡》)修辭:比喻(吼聲→霹靂)、夸張,突顯老虎兇猛,襯托武松勇武。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猴王出世》)修辭:排比、對偶,勾勒石猴自由自在的生活狀態。(三)對比句魯肅吃驚地說:‘如果曹兵出來,怎么辦?’諸葛亮笑著說:‘霧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草船借箭》)手法:魯肅的 “吃驚” 與諸葛亮的 “笑” 對比,突出諸葛亮神機妙算、鎮定自若。《草船借箭》思維導圖核心情節周瑜因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設計要求其三天內造出十萬支箭,企圖借此懲罰他。諸葛亮識破詭計,暗中請魯肅幫忙準備二十條草船及軍士。第三天凌晨,江面大霧彌漫,諸葛亮率船逼近曹軍水寨,擂鼓吶喊。曹操多疑,不敢出兵,只令軍士射箭,箭紛紛射在草船上。最終,諸葛亮輕易 “借” 得十萬支箭,周瑜自嘆不如。人物形象諸葛亮:足智多謀、神機妙算(借大霧草船借箭)、顧全大局(不與周瑜正面沖突)。周瑜:嫉妒心強、陰險狡猾(設計陷害諸葛亮)、智謀過人(但心胸狹隘)。魯肅:忠厚守信(信守承諾不泄露借船計劃)、顧全大局。曹操:多疑謹慎(大霧天不敢出兵,只敢射箭)。主題思想通過周瑜與諸葛亮的斗智,展現諸葛亮的智慧與寬容,批判周瑜的狹隘妒忌,凸顯 “以智慧取勝” 和 “顧全大局” 的價值觀。關鍵知識點重點詞語:妒忌、軍令狀、調度、神機妙算。描寫手法:語言描寫(諸葛亮立軍令狀)、對比手法(魯肅與諸葛亮的反應對比)。《景陽岡》思維導圖核心情節武松在陽谷縣一家酒店連飲十八碗酒后,不顧店家勸阻,執意上景陽岡。途中見官府榜文,知真有猛虎,但怕返回被恥笑,仍繼續前行。至岡上,果然遇到猛虎,武松先巧妙躲避老虎的 “一撲、一掀、一剪”,后趁其疲憊,用哨棒擊打,哨棒折斷后,赤手空拳將老虎打死。最終,武松精疲力盡,一步步挨下岡來。人物形象(武松)優點:武藝高強(赤手空拳打死猛虎)、機智勇敢(靈活躲避老虎攻擊)。缺點:倔強固執(不聽店家勸阻)、愛面子(怕被恥笑不愿返回)。主題思想通過武松打虎的壯舉,塑造了一位勇敢無畏的古代英雄形象,歌頌了人類戰勝自然的勇氣和力量。關鍵知識點重點詞語:一飲而盡、半夜三更、踉踉蹌蹌、說時遲,那時快。描寫手法:動作描寫(“閃、躲、撲、掀” 等打虎動作)、心理描寫(怕被恥笑的矛盾心理)。《猴王出世》思維導圖核心情節花果山上一塊仙石孕育出一只石猴。石猴與群猴玩耍時,發現山澗瀑布后可能有洞天,便第一個跳進水簾洞,發現洞內寬敞明亮、設施齊全,且無水流威脅。他返回告知群猴,并帶領眾猴進入洞中安家。群猴遵守約定,拜石猴為王,稱其為 “美猴王”。人物形象(石猴)頑皮可愛(山中自由生活)、機智勇敢(第一個跳進水簾洞)、敢作敢為(帶領群猴安家)、富有領導力(被擁戴為王)。主題思想通過石猴出世及成王的過程,表現了對自由天性的贊美和對平等、民主秩序的向往,歌頌了勇于探索、敢于擔當的精神。關鍵知識點重點詞語:喜不自勝、天造地設、抓耳撓腮、力倦神疲。描寫手法:排比 / 對偶(“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動作描寫(“瞑、蹲、縱、跳” 入洞)。《紅樓春趣》思維導圖核心情節寶玉與黛玉、寶釵等姐妹及丫頭們在大觀園中放風箏。眾人各自拿出不同樣式的風箏(如美人、沙雁),丫頭們忙碌地準備放風箏工具。寶玉的美人風箏放不起來,急得滿頭大汗,眾人笑他,他氣得摔風箏,卻因風箏是美人模樣而不忍踩爛。最后,眾人鉸斷風箏線 “放晦氣”,風箏隨風飛走,眾人嬉笑玩鬧,盡享春日樂趣。人物形象寶玉:天真率直(放風箏時的急躁表現)、單純善良(不忍踩爛美人風箏)、沒有公子架子(與丫頭們平等玩耍)。其他人物:黛玉聰慧、寶釵穩重、丫頭們活潑機靈。主題思想通過大觀園中放風箏的場景,展現了貴族青年男女自由快樂的生活片段,表達了對閑適生活和純真情感的向往,體現了《紅樓夢》中 “青春與詩意” 的一面。關鍵知識點重點詞語:巴不得、七手八腳、展眼、晦氣。描寫手法:動作描寫(“搬高墩,捆剪子股兒”)、語言描寫(寶玉抱怨風箏)。語文園地一、交流平臺: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結合背景與常識古典名著常涉及歷史背景(如《草船借箭》的三國鼎立)、文化習俗(如《紅樓春趣》的放風箏 “放晦氣”),需借助資料或注釋理解。示例:了解 “軍令狀”“榜文” 等古代文書的作用,能幫助讀懂《草船借箭》《景陽岡》的情節。借助影視劇或連環畫古典名著語言較難,可通過觀看電視劇(如《三國演義》《水滸傳》片段)或閱讀連環畫降低理解難度,再回歸文本對比差異。關注人物語言與動作古典名著中人物性格常通過對話和行為展現(如武松打虎的動作描寫、諸葛亮與周瑜的對話),抓住關鍵語句分析人物特點。猜測難詞含義遇到生僻詞(如 “小廝”“篩酒”),可結合上下文猜測,或聯系現代漢語中的近義詞(如 “小廝”≈“仆人”)。二、詞句段運用(一)謙辭與敬辭:令尊(對方父親)、家君(自己父親)、敝人(謙稱自己)。(二)對比閱讀,體會人物特點《草船借箭》中諸葛亮 “笑” 對魯肅,體現從容;《紅樓春趣》中寶玉 “摔風箏”,體現率真。任務:通過對比不同名著中的人物行為,分析性格差異。三、日積月累:鳥鳴澗(王維)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2. 作者與背景(1)王維:唐代詩人,山水田園詩派代表,與孟浩然并稱 “王孟”,詩風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2)背景:描繪山間春夜的寧靜景色,體現詩人對自然的熱愛與閑適心境。3. 重點字詞解析閑:安靜、閑適,暗含詩人內心的寧靜。空:空曠、空寂,形容春山的幽靜。驚:驚醒,以動襯靜,突出月夜山澗的靜謐。4. 詩意賞析畫面感:桂花飄落(視覺)、鳥鳴澗中(聽覺),以動態景物襯托靜態的春山月夜,營造 “靜中有動,動中有靜” 的意境。情感表達:通過描寫 “花落、月出、鳥鳴” 等細微景象,表達詩人對自然之美的贊嘆和淡泊的人生態度。統編版語文五下第二單元重難點知識點梳理記憶課文解讀基礎梳理課文歸納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