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空白演示單擊輸入您的封面副標題人文主義蘇格拉底拉斐爾《雅典學院》亞里士多德柏拉圖思考:這幅畫體現了作者對古希臘和羅馬一種什么樣的情感 第一部分 賞人文主義之美文藝復興(14-17世紀)——擺脫神權束縛概念解釋:文藝復興是指從14到17世紀初正在形成中的資產階級借助復興古希臘、古羅馬文化 ,以“ 人文主義 ”為旗幟(核心),批判羅馬天主教會的禁欲主義,弘揚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思想解放運動。時間 國籍內容 人物 代表作 內涵前期(14-15C) 意大利 文學 前三杰 但丁 《神曲》 率先贊頌人的偉大,揭露教會的貪腐;文藝復興的先驅彼得拉克 《歌集》 最早提出以人的學問代替神的學問(人文主義之父)薄伽丘 《十日談》 揭露教會的腐敗和虛偽;反對教會的禁欲苦行,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頌自然的人性;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貴族的等級觀念,提出了人類平等的思想鼎盛(15-16) 意大利 美術 后三杰 拉斐爾 《西斯廷圣母》 擅長通過宗教題材展現人性的美,抒發作者的情感,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頌自然的人性,達·芬奇 《蒙娜麗莎》 米開朗基羅 《大衛》 拓展(15C后期-16C) 英國 莎士比亞 《哈姆雷特》 關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歌頌人間的仁愛和友誼,提升人性的高尚與尊嚴;由關注人的自然欲望到更加關注人的精神世界,逐漸從質樸走向高雅和精致法國 拉伯雷 《巨人傳》 浪漫主義,傳遞人的力量西班牙 塞萬提斯 《唐吉坷德》 諷刺封建騎士制度、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困苦意義:打破了中世紀神學對人們思想的束縛,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大潮流,對宗教改革、啟蒙運動也起了一定推動作用;適應了西歐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學。(2020·江蘇高考真題·改編)文藝復興的主要成果是“人和世界的發現”。閱讀下列材料:材料 從文藝復興開始,“再生”和新生的思想就作為一種綱領和追求,伴隨出現在文藝復興運動的各個方面……“再生”這個概念所肯定和頌揚的東西,卻恰恰是重新返回對古代、古典、希臘和羅馬價值觀的有計劃研究。文藝復興開始,文化的覺醒就首先表現在從藝術到文明生活的各個領域里對人、對人的價值的重新肯定。——(意)歐金尼奧·加林《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據材料指出文藝復興中“再生”概念的內涵。內涵:復興古典文化(古希臘羅馬文化)文藝復興表面是復興古典文化;實質是一場資產階級反對封建教會的思想解放運動。結合所學知識,文藝復興真的只是西方古典文化的“再生”嗎?結合所學知識,文藝復興為什么要借助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外衣?①天主教會勢力強大 ②資產階級力量弱小 ③古代希臘羅馬文化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反對封建神學宗教改革(16世紀)——擺脫教權束縛材料一 人的靈魂得救要靠自己虔誠的信仰,人人有權閱讀《圣經》和理解《圣經》,與上帝直接對話。材料二 建立獨立的民族教會和廉儉教會,力主用民族語言進行宗教活動。——馬丁·路德《九十五條論綱》問題:根據材料概括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思想主張。體現了怎樣的時代發展需求?因信稱義教隨國定“信仰得救”否定教皇和教會的權威;使人獲得精神自由和靈魂得救的自主權。反映資產階級及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近代民族國家發展的需求。主張資本原始積累需求。新教與舊教沖突三十年戰爭威斯特伐利亞和約近代民族國家形成(2019·全國卷III)16世紀,英國自上而下地進行宗教改革,國王成為英國國教教會唯一的首腦。17世紀六七十年代,英國國王查理二世宣布實行宗教自由,強調英國國教教會的至尊地位。此舉旨在A.促進信仰自由 B.鞏固君主立憲C.強化專制統治 D.落實《權利法案》C(2020·全國卷Ⅲ) 1549~1560年,約4776名法國逃難者進入加爾文派控制下的日內瓦,其中1536人是工匠。他們將技術和資金由奢侈品行業投入普通的鐘表業,日內瓦逐步發展成為世界鐘表業的搖籃。這反映出,當時( )A.人文主義傳播緩和了社會矛盾 B.經濟發展不平衡促進技術轉移C.工匠精神決定了城市生活面貌 D.宗教改革助推日內瓦經濟發展D宗教改革影響:政治:打擊了教會的神權統治,王權得到加強,有利于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經濟:確立了適應資產階級需要的倫理規范和生活方式,有利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思想:否定教會權威,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傳播和發展了人文主義。科技:促進近代科學發展宗教改革影響:近代科學的興起( 16-17世紀)——擺脫神學束縛科學革命:16-17世紀,隨著人文主義發展,歐洲的自然科學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學興起,被稱為“科學革命”。近代自然科學是以天文學革命開始的。哥白尼牛頓太陽中心說牛頓運動定律伽利略天文望遠鏡(2022·廣東高考真題)從充滿智慧的浮力小天平到比薩斜塔自由落體實驗的傳說,從擺的發現到用望遠鏡驗證哥白尼的日心說。這些充滿傳奇色彩的故事描述的科學家是A.達爾文 B.牛頓 C.愛迪生 D.伽利略D科學革命意義:形成的理性化思維方式和科學方法,進一步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尤其牛頓經典力學體系,為啟蒙思想提供了科學理論依據。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康德亞當·斯密啟蒙運動(17-18世紀)——擺脫王權束縛1、啟蒙運動:在17-18世紀歐洲資產階級運掀起的一場反封建專制、反教會特權的思想解放運動,其核心是“理性主義”。時期 國別 代表人物 各自主張 共同主張興起 17世紀 英國 洛克高潮 18世紀 法國 伏爾泰 孟德斯鳩 盧梭 擴展 18世紀后期 英國 亞當·斯密 德國 康德 ①人的理性是判斷是非的標準②相信社會將趨于完美③提出未來社會的一些基本政治思想,如天賦人權、平等、自由、法治、權力制衡等提出立法權、行政權和外交權應分屬不同部門掌握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反對封建專制,建立君主立憲制反對君主專制,倡導君立立憲;提出三權分立。發展天賦人權的學說;完善社會契約論;主權在民、直接民主制勞動是財富的源泉和衡量價值的尺度,主張自由競爭現代經濟學之父強調人非工具,人應該獨立思考,理性判斷,主張民主、自由、平等確立了人類的主體地位,人應該獨立思考、理性判斷啟蒙運動的發展歷程、代表人物、主要觀點(2021·湖南高考真題)伏爾泰提出人類歷史上有四個“值得重視”的時代:伯利克里時代、奧古斯都時代、文藝復興時代和路易十四時代,并將路易十四時代作為最輝煌燦爛的黃金時代大加贊頌。 伏爾泰的觀點A.體現歷史進步的信念 B.肯定君主享有至高無上權威C.強調歷史的延續不斷 D.反映啟蒙運動天賦人權思想(2022·山東省濱州市二模)18世紀有西方學者認為,政府必須以人民的利益為偉大目標。根據自然的法則,根據理智,行政長官被賦予實現這個目標的權力。人民最大的利益是自由,它之于國家如同健康之于個人一樣重要。這反映出該學者已經理性的思考A.人的權利來源 B.人民與政府的契約關系C.羅馬法的價值 D.資產階級革命的必要性第二部分 探人文主義之源西歐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高潮分別對應哪個國家?根據所學知識,回答:文藝復興為什么最新出現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為什么在德國爆發?啟蒙運動高潮為什么是在法國?比較項 文藝復興 宗教改革 啟蒙運動時間 14---17世紀 16世紀(德國1517;瑞士1536) 17---18世紀 內 因 政治 天主教會壟斷西歐文化教育,用神學思想控制人們,人們生活在缺少理性思維和人文精神的蒙昧之中。 天主教會對西歐的統治,引起人們普遍不滿。 封建專制統治、教會特權嚴重阻礙社會發展。經濟 (根本) 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發展,資產階級形成。要追求財富、人生享樂。 資本主義發展,資產階級力量壯大。要脫離天主教會的控制。建立適合資產階級需要的教會 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資產階級力量壯大。要建立“理性王國”。思想 文化 意大利保留了許多古希臘、羅馬文化遺產;人才結構 文藝復興促進人們思想解放,出現了一些敢于對抗教皇、教權式的人物 文藝復興、宗教改革運動促進人們思想解放。其他 民族主義觀念興起,歐洲各國要脫離天主教會控制,建立統一的民族國家。 自然科學的迅猛發展,為人們思考和判斷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直接 14世紀黑死病在意蔓延 教皇在德國出售贖罪券 外因 中國的造紙術、印刷術傳入歐洲,為歐洲新思想、新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條件。 背景概括:資本主義發展的推動唯物史觀:一定時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的反映探究:人文精神和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1735年,法國出版《中華帝國全志》1687年巴黎出版的《中國哲學家孔子》吾人皆知彼啟蒙時期之哲學家,為法國大革命及其后諸種進步運動導其先河者,皆深固有感于孔子之學說?!だ罴s瑟《中國科學技術史》1948年出版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簡述上面三則材料對研究西方人文精神和中國傳統文化之間關系的史料價值。以上材料提供三重證據,層層遞進、相互印證,可以得出“西方人文主義精神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的結論。材料一是實物史料,說明啟蒙運動前中國典籍大量流入歐洲;材料二是當事人的言論,說明啟蒙思想家對中國傳統文化多有了解并大多持贊美態度;材料三是后世學者研究成果,認為啟蒙運動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因此,歐洲人文精神不僅僅限于歐洲,而是全體人類智慧的結晶,具有普適性,對全球各民族發展都有重要意義。材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當今中國的治國理念是對人類優秀文化的借鑒與吸收與發展。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br/>——習近平2014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習題對點訓練(2022·海南省高三學業水平診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從表4中提取近代中西方思想文化領域相互關聯的信息,確定主題,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鬧述。(要求:自擬主題,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通暢。)(12分)答題思路:(1)提煉觀點方法:找出核心概念,圍繞核心概念從是什么、受哪些因素影響、有何作用等角度確立觀點。(2)論證過程論據=背景+史實+史論(原因、影響,回扣論題)(2-3個論據);書寫工整,段落化、序號化。(3)提升總結 (唯物史觀+政治學原理+結合熱點聯系實際)【示例】主題:西方啟蒙思想文化的傳播推動近代中國救亡圖存(2分)闡述:隨著西方殖民主義的入侵,西方文化也隨之涌入,中國傳統文化已不能有效地回答和解決社會所面臨的問題,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學習。19世紀40年代,魏源撰寫《海國圖志》,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19世紀60年代,洋務派提出“中體西用”,開展洋務運動,引進西方先進軍事與科技,試圖彌補儒家文化的不足;19世紀末,主張在中國實行君主立憲制的維新思想和民主共和制的革命思想相繼興起;新文化運動時期,陳獨秀、李大釗等人高舉民主與科學的旗幟,推動思想文化革新。(9分)結論:綜上所述,近代先進的中國人面對民族危機和文化危機,向西方學習,推動了近代中國文化發展與歷史進程。(1分)第三部分 思人文主義之弊你如何看待理性主義材料一:感謝人文主義,讓我們擺脫神的世界,發現人的力量,主張追求現世的幸福,構建以人為中心的世界秩序。但人文主義過于強調人的中心地位,突出強調自我實現和自我選擇,也帶來一些問題:如極端個人主義,資產階級拜金享樂主義,環境破壞問題等;因而后人文主義者提出“去人類中心化”。(后人文主義,是指近代以來反思人文主義的種種思想運動與政治運動,以“去人類中心化”為主要特征的新倫理視角,主張把人類和自然界放到同等的地位,做到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1)評價近代以來西方的人文主義精神。(2)面對傳統人文主義精神帶來的問題,你認為該如何解決。我要理性的看待理性主義感謝聆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