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章 區際聯系與區域協調發展第一節 流域內協調發展學習目標:1.舉例說明流域內部水資源協作開發的必要性。(綜合思維) 2.結合材料分析,理解黃河調沙減淤的背景及措施。(區域認知) 3.實例分析,掌握黃河流域水資源調配的意義及影響。(人地協調觀)流域內部水資源協作開發1.流域概述(1)水系:由河流的干流和各級支流以及連通的湖泊、沼澤構成。(2)流域:由分水嶺所包圍的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區域。2.流域特點3.水資源協作開發(1)流域內的水資源功能農業灌溉、淡水養殖、提供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發展航運、水能發電、生態保護、旅游等多種功能。(2)協作開發的必要性①不同的利益主體對于水資源開發利用的需求不同,導致地區之間、上下游之間、工農業之間、城鄉之間在水資源利用、水質保護中出現利益沖突。②考慮到流域的整體性強、關聯度高的特點,需要以流域為單元進行統籌管理。4.協作開發的措施綜合運用工程技術措施和行政、法律、市場等手段,對流域進行統籌管理,分擔義務、分享權利、協調行為,為流域內各區域提供公平的共同發展的機會。[微思考] 為什么黃河下游流域面積狹小?提示:由于黃河含沙量大,當黃河流到地勢低平的下游時,流速減緩,泥沙堆積,形成“地上河”,河床高于兩岸地面,幾乎沒有支流匯入。[判一判] 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1)流域就是指主干河流及支流流經的范圍。(?)(2)任何一條山脈都能成為河流的分水嶺。(?)(3)干流和支流的流向一定是相同的。(?)(4)流域內部通過水流形成完整、獨立的區域。(√)2007年夏季,太湖(下圖)水質惡化導致大面積藍藻暴發,引發無錫市的水危機。2007年8月以來,無錫市試行“河長制”,加強污染物源頭治理,河湖水質逐漸改善。2016年12月,我國全面推行“河長制”,建立多級河長體系,構建河湖管理保護機制。1.(綜合思維)分析太湖流域無錫市實施“河長制”的原因。提示:水環境問題治理力度低,政策不健全;該流域涉及多個(級)行政區,政府統一規劃整治才能協調各(級)行政區、各部門利益。2.(人地協調觀)面臨如此嚴重的水危機問題,如果你是太湖流域某河長,說出應該采取的措施。提示:加強水資源保護,防治水污染;加強河道的清淤整治;完善法律法規,加強執法監管;建立污水處理廠進行工業、生活污水的處理;農業上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流域內部水資源協作開發1.河流的利用方式(經濟效益):修建大壩、水電站、船閘等水利工程,具體利用方式如下:供水 建壩蓄水,保證農田常年灌溉水源和工業生產、居民生活用水養殖 庫區發展水產業,增加經濟收入防洪 湖泊、水庫有效調節和穩定河流流量發電 開發水能,促進流域高耗能工業發展航運 修水庫(保持水位平穩)、挖運河,增加通航里程和效益旅游 建立風景旅游區,帶動第三產業發展2.流域的綜合開發(經濟效益):流域的綜合開發往往是以河流開發(河流開發普遍以梯級開發為主)為核心,并帶動流域各種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旅游資源等)的開發,從而促進流域三次產業的發展,同時使生態得以保護、環境得以改善,如下表所示:農業 結合土地資源,因地制宜,發展農、林、牧、漁等產業工業 結合礦產資源及廉價電力優先發展高耗能工業旅游業 把保護生態和提高環境質量與旅游資源相結合,發展旅游業3.流域的生態保護(生態效益)植樹保護 保護山地水源涵養林,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庫區生態環境水源利用 合理分配各河段水源;保護水質,防治水污染土地利用 建立自然保護區;調整農林牧業結構(退耕還林還牧);治理采礦區土地生態(2022·江蘇卷)埃布羅河是西班牙第一大河,流域內修建了多座大壩,用以調節流量的季節分配。下圖為“埃布羅河流域位置及其某支流上水文站月平均流量變化圖”。據此完成1~2題。1.該支流大壩調節流量季節分配的主要目的是 ( )A.灌溉 B.航運C.防洪 D.發電2.多座大壩調節了埃布羅河下游的流量,這有利于下游地區種植( )A.茶葉 B.水稻C.咖啡 D.甜菜解析:第1題,從某支流上水文站月平均流量變化圖可以看到,在建壩前流量冬季較大,夏季較少,流量的季節變化大,但在建壩后流量相對較為平穩,同時建壩后的徑流總量較建壩前的徑流總量減少;西班牙北部內陸地區主要為旱作農業,農業對水源的需求較多,河流徑流量減少,說明此部分水源可能用于農業灌溉, A正確。建壩后該河流整體流量減小,不利于航運的開展,B錯誤。大壩若起到防洪作用,應在豐水期蓄洪,枯水期補給,但埃布羅河整體流量在建壩后下降,故其大壩主要的功能并非防洪,C錯誤。發電主要看流量及落差,由材料可知,埃布羅河的大壩用以調節流量的季節分配,并非用于發電,D錯誤。故選A。第2題,大壩調節下游的流量,使得河流流量季節變化較小,可為農業發展提供灌溉水源。茶葉喜歡排水條件較好的坡地,下游地勢平坦,且茶葉對水源的整體要求并不高,A錯誤。水稻種植業對水源的需求較大,而埃布羅河下游屬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水源較為缺乏,通過調節徑流,可為水稻種植提供更穩定的水源,B正確。咖啡屬熱帶作物,對熱量要求較高,該地緯度相對較高,不適宜咖啡種植,C錯誤。甜菜喜溫涼,適合種植在中高緯地區,埃布羅河下游位于亞熱帶地區,其氣溫相對較高,不適宜甜菜種植,D錯誤。故選B。答案:1.A 2.B(2024·福建福州期中)白洋淀(淀為淺湖)位于華北平原,淀區地勢自西向東傾斜,自然坡度(通常把坡面的垂直高度和水平方向的距離的比叫做坡度,或叫做坡比)為1∶7 000。上游支流多發源于太行山脈,水質較好。20世紀在白洋淀上游的9條河流上建起了百余座水庫。讀“白洋淀水系分布圖(局部)”,完成3~5題。3.上游河流修建眾多水庫,其原因是( )A.河流流量大 B.水位季節變化大C.河流落差大 D.容易發生凌汛4.要在雄縣、安新縣、容城縣重新規劃一個國際領先標準的低碳的、綠色的新城,則白洋淀及其附近地區適宜保留和發展( )A.傳統工業 B.水稻種植業C.房地產業 D.旅游業5.2022年4月初,上游兩大型水庫開閘同時向白洋淀放水,計劃為期兩個月,目的是( )A.減輕上游水庫的壓力B.水庫沖淤排沙C.改善白洋淀的水質D.提高白洋淀的通航能力解析:第3題,根據材料可知,白洋淀位于我國華北平原,屬于溫帶季風氣候,降水季節變化大;上游河流修建眾多水庫,其原因是河流水位季節變化大,水庫可以調節徑流,B正確。第4題,旅游業的發展有利于當地低碳、綠色新城的發展,對周圍環境影響小,故白洋淀及其附近地區適宜保留和發展旅游業,D正確。第5題,4月初,流域降水少,蒸發較強,上游河流為枯水期,上游水庫沒有洪水壓力,也達不到水庫沖淤排沙的作用,A、B錯誤;由于水庫攔蓄水源,使得白洋淀湖水減少,污染物濃度增加,因此上游兩大型水庫開閘同時向白洋淀放水,目的是增加白洋淀水量,從而改善白洋淀的水質,C正確;由于白洋淀水深較淺,一直以來航行價值不高,D錯誤。故選C。答案:3.B 4.D 5.C黃河的調沙減淤1.實施背景(1)黃河最突出的水文特征:河流含沙量大。(2)存在問題①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導致黃河挾帶泥沙數量之多,居世界大河首位。②黃河下游:流經華北平原,坡度變小,流速緩慢,泥沙沉積使下游河床不斷抬高。2.目標3.主要措施(1)對中游地區的水土流失①水土保持是減少入黃泥沙的根本措施。②因地制宜進行綜合治理措施 具體做法生物措施 封山育林、退耕還林還草等耕作措施 沿等高線耕作、留茬少耕、免耕等工程措施 修建梯田和水平溝、打壩淤地、挖魚鱗坑等(2)對下游地區的河道淤積利用水庫對黃河調水調沙是一種有效的工程措施。[判一判] 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1)黃河一年四季含沙量都很大。(?)(2)中游黃土高原是黃河泥沙的主要來源。(√)(3)黃河下游的決口泛濫有害無利。(?)(4)黃河下游“地上懸河”是在自然狀態下形成的。(?)(5)黃河流域面積廣,支流眾多。(?)(6)黃河中下游河道寬闊,水運條件優越。(?)(7)通過調水調沙可減輕黃河下游洪澇威脅。(√)(8)黃土高原水土保持林的建設有利于黃河三角洲的擴大。(?)[微思考] 1.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的功能有哪些?提示:減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發電、旅游等。2.黃河含沙量居世界大河首位,黃河含沙量高的原因是什么?提示:黃河流經黃土高原地區,而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大量泥沙進入黃河。[小提示] 黃河出現斷流會導致下游地區地下水位下降,入海口地區出現地下水咸化現象,進一步破壞地下水環境。[糾易錯] 1.黃河是我國重要的航運通道。提示:錯誤。黃河徑流量比較小,河道比較淺;徑流量季節變化大,春季部分河段流量小;冬季有比較長時間的結冰期,初冬和初春季節部分河段還有凌汛;下游泥沙淤積形成“地上河”,不利于港口建設。2.黃河下游的沖淤平衡對黃河入海口地區不會產生影響。提示:錯誤。會產生影響,河口三角洲面積擴大;沿海灘涂面積增加;濕地面積進一步增加。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強調,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加強協同配合,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1.(區域認知)參觀黃河的壺口瀑布,我們看到的是近似于泥湯的河水咆哮而下,讓人震撼,河水渾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黃河中游地區主要流經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比較嚴重,因此入河泥沙較多,河水渾濁。2.(綜合思維)針對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嚴重的問題,該地區的農業耕作時應如何去做?提示:改進耕作方式,盡量沿等高線耕作、留茬少耕、免耕等。3.(人地協調觀)有人說,今后黃河入海泥沙的數量將會趨于減少,其依據的理由可能是什么?提示:黃河中游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成效;中下游地區的水利工程建設進一步攔截了大量泥沙。1.黃河中游地區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黃土高原為季風氣候,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黃土土質疏松。(2)人為原因:黃土高原地區生產力水平低,耕作方式落后,土地所能供養的人口有限。隨著人口的迅速增長,人均耕地不斷減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資源的壓力日益增大,這是水土流失形成的根本原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及過度樵采導致植被破壞嚴重,是造成水土流失的直接原因。2.黃河中游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進行小流域的綜合治理3.黃河下游的調沙減淤措施(1)通過修建水庫,對河流中的大量泥沙進行攔截,實現河流減淤的目的。(2)利用水庫蓄水,適時放水,人為制造可控洪峰,對下游河道實施沖淤,將下游河道中淤積的泥沙送入大海。4.黃土高原中游地區水土流失的危害從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現為土壤侵蝕,但水土流失過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統一變化的過程。如下圖所示:下圖為“2023年黃河河口處徑流量和輸沙量年內分配圖”。讀圖,完成1~3題。1.如上圖所示,徑流量和輸沙量最大的月份是( )A.1月 B.4月C.7月 D.10月2.造成徑流量和輸沙量異常增大的原因是( )A.洪水 B.風暴潮C.調水調沙 D.水土流失3.圖示徑流量和輸沙量異常增大的現象,可能造成的影響是( )A.河床變深 B.河流含沙量變小C.河口后退 D.擴大灌溉面積解析:第1題,讀圖可知,徑流量和輸沙量最大的月份是7月,故選C。第2題,7月徑流量和輸沙量異常增大,是調水調沙措施造成的,是人為影響的結果,不是自然災害造成的,故選C。第3題,調水調沙的目的是減少泥沙在河道的淤積,使泥沙入海,可能造成的影響是河床變深,故選A。答案:1.C 2.C 3.A小浪底水庫2002年開始的調水調沙,改變了進入黃河口的水沙條件,引起尾閭河道(尾閭河道指河流水沙入海的最后通道)地貌的顯著變化。圖1示意黃河尾閭河道(山東利津到入海口河段)主槽2001—2017年年沖淤量(正值表示淤積,負值表示沖刷)及累積沖淤量變化,圖2示意2001年、2006年黃河尾閭河道縱剖面,2006年以后河道縱剖面變幅很小。據此完成4~5題。,圖1),圖2)4.2001—2017年,黃河尾閭河道( )A.2006年以后基本實現沖淤平衡B.沖刷明顯,累積沖刷量52.4×106m3C.累積沖淤量變化可分為4個階段D.調水調沙初始4年沖淤量占總沖淤量的70%5.與2001年相比,2006年黃河尾閭河道( )①主槽河床的高程較低 ②入海口水位明顯降低 ③河床沖淤的差值較大 ④利于泥沙參與三角洲前緣塑造A.①④ B.②③C.②④ D.①③解析:第4題,讀圖1可知,2006年之后,從各年沖淤量看,基本在零刻度線附近,說明各年的淤積量與沖刷量大體相當,而從累積沖淤量看,大致保持在一個較穩定的狀態,而且由材料可知,2006年以后河道縱剖面變幅很小,這都說明2006年以后基本實現了沖淤平衡,A正確;如果沖刷明顯,從各年沖淤量看,應該在零刻度線以下更多、更大,且累積沖淤量也應該越大,但從圖中不能反映出這一點,排除B;從圖中可以看出累積沖淤量變化應該分兩個階段,2006年之前沖刷明顯,2006年之后基本實現沖淤平衡,C錯誤;調水調沙是從2002年開始的,初始4年的總沖淤量大約為56×106m3,累積沖淤量大約為62×106 m3,占比在90%左右,D錯誤。故選A。第5題,讀圖2可知,2006年河床高程比2001年較低,①正確;黃河尾閭河道指的是從山東利津到入海口河段,距利津最遠處應該是入海口,讀圖可以看出2006年河床高程相比2001年沒有明顯降低,②錯誤;讀圖1,比較2001年和2006年的年沖淤量都是正值且相差較大,③正確;讀材料可知,2006年黃河尾閭河道河床縱向坡降減小,流速會降低,利于泥沙沉積在尾閭河道內,而不利于泥沙在河流入海口處沉積形成三角洲,④錯誤。故選D。答案:4.A 5.D 黃河流域水資源的調配1.黃河流域水資源調配的原因(1)徑流量少是黃河又一突出的水文特征。(2)黃河流域人口、城鄉較為密集,耕地數量多,徑流量小,人水矛盾突出。(3)隨著工農業發展和人口迅速增加,黃河流域對水資源的需求量也不斷增加。(4)黃河上下游缺少調控用水的措施,致使黃河下游自1972年出現斷流現象。2.黃河斷流的影響(1)主河道:河道萎縮,降低了行洪能力,增加了汛期決口的風險;干涸河道演變為沙帶,增加了土地沙化的可能性。(2)河流沿岸:影響工業供水與城鄉居民生活供水;影響農田的灌溉用水,農田受旱面積增大;水環境容量越來越小,加劇了黃河水污染;沿岸大量開采地下水。(3)河口三角洲及海域:海岸侵蝕后退,海水倒灌;濕地生態系統退化,生物多樣性減少;渤海水域失去重要的餌料來源,影響海洋生物的繁衍生存。3.黃河流域水資源調配的措施(1)水資源統一調配體制逐步建立。黃河水利委員會被授權實施黃河水量的統一調度和分配。(2)對全流域水資源的開發利用進行宏觀控制和年度調整。(3)節水技術的推廣應用。2020年1月9日,記者從在京召開的2020年全國水利工作會議上獲悉,2020年我國將加強黃河流域水資源監管,把以水而定、量水而行的要求落實到黃河流域水資源監管過程中。水利部負責人在會上表示:要明確各地區可用水量,盡快確定黃河干流及重要支流生態水量,加快推進跨行政區河流水量分配,確定地下水水位、水量管控指標,明確黃河流域各地市可開采利用的地表水量、地下水量和非常規水利用量。確定務實管用的用水定額,黃河流域各省區要盡快修訂并完善地方用水定額,建立覆蓋主要農作物、工業產品和生活服務業的務實管用的用水定額體系。健全水資源監測體系,以黃河干支流重要斷面、重點取退水口、地下水水位作為主要監測對象,優化監測站網和設施布局,提升動態監測能力,盡快實現流域內重要斷面、規模以上地表取退水口和地下水取水全覆蓋。嚴格取用水監督管理,在黃河流域盡快開展取水工程核查登記,摸清取水工程家底,推進整改提升,規范取用水行為。1.(區域認知)為什么要加強黃河流域水資源監管?提示:黃河流域面積較廣,但徑流量較少,而流域內人口、城鄉較為密集,耕地數量較多,人水矛盾較為突出;且流域內水資源存在無序利用、水環境日益惡化等問題。2.(綜合思維)從水資源的合理利用上看,黃河沿岸農業發展的重點方向是什么?提示:重點發展節水農業,推廣節水技術。3.(人地協調觀)工業生產中的不合理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黃河流域的水資源緊張狀況,其主要的表現是什么?提示:工業生產結構不合理,技術落后,導致水資源利用率較低,浪費嚴重;廢水的不合理排放易導致水污染。1.流域水資源狀況分析(1)流域水資源狀況流域水資源豐富程度主要看徑流量的大小:徑流量大,說明流域水資源豐富;徑流量小,則流域水資源貧乏。(2)流域內水資源供給狀況分析流域內水資源的供給狀況主要看流域內水資源的需水量與供給量之間的關系,而流域的需水量則取決于流域內的人口、城市及產業的分布狀況。人口、城市密集,產業發達,水資源需求量大,則會表現出水資源緊張狀況。此外流域內不合理的人類活動,也會導致水資源的浪費、污染,加劇水資源緊張狀況。2.流域水資源的調配措施(1)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進行開發利用(2)采取科學合理的管理措施流域的整體關聯性特征決定了流域內水資源必須統一調度和分配。因此必須成立統一的管理機構,科學合理地進行水資源的統籌規劃分配,既要兼顧流域生態用水,也要保證生產、生活用水。(3)通過技術措施實現水資源的高效利用①推廣節水技術,發展節水農業。②推廣節水技術,在工業生產中提高水資源利用率。③發展治污技術,提高水污染的治理水平。④發展循環經濟,促使水資源循環利用。(2024·曲靖市沾益區第四中學高二月考)結合長江的干流剖面圖和中下游逐月流量變化曲線圖,完成1~2題。1.下列描述能正確反映長江中下游氣候、水文特征的是( )A.溫帶季風氣候,河流有兩個汛期B.溫帶大陸性氣候,河流夏汛冬枯C.亞熱帶季風氣候,河流水量夏秋多、冬春少D.高寒氣候,冬季斷流2.受長江流域自然背景的影響,該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開發方向是( )A.上游以生態效益為核心,開發旅游業B.中游疏通河道,大力發展航運C.下游興建大壩,防洪、發電D.采取梯級開發,實現流域的綜合開發利用解析:第1題,長江中下游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河流只有夏汛,冬季不會斷流,故選C。第2題,長江上游要注意生態環境保護,以開發水能資源為重點;中游地區利用豐富的資源,發展工農業生產,航運不是重點;下游地區在整治環境污染的同時大力調整產業結構。長江水能資源豐富,要采取梯級開發,對整個流域進行綜合開發利用,故選D。答案:1.C 2.D 3.(2022·北京卷,節選)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泃河流域地跨京津冀三地。某校中學生到該流域進行野外研學。下圖為泃河流域局部示意圖。任務:探索流域協作開發在流域協作開發過程中,京津冀十分重視水資源保護。列舉圖示區域水資源保護的具體措施。解析:開源措施:植樹造林,涵養水源,穩定河流流量;修建梯田,防治水土流失,防止河流淤塞導致水資源減少。節流措施:農業推廣噴灌、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減少灌溉浪費;工業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將廢水資源化,可持續發展;生活上宣傳節水方法,增強節水意識,減少水資源浪費。答案:植樹造林,涵養水源;修建梯田,防治水土流失;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增強節水意識等。課時作業(九) 流域內協調發展[基礎練](2024·河南洛陽高二期末)金沙江位于長江上游,河床比降大,灘多流急。讀圖,完成1~2題。,金沙江下游段梯級水電站縱剖面圖)1.金沙江下游適宜水電梯級開發的主要自然條件是( )A.東部沿海地區電力需求量大B.位于地形階梯交界處,落差大C.徑流量豐富,且季節變化大D.地質條件穩定,適于建壩2.金沙江梯級開發給下游帶來的影響,說法正確的是( )A.下游水量的季節變化變大B.下游洪澇災害減輕C.下游水質變好D.下游泥沙淤積加重解析:第1題,由圖可以看出,金沙江下游段落差大,地處我國第一級階梯與第二級階梯交界處,水能資源豐富,適宜水電梯級開發,故選B。第2題,水庫有調節徑流的作用,使下游水量的季節變化變小,A錯誤;水庫使下游河流流速減緩,造成水質下降,C錯誤;泥沙減少,河口三角洲面積萎縮,D錯誤;水庫能蓄洪抗旱,調節徑流,使下游洪澇災害減輕,B正確。故選B。答案:1.B 2.B 香溪河是三峽工程南岸的支流,三峽水庫蓄水對香溪河河口處水文特征影響較大,下圖為三峽工程蓄水后香溪河河口處河床剖面不同位置的平均流速分布圖。據此完成3~4題。3.香溪河河口處的水文特征是( )A.水量大 B.結冰期短C.流量穩定 D.含沙量大4.三峽工程運行前香溪河河口處流速的特點是( )A.汛期流速快,非汛期流速慢B.汛期流速慢,非汛期流速快C.汛期和非汛期流速相差不大,均較慢D.汛期和非汛期流速相差不大,均較快解析:第3題,香溪河位于長江三峽工程南岸,年降水量較大,河流流量較大,A正確;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無結冰期,流量季節變化大,B、C錯誤;由圖可知,由于三峽工程內水的頂托作用,香溪河流速較慢,所以含沙量小,D錯誤。故選A。第4題,三峽水庫運行前,汛期時干流水位高,排水不暢,因此流速較慢;非汛期時干流水位低,流速較快。故選B。答案:3.A 4.B 黃河是我國開發利用程度較高的河流之一,流域內協作開發利用水資源,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寧夏—內蒙古河段泥沙淤積嚴重,為改善水質,上游地區采取措施改變了寧夏—內蒙古河段來水來沙特點。下圖為黃河寧夏—內蒙古河段區域圖。據此完成5~6題。5.圖示黃河河段水資源開發和利用的重點是( )A.旅游、航運B.水能、灌溉農業C.煤炭、化工產業D.綠洲農業、水產養殖6.在黃河流域的內部協作中,為了調控水沙關系,上游河段需要( )A.疏通河道 B.引水灌溉C.筑堤防凌 D.修建水庫解析:第5題,圖示區域為黃河中上游,地勢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應該重點開發水能;其次該地區有河流沉積形成的平原,可以利用水源發展灌溉農業,B正確;圖示區域河流的航運價值不大,A錯誤;該地區不適宜發展煤炭和化工產業,C錯誤;該地區水源不足,不適合水產養殖,D錯誤。故選B。第6題,流域內的水沙關系,主要是水土流失引起的,因此在上游需要修建水庫,調蓄沙量和水量,D正確;上游地區河道堵塞不嚴重,因此不需要疏通河道,排除A;上游過度引水灌溉會使下游水量減少,因此不是開發和利用的重點,排除B;筑堤防凌對于水沙調控的作用不大,排除C。故選D。答案:5.B 6.D7.(2024·河南洛陽高二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引江濟漢”工程,是從長江荊江河段引水至漢江的大型輸水工程,主要是向漢江興隆以下河段補充因“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調水而減少的水量,改善該河段的生態、灌溉、供水、航運用水條件;但該工程也可能引起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引江濟漢”本身亦是對長江水量的又一次人工分流。材料二 “引江濟漢”工程示意圖。材料三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努力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探索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1)描述圖示區域的地表特征。(2)荊江河段是長江流域的洪澇災害多發區,試從地形、氣候、水文等方面分析該河段容易產生洪澇災害的原因。(3)說出修建“引江濟漢”工程的主要原因。(4)針對長江流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落實,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議。解析:第(1)題,地表特征可以結合長江中、下游的特點進行描述。圖示區域位于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為典型的水鄉,地勢低平,河湖眾多。第(2)題,荊江河段位于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勢低平,不利于泄洪;屬于季風氣候,降水多且集中;南北支流匯入水量多,且河道彎曲,淤積嚴重,水流不暢;上游地區植被破壞嚴重,導致水土流失,湖泊淤積,對洪水的調蓄能力降低。所以荊江河段洪澇災害多發。第(3)題,“引江濟漢”可以增加漢江下游水量,滿足沿岸工農業用水和生活用水需要;“南水北調”導致漢江下游水量減少、泥沙淤積及生態環境變化,生態破壞問題加劇,“引江濟漢”可以改善漢江下游水量減少帶來的生態環境惡化;“引江濟漢”可以分流長江水量,緩解荊江河段的洪澇災害。第(4)題,長江上游地區水土流失嚴重,所以上游地區應保持水土。中游地區應針對圍湖造田導致的蓄洪能力不足,進行退耕還湖、還河;嚴禁河湖沿途采石、采沙。下游水體污染嚴重,應該治理河湖污染,保護水質。沿河流、湖泊種植防護林,緩解水土流失,減輕河湖淤積;全流域綜合管理,統一調度,實行河(湖)長制,上下游聯動,加大政策力度和完善法律制度等。答案:(1)地勢低平,河湖眾多。(2)地勢低平,排水不暢;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季節變化(降水集中)和年際變化大;長江、漢江河道彎曲,水流不暢;湖泊淤積嚴重,調蓄能力減弱。(3)增加漢江下游水量,滿足沿岸工農業用水和生活用水需要;改善漢江下游因水量減少帶來的生態環境惡化;分流長江水量,緩解荊江河段的洪澇災害。(4)退耕還湖、還河;嚴禁河湖沿途采石、采沙;治理河湖污染,保護河湖水質;沿河流、湖泊種植防護林,緩解水土流失,減輕河湖淤積;實行河(湖)長制,上下游聯動,加大政策力度和完善法律制度;加強環境污染聯防聯控;建立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開展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等。[提升練]黑水河是金沙江左岸一級支流,黑水河主源為西洛河和則木河,兩河交匯后稱為黑水河。自西洛河和則木河交匯口至黑水河匯入金沙江河段,全長74.7千米,天然落差為552米,干流上建有4座引水式電站,均不能發揮徑流調節功能。白鶴灘水電站是金沙江下游河段4個梯級水電站中的第二級,水庫蓄水后,水體自壩體溯流而上,形成了較長的回水區。黑水河作為壩區上游的一條支流,會受到干流回水的影響。下表示意白鶴灘水電站水庫不同水位條件下黑水河的回水情況。據此完成1~3題。水位種類 水位高度/m 回水長度/km 回水長度占河長比/%死水位 765 20.5 27.55防洪限制水位 785 22.4 30.11正常蓄水位 825 30.2 40.601.黑水河干流上的四座水電站均對徑流無調節作用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水位高 B.庫容小C.淤積嚴重 D.落差大2.因白鶴灘水電站水庫蓄水而形成的回水對黑水河的影響是( )A.使河水流速加快B.河流泥沙淤積減輕C.使魚類生存空間縮小D.增強了河水的自凈能力3.白鶴灘水電站水庫防洪限制水位低于正常蓄水位的主要目的是( )A.保證水庫日常運行安全B.為船只過閘提供充足空間C.為汛期蓄洪準備有效庫容D.防止過量蓄水誘發地震解析:第1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黑水河的四座水電站水位可以調節,故A錯誤;庫容太小,對徑流的調節作用也隨之減小,因此是最有可能的原因,故B正確;如果四座水電站的淤積嚴重,可以清除淤積,同樣可以調節,且區域內的水土流失并不嚴重,淤積可能性較小,因此不是最可能的原因,故C錯誤;材料中顯示落差達到552米,落差較大,但是不影響水庫調節徑流的作用,故D錯誤。故選B。第2題,觀察表中信息可知,白鶴灘水電站水庫蓄水水位變化導致黑水河的回水長度較長,阻礙了黑水河的流水動力,減緩了河流速度,導致泥沙淤積嚴重,河水的自凈能力逐漸降低,適合魚類生存的水域減少,使得水中生物的生存空間縮小。A、B、D錯誤,C正確。故選C。第3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水庫的防洪限制水位較低,主要是預留水庫容量,防止洪水暴發,故C正確;水庫的日常運行應該是水庫的正常蓄水位,故A錯誤;作為二級水電站,船只通過的空間是足夠的,因此正常水位應該更加適合船只的通過,故B錯誤;水庫蓄水過量可能帶來輕微的地震,影響非常小,故不是主要目的,故D錯誤。故選C。答案:1.B 2.C 3.C (2024·江蘇省南京市第九中學高二上學期期末試題)抽水蓄能電站是電網系統中重要的調峰補谷電源,它利用系統中多余的低谷電能轉化為有用的尖峰電能,以提高電網運行的經濟性,是保證電網安全的重要設施。下圖為木格措抽水蓄能電站與瓦斯河流域開發示意圖。據此完成4~6題。4.瓦斯河流域開發的主要內容是( )A.引水灌溉 B.水產養殖C.發展航運 D.水能開發5.抽水蓄能電站抽水的時間是( )A.夜晚 汛期 B.夜晚 枯水期C.白天 枯水期 D.白天 汛期6.該地在建設抽水蓄能電站及引水隧洞時的制約性因素有( )①位于板塊交界處,地質災害多發 ②山高谷深,地表起伏大 ③當地人口稀少,勞動力不足 ④隧洞線路長,成本高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第4題,據圖可知,瓦斯河流經地勢第一、二級階梯交界處,上下游落差大,其流域開發的主要內容為水能資源的開發,故D正確;該區域海拔高、氣溫低,不適合發展耕作業和水產養殖,故A、B錯誤;落差大,水流急,峽谷地形,不適合發展航運,故C錯誤。第5題,在一天當中,抽水蓄能電站往往在晚上利用系統多余的電能將下游水庫或河流中的水調到上游水庫中,以便在白天用電需求量大的時候提供充足的電能供應。在一年當中,往往利用汛期發電量充足的時候,將下游河流或水庫中的水調到上游水庫中,以供枯水季節發電,故A正確,B、C、D錯誤。第6題,抽水蓄能電站及引水隧洞的建設需要的是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而不是大量的當地廉價勞動力,故③說法錯誤,C正確,A、B、D錯誤。答案:4.D 5.A 6.C(2024·漢口高二期末)據三峽集團通報,2021年是三峽工程整體竣工驗收后的第一年,工程全年運行情況良好,防洪、發電、航運、水資源利用等綜合效益充分發揮,在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構建中發揮骨干作用。水資源利用方面,2021年三峽水庫累計來水4 536.38億立方米,較建庫以來均值偏多約一成。消落期三峽水庫充分發揮淡水資源庫作用,累計為下游補水138天,補水總量約221億立方米。據此完成7~8題。7.長江三峽工程的綜合效益包括( )①防洪、發電 ②消除魚類洄游 ③灌溉、養殖 ④航運、旅游A.①②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②③④8.長江近幾十年洪澇災害頻發的人為原因之一是( )A.長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工程B.圍湖造田C.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D.裁彎取直工程解析:第7題,長江三峽工程的綜合效益包括防洪、發電、灌溉、養殖、航運、旅游等;魚類洄游是一種生態現象,不能消除,這也是工程建設中極力設法保護的。故選C。第8題,圍湖造田是長江近幾十年洪澇災害頻發的人為原因之一。長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工程、裁彎取直工程都會使得洪澇災害減少;厄爾尼諾現象多發于冬季,而長江洪澇災害多發生在夏秋季節,并且厄爾尼諾現象不屬于人為原因。故選B。答案:7.C 8.B 9.(2023·北京卷)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校中學生赴蛇魚川流域進行野外研學。圖1為該流域示意圖,圖2為某同學撰寫的考察報告。圖1圖2任務一 尋訪中華蜜蜂谷(1)闡述該流域發展養蜂產業的優勢區位。任務二 探究水環境變化查閱文獻,獲取到圖中采樣點河水氮含量監測數據,如下表所示。采樣日期 2月25日 4月25日 7月2日 8月15日 9月10日 10月21日氮含量(毫克/升) 3.4 3.2 5.8 13.9 11.8 8.8(2)繪制統計圖。概括采樣點河水氮含量的變化特征,并說明理由。任務三 調研流域生態治理以“清水下山、凈水入庫”為目標,當地對蛇魚川流域開展生態治理。(3)在甲、乙兩地中任選其一,從保護水質的角度列舉該地應采取的治理措施。解析:第(1)題,位于山區,生物多樣性強,蜜源豐富;歷史悠久,經驗豐富,蜂蜜釀造工藝水平高;有科普館指導,養殖技術有保障;獲綠色無公害產品認證,產品質量好;借助新媒體宣傳,知名度高,產品形象好;靠近經濟發達的華北地區,市場廣闊。第(2)題,依據表格數據,繪制統計圖即可。變化特征:2月25日和4月25日,冬春季河水氮含量較低,8月15日最高,9月、10月也較高,故采樣點河水氮含量冬春較低,夏秋較高。理由:讀圖可知,本區域位于鄉村,農業較發達,夏季農作物生長旺盛,可能大量施用化肥和農藥,殘余的物質進入河流,污染水體。第(3)題,甲地:位于山區,應當保護植被,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從而有效減少河流含沙量;加大宣傳力度,恢復生態環境,增強水體自凈能力,保障下游水體水質。乙地:位于平原地區,要嚴格控制污染企業布局,減少水體污染;下游平原河谷農業發達,要嚴禁施用農藥、化肥,杜絕污染水源;居民生活點較多,生活污水要凈化處理。答案:(1)蜜源豐富;蜂蜜釀造工藝水平高;技術有保障;產品質量好;市場廣闊;知名度高。(2)變化特征:采樣點河水氮含量冬春較低,夏秋較高。理由:夏季農作物生長旺盛,施用化肥和農藥,污染水體。(3)甲地:保護植被,保持水土,減少河流含沙量;恢復生態環境,增強水體自凈能力。乙地:控制污染企業布局;嚴禁施用農藥、化肥,防止污染水源;生活污水凈化處理。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93張PPT)第四章 區際聯系與區域協調發展第一節 流域內協調發展學習目標:1.舉例說明流域內部水資源協作開發的必要性。(綜合思維) 2.結合材料分析,理解黃河調沙減淤的背景及措施。(區域認知) 3.實例分析,掌握黃河流域水資源調配的意義及影響。(人地協調觀)研習任務一 流域內部水資源協作開發1.流域概述(1)水系:由河流的干流和各級支流以及連通的______、沼澤構成。(2)流域:由_________所包圍的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區域。2.流域特點湖泊分水嶺水流整體性關聯度3.水資源協作開發(1)流域內的水資源功能農業______、淡水養殖、提供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發展______、水能發電、生態保護、旅游等多種功能。(2)協作開發的必要性①不同的利益主體對于水資源開發利用的需求不同,導致地區之間、上下游之間、工農業之間、城鄉之間在水資源利用、____________中出現利益沖突。②考慮到流域的整體性強、關聯度高的特點,需要以流域為單元進行統籌管理。灌溉航運水質保護4.協作開發的措施綜合運用____________措施和行政、法律、______等手段,對流域進行統籌管理,分擔義務、分享權利、協調行為,為流域內各區域提供公平的共同發展的機會。工程技術市場[微思考] 為什么黃河下游流域面積狹小?提示:由于黃河含沙量大,當黃河流到地勢低平的下游時,流速減緩,泥沙堆積,形成“地上河”,河床高于兩岸地面,幾乎沒有支流匯入。[判一判] 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1)流域就是指主干河流及支流流經的范圍。( )(2)任何一條山脈都能成為河流的分水嶺。( )(3)干流和支流的流向一定是相同的。( )(4)流域內部通過水流形成完整、獨立的區域。( )???√2007年夏季,太湖(右圖)水質惡化導致大面積藍藻暴發,引發無錫市的水危機。2007年8月以來,無錫市試行“河長制”,加強污染物源頭治理,河湖水質逐漸改善。2016年12月,我國全面推行“河長制”,建立多級河長體系,構建河湖管理保護機制。1.(綜合思維)分析太湖流域無錫市實施“河長制”的原因。提示:水環境問題治理力度低,政策不健全;該流域涉及多個(級)行政區,政府統一規劃整治才能協調各(級)行政區、各部門利益。2.(人地協調觀)面臨如此嚴重的水危機問題,如果你是太湖流域某河長,說出應該采取的措施。提示:加強水資源保護,防治水污染;加強河道的清淤整治;完善法律法規,加強執法監管;建立污水處理廠進行工業、生活污水的處理;農業上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流域內部水資源協作開發1.河流的利用方式(經濟效益):修建大壩、水電站、船閘等水利工程,具體利用方式如下:供水 建壩蓄水,保證農田常年灌溉水源和工業生產、居民生活用水養殖 庫區發展水產業,增加經濟收入防洪 湖泊、水庫有效調節和穩定河流流量發電 開發水能,促進流域高耗能工業發展航運 修水庫(保持水位平穩)、挖運河,增加通航里程和效益旅游 建立風景旅游區,帶動第三產業發展2.流域的綜合開發(經濟效益):流域的綜合開發往往是以河流開發(河流開發普遍以梯級開發為主)為核心,并帶動流域各種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旅游資源等)的開發,從而促進流域三次產業的發展,同時使生態得以保護、環境得以改善,如下表所示:農業 結合土地資源,因地制宜,發展農、林、牧、漁等產業工業 結合礦產資源及廉價電力優先發展高耗能工業旅游業 把保護生態和提高環境質量與旅游資源相結合,發展旅游業3.流域的生態保護(生態效益)植樹保護 保護山地水源涵養林,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庫區生態環境水源利用 合理分配各河段水源;保護水質,防治水污染土地利用 建立自然保護區;調整農林牧業結構(退耕還林還牧);治理采礦區土地生態(2022·江蘇卷)埃布羅河是西班牙第一大河,流域內修建了多座大壩,用以調節流量的季節分配。下圖為“埃布羅河流域位置及其某支流上水文站月平均流量變化圖”。據此完成1~2題。1.該支流大壩調節流量季節分配的主要目的是 ( )A.灌溉 B.航運C.防洪 D.發電2.多座大壩調節了埃布羅河下游的流量,這有利于下游地區種植( )A.茶葉 B.水稻C.咖啡 D.甜菜AB解析:第1題,從某支流上水文站月平均流量變化圖可以看到,在建壩前流量冬季較大,夏季較少,流量的季節變化大,但在建壩后流量相對較為平穩,同時建壩后的徑流總量較建壩前的徑流總量減少;西班牙北部內陸地區主要為旱作農業,農業對水源的需求較多,河流徑流量減少,說明此部分水源可能用于農業灌溉, A正確。建壩后該河流整體流量減小,不利于航運的開展,B錯誤。大壩若起到防洪作用,應在豐水期蓄洪,枯水期補給,但埃布羅河整體流量在建壩后下降,故其大壩主要的功能并非防洪,C錯誤。發電主要看流量及落差,由材料可知,埃布羅河的大壩用以調節流量的季節分配,并非用于發電,D錯誤。故選A。第2題,大壩調節下游的流量,使得河流流量季節變化較小,可為農業發展提供灌溉水源。茶葉喜歡排水條件較好的坡地,下游地勢平坦,且茶葉對水源的整體要求并不高,A錯誤。水稻種植業對水源的需求較大,而埃布羅河下游屬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水源較為缺乏,通過調節徑流,可為水稻種植提供更穩定的水源,B正確。咖啡屬熱帶作物,對熱量要求較高,該地緯度相對較高,不適宜咖啡種植,C錯誤。甜菜喜溫涼,適合種植在中高緯地區,埃布羅河下游位于亞熱帶地區,其氣溫相對較高,不適宜甜菜種植,D錯誤。故選B。(2024·福建福州期中)白洋淀(淀為淺湖)位于華北平原,淀區地勢自西向東傾斜,自然坡度(通常把坡面的垂直高度和水平方向的距離的比叫做坡度,或叫做坡比)為1∶7 000。上游支流多發源于太行山脈,水質較好。20世紀在白洋淀上游的9條河流上建起了百余座水庫。讀“白洋淀水系分布圖(局部)”,完成3~5題。3.上游河流修建眾多水庫,其原因是( )A.河流流量大 B.水位季節變化大C.河流落差大 D.容易發生凌汛4.要在雄縣、安新縣、容城縣重新規劃一個國際領先標準的低碳的、綠色的新城,則白洋淀及其附近地區適宜保留和發展( )A.傳統工業 B.水稻種植業C.房地產業 D.旅游業BD5.2022年4月初,上游兩大型水庫開閘同時向白洋淀放水,計劃為期兩個月,目的是( )A.減輕上游水庫的壓力B.水庫沖淤排沙C.改善白洋淀的水質D.提高白洋淀的通航能力C解析:第3題,根據材料可知,白洋淀位于我國華北平原,屬于溫帶季風氣候,降水季節變化大;上游河流修建眾多水庫,其原因是河流水位季節變化大,水庫可以調節徑流,B正確。第4題,旅游業的發展有利于當地低碳、綠色新城的發展,對周圍環境影響小,故白洋淀及其附近地區適宜保留和發展旅游業,D正確。第5題,4月初,流域降水少,蒸發較強,上游河流為枯水期,上游水庫沒有洪水壓力,也達不到水庫沖淤排沙的作用,A、B錯誤;由于水庫攔蓄水源,使得白洋淀湖水減少,污染物濃度增加,因此上游兩大型水庫開閘同時向白洋淀放水,目的是增加白洋淀水量,從而改善白洋淀的水質,C正確;由于白洋淀水深較淺,一直以來航行價值不高,D錯誤。故選C。研習任務二 黃河的調沙減淤1.實施背景(1)黃河最突出的水文特征:河流____________。(2)存在問題①黃土高原:____________嚴重,導致黃河挾帶泥沙數量之多,居世界大河首位。②黃河下游:流經____________,坡度變小,流速______,泥沙沉積使下游河床不斷抬高。含沙量大水土流失華北平原緩慢泥沙量淤積3.主要措施(1)對中游地區的水土流失①____________是減少入黃泥沙的根本措施。②因地制宜進行綜合治理措施 具體做法生物措施 ____________、退耕還林還草等耕作措施 沿_________耕作、留茬少耕、免耕等工程措施 修建______和水平溝、打壩淤地、挖魚鱗坑等(2)對下游地區的河道淤積利用水庫對黃河____________是一種有效的工程措施。水土保持封山育林等高線梯田調水調沙[判一判] 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1)黃河一年四季含沙量都很大。( )(2)中游黃土高原是黃河泥沙的主要來源。( )(3)黃河下游的決口泛濫有害無利。( )(4)黃河下游“地上懸河”是在自然狀態下形成的。( )(5)黃河流域面積廣,支流眾多。( )(6)黃河中下游河道寬闊,水運條件優越。( )(7)通過調水調沙可減輕黃河下游洪澇威脅。( )(8)黃土高原水土保持林的建設有利于黃河三角洲的擴大。( )?√????√?[微思考] 1.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的功能有哪些?提示:減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發電、旅游等。2.黃河含沙量居世界大河首位,黃河含沙量高的原因是什么?提示:黃河流經黃土高原地區,而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大量泥沙進入黃河。[小提示] 黃河出現斷流會導致下游地區地下水位下降,入海口地區出現地下水咸化現象,進一步破壞地下水環境。[糾易錯] 1.黃河是我國重要的航運通道。提示:錯誤。黃河徑流量比較小,河道比較淺;徑流量季節變化大,春季部分河段流量小;冬季有比較長時間的結冰期,初冬和初春季節部分河段還有凌汛;下游泥沙淤積形成“地上河”,不利于港口建設。2.黃河下游的沖淤平衡對黃河入海口地區不會產生影響。提示:錯誤。會產生影響,河口三角洲面積擴大;沿海灘涂面積增加;濕地面積進一步增加。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強調,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加強協同配合,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1.(區域認知)參觀黃河的壺口瀑布,我們看到的是近似于泥湯的河水咆哮而下,讓人震撼,河水渾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黃河中游地區主要流經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比較嚴重,因此入河泥沙較多,河水渾濁。2.(綜合思維)針對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嚴重的問題,該地區的農業耕作時應如何去做?提示:改進耕作方式,盡量沿等高線耕作、留茬少耕、免耕等。3.(人地協調觀)有人說,今后黃河入海泥沙的數量將會趨于減少,其依據的理由可能是什么?提示:黃河中游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成效;中下游地區的水利工程建設進一步攔截了大量泥沙。1.黃河中游地區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黃土高原為季風氣候,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黃土土質疏松。(2)人為原因:黃土高原地區生產力水平低,耕作方式落后,土地所能供養的人口有限。隨著人口的迅速增長,人均耕地不斷減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資源的壓力日益增大,這是水土流失形成的根本原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及過度樵采導致植被破壞嚴重,是造成水土流失的直接原因。2.黃河中游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進行小流域的綜合治理3.黃河下游的調沙減淤措施(1)通過修建水庫,對河流中的大量泥沙進行攔截,實現河流減淤的目的。(2)利用水庫蓄水,適時放水,人為制造可控洪峰,對下游河道實施沖淤,將下游河道中淤積的泥沙送入大海。4.黃土高原中游地區水土流失的危害從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現為土壤侵蝕,但水土流失過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統一變化的過程。如下圖所示:下圖為“2023年黃河河口處徑流量和輸沙量年內分配圖”。讀圖,完成1~3題。1.如上圖所示,徑流量和輸沙量最大的月份是( )A.1月 B.4月C.7月 D.10月2.造成徑流量和輸沙量異常增大的原因是( )A.洪水 B.風暴潮C.調水調沙 D.水土流失3.圖示徑流量和輸沙量異常增大的現象,可能造成的影響是( )A.河床變深 B.河流含沙量變小C.河口后退 D.擴大灌溉面積CCA解析:第1題,讀圖可知,徑流量和輸沙量最大的月份是7月,故選C。第2題,7月徑流量和輸沙量異常增大,是調水調沙措施造成的,是人為影響的結果,不是自然災害造成的,故選C。第3題,調水調沙的目的是減少泥沙在河道的淤積,使泥沙入海,可能造成的影響是河床變深,故選A。小浪底水庫2002年開始的調水調沙,改變了進入黃河口的水沙條件,引起尾閭河道(尾閭河道指河流水沙入海的最后通道)地貌的顯著變化。圖1示意黃河尾閭河道(山東利津到入海口河段)主槽2001—2017年年沖淤量(正值表示淤積,負值表示沖刷)及累積沖淤量變化,圖2示意2001年、2006年黃河尾閭河道縱剖面,2006年以后河道縱剖面變幅很小。據此完成4~5題。圖1圖24.2001—2017年,黃河尾閭河道( )A.2006年以后基本實現沖淤平衡B.沖刷明顯,累積沖刷量52.4×106m3C.累積沖淤量變化可分為4個階段D.調水調沙初始4年沖淤量占總沖淤量的70%5.與2001年相比,2006年黃河尾閭河道( )①主槽河床的高程較低 ②入海口水位明顯降低 ③河床沖淤的差值較大 ④利于泥沙參與三角洲前緣塑造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AD解析:第4題,讀圖1可知,2006年之后,從各年沖淤量看,基本在零刻度線附近,說明各年的淤積量與沖刷量大體相當,而從累積沖淤量看,大致保持在一個較穩定的狀態,而且由材料可知,2006年以后河道縱剖面變幅很小,這都說明2006年以后基本實現了沖淤平衡,A正確;如果沖刷明顯,從各年沖淤量看,應該在零刻度線以下更多、更大,且累積沖淤量也應該越大,但從圖中不能反映出這一點,排除B;從圖中可以看出累積沖淤量變化應該分兩個階段,2006年之前沖刷明顯,2006年之后基本實現沖淤平衡,C錯誤;調水調沙是從2002年開始的,初始4年的總沖淤量大約為56×106m3,累積沖淤量大約為62×106 m3,占比在90%左右,D錯誤。故選A。第5題,讀圖2可知,2006年河床高程比2001年較低,①正確;黃河尾閭河道指的是從山東利津到入海口河段,距利津最遠處應該是入海口,讀圖可以看出2006年河床高程相比2001年沒有明顯降低,②錯誤;讀圖1,比較2001年和2006年的年沖淤量都是正值且相差較大,③正確;讀材料可知,2006年黃河尾閭河道河床縱向坡降減小,流速會降低,利于泥沙沉積在尾閭河道內,而不利于泥沙在河流入海口處沉積形成三角洲,④錯誤。故選D。研習任務三 黃河流域水資源的調配1.黃河流域水資源調配的原因(1)_________少是黃河又一突出的水文特征。(2)黃河流域人口、城鄉較為密集,耕地數量多,徑流量小,____________突出。(3)隨著工農業發展和人口迅速增加,黃河流域對水資源的_________也不斷增加。(4)黃河上下游缺少____________的措施,致使黃河下游自1972年出現斷流現象。徑流量人水矛盾需求量調控用水2.黃河斷流的影響(1)主河道:河道萎縮,降低了______能力,增加了汛期決口的風險;干涸河道演變為沙帶,增加了土地沙化的可能性。(2)河流沿岸:影響工業供水與城鄉居民生活供水;影響農田的灌溉用水,農田受旱面積增大;水環境容量越來越小,加劇了黃河水污染;沿岸大量開采_________。(3)河口三角洲及海域:海岸侵蝕后退,____________;濕地生態系統退化,生物多樣性減少;渤海水域失去重要的餌料來源,影響海洋生物的繁衍生存。行洪地下水海水倒灌3.黃河流域水資源調配的措施(1)_____________________體制逐步建立。黃河水利委員會被授權實施黃河水量的統一調度和分配。(2)對全流域水資源的開發利用進行____________和年度調整。(3)____________的推廣應用。水資源統一調配宏觀控制節水技術2020年1月9日,記者從在京召開的2020年全國水利工作會議上獲悉,2020年我國將加強黃河流域水資源監管,把以水而定、量水而行的要求落實到黃河流域水資源監管過程中。水利部負責人在會上表示:要明確各地區可用水量,盡快確定黃河干流及重要支流生態水量,加快推進跨行政區河流水量分配,確定地下水水位、水量管控指標,明確黃河流域各地市可開采利用的地表水量、地下水量和非常規水利用量。確定務實管用的用水定額,黃河流域各省區要盡快修訂并完善地方用水定額,建立覆蓋主要農作物、工業產品和生活服務業的務實管用的用水定額體系。健全水資源監測體系,以黃河干支流重要斷面、重點取退水口、地下水水位作為主要監測對象,優化監測站網和設施布局,提升動態監測能力,盡快實現流域內重要斷面、規模以上地表取退水口和地下水取水全覆蓋。嚴格取用水監督管理,在黃河流域盡快開展取水工程核查登記,摸清取水工程家底,推進整改提升,規范取用水行為。1.(區域認知)為什么要加強黃河流域水資源監管?提示:黃河流域面積較廣,但徑流量較少,而流域內人口、城鄉較為密集,耕地數量較多,人水矛盾較為突出;且流域內水資源存在無序利用、水環境日益惡化等問題。2.(綜合思維)從水資源的合理利用上看,黃河沿岸農業發展的重點方向是什么?提示:重點發展節水農業,推廣節水技術。3.(人地協調觀)工業生產中的不合理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黃河流域的水資源緊張狀況,其主要的表現是什么?提示:工業生產結構不合理,技術落后,導致水資源利用率較低,浪費嚴重;廢水的不合理排放易導致水污染。1.流域水資源狀況分析(1)流域水資源狀況流域水資源豐富程度主要看徑流量的大小:徑流量大,說明流域水資源豐富;徑流量小,則流域水資源貧乏。(2)流域內水資源供給狀況分析流域內水資源的供給狀況主要看流域內水資源的需水量與供給量之間的關系,而流域的需水量則取決于流域內的人口、城市及產業的分布狀況。人口、城市密集,產業發達,水資源需求量大,則會表現出水資源緊張狀況。此外流域內不合理的人類活動,也會導致水資源的浪費、污染,加劇水資源緊張狀況。2.流域水資源的調配措施(1)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進行開發利用(2)采取科學合理的管理措施流域的整體關聯性特征決定了流域內水資源必須統一調度和分配。因此必須成立統一的管理機構,科學合理地進行水資源的統籌規劃分配,既要兼顧流域生態用水,也要保證生產、生活用水。(3)通過技術措施實現水資源的高效利用①推廣節水技術,發展節水農業。②推廣節水技術,在工業生產中提高水資源利用率。③發展治污技術,提高水污染的治理水平。④發展循環經濟,促使水資源循環利用。(2024·曲靖市沾益區第四中學高二月考)結合長江的干流剖面圖和中下游逐月流量變化曲線圖,完成1~2題。1.下列描述能正確反映長江中下游氣候、水文特征的是( )A.溫帶季風氣候,河流有兩個汛期B.溫帶大陸性氣候,河流夏汛冬枯C.亞熱帶季風氣候,河流水量夏秋多、冬春少D.高寒氣候,冬季斷流C2.受長江流域自然背景的影響,該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開發方向是( )A.上游以生態效益為核心,開發旅游業B.中游疏通河道,大力發展航運C.下游興建大壩,防洪、發電D.采取梯級開發,實現流域的綜合開發利用D解析:第1題,長江中下游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河流只有夏汛,冬季不會斷流,故選C。第2題,長江上游要注意生態環境保護,以開發水能資源為重點;中游地區利用豐富的資源,發展工農業生產,航運不是重點;下游地區在整治環境污染的同時大力調整產業結構。長江水能資源豐富,要采取梯級開發,對整個流域進行綜合開發利用,故選D。3.(2022·北京卷,節選)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泃河流域地跨京津冀三地。某校中學生到該流域進行野外研學。下圖為泃河流域局部示意圖。任務:探索流域協作開發在流域協作開發過程中,京津冀十分重視水資源保護。列舉圖示區域水資源保護的具體措施。解析:開源措施:植樹造林,涵養水源,穩定河流流量;修建梯田,防治水土流失,防止河流淤塞導致水資源減少。節流措施:農業推廣噴灌、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減少灌溉浪費;工業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將廢水資源化,可持續發展;生活上宣傳節水方法,增強節水意識,減少水資源浪費。答案:植樹造林,涵養水源;修建梯田,防治水土流失;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增強節水意識等。課時作業(九) 流域內協調發展[基礎練](2024·河南洛陽高二期末)金沙江位于長江上游,河床比降大,灘多流急。讀圖,完成1~2題。金沙江下游段梯級水電站縱剖面圖1.金沙江下游適宜水電梯級開發的主要自然條件是( )A.東部沿海地區電力需求量大B.位于地形階梯交界處,落差大C.徑流量豐富,且季節變化大D.地質條件穩定,適于建壩2.金沙江梯級開發給下游帶來的影響,說法正確的是( )A.下游水量的季節變化變大B.下游洪澇災害減輕C.下游水質變好D.下游泥沙淤積加重BB解析:第1題,由圖可以看出,金沙江下游段落差大,地處我國第一級階梯與第二級階梯交界處,水能資源豐富,適宜水電梯級開發,故選B。第2題,水庫有調節徑流的作用,使下游水量的季節變化變小,A錯誤;水庫使下游河流流速減緩,造成水質下降,C錯誤;泥沙減少,河口三角洲面積萎縮,D錯誤;水庫能蓄洪抗旱,調節徑流,使下游洪澇災害減輕,B正確。故選B。香溪河是三峽工程南岸的支流,三峽水庫蓄水對香溪河河口處水文特征影響較大,下圖為三峽工程蓄水后香溪河河口處河床剖面不同位置的平均流速分布圖。據此完成3~4題。3.香溪河河口處的水文特征是( )A.水量大 B.結冰期短C.流量穩定 D.含沙量大4.三峽工程運行前香溪河河口處流速的特點是( )A.汛期流速快,非汛期流速慢B.汛期流速慢,非汛期流速快C.汛期和非汛期流速相差不大,均較慢D.汛期和非汛期流速相差不大,均較快AB解析:第3題,香溪河位于長江三峽工程南岸,年降水量較大,河流流量較大,A正確;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無結冰期,流量季節變化大,B、C錯誤;由圖可知,由于三峽工程內水的頂托作用,香溪河流速較慢,所以含沙量小,D錯誤。故選A。第4題,三峽水庫運行前,汛期時干流水位高,排水不暢,因此流速較慢;非汛期時干流水位低,流速較快。故選B。黃河是我國開發利用程度較高的河流之一,流域內協作開發利用水資源,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寧夏—內蒙古河段泥沙淤積嚴重,為改善水質,上游地區采取措施改變了寧夏—內蒙古河段來水來沙特點。下圖為黃河寧夏—內蒙古河段區域圖。據此完成5~6題。5.圖示黃河河段水資源開發和利用的重點是( )A.旅游、航運B.水能、灌溉農業C.煤炭、化工產業D.綠洲農業、水產養殖6.在黃河流域的內部協作中,為了調控水沙關系,上游河段需要( )A.疏通河道 B.引水灌溉C.筑堤防凌 D.修建水庫BD解析:第5題,圖示區域為黃河中上游,地勢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應該重點開發水能;其次該地區有河流沉積形成的平原,可以利用水源發展灌溉農業,B正確;圖示區域河流的航運價值不大,A錯誤;該地區不適宜發展煤炭和化工產業,C錯誤;該地區水源不足,不適合水產養殖,D錯誤。故選B。第6題,流域內的水沙關系,主要是水土流失引起的,因此在上游需要修建水庫,調蓄沙量和水量,D正確;上游地區河道堵塞不嚴重,因此不需要疏通河道,排除A;上游過度引水灌溉會使下游水量減少,因此不是開發和利用的重點,排除B;筑堤防凌對于水沙調控的作用不大,排除C。故選D。7.(2024·河南洛陽高二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引江濟漢”工程,是從長江荊江河段引水至漢江的大型輸水工程,主要是向漢江興隆以下河段補充因“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調水而減少的水量,改善該河段的生態、灌溉、供水、航運用水條件;但該工程也可能引起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引江濟漢”本身亦是對長江水量的又一次人工分流。材料二 “引江濟漢”工程示意圖。材料三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努力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探索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1)描述圖示區域的地表特征。(2)荊江河段是長江流域的洪澇災害多發區,試從地形、氣候、水文等方面分析該河段容易產生洪澇災害的原因。(3)說出修建“引江濟漢”工程的主要原因。(4)針對長江流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落實,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議。解析:第(1)題,地表特征可以結合長江中、下游的特點進行描述。圖示區域位于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為典型的水鄉,地勢低平,河湖眾多。第(2)題,荊江河段位于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勢低平,不利于泄洪;屬于季風氣候,降水多且集中;南北支流匯入水量多,且河道彎曲,淤積嚴重,水流不暢;上游地區植被破壞嚴重,導致水土流失,湖泊淤積,對洪水的調蓄能力降低。所以荊江河段洪澇災害多發。第(3)題,“引江濟漢”可以增加漢江下游水量,滿足沿岸工農業用水和生活用水需要;“南水北調”導致漢江下游水量減少、泥沙淤積及生態環境變化,生態破壞問題加劇,“引江濟漢”可以改善漢江下游水量減少帶來的生態環境惡化;“引江濟漢”可以分流長江水量,緩解荊江河段的洪澇災害。第(4)題,長江上游地區水土流失嚴重,所以上游地區應保持水土。中游地區應針對圍湖造田導致的蓄洪能力不足,進行退耕還湖、還河;嚴禁河湖沿途采石、采沙。下游水體污染嚴重,應該治理河湖污染,保護水質。沿河流、湖泊種植防護林,緩解水土流失,減輕河湖淤積;全流域綜合管理,統一調度,實行河(湖)長制,上下游聯動,加大政策力度和完善法律制度等。答案:(1)地勢低平,河湖眾多。(2)地勢低平,排水不暢;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季節變化(降水集中)和年際變化大;長江、漢江河道彎曲,水流不暢;湖泊淤積嚴重,調蓄能力減弱。(3)增加漢江下游水量,滿足沿岸工農業用水和生活用水需要;改善漢江下游因水量減少帶來的生態環境惡化;分流長江水量,緩解荊江河段的洪澇災害。(4)退耕還湖、還河;嚴禁河湖沿途采石、采沙;治理河湖污染,保護河湖水質;沿河流、湖泊種植防護林,緩解水土流失,減輕河湖淤積;實行河(湖)長制,上下游聯動,加大政策力度和完善法律制度;加強環境污染聯防聯控;建立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開展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等。[提升練]黑水河是金沙江左岸一級支流,黑水河主源為西洛河和則木河,兩河交匯后稱為黑水河。自西洛河和則木河交匯口至黑水河匯入金沙江河段,全長74.7千米,天然落差為552米,干流上建有4座引水式電站,均不能發揮徑流調節功能。白鶴灘水電站是金沙江下游河段4個梯級水電站中的第二級,水庫蓄水后,水體自壩體溯流而上,形成了較長的回水區。黑水河作為壩區上游的一條支流,會受到干流回水的影響。下表示意白鶴灘水電站水庫不同水位條件下黑水河的回水情況。據此完成1~3題。水位種類 水位高度/m 回水長度/km 回水長度占河長比/%死水位 765 20.5 27.55防洪限制水位 785 22.4 30.11正常蓄水位 825 30.2 40.601.黑水河干流上的四座水電站均對徑流無調節作用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水位高 B.庫容小C.淤積嚴重 D.落差大B2.因白鶴灘水電站水庫蓄水而形成的回水對黑水河的影響是( )A.使河水流速加快 B.河流泥沙淤積減輕C.使魚類生存空間縮小 D.增強了河水的自凈能力C3.白鶴灘水電站水庫防洪限制水位低于正常蓄水位的主要目的是( )A.保證水庫日常運行安全 B.為船只過閘提供充足空間C.為汛期蓄洪準備有效庫容 D.防止過量蓄水誘發地震C解析:第1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黑水河的四座水電站水位可以調節,故A錯誤;庫容太小,對徑流的調節作用也隨之減小,因此是最有可能的原因,故B正確;如果四座水電站的淤積嚴重,可以清除淤積,同樣可以調節,且區域內的水土流失并不嚴重,淤積可能性較小,因此不是最可能的原因,故C錯誤;材料中顯示落差達到552米,落差較大,但是不影響水庫調節徑流的作用,故D錯誤。故選B。第2題,觀察表中信息可知,白鶴灘水電站水庫蓄水水位變化導致黑水河的回水長度較長,阻礙了黑水河的流水動力,減緩了河流速度,導致泥沙淤積嚴重,河水的自凈能力逐漸降低,適合魚類生存的水域減少,使得水中生物的生存空間縮小。A、B、D錯誤,C正確。故選C。第3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水庫的防洪限制水位較低,主要是預留水庫容量,防止洪水暴發,故C正確;水庫的日常運行應該是水庫的正常蓄水位,故A錯誤;作為二級水電站,船只通過的空間是足夠的,因此正常水位應該更加適合船只的通過,故B錯誤;水庫蓄水過量可能帶來輕微的地震,影響非常小,故不是主要目的,故D錯誤。故選C。(2024·江蘇省南京市第九中學高二上學期期末試題)抽水蓄能電站是電網系統中重要的調峰補谷電源,它利用系統中多余的低谷電能轉化為有用的尖峰電能,以提高電網運行的經濟性,是保證電網安全的重要設施。下圖為木格措抽水蓄能電站與瓦斯河流域開發示意圖。據此完成4~6題。4.瓦斯河流域開發的主要內容是( )A.引水灌溉 B.水產養殖C.發展航運 D.水能開發5.抽水蓄能電站抽水的時間是( )A.夜晚 汛期 B.夜晚 枯水期C.白天 枯水期 D.白天 汛期DA6.該地在建設抽水蓄能電站及引水隧洞時的制約性因素有( )①位于板塊交界處,地質災害多發 ②山高谷深,地表起伏大 ③當地人口稀少,勞動力不足 ④隧洞線路長,成本高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第4題,據圖可知,瓦斯河流經地勢第一、二級階梯交界處,上下游落差大,其流域開發的主要內容為水能資源的開發,故D正確;該區域海拔高、氣溫低,不適合發展耕作業和水產養殖,故A、B錯誤;落差大,水流急,峽谷地形,不適合發展航運,故C錯誤。第5C題,在一天當中,抽水蓄能電站往往在晚上利用系統多余的電能將下游水庫或河流中的水調到上游水庫中,以便在白天用電需求量大的時候提供充足的電能供應。在一年當中,往往利用汛期發電量充足的時候,將下游河流或水庫中的水調到上游水庫中,以供枯水季節發電,故A正確,B、C、D錯誤。第6題,抽水蓄能電站及引水隧洞的建設需要的是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而不是大量的當地廉價勞動力,故③說法錯誤,C正確,A、B、D錯誤。(2024·漢口高二期末)據三峽集團通報,2021年是三峽工程整體竣工驗收后的第一年,工程全年運行情況良好,防洪、發電、航運、水資源利用等綜合效益充分發揮,在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構建中發揮骨干作用。水資源利用方面,2021年三峽水庫累計來水4 536.38億立方米,較建庫以來均值偏多約一成。消落期三峽水庫充分發揮淡水資源庫作用,累計為下游補水138天,補水總量約221億立方米。據此完成7~8題。7.長江三峽工程的綜合效益包括( )①防洪、發電 ②消除魚類洄游 ③灌溉、養殖 ④航運、旅游A.①②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②③④8.長江近幾十年洪澇災害頻發的人為原因之一是( )A.長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工程B.圍湖造田C.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D.裁彎取直工程CB解析:第7題,長江三峽工程的綜合效益包括防洪、發電、灌溉、養殖、航運、旅游等;魚類洄游是一種生態現象,不能消除,這也是工程建設中極力設法保護的。故選C。第8題,圍湖造田是長江近幾十年洪澇災害頻發的人為原因之一。長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工程、裁彎取直工程都會使得洪澇災害減少;厄爾尼諾現象多發于冬季,而長江洪澇災害多發生在夏秋季節,并且厄爾尼諾現象不屬于人為原因。故選B。9.(2023·北京卷)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校中學生赴蛇魚川流域進行野外研學。圖1為該流域示意圖,圖2為某同學撰寫的考察報告。圖1圖2任務一 尋訪中華蜜蜂谷(1)闡述該流域發展養蜂產業的優勢區位。任務二 探究水環境變化查閱文獻,獲取到圖中采樣點河水氮含量監測數據,如下表所示。采樣日期 2月25日 4月25日 7月2日 8月15日 9月10日 10月21日氮含量(毫克/升) 3.4 3.2 5.8 13.9 11.8 8.8(2)繪制統計圖。概括采樣點河水氮含量的變化特征,并說明理由。任務三 調研流域生態治理以“清水下山、凈水入庫”為目標,當地對蛇魚川流域開展生態治理。(3)在甲、乙兩地中任選其一,從保護水質的角度列舉該地應采取的治理措施。解析:第(1)題,位于山區,生物多樣性強,蜜源豐富;歷史悠久,經驗豐富,蜂蜜釀造工藝水平高;有科普館指導,養殖技術有保障;獲綠色無公害產品認證,產品質量好;借助新媒體宣傳,知名度高,產品形象好;靠近經濟發達的華北地區,市場廣闊。第(2)題,依據表格數據,繪制統計圖即可。變化特征:2月25日和4月25日,冬春季河水氮含量較低,8月15日最高,9月、10月也較高,故采樣點河水氮含量冬春較低,夏秋較高。理由:讀圖可知,本區域位于鄉村,農業較發達,夏季農作物生長旺盛,可能大量施用化肥和農藥,殘余的物質進入河流,污染水體。第(3)題,甲地:位于山區,應當保護植被,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從而有效減少河流含沙量;加大宣傳力度,恢復生態環境,增強水體自凈能力,保障下游水體水質。乙地:位于平原地區,要嚴格控制污染企業布局,減少水體污染;下游平原河谷農業發達,要嚴禁施用農藥、化肥,杜絕污染水源;居民生活點較多,生活污水要凈化處理。答案:(1)蜜源豐富;蜂蜜釀造工藝水平高;技術有保障;產品質量好;市場廣闊;知名度高。(2)變化特征:采樣點河水氮含量冬春較低,夏秋較高。理由:夏季農作物生長旺盛,施用化肥和農藥,污染水體。(3)甲地:保護植被,保持水土,減少河流含沙量;恢復生態環境,增強水體自凈能力。乙地:控制污染企業布局;嚴禁施用農藥、化肥,防止污染水源;生活污水凈化處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版高中地理選擇性必修2第4章區際聯系與區域協調發展第1節流域內協調發展學案.doc 人教版高中地理選擇性必修2第4章區際聯系與區域協調發展第1節流域內協調發展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