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高中地理選擇性必修2第4章區際聯系與區域協調發展第2節課時1資源跨區域調配課件+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高中地理選擇性必修2第4章區際聯系與區域協調發展第2節課時1資源跨區域調配課件+學案

資源簡介

第二節 資源跨區域調配
課時1 資源跨區域調配
學習目標:1.了解實施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原因。(綜合思維) 2.結合實例分析,理解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影響。(綜合思維) 3.分析西氣東輸案例,掌握不同類型資源跨區域調配的特點。(區域認知)
資源跨區域調配與區域發展
1.調配原因:國家為了解決國內資源及其產品生產和消費的空間不匹配問題。
2.調配背景
3.調配影響
4.我國主要的資源跨區域調配工程:南水北調、西氣東輸、北煤南運、西電東送等。
[微思考] 我國東部和中西部地區在能源消費和生產方面各有什么特點?
提示:總體來說,東部地區能源消費量大于生產量,中部和西部地區能源生產量大于消費量。
[判一判] 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
(1)資源跨區域調配能有效解決產品生產和消費空間不匹配問題。(√)
(2)資源跨區域調配的根本目的是實現資源的均衡分布。(?)
(3)經濟發達的地區一定出現資源嚴重短缺問題。(?)
(4)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緩解了華北地區水資源緊缺問題。(?)
[糾易錯] 資源的跨區域調配是解決資源短缺的唯一途徑。
提示:錯誤。解決資源短缺的主要途徑是“開源”和“節流”。具體包括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節約資源;尋找替代資源和跨區域調配資源;防止浪費和污染等。
山東省南部的南四湖,是微山湖、昭陽湖、獨山湖、南陽湖等四個相連湖的總稱,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區工業以煤炭、電力、造紙為主。下圖為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圖。
1.(人地協調觀)分析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通水后對南四湖自然地理環境可能帶來的有利影響。
提示:增加水量,擴大湖水面積;調節氣候(縮小溫差,增加空氣濕度);利于保護生物棲息地(增加生物多樣性或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
2.(綜合思維)為了滿足調水的水質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區工業發展應采取哪些措施?
提示:限制(煤炭、電力、造紙等)水污染大的企業生產規模;大力發展新興工業(或高新技術產業);實行清潔生產,改進生產工藝和更新設備,減少污水排放;提高工業污水處理技術及循環使用(污水先處理,達標后排放);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加強對沿岸工業生產的監督管理。
下圖為某區域某種自然資源儲量和需求量關系圖。讀圖,完成1~2題。
1.若該種自然資源為能源,下列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
A.我國東北地區—①
B.我國華北地區—②
C.我國東南沿海地區—③
D.我國西北地區—④
2.圖中四地之間最有可能產生資源跨區域調配現象的是(  )
A.①→③ B.④→①
C.③→④ D.②→③
解析:第1題,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經濟發達,能源需求量大,但當地能源資源貧乏,符合圖中③所示特征。故選C。第2題,②地資源豐富但需求量小,資源供大于求;③地資源貧乏但需求量大,資源供不應求。因此最有可能產生資源由②運往③的跨區域調配現象。故選D。
答案:1.C 2.D 
(2024·江西貴溪市實驗中學高二期末)蒙西至華中地區鐵路煤運通道項目,被稱為北煤南運大通道,起于內蒙古浩勒報吉,經烏審旗后進入靖邊、延安北、韓城北,經山西運城、河南三門峽、湖北襄陽、湖南岳陽后止于江西吉安,全長約1 860千米。結合下圖,完成3~4題。
3.華中地區煤炭調入的最佳方案是來源于(  )
A.貴州
B.東北地區
C.新疆
D.陜西北部和內蒙古西部地區
4.北煤南運大通道建設的意義主要有(  )
①緩解鐵路運力不足的矛盾 ②緩解城市交通擁堵 ③減小華中地區的能源缺口 ④降低運輸成本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第3題,陜西北部和內蒙古西部地區,煤炭資源豐富,距離華中地區近,且有直達的鐵路交通線路,故應為煤炭調入的最佳方案,D正確;貴州煤炭資源相對較少,東北地區和新疆地區距離華中地區太遠,因此A、B、C方案不佳,排除。故選D。第4題,北煤南運大通道增加了南北鐵路線,能夠緩解原有鐵路運輸壓力,緩解鐵路運力不足的矛盾,同時也降低了運輸成本,但不能緩解城市內部的交通擁堵;北煤南運將北方煤炭運輸到華中地區,緩解其能源緊張狀況,故②錯誤,①③④正確。故選B。
答案:3.D 4.B 
  西氣東輸
1.西氣東輸概況
2.實施原因
(1)能源資源生產和消費的地區差異大
地區 能源消費量 能源生產量 影響 措施
東部沿海地區 大 小 經濟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 能源的跨區域調配——西氣東輸
西部地區 小 大 豐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開發利用
(2)調整能源消費結構
(3)西部是我國油氣資源未來開發的戰略重點之一
①我國陸上天然氣分布的總體特征:西多東少、北多南少。
②四大氣區:新疆、青海、川渝、鄂爾多斯。
③油氣發展戰略:穩定東部,發展西部。
④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西部是油氣進口的重要通道。
[微思考] 1.我國天然氣資源市場需求量較大的地區在哪里?為什么?
提示: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區。原因:人口稠密,經濟發達,能源消費量大,具有利用天然氣資源的廣闊空間,市場需求量大。
2.分析日常生產、生活中所用的能源,判斷西氣東輸前后珠江三角洲地區所用的能源有何變化。
提示:西氣東輸以前所用的能源以煤炭、石油為主;西氣東輸后天然氣的消費比例提高,能源消費趨向多樣化。
[糾易錯] 天然氣是一種清潔能源,但不是新能源。
提示:天然氣屬于常規能源,主要成分是甲烷,在燃燒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僅為煤的40%左右,相對于煤炭、石油等能源具有使用安全、熱值高、潔凈等優勢。
我國區域資源賦存量與區域發展水平很不匹配,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的能源生產與能源消費存在著顯著差異。
   
圖甲 我國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能源生產、
消費占全國的比例
   
圖乙 中國與世界能源消費結構
圖丙 我國天然氣資源的分布
1.(綜合思維)分析圖甲,比較我國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能源生產、消費占比狀況,分析我國西氣東輸的原因。
提示: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對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對貧乏,使經濟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西部地區受經濟水平的限制,豐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開發利用。總之,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的能源生產與能源消費存在著顯著差異是西氣東輸的原因。
2.(人地協調觀)根據圖乙分析我國能源消費結構與世界能源消費結構的差異,并分析我國能源消費結構對環境的影響。
提示:世界的能源消費結構以石油為主,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以煤炭為主,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會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
3.(綜合思維)根據圖丙回答天然氣資源在我國的分布特點,分析我國西部豐富的天然氣資源長期得不到充分勘探、開發的原因。
提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區,東部地區的天然氣資源相對較少。西部地區地形以高原、盆地為主,崎嶇不平,交通不便,生態環境脆弱;西部地區社會經濟普遍落后,資金短缺,技術落后;西部地區人口較少,工農業發展落后,市場需求量有限。
1.我國實施西氣東輸工程的原因
(1)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的地區差異
(2)能源消費結構調整的必要性
(3)西部是我國油氣資源開發的戰略重點
2.西氣東輸工程的區位條件
(1)有利條件
①資源優勢:塔里木盆地是主要氣源地,可確保穩定供氣30年;陜甘寧的鄂爾多斯、四川盆地和柴達木盆地為補充氣源地。
②技術保障:已建立了地質勘探、開發、輸送、煉制及輔助生產和生活等基本配套的現代工業體系,能夠提供較好的技術保障。
③市場廣闊: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區人口眾多、經濟發達,能源消費量大,市場需求量大,發展利用天然氣的空間廣闊。
(2)不利條件
①管線長:輸氣距離遠,工程量大。
②地形障礙:經過不同的地勢階梯,地勢起伏大,地貌復雜。
③河流障礙:多次跨越河流,工程艱巨。
④環境脆弱:經過西北干旱半干旱區,生態環境脆弱。
我國天然氣資源在西部地區分布非常豐富。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東北、華北地區一直是我國石油、天然氣工業的主要基地。目前這些地區的大部分主力油氣田開采已到了中后期,陸續進入了產量全面遞減階段,增產難度大,導致東部地區油氣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西部地區則成為我國油氣工業新的戰略接替區。據此完成1~3題。
1.我國實施西氣東輸的一個重要原因是(  )
A.改善東部地區的大氣環境
B.改善西部地區的經濟結構
C.發展西部地區的油氣工業
D.我國油氣資源開發的戰略重點在西部
2.制約我國西部地區天然氣開發的社會經濟條件是   (  )
①勘探、開發資金短缺問題 ②西部人口少,工農業相對落后,天然氣的市場需求量有限 ③基礎設施和交通運輸條件遠不能滿足大批量油氣產田的生產和外運需要 ④輸氣管道線路長、規模大、施工方式多樣 ⑤中西部地區地貌復雜,植被稀疏,生態環境較為脆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3.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東部地區不再開采石油、天然氣
B.東部地區石油、天然氣產量遞減,隨著經濟的發展,會導致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C.西部地區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將會成為我國開發的重點
D.西部地區將大力開采石油、天然氣,供應資源日益短缺的東部地區
解析:第1題,目前我國油氣資源開發的重點在西部,且東部地區能源缺乏,是實施西氣東輸的重要原因。故選D。第2題,我國西部地區經濟發展落后,缺乏資金、技術,基礎設施不完善,交通條件較差,且對能源需求較少,這些都制約了其天然氣資源的開發。故選A。第3題,西氣東輸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東部地區能源供應緊張狀況,但東部地區的油氣資源仍需要加大開發力度。故選A。
答案:1.D 2.A 3.A 
西氣東輸三線工程以新疆西部口岸霍爾果斯為起點,東至福州。讀西氣東輸工程三條線路示意圖,完成4~5題。
4.三條西氣東輸工程主干線走向考慮的主要經濟因素是(  )
A.農業發達程度 B.城市分布
C.環境狀況 D.河流分布
5.下列有關西氣東輸工程三條線路的敘述,錯誤的是(  )
A.中亞天然氣是三條輸氣線路的主要氣源地
B.三條線路同時經過河西走廊
C.三條線路的建設均有利于促進東西部地區協調發展
D.三條線路的建設可改善東部地區的大氣質量
解析:第4題,根據所學知識,結合圖示可知,工程主干線穿過多個城市,為這些城市供氣,B正確。西氣東輸主要用于城市生產、生活,較少用于農業,與農業發達程度關系不大,A錯誤。設問要求經濟因素,排除C、D。故選B。第5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氣東輸一線工程的主要氣源地為我國塔里木盆地的輪南,并非中亞,A符合題意。由圖可知,三條線路同時經過河西走廊,B不符合題意。三條線路均跨越我國東西部,有利于促進東西部地區協調發展,C不符合題意。天然氣相對于煤炭,較為清潔,污染少,可改善東部地區的大氣質量,D不符合題意。故選A。
答案:4.B 5.A 
西氣東輸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1.對西部地區的影響
(1)將資源優勢轉變成經濟效益,使之成為西部地區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2)推動中西部地區天然氣勘探開發和管道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就業機會,強力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3)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調出區及沿線地區生態環境的影響。
2.對東部地區的影響
(1)緩解東部地區的能源緊缺狀況,優化東部地區能源的消費結構。
(2)發揮東部地區的經濟、技術優勢,推動相關產業發展及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
(3)天然氣可以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東部地區的大氣質量。
3.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1)提高資源的整體利用效率,將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與東部地區的經濟、技術優勢統籌配置,促進東西部地區的協調發展、共同富裕。
(2)為沿線區域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契機,激活沿線地區相關產業的發展潛力。
[微思考] 1.西氣東輸管道建設中,在選址和施工方面需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提示:①線路的選址要靠近交通線,便于管道的運輸、建設與維護。②在建設過程中要注意對沿線生態環境的保護。③管道線路盡可能經過城市地區,以利于擴大消費市場。
2.西氣東輸工程的建設對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有哪些?西氣東輸向東部輸氣,為其帶來的主要環境效益是什么?
提示:影響:西部地區通過資源的輸出換來了資金、技術,使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效益,同時擴大了就業,提高了收入,拉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環境效益:減少了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改善了大氣環境質量。
[判一判] 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
(1)西部地區一直是我國油氣資源開發的重點區域。(?)
(2)我國區域能源資源的賦存量與區域發展是基本匹配的。(?)
(3)西氣東輸工程可將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轉變成經濟效益。(√)
材料一 西氣東輸對西部地區發展的影響示意圖。
材料二 紫氣東來,綠色管道開工,總攬全局發展,東西雙贏。下面為西氣東輸的區域協調效應圖。
1.(區域認知)西氣東輸對西部生態有何影響?
提示:有利:沿線農村推廣使用天然氣,可減少農民對薪柴的需求,緩解因植被破壞而帶來的環境壓力,有利于改善西部環境。不利:管道建設中容易對地表植被造成破壞,加劇生態惡化。
2.(人地協調觀)通過西氣東輸,我國政府是如何協調東、西部發展的?
提示:從全國的角度看,西部地區資源利用效率較低,東部地區資源利用效率較高;資源從西部輸送至東部,不僅西部會獲得資源的銷售收入,而且資源在東部會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從而為中央政府提供更高的稅收;中央政府就可以把更多的資金用于對西部的投資和補貼,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1.西氣東輸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西氣東輸工程的實施對中、西部、東部社會經濟和環境都存在影響,具體如下表所示:
(1)有利影響
中、西部地區 東部地區
社會經濟 資源開發與經濟建設 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效益,使之成為中、西部地區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緩解能源短缺,優化能源消費結構,促進東部地區經濟發展
產業結構調整 加快天然氣綜合利用的步伐,發展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化工工業 推動天然氣化工、發電等產業的發展
基礎設施建設 推動中、西部地區天然氣勘探開發和管道等基礎設施建設 配套工程的建設,將極大地帶動東部城鎮基礎設施建設
生態環境 緩解沿線因砍伐森林、破壞植被帶來的環境壓力 提高清潔能源的使用比例,有效改善大氣環境
(2)不利影響
輸氣管道線路長、規模大、施工方式多樣;途經地區地貌類型復雜,植被稀疏,生態環境較為脆弱,易造成破壞。
2.資源跨區域調配工程建設的意義分析
從產生的經濟、社會、生態三大效益分析:
效益 調入地區 調出地區
經濟效益 獲取資源,緩解資源短缺問題,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促進經濟發展,獲得經濟效益 輸出資源可獲得經濟收入,并且擴大相關產業,完善基礎設施,獲得經濟效益
社會效益 促進經濟發展,增加就業 發展相關產業,增加就業
有利于兩地區協調發展,達到共同富裕,有利于社會穩定
生態效益 發展經濟,減輕污染,保護生態
(2024·內蒙古翁牛特旗烏丹第一中學高二期末)中俄兩國政府簽署的《中俄東線天然氣合作項目備忘錄》中提到,從2018年起,俄羅斯開始通過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向中國供氣,輸氣量逐年增長,最終達到每年380億立方米,累計合同期30年。下圖為中俄天然氣管道線路圖。讀圖,完成1~2題。
1.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相對西線的優勢為(  )
A.天然氣開發成本較低
B.地形平坦,管線建設成本低
C.天然氣氣源相對充足
D.勞動力充足,管線建設成本低
2.有關中俄天然氣合同簽訂對我國的意義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有利于我國天然氣進口多元化
B.對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意義重大
C.將徹底改變我國能源結構
D.拉動天然氣管道沿線的就業和經濟發展
解析:第1題,東線與西線相比,開采成本差別不大,A錯誤;東線沿線要經過東西伯利亞和中西伯利亞高原山地區,經過我國的大興安嶺等地形區,地勢起伏大,管線建設成本高,B錯誤;由材料可知,東線年供氣量可達380億立方米,天然氣氣源相對充足,C正確;俄羅斯東部與我國東北人口稀少,勞動力數量少,D錯誤。故選C。第2題,中俄天然氣合同的簽訂有利于我國天然氣進口多元化,A不符合題意;中俄天然氣合同的簽訂對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意義重大,B不符合題意;只會一定程度上優化我國能源結構,不會徹底改變我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C符合題意;中俄天然氣合同的簽訂能夠拉動天然氣管道沿線的就業和經濟發展,D不符合題意。故選C。
答案:1.C 2.C 
區域發展階段可分為以傳統農業為主體的發展階段、工業化階段、高效益的綜合發展階段。西氣東輸是我國重要的能源調配工程。下圖為我國西氣東輸工程示意圖。讀圖,完成3~4題。
3.下列有關西氣東輸一線工程終點城市所處發展階段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現代化交通線路數量少且分布稀疏
B.經濟發展水平低且對外開放程度低
C.高新科技成為區域發展的主導力量
D.區域內部的經濟發展差異逐漸擴大
4.下列有關西氣東輸工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一線工程緩解了長江三角洲的能源短缺
B.二線工程可能降低西部地區的就業機會
C.三線工程的能源輸送方式為鐵路運輸
D.三線工程加劇了珠江三角洲的大氣污染
解析:第3題,讀圖可知,西氣東輸一線工程終點城市為上海,上海為我國經濟發達城市,高新科技成為區域發展的主導力量。故選C。第4題,西氣東輸工程建設對西部地區來說增加了就業機會,對輸入區來說緩解了能源緊張狀況,減輕了大氣污染,促進了經濟發展,三條線路均為管道運輸。故選A。
答案:3.C 4.A 
西電東送
1.原因:西部能源資源豐富(水電、煤炭等);東部經濟發達,電力資源不足。
2.線路及其影響
線路(主力電源) 對輸入地的影響 對輸出地的影響
A.北通道:晉、陜、內蒙古(火電)和黃河上中游(水電)→環渤海地區 ①緩解能源緊張局面,促進經濟發展;②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減輕環境污染;③減輕鐵路運輸壓力 ①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②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③縮小東西部差距,對社會穩定起重要作用
B.中通道:三峽和金沙江(水電)→華東地區
C.南通道:紅水河(水電)和黔、滇(火電)→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
西部地區可開發的水能資源占全國的72%,已探明的煤炭儲量占全國的39%,我國“西電東送”工程已全面啟動,目前基本形成三大通道,如下圖所示。讀圖,完成1~2題。
1.西電東送是把西部地區水電和坑口(煤礦附近)電站的火電輸往東部,圖中坑口電站分布較多的是(  )
A.A和B B.B和D
C.A和C D.A和E
2.三條送電線路的終點都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北路都是輸送火電,使輸出的A、B地區大氣污染加重
B.中路水能發電,清潔、經濟效益大,為滬寧杭地區提供電能
C.南路電能的輸送對緩解珠江三角洲地區能源不足具有重要意義
D.西電東送主干道途經我國能源最大的輸出省(市)是山西,到達的最大輸入省市是上海
解析:第1題,A和E處是我國大型煤礦的主要分布區,坑口電站分布較多。讀圖可知,B、C、D主要為水電。故選D。第2題,北路輸出的既有火電,又有黃河上游的水電(B為水電)。故選A。
答案:1.D 2.A
(2024·甘肅蘭州期中)貴州省水能資源豐富,在烏江(注入長江)、南盤江和北盤江(均注入珠江)等河道上進行了梯級開發。貴州省水電是我國“西電東送”南線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東部地區在近海開發海洋風電,將海洋風電“東電西送”到貴州省。下圖示意貴州省水系分布。讀圖,完成3~4題。
3.貴州省“西電東送”的目的地主要是(  )
A.珠江三角洲 B.長江三角洲
C.京津冀地區 D.四川盆地
4.“東電西送”的主要季節是(  )
A.冬春季節 B.春夏季節
C.夏秋季節 D.冬夏季節
解析:第3題,珠江三角洲經濟發達,對電力需求大,電力供不應求,貴州省與珠江三角洲相距比較近,A正確。第4題,貴州省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冬春季節少雨,且春季農業灌溉需要冬季大量囤水,保水發電會使春季農業用水不足,冬季用電需求也較大,所以需要東部地區進行“東電西送”,A正確。
答案:3.A 4.A
課時作業(十) 資源跨區域調配
[基礎練]
近年來,河北、河南、山東、甘肅等北方省份生產的蔬菜大量銷往江蘇、浙江和上海等南方沿海省市,形成了“北菜南運”格局。據此完成1~2題。
1.“北菜南運”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市場需求大 B.北方耕地面積增大
C.北方蔬菜品種多 D.南方蔬菜種植減少
2.“北菜南運”有利于北方地區農業(  )
①粗放經營 ②規模化經營 ③集約化生產 ④“小而全”生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1題,市場是影響農業生產類型和規模的最主要因素。近年來,我國南方經濟發達,吸引外來人口遷入多,市場需求大,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快,農業用地少。為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才出現了“北菜南運”格局,A正確。近年來,我國重視環境保護,實施生態退耕,導致耕地增大的可能性較小,且我國北方水資源短缺,不能保證蔬菜種植規模擴大后農業生產對水資源的需求,B錯誤。南北方蔬菜品種數量均較多,但是有些蔬菜適合北方的氣候環境,有些適合南方溫暖濕潤的環境,南北菜有互補性,C錯誤。南方糧食種植面積減少,蔬菜種植沒有大量減少,D錯誤。第2題,粗放經營不能保證蔬菜的產量、質量,①錯誤。北方省份生產的蔬菜大量銷往南方沿海省市,需求量大,會導致蔬菜產量增加。“北菜南運”有利于北方地區農業擴大生產規模,實現規模化經營,集約化生產效率高,②③正確。“小而全”生產量小,不能滿足對蔬菜的大量需求,④錯誤。故選B。
答案:1.A 2.B
下圖為“我國兩大資源跨區域調配工程的局部示意圖”。讀圖,完成3~4題。
3.工程Ⅰ、Ⅱ分別是(  )
A.南水北調、西氣東輸 B.南水北調、西電東送
C.西氣東輸、南水北調 D.西氣東輸、西電東送
4.工程Ⅰ、Ⅱ對圖示地區的有利影響是(  )
①減輕大氣污染 ②緩解能源短缺 ③減輕水土流失 ④緩解洪澇災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3題,工程Ⅰ、Ⅱ的目的地主要是上海,南水北調的目的地是華北地區,A、B、C錯誤。據工程Ⅰ走向可知其是西氣東輸工程,工程Ⅱ是西電東送工程,D正確。故選D。第4題,長江三角洲地區地勢平坦,水土流失不嚴重,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對緩解洪澇災情作用不大,③④錯誤。故選A。
答案:3.D 4.A
2022年8月,受副熱帶高壓影響,長江流域連續出現高溫晴朗天氣,四川等地區出現“電荒”。下圖為“2021年各省份發電量及用電量(不含港澳臺)統計圖”。讀圖,完成5~6題。
5.我國(  )
A.中部地區各省為電力凈調出地區
B.東部地區電力消費總量最大
C.東北地區各省為電力凈調出地區
D.發電和用電具有空間一致性
6.四川與山西同為電力輸出大省,但四川出現“電荒”,該現象發生的最主要影響因素是(  )
A.能源結構 B.人口密度
C.產業結構 D.居民用電
解析:第5題,由圖可知,中部的湖南用電量大于發電量,A錯誤;由圖中信息可知,東部地區為電力消費總量最大的地區,B正確;東北的遼寧用電量大于發電量,不是電力凈調出區,C錯誤;東部和西部地區明顯是發電和用電不具有空間一致性,D錯誤。故選B。第6題,四川發電量大,但水電比重高,持續的干旱使得河流徑流量減少,發電量減小,導致四川用電荒,而山西發電以火電為主,發電量比較穩定,A正確;人口密度、產業結構、居民用電都相對穩定,都可能導致用電荒,但不是主要影響因素,電力所需能源的供給問題才是影響用電荒的主要因素,B、C、D錯誤。故選A。
答案:5.B 6.A
2017年,山東省建設了三條“外電入魯”新通道。讀“外電入魯”通道示意圖,完成7~8題。
7.“外電入魯”的原因是山東省(  )
A.常規能源匱乏 B.經濟發展水平低
C.酸雨危害嚴重 D.環境保護壓力大
8.“外電入魯”給內蒙古、陜西供電方帶來的影響有(  )
A.社會經濟效益上升 B.電力生產成本加大
C.利于生態環境保護 D.促進能源結構改善
解析:第7題,山東石油、煤炭等常規能源豐富,A錯誤;“外電入魯”的原因是山東經濟發展水平高,能源需求量大,B錯誤;山東屬于半濕潤地區,降水較少,酸雨危害較輕,C錯誤;山東大氣、水體等環境污染嚴重,環境保護壓力大,“外電入魯”可以避免產生該問題,D正確。故選D。第8題, “外電入魯”使內蒙古、陜西供電方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社會經濟效益,社會經濟效益上升,A正確;將煤炭轉化成電力,減小了運輸成本,電力生產成本減小,B錯誤;兩地利用煤炭燃燒發電,產生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不利于當地生態環境保護,C錯誤;當地能源結構沒有發生變化,依然以煤炭為主,D錯誤。故選A。
答案:7.D 8.A
9.(2024·貴州貴陽高二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氣東輸”工程包括天然氣開發建設、輸氣管道建設和用戶管網建設三部分,分三條線路。“西氣東輸”一線工程2004年全線貫通,二線工程2012年底全線貫通,三線工程2014年全線貫通。下圖為我國“西氣東輸”工程線路示意圖。
(1)從能源消費結構的角度分析我國實施“西氣東輸”的原因。
(2)簡述“西氣東輸”一線、二線工程的建設對上海、廣州產生的共同影響。
(3)推測“西氣東輸”新疆段工程冬季建設時可能遇到的困難。
解析:第(1)題,我國能源消費以煤炭資源為主,能源消費結構不合理;大量使用煤炭作為能源,帶來了環境污染等一系列的環境問題;我國鐵路運輸能力不足,“北煤南運”占用大量運力,加重鐵路運輸的負擔;天然氣具有清潔、使用方便等優勢,有利于減輕環境污染等問題。第(2)題,“西氣東輸”一線、二線工程的建設,能夠緩解上海、廣州的能源緊缺狀況,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推動天然氣化工等產業的發展,促進經濟發展;有利于改善城市的大氣質量。第(3)題,“西氣東輸”新疆段工程冬季建設時可能遇到的困難有大風天數多,多風沙天氣;距冬季風源地近,氣候寒冷,易出現寒潮等災害性天氣;晝夜溫差大,不利于工程建設等。
答案:(1)我國能源消費以煤炭為主,能源消費結構不合理;大量使用煤炭作為能源,帶來了一系列的大氣污染等環境問題;運量巨大的“北煤南運”給我國的鐵路和公路運輸造成了很大壓力;天然氣具有清潔、使用方便等優勢。
(2)緩解能源緊缺狀況,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推動天然氣化工等產業的發展,促進經濟發展;改善當地的大氣質量。
(3)大風天數多,多風沙天氣;氣候寒冷,易出現寒潮等災害性天氣;晝夜溫差大,不利于工程建設等。
[提升練]
(2024·廣東金山中學高二期末)碳排放是影響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因素。我國宣布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光伏、特高壓、新能源車”是我國實現電力碳中和的主要途徑。結合材料,完成1~2題。
1.我國西北地區光伏發電的局限性在于(  )
A.人口少 B.儲能難
C.溫差大 D.投資高
2.特高壓輸電可以減少電力在傳輸過程中的損耗。我國迫切需要發展特高壓輸電的原因是(  )
A.國土面積廣大 B.東部能源需求大
C.鐵路運力不足 D.能源產銷不匹配
解析:第1題,根據所學地理知識可知,我國西北地區基礎設施落后,經濟水平低,地價、物價較低,投資成本不高,D錯誤;發電量大,但儲能設施落后,基礎設施差導致發電儲存困難,B正確;人口和溫差與光伏發電關系不密切,A、C錯誤。故選B。第2題,由于我國能源產地重心在西部,消費重心在東部,產銷不平衡,需要長距離能源輸送,D正確;國土面積廣大和東部能源需求大是部分原因,不全面,A、B錯誤;鐵路運輸與電力傳輸無關,C錯誤。故選D。
答案:1.B 2.D 
(2024·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高級中學高二期末)中緬油氣管道是繼中亞油氣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進口通道。讀中緬油氣管道工程示意圖,完成3~5題。
3.中緬油氣管道工程建設成功后,將(  )
A.改變我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
B.加強我國能源渠道的多元化和安全性
C.加大途經地區生態環境壓力
D.促進沿線地區油氣資源開發
4.中緬油氣管道建設過程中所遭遇的最主要困難是(  )
A.終年高溫多雨,氣候濕熱
B.沿線人口與建筑物稠密,拆遷費用高
C.地形、地質條件復雜,穿越河流數量多
D.生態環境脆弱,環保投入大
5.中緬天然氣管道全線貫通,結束了滇、黔、桂地區沒有天然氣管道的歷史。中緬天然氣管道貫通對滇、黔、桂地區的有利影響是(  )
A.帶動旅游業的發展
B.促進能源資源的開發
C.減輕大氣環境污染
D.減輕地震災害的危害
解析:第3題,中國進口石油主要采用海上集中運輸,原油運輸約4/5通過馬六甲海峽,形成了制約中國能源安全的“馬六甲困局”。我國為了破解“馬六甲困局”,保障能源供應安全,采取了多項舉措,使石油運輸渠道多元化。中緬油氣管道工程的建成可以加強我國能源進口渠道的多元化和安全性,B正確;有利于緩解我國的能源緊張狀況,改善能源消費結構,但并不能完全改變我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A錯誤;油氣通過管道運輸,對途經地區生態環境破壞較小,C錯誤;本身是油氣運輸工程,緩解了沿線地區的能源緊張,不會促進沿線地區油氣資源開發,D錯誤。故選B。第4題,中緬油氣管道工程經過東南亞中南半島,中南半島上山脈、河流多由北向南延伸,形成了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特點,地形、地質條件復雜,山高谷深、河流眾多成為工程建設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難,C正確;途經地區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有明顯的雨、旱兩季,并不是終年高溫多雨,A錯誤;油氣通過管道運輸,不需要對沿線建筑進行拆遷,B錯誤;油氣通過管道運輸,生態環境破壞較小,環保投入相對較少,D錯誤。故選C。第5題,中緬油氣管道工程對旅游業的促進作用很小,A錯誤;中緬油氣管道工程主要是運輸緬甸地區的油氣,不能促進我國西南地區能源的開發,B錯誤;油氣資源的輸入會改善我國西南地區的能源消費結構,減少煤炭的使用,減輕大氣環境污染,C正確;油氣管道工程不能減輕地震災害的危害,D錯誤。故選C。
答案:3.B 4.C 5.C 
6.(2022·浙江6月卷)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方電網由廣東等五省區電網構成,并與港澳電網相連,大規模的西電東送是區域資源優化配置的必然要求。廣東電網的調峰任務主要由西部送電承擔,省內的火電、燃機采取晝啟夜停的方式參與調峰,其承擔的調峰量在電力負荷高峰季節較為明顯。從調峰、調頻、電網安全穩定性及經濟運行要求來看,廣東建設適當的抽水蓄能電站是必要的。
材料二 下圖為南方電網電力資源分布略圖。下表為廣東電網主要機組各類特性指標表。
電源類別 占本網裝機比例(%) 調節容量比例(%) 調節負荷升降速度
火電 59 40—100 慢
水電 10 0—100 較快
抽水蓄能 5 -100—100 較快
液化天然氣燃機 15 60—100 較慢
(1)說出南方電網電力資源東西互補性強的主要原因。
(2)根據表中信息,指出廣東電網建設適當的抽水蓄能電站的合理性。
(3)分析廣東建設抽水蓄能電站對“西電東送”輸電效益的有利影響。
解析:第(1)題,從圖中可以看出南方電網中的西部地區分布著煤炭,珠江上游、瀾滄江上游有很多水電站,能源資源分布廣;而東部城市多,工業發達,耗能高,能源需求量大;夏季為雨季,水力發電量大,西部電力負荷小,而東部夏季制冷耗電量大,電力負荷大。第(2)題,由表中數據可知,抽水蓄能調節負荷升降速度較快、調峰能力強,利用谷電廉價的電能轉化為水能,在用電高峰時,可以將水能轉化為電能,提升了谷電時電能的價值,由圖中可看出水電僅占10%,水電占比低,調節作用有限;火電、燃機占比雖大,但調節速率慢。第(3)題,抽水蓄能利用谷電廉價的電能轉化為水能,在用電高峰時,又可以將水能轉化為電能,改善電源的運行環境,提高火電運行效率和水能利用率;抽水蓄能可以增加西電東送的總電量,經過電能與水能的相互轉化,提高能源綜合效益;由圖可知,抽水蓄能電站主要建在東部用電需求多的地區,可以減少輸電量,提高輸電線路的利用率,降低輸電成本;抽水蓄能可以補充用電高峰期的用電量,減少火電的使用,促進節能環保,提高電網運行安全。
答案:(1)西部常規能源豐富,東部能源需求量大;東西部電力負荷季節差異明顯。
(2)抽水蓄能調峰能力強、速度較快,谷電轉為峰電,提升價值;水電占比低,調節作用有限;火電、燃機調節速率慢。
(3)改善電源的運行環境,提高火電運行效率和水能利用率;增加西電東送電量,提高綜合效益;提高輸電線路的利用率,降低輸電成本;促進節能環保,提高電網安全穩定性。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99張PPT)
第四章 區際聯系與區域協調發展
第二節 資源跨區域調配
課時1 資源跨區域調配
學習目標:1.了解實施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原因。(綜合思維) 2.結合實例分析,理解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影響。(綜合思維) 3.分析西氣東輸案例,掌握不同類型資源跨區域調配的特點。(區域認知)
研習任務一 資源跨區域調配與區域發展
1.調配原因:國家為了解決國內資源及其產品_______________的空間不匹配問題。
2.調配背景
生產和消費
富集
貧乏
集中
資源短缺
3.調配影響
4.我國主要的資源跨區域調配工程:南水北調、西氣東輸、北煤南運、西電東送等。
市場機

統籌規劃
區域發展
最大化
交通運輸
[微思考] 我國東部和中西部地區在能源消費和生產方面各有什么特點?
提示:總體來說,東部地區能源消費量大于生產量,中部和西部地區能源生產量大于消費量。
[判一判] 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
(1)資源跨區域調配能有效解決產品生產和消費空間不匹配問題。( )
(2)資源跨區域調配的根本目的是實現資源的均衡分布。( )
(3)經濟發達的地區一定出現資源嚴重短缺問題。( )
(4)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緩解了華北地區水資源緊缺問題。( )

?
?
?
[糾易錯] 資源的跨區域調配是解決資源短缺的唯一途徑。
提示:錯誤。解決資源短缺的主要途徑是“開源”和“節流”。具體包括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節約資源;尋找替代資源和跨區域調配資源;防止浪費和污染等。
山東省南部的南四湖,
是微山湖、昭陽湖、獨山湖、
南陽湖等四個相連湖的總稱,
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重要
通道,沿湖地區工業以煤炭、
電力、造紙為主。右圖為南
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圖。
1.(人地協調觀)分析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通水后對南四湖自然地理環境可能帶來的有利影響。
提示:增加水量,擴大湖水面積;調節氣候(縮小溫差,增加空氣濕度);利于保護生物棲息地(增加生物多樣性或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
2.(綜合思維)為了滿足調水的水質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區工業發展應采取哪些措施?
提示:限制(煤炭、電力、造紙等)水污染大的企業生產規模;大力發展新興工業(或高新技術產業);實行清潔生產,改進生產工藝和更新設備,減少污水排放;提高工業污水處理技術及循環使用(污水先處理,達標后排放);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加強對沿岸工業生產的監督管理。
下圖為某區域某種自然資源儲量和需求量關系圖。讀圖,完成1~2題。
1.若該種自然資源為能源,下列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
A.我國東北地區—①
B.我國華北地區—②
C.我國東南沿海地區—③
D.我國西北地區—④
2.圖中四地之間最有可能產生資源跨區域調配現象的是(  )
A.①→③ B.④→①
C.③→④ D.②→③
C
D
解析:第1題,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經濟發達,能源需求量大,但當地能源資源貧乏,符合圖中③所示特征。故選C。第2題,②地資源豐富但需求量小,資源供大于求;③地資源貧乏但需求量大,資源供不應求。因此最有可能產生資源由②運往③的跨區域調配現象。故選D。
(2024·江西貴溪市實驗中學高二期末)蒙西至華中地區鐵路煤運通道項目,被稱為北煤南運大通道,
起于內蒙古浩勒報吉,經烏審
旗后進入靖邊、延安北、韓城
北,經山西運城、河南三門峽、
湖北襄陽、湖南岳陽后止于江
西吉安,全長約1 860千米。結
合右圖,完成3~4題。
3.華中地區煤炭調入的最佳方案是來源于(  )
A.貴州 B.東北地區
C.新疆 D.陜西北部和內蒙古西部地區
4.北煤南運大通道建設的意義主要有(  )
①緩解鐵路運力不足的矛盾 ②緩解城市交通擁堵 ③減小華中地區的能源缺口 ④降低運輸成本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D
B
解析:第3題,陜西北部和內蒙古西部地區,煤炭資源豐富,距離華中地區近,且有直達的鐵路交通線路,故應為煤炭調入的最佳方案,D正確;貴州煤炭資源相對較少,東北地區和新疆地區距離華中地區太遠,因此A、B、C方案不佳,排除。故選D。第4題,北煤南運大通道增加了南北鐵路線,能夠緩解原有鐵路運輸壓力,緩解鐵路運力不足的矛盾,同時也降低了運輸成本,但不能緩解城市內部的交通擁堵;北煤南運將北方煤炭運輸到華中地區,緩解其能源緊張狀況,故②錯誤,①③④正確。故選B。
研習任務二 西氣東輸
1.西氣東輸概況
新疆
中亞
長江三角洲
2.實施原因
(1)能源資源生產和消費的地區差異大
地區 能源消費量 能源生產量 影響 措施
東部沿
海地區 ___ 小 ____________得不到充分發揮 能源的跨區域調配——西氣東輸
西部
地區 小 ___ 豐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開發利用

經濟優勢

(2)調整能源消費結構
50%
北煤南運
天然

(3)西部是我國油氣資源未來開發的戰略重點之一
①我國陸上天然氣分布的總體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四大氣區:新疆、青海、川渝、____________。
③油氣發展戰略:穩定______,發展______。
④在“____________”建設中,西部是油氣進口的重要通道。
西多東少、北多南少
鄂爾多斯
東部
西部
一帶一路
[微思考] 1.我國天然氣資源市場需求量較大的地區在哪里?為什么?
提示: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區。原因:人口稠密,經濟發達,能源消費量大,具有利用天然氣資源的廣闊空間,市場需求量大。
2.分析日常生產、生活中所用的能源,判斷西氣東輸前后珠江三角洲地區所用的能源有何變化。
提示:西氣東輸以前所用的能源以煤炭、石油為主;西氣東輸后天然氣的消費比例提高,能源消費趨向多樣化。
[糾易錯] 天然氣是一種清潔能源,但不是新能源。
提示:天然氣屬于常規能源,主要成分是甲烷,在燃燒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僅為煤的40%左右,相對于煤炭、石油等能源具有使用安全、熱值高、潔凈等優勢。
我國區域資源賦存量與區域發展水平很不匹配,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的能源生產與能源消費存在著顯著差異。
圖甲 我國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能源生產、消費占全國的比例
圖乙 中國與世界能源消費結構
圖丙 我國天然氣資源的分布
1.(綜合思維)分析圖甲,比較我國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能源生產、消費占比狀況,分析我國西氣東輸的原因。
提示: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對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對貧乏,使經濟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西部地區受經濟水平的限制,豐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開發利用。總之,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的能源生產與能源消費存在著顯著差異是西氣東輸的原因。
2.(人地協調觀)根據圖乙分析我國能源消費結構與世界能源消費結構的差異,并分析我國能源消費結構對環境的影響。
提示:世界的能源消費結構以石油為主,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以煤炭為主,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會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
3.(綜合思維)根據圖丙回答天然氣資源在我國的分布特點,分析我國西部豐富的天然氣資源長期得不到充分勘探、開發的原因。
提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區,東部地區的天然氣資源相對較少。西部地區地形以高原、盆地為主,崎嶇不平,交通不便,生態環境脆弱;西部地區社會經濟普遍落后,資金短缺,技術落后;西部地區人口較少,工農業發展落后,市場需求量有限。
1.我國實施西氣東輸工程的原因
(1)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的地區差異
(2)能源消費結構調整的必要性
(3)西部是我國油氣資源開發的戰略重點
2.西氣東輸工程的區位條件
(1)有利條件
①資源優勢:塔里木盆地是主要氣源地,可確保穩定供氣30年;陜甘寧的鄂爾多斯、四川盆地和柴達木盆地為補充氣源地。
②技術保障:已建立了地質勘探、開發、輸送、煉制及輔助生產和生活等基本配套的現代工業體系,能夠提供較好的技術保障。
③市場廣闊: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區人口眾多、經濟發達,能源消費量大,市場需求量大,發展利用天然氣的空間廣闊。
(2)不利條件
①管線長:輸氣距離遠,工程量大。
②地形障礙:經過不同的地勢階梯,地勢起伏大,地貌復雜。
③河流障礙:多次跨越河流,工程艱巨。
④環境脆弱:經過西北干旱半干旱區,生態環境脆弱。
我國天然氣資源在西部地區分布非常豐富。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東北、華北地區一直是我國石油、天然氣工業的主要基地。目前這些地區的大部分主力油氣田開采已到了中后期,陸續進入了產量全面遞減階段,增產難度大,導致東部地區油氣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西部地區則成為我國油氣工業新的戰略接替區。據此完成1~3題。
1.我國實施西氣東輸的一個重要原因是(  )
A.改善東部地區的大氣環境
B.改善西部地區的經濟結構
C.發展西部地區的油氣工業
D.我國油氣資源開發的戰略重點在西部
D
2.制約我國西部地區天然氣開發的社會經濟條件是(  )
①勘探、開發資金短缺問題 ②西部人口少,工農業相對落后,天然氣的市場需求量有限 ③基礎設施和交通運輸條件遠不能滿足大批量油氣產田的生產和外運需要 ④輸氣管道線路長、規模大、施工方式多樣 ⑤中西部地區地貌復雜,植被稀疏,生態環境較為脆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A
3.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東部地區不再開采石油、天然氣
B.東部地區石油、天然氣產量遞減,隨著經濟的發展,會導致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C.西部地區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將會成為我國開發的重點
D.西部地區將大力開采石油、天然氣,供應資源日益短缺的東部地區
A
解析:第1題,目前我國油氣資源開發的重點在西部,且東部地區能源缺乏,是實施西氣東輸的重要原因。故選D。第2題,我國西部地區經濟發展落后,缺乏資金、技術,基礎設施不完善,交通條件較差,且對能源需求較少,這些都制約了其天然氣資源的開發。故選A。第3題,西氣東輸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東部地區能源供應緊張狀況,但東部地區的油氣資源仍需要加大開發力度。故選A。
西氣東輸三線工程以新疆西部口岸霍爾果斯為起點,東至福州。讀西氣東輸工程三條線路示意圖,完成4~5題。
4.三條西氣東輸工程主干線走向考慮的主要經濟因素是(  )
A.農業發達程度 B.城市分布
C.環境狀況 D.河流分布
5.下列有關西氣東輸工程三條線路的敘述,錯誤的是(  )
A.中亞天然氣是三條輸氣線路的主要氣源地
B.三條線路同時經過河西走廊
C.三條線路的建設均有利于促進東西部地區協調發展
D.三條線路的建設可改善東部地區的大氣質量
B
A
解析:第4題,根據所學知識,結合圖示可知,工程主干線穿過多個城市,為這些城市供氣,B正確。西氣東輸主要用于城市生產、生活,較少用于農業,與農業發達程度關系不大,A錯誤。設問要求經濟因素,排除C、D。故選B。第5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氣東輸一線工程的主要氣源地為我國塔里木盆地的輪南,并非中亞,A符合題意。由圖可知,三條線路同時經過河西走廊,B不符合題意。三條線路均跨越我國東西部,有利于促進東西部地區協調發展,C不符合題意。天然氣相對于煤炭,較為清潔,污染少,可改善東部地區的大氣質量,D不符合題意。故選A。
研習任務三 西氣東輸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1.對西部地區的影響
(1)將____________轉變成經濟效益,使之成為西部地區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2)推動中西部地區天然氣勘探開發和管道等____________建設,增加就業機會,強力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3)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調出區及沿線地區生態環境的影響。
資源優勢
基礎設施
2.對東部地區的影響
(1)緩解東部地區的________________狀況,優化東部地區能源的____________。
(2)發揮東部地區的______、技術優勢,推動相關產業發展及____________建設,促進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
(3)天然氣可以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東部地區的__________。
能源緊缺
消費結構
經濟
基礎設施
大氣質量
3.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1)提高資源的整體利用效率,將西部地區的______優勢與東部地區的_______________優勢統籌配置,促進東西部地區的協調發展、共同富裕。
(2)為沿線區域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契機,激活沿線地區相關產業的____________。
資源
經濟、技術
發展潛力
[微思考] 1.西氣東輸管道建設中,在選址和施工方面需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提示:①線路的選址要靠近交通線,便于管道的運輸、建設與維護。②在建設過程中要注意對沿線生態環境的保護。③管道線路盡可能經過城市地區,以利于擴大消費市場。
2.西氣東輸工程的建設對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有哪些?西氣東輸向東部輸氣,為其帶來的主要環境效益是什么?
提示:影響:西部地區通過資源的輸出換來了資金、技術,使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效益,同時擴大了就業,提高了收入,拉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環境效益:減少了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改善了大氣環境質量。
[判一判] 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
(1)西部地區一直是我國油氣資源開發的重點區域。( )
(2)我國區域能源資源的賦存量與區域發展是基本匹配的。( )
(3)西氣東輸工程可將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轉變成經濟效益。( )
?
?

材料一 西氣東輸對西部地區發展的影響示意圖。
材料二 紫氣東來,綠色管道開工,總攬全局發展,東西雙贏。下面為西氣東輸的區域協調效應圖。
1.(區域認知)西氣東輸對西部生態有何影響?
提示:有利:沿線農村推廣使用天然氣,可減少農民對薪柴的需求,緩解因植被破壞而帶來的環境壓力,有利于改善西部環境。不利:管道建設中容易對地表植被造成破壞,加劇生態惡化。
2.(人地協調觀)通過西氣東輸,我國政府是如何協調東、西部發展的?
提示:從全國的角度看,西部地區資源利用效率較低,東部地區資源利用效率較高;資源從西部輸送至東部,不僅西部會獲得資源的銷售收入,而且資源在東部會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從而為中央政府提供更高的稅收;中央政府就可以把更多的資金用于對西部的投資和補貼,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1.西氣東輸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西氣東輸工程的實施對中、西部、東部社會經濟和環境都存在影響,具體如下表所示:
(1)有利影響
中、西部地區 東部地區
社會經濟 資源開
發與經
濟建設 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效益,使之成為中、西部地區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緩解能源短缺,優化能源消費結構,促進東部地區經濟發展
中、西部地區 東部地區
社會經濟 產業結
構調整 加快天然氣綜合利用的步伐,發展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化工工業 推動天然氣化工、發電等產業的發展
基礎設
施建設 推動中、西部地區天然氣勘探開發和管道等基礎設施建設 配套工程的建設,將極大地帶動東部城鎮基礎設施建設
生態環境 緩解沿線因砍伐森林、破壞植被帶來的環境壓力 提高清潔能源的使用比例,有效改善大氣環境
(2)不利影響
輸氣管道線路長、規模大、施工方式多樣;途經地區地貌類型復雜,植被稀疏,生態環境較為脆弱,易造成破壞。
2.資源跨區域調配工程建設的意義分析
從產生的經濟、社會、生態三大效益分析:
效益 調入地區 調出地區
經濟效益 獲取資源,緩解資源短缺問題,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促進經濟發展,獲得經濟效益 輸出資源可獲得經濟收入,并且擴大相關產業,完善基礎設施,獲得經濟效益
社會效益 促進經濟發展,增加就業 發展相關產業,增加就業
有利于兩地區協調發展,達到共同富裕,有利于社會穩定
生態效益 發展經濟,減輕污染,保護生態
(2024·內蒙古翁牛特旗烏丹
第一中學高二期末)中俄兩國政府
簽署的《中俄東線天然氣合作項目
備忘錄》中提到,從2018年起,俄
羅斯開始通過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
向中國供氣,輸氣量逐年增長,最
終達到每年380億立方米,累計合
同期30年。右圖為中俄天然氣管道
線路圖。讀圖,完成1~2題。
1.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相對西線的優勢為(  )
A.天然氣開發成本較低
B.地形平坦,管線建設成本低
C.天然氣氣源相對充足
D.勞動力充足,管線建設成本低
2.有關中俄天然氣合同簽訂對我國的意義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有利于我國天然氣進口多元化
B.對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意義重大
C.將徹底改變我國能源結構
D.拉動天然氣管道沿線的就業和經濟發展
C
C
解析:第1題,東線與西線相比,開采成本差別不大,A錯誤;東線沿線要經過東西伯利亞和中西伯利亞高原山地區,經過我國的大興安嶺等地形區,地勢起伏大,管線建設成本高,B錯誤;由材料可知,東線年供氣量可達380億立方米,天然氣氣源相對充足,C正確;俄羅斯東部與我國東北人口稀少,勞動力數量少,D錯誤。故選C。第2題,中俄天然氣合同的簽訂有利于我國天然氣進口多元化,A不符合題意;中俄天然氣合同的簽訂對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意義重大,B不符合題意;只會一定程度上優化我國能源結構,不會徹底改變我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C符合題意;中俄天然氣合同的簽訂能夠拉動天然氣管道沿線的就業和經濟發展,D不符合題意。故選C。
區域發展階段可分為以傳統農業為主體的發展階段、工業化階段、高效益的綜合發展階段。西氣東輸是我國重要的能源調配工程。下圖為我國西氣東輸工程示意圖。讀圖,完成3~4題。
3.下列有關西氣東輸一線工程終點城市所處發展階段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現代化交通線路數量少且分布稀疏
B.經濟發展水平低且對外開放程度低
C.高新科技成為區域發展的主導力量
D.區域內部的經濟發展差異逐漸擴大
C
4.下列有關西氣東輸工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一線工程緩解了長江三角洲的能源短缺
B.二線工程可能降低西部地區的就業機會
C.三線工程的能源輸送方式為鐵路運輸
D.三線工程加劇了珠江三角洲的大氣污染
解析:第3題,讀圖可知,西氣東輸一線工程終點城市為上海,上海為我國經濟發達城市,高新科技成為區域發展的主導力量。故選C。第4題,西氣東輸工程建設對西部地區來說增加了就業機會,對輸入區來說緩解了能源緊張狀況,減輕了大氣污染,促進了經濟發展,三條線路均為管道運輸。故選A。
A
研習任務四 西電東送
1.原因:西部能源資源豐富(水電、煤炭等);東部經濟發達,電力資源不足。
2.線路及其影響
線路(主力電源) 對輸入地的影響 對輸出地的影響
A.北通道:晉、陜、內蒙古(火電)和黃河上中游(水電)→環渤海地區 ①緩解能源緊張局面,促進經濟發展;②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減輕環境污染;③減輕鐵路運輸壓力 ①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②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③縮小東西部差距,對社會穩定起重要作用
B.中通道:三峽和金沙江(水電) →華東地區
C.南通道:紅水河(水電)和黔、滇(火電)→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
西部地區可開發的水能資源占
全國的72%,已探明的煤炭儲量占
全國的39%,我國“西電東送”工
程已全面啟動,目前基本形成三大
通道,如右圖所示。讀圖,完成1
~2題。
1.西電東送是把西部地區水電和坑口(煤礦附近)電站的火電輸往東部,圖中坑口電站分布較多的是(  )
A.A和B B.B和D
C.A和C D.A和E
D
2.三條送電線路的終點都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北路都是輸送火電,使輸出的A、B地區大氣污染加重
B.中路水能發電,清潔、經濟效益大,為滬寧杭地區提供電能
C.南路電能的輸送對緩解珠江三角洲地區能源不足具有重要意義
D.西電東送主干道途經我國能源最大的輸出省(市)是山西,到達的最大輸入省市是上海
A
解析:第1題,A和E處是我國大型煤礦的主要分布區,坑口電站分布較多。讀圖可知,B、C、D主要為水電。故選D。第2題,北路輸出的既有火電,又有黃河上游的水電(B為水電)。故選A。
(2024·甘肅蘭州期中)貴州省水能資源豐富,在烏江(注入長江)、南盤江和北盤江(均注入珠江)等河道上進行了梯級開發。貴州省水電是我國“西電東送”南線的重要組成
部分。近年來,東部地區在近海
開發海洋風電,將海洋風電“東
電西送”到貴州省。右圖示意貴
州省水系分布。讀圖,完成3~4
題。
3.貴州省“西電東送”的目的地主要是(  )
A.珠江三角洲 B.長江三角洲
C.京津冀地區 D.四川盆地
4.“東電西送”的主要季節是(  )
A.冬春季節 B.春夏季節
C.夏秋季節 D.冬夏季節
A
A
解析:第3題,珠江三角洲經濟發達,對電力需求大,電力供不應求,貴州省與珠江三角洲相距比較近,A正確。第4題,貴州省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冬春季節少雨,且春季農業灌溉需要冬季大量囤水,保水發電會使春季農業用水不足,冬季用電需求也較大,所以需要東部地區進行“東電西送”,A正確。
課時作業(十) 資源跨區域調配
[基礎練]
近年來,河北、河南、山東、甘肅等北方省份生產的蔬菜大量銷往江蘇、浙江和上海等南方沿海省市,形成了“北菜南運”格局。據此完成1~2題。
1.“北菜南運”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市場需求大
B.北方耕地面積增大
C.北方蔬菜品種多
D.南方蔬菜種植減少
A
2.“北菜南運”有利于北方地區農業(  )
①粗放經營 ②規模化經營 ③集約化生產 ④“小而全”生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1題,市場是影響農業生產類型和規模的最主要因素。近年來,我國南方經濟發達,吸引外來人口遷入多,市場需求大,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快,農業用地少。為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才出現了“北菜南運”格局,A正確。近年來,我國重視環境保護,實施生態退耕,導致耕地增大的可能性較小,且我國北方水資源短缺,不能保證蔬
B
菜種植規模擴大后農業生產對水資源的需求,B錯誤。南北方蔬菜品種數量均較多,但是有些蔬菜適合北方的氣候環境,有些適合南方溫暖濕潤的環境,南北菜有互補性,C錯誤。南方糧食種植面積減少,蔬菜種植沒有大量減少,D錯誤。第2題,粗放經營不能保證蔬菜的產量、質量,①錯誤。北方省份生產的蔬菜大量銷往南方沿海省市,需求量大,會導致蔬菜產量增加。“北菜南運”有利于北方地區農業擴大生產規模,實現規模化經營,集約化生產效率高,②③正確。“小而全”生產量小,不能滿足對蔬菜的大量需求,④錯誤。故選B。
下圖為“我國兩大資源跨區域調配工程的局部示意圖”。讀圖,完成3~4題。
3.工程Ⅰ、Ⅱ分別是(  )
A.南水北調、西氣東輸
B.南水北調、西電東送
C.西氣東輸、南水北調
D.西氣東輸、西電東送
4.工程Ⅰ、Ⅱ對圖示地區的有利影響是(  )
①減輕大氣污染 ②緩解能源短缺 ③減輕水土流失 ④緩解洪澇災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D
A
解析:第3題,工程Ⅰ、Ⅱ的目的地主要是上海,南水北調的目的地是華北地區,A、B、C錯誤。據工程Ⅰ走向可知其是西氣東輸工程,工程Ⅱ是西電東送工程,D正確。故選D。第4題,長江三角洲地區地勢平坦,水土流失不嚴重,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對緩解洪澇災情作用不大,③④錯誤。故選A。
2022年8月,受副熱帶高壓影響,長江流域連續出現高溫晴朗天氣,四川等地區出現“電荒”。下圖為“2021年各省份發電量及用電量(不含港澳臺)統計圖”。讀圖,完成5~6題。
5.我國(  )
A.中部地區各省為電力凈調出地區
B.東部地區電力消費總量最大
C.東北地區各省為電力凈調出地區
D.發電和用電具有空間一致性
6.四川與山西同為電力輸出大省,但四川出現“電荒”,該現象發生的最主要影響因素是(  )
A.能源結構 B.人口密度
C.產業結構 D.居民用電
B
A
解析:第5題,由圖可知,中部的湖南用電量大于發電量,A錯誤;由圖中信息可知,東部地區為電力消費總量最大的地區,B正確;東北的遼寧用電量大于發電量,不是電力凈調出區,C錯誤;東部和西部地區明顯是發電和用電不具有空間一致性,D錯誤。故選B。第6題,四川發電量大,但水電比重高,持續的干旱使得河流徑流量減少,發電量減小,導致四川用電荒,而山西發電以火電為主,發電量比較穩定,A正確;人口密度、產業結構、居民用電都相對穩定,都可能導致用電荒,但不是主要影響因素,電力所需能源的供給問題才是影響用電荒的主要因素,B、C、D錯誤。故選A。
2017年,山東省建設了三條“外電入魯”新通道。讀“外電入魯”通道示意圖,完成7~8題。
7.“外電入魯”的原因是山東省(  )
A.常規能源匱乏 B.經濟發展水平低
C.酸雨危害嚴重 D.環境保護壓力大
8.“外電入魯”給內蒙古、陜西供電方帶來的影響有(  )
A.社會經濟效益上升
B.電力生產成本加大
C.利于生態環境保護
D.促進能源結構改善
D
A
解析:第7題,山東石油、煤炭等常規能源豐富,A錯誤;“外電入魯”的原因是山東經濟發展水平高,能源需求量大,B錯誤;山東屬于半濕潤地區,降水較少,酸雨危害較輕,C錯誤;山東大氣、水體等環境污染嚴重,環境保護壓力大,“外電入魯”可以避免產生該問題,D正確。故選D。第8題, “外電入魯”使內蒙古、陜西供電方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社會經濟效益,社會經濟效益上升,A正確;將煤炭轉化成電力,減小了運輸成本,電力生產成本減小,B錯誤;兩地利用煤炭燃燒發電,產生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不利于當地生態環境保護,C錯誤;當地能源結構沒有發生變化,依然以煤炭為主,D錯誤。故選A。
9.(2024·貴州貴陽高二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氣東輸”工程包括天然氣
開發建設、輸氣管道建設和用戶管
網建設三部分,分三條線路。“西
氣東輸”一線工程2004年全線貫通,
二線工程2012年底全線貫通,三線
工程2014年全線貫通。右圖為我國
“西氣東輸”工程線路示意圖。
(1)從能源消費結構的角度分析我國實施“西氣東輸”的原因。
(2)簡述“西氣東輸”一線、二線工程的建設對上海、廣州產生的共同影響。
(3)推測“西氣東輸”新疆段工程冬季建設時可能遇到的困難。
解析:第(1)題,我國能源消費以煤炭資源為主,能源消費結構不合理;大量使用煤炭作為能源,帶來了環境污染等一系列的環境問題;我國鐵路運輸能力不足,“北煤南運”占用大量運力,加重鐵路運輸的負擔;天然氣具有清潔、使用方便等優勢,有利于減輕環境污染等問題。第(2)題,“西氣東輸”一線、二線工程的建設,能夠緩解上海、廣州的
能源緊缺狀況,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推動天然氣化工等產業的發展,促進經濟發展;有利于改善城市的大氣質量。第(3)題,“西氣東輸”新疆段工程冬季建設時可能遇到的困難有大風天數多,多風沙天氣;距冬季風源地近,氣候寒冷,易出現寒潮等災害性天氣;晝夜溫差大,不利于工程建設等。
答案:(1)我國能源消費以煤炭為主,能源消費結構不合理;大量使用煤炭作為能源,帶來了一系列的大氣污染等環境問題;運量巨大的“北煤南運”給我國的鐵路和公路運輸造成了很大壓力;天然氣具有清潔、使用方便等優勢。
(2)緩解能源緊缺狀況,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推動天然氣化工等產業的發展,促進經濟發展;改善當地的大氣質量。
(3)大風天數多,多風沙天氣;氣候寒冷,易出現寒潮等災害性天氣;晝夜溫差大,不利于工程建設等。
[提升練]
(2024·廣東金山中學高二期末)碳排放是影響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因素。我國宣布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光伏、特高壓、新能源車”是我國實現電力碳中和的主要途徑。結合材料,完成1~2題。
1.我國西北地區光伏發電的局限性在于(  )
A.人口少 B.儲能難
C.溫差大 D.投資高
B
2.特高壓輸電可以減少電力在傳輸過程中的損耗。我國迫切需要發展特高壓輸電的原因是(  )
A.國土面積廣大
B.東部能源需求大
C.鐵路運力不足
D.能源產銷不匹配
D
解析:第1題,根據所學地理知識可知,我國西北地區基礎設施落后,經濟水平低,地價、物價較低,投資成本不高,D錯誤;發電量大,但儲能設施落后,基礎設施差導致發電儲存困難,B正確;人口和溫差與光伏發電關系不密切,A、C錯誤。故選B。第2題,由于我國能源產地重心在西部,消費重心在東部,產銷不平衡,需要長距離能源輸送,D正確;國土面積廣大和東部能源需求大是部分原因,不全面,A、B錯誤;鐵路運輸與電力傳輸無關,C錯誤。故選D。
(2024·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高級中學高二期末)中緬油氣管道是繼中亞油氣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進口通道。讀中緬油氣管道工程示意圖,完成3~5題。
3.中緬油氣管道工程建設成功后,將(  )
A.改變我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
B.加強我國能源渠道的多元化和安全性
C.加大途經地區生態環境壓力
D.促進沿線地區油氣資源開發
4.中緬油氣管道建設過程中所遭遇的最主要困難是(  )
A.終年高溫多雨,氣候濕熱
B.沿線人口與建筑物稠密,拆遷費用高
C.地形、地質條件復雜,穿越河流數量多
D.生態環境脆弱,環保投入大
B
C
5.中緬天然氣管道全線貫通,結束了滇、黔、桂地區沒有天然氣管道的歷史。中緬天然氣管道貫通對滇、黔、桂地區的有利影響是(  )
A.帶動旅游業的發展
B.促進能源資源的開發
C.減輕大氣環境污染
D.減輕地震災害的危害
C
解析:第3題,中國進口石油主要采用海上集中運輸,原油運輸約4/5通過馬六甲海峽,形成了制約中國能源安全的“馬六甲困局”。我國為了破解“馬六甲困局”,保障能源供應安全,采取了多項舉措,使石油運輸渠道多元化。中緬油氣管道工程的建成可以加強我國能源進口渠道的多元化和安全性,B正確;有利于緩解我國的能源緊張狀況,改善能源消費結構,但并不能完全改變我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A錯誤;油氣通過管道運輸,對途經地區生態環境破壞較小,C錯誤;本身是油氣運輸工程,緩解了沿線地區的能源緊張,不會促進沿線地區油氣資源開發,D錯誤。故選B。第4題,中緬油氣管道工程經過東南亞中南半島,中南半島上山脈、河流多由北向南延伸,形成了山河相間、縱
列分布的特點,地形、地質條件復雜,山高谷深、河流眾多成為工程建設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難,C正確;途經地區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有明顯的雨、旱兩季,并不是終年高溫多雨,A錯誤;油氣通過管道運輸,不需要對沿線建筑進行拆遷,B錯誤;油氣通過管道運輸,生態環境破壞較小,環保投入相對較少,D錯誤。故選C。第5題,中緬油氣管道工程對旅游業的促進作用很小,A錯誤;中緬油氣管道工程主要是運輸緬甸地區的油氣,不能促進我國西南地區能源的開發,B錯誤;油氣資源的輸入會改善我國西南地區的能源消費結構,減少煤炭的使用,減輕大氣環境污染,C正確;油氣管道工程不能減輕地震災害的危害,D錯誤。故選C。
6.(2022·浙江6月卷)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方電網由廣東等五省區電網構成,并與港澳電網相連,大規模的西電東送是區域資源優化配置的必然要求。廣東電網的調峰任務主要由西部送電承擔,省內的火電、燃機采取晝啟夜停的方式參與調峰,其承擔的調峰量在電力負荷高峰季節較為明顯。從調峰、調頻、電網安全穩定性及經濟運行要求來看,廣東建設適當的抽水蓄能電站是必要的。
材料二 下圖為南方電網電力資源分布略圖。下表為廣東電網主要機組各類特性指標表。
電源類別 占本網裝
機比例(%) 調節容量
比例(%) 調節負荷
升降速度
火電 59 40—100 慢
水電 10 0—100 較快
抽水蓄能 5 -100—100 較快
液化天然氣燃機 15 60—100 較慢
(1)說出南方電網電力資源東西互補性強的主要原因。
(2)根據表中信息,指出廣東電網建設適當的抽水蓄能電站的合理性。
(3)分析廣東建設抽水蓄能電站對“西電東送”輸電效益的有利影響。
解析:第(1)題,從圖中可以看出南方電網中的西部地區分布著煤炭,珠江上游、瀾滄江上游有很多水電站,能源資源分布廣;而東部城市多,工業發達,耗能高,能源需求量大;夏季為雨季,水力發電量大,西部電力負荷小,而東部夏季制冷耗電量大,電力負荷大。第(2)題,由表中數據可知,抽水蓄能調節負荷升降速度較快、調峰能力強,
利用谷電廉價的電能轉化為水能,在用電高峰時,可以將水能轉化為電能,提升了谷電時電能的價值,由圖中可看出水電僅占10%,水電占比低,調節作用有限;火電、燃機占比雖大,但調節速率慢。第(3)題,抽水蓄能利用谷電廉價的電能轉化為水能,在用電高峰時,又可以將水能轉化為電能,改善電源的運行環境,提高火電運行效率和水能利用率;抽水蓄能可以增加西電東送的總電量,經過電能與水能的相互轉化,提高能源綜合效益;由圖可知,抽水蓄能電站主要建在東部用電需求多的地區,可以減少輸電量,提高輸電線路的利用率,降低輸電成本;抽水蓄能可以補充用電高峰期的用電量,減少火電的使用,促進節能環保,提高電網運行安全。
答案:(1)西部常規能源豐富,東部能源需求量大;東西部電力負荷季節差異明顯。
(2)抽水蓄能調峰能力強、速度較快,谷電轉為峰電,提升價值;水電占比低,調節作用有限;火電、燃機調節速率慢。
(3)改善電源的運行環境,提高火電運行效率和水能利用率;增加西電東送電量,提高綜合效益;提高輸電線路的利用率,降低輸電成本;促進節能環保,提高電網安全穩定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德县| 嘉禾县| 手游| 新蔡县| 禹州市| 五家渠市| 青川县| 莫力| 万荣县| 游戏| 吉木萨尔县| 克什克腾旗| 开鲁县| 延安市| 仙居县| 商南县| 合川市| 花莲市| 垦利县| 德保县| 杂多县| 新巴尔虎右旗| 尉氏县| 龙州县| 梓潼县| 浦县| 广东省| 鲁山县| 大姚县| 平江县| 揭阳市| 明水县| 阜平县| 修文县| 峡江县| 蓝田县| 浦江县| 华容县| 吉木萨尔县| 平塘县| 阿合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