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0張PPT)第五章 傳感器模塊綜合微評A. 經甲圖所示位置時,穿過線圈的磁通量為零B. 經乙圖所示位置時,通過線圈的電流改變方向C. 經丙圖所示位置時,通過線圈的電流最大D. 經丁圖所示位置時,穿過線圈的磁通量的變化率最大D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甲圖與丙圖中,線圈在中性面位置,穿過線圈的磁通量最大,穿過線圈的磁通 量的變化率為0,通過線圈的電流為0,故A、C錯誤;乙圖與丁圖中,AB和CD邊運動 方向與磁感線方向垂直,切割磁感線,產生的感應電流最大,穿過線圈的磁通量的變 化率最大,通過線圈的電流不改變方向,故B錯誤,D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A. 質子被加速后的最大速度隨B、R的增大而增大B. 質子被加速后的最大速度與B、R無關C. 質子被加速后的最大速度隨加速電壓的增大而增大D. 該回旋加速器也能用于加速α粒子A123456789101112131415A. 線圈的自感作用B. 電容器的本身特點C. 電子做定向移動需要一定的時間D. 以上答案都錯誤解析:電容器放電的過程中電路中的電流增大,而線圈的電感會阻礙電流的變化,所 以電路中的電流只能逐漸增大.所以這時電容器開始放電,但電流不能立刻達到最大 值,而是直到電容器C放電完畢時電流才達到最大值,造成此現象的原因是線圈的自 感作用.故選A.A123456789101112131415C. 1∶2 D. 2∶1D123456789101112131415D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A. 粒子帶正電D. 粒子射出速度方向與水平夾角為60°B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A. 線圈中感應電流之比為1∶4B. 線圈中產生熱量之比為1∶8C. 沿運動方向作用在線框上的外力的功率之比為1∶4D. 流過任一橫截面的電荷量之比為1∶2C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二、多選題(本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 有多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6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或 不答的得0分)BDA. ab棒滑上右側導軌前,ab棒和cd棒所受安培力大小之比為1∶1B. ab棒滑上右側導軌前,ab棒和cd棒所受安培力大小之比為2∶1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BDA. 粒子在磁場中做圓周運動的周期T=3tB. 粒子在磁場中做圓周運動的半徑r=2R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ABDA. 單刀雙擲開關接1時金屬棒做勻加速直線運動B. 在t1=5 s時金屬棒的速度是10 m/sC. 在t1=5 s時電容器帶的電荷量是2.0 CD. 最后金屬棒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是12 m/s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三、實驗題(本題共2小題,共15分)11. (6分)在研究電磁感應現象的實驗中,首先按圖甲接線,以查明電流表指針的 偏轉方向與電流方向之間的關系.然后按圖乙將電流表與副線圈B連成一個閉合回路, 將原線圈A、電池、滑動變阻器和開關串聯成另一個閉合電路.在圖甲中,當閉合S 時,觀察到電流表指針向左偏,不通電時電流表指針停在正中央.123456789101112131415(1)圖乙中,S閉合后,將原線圈A移近副線圈B的過程中,電流表的指針將 .解析:(1)由題圖甲知,電流從電流表正接線柱流入時,指針左偏.題圖乙中,當S 閉合,原線圈A移近副線圈B的過程中,穿過副線圈B向上的磁通量增加,由楞次定律 知副線圈B中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向下,所以電流從電流表負接線柱流入,此時指針 右偏.右偏123456789101112131415(2)如圖乙所示,原線圈A放在B附近不動時,指針將 .解析:(2)當原線圈A放在副線圈B附近不動時,穿過副線圈B的磁通量不變,沒有 感應電流產生,所以電流表指針不偏轉.(3)原線圈A放在B附近不動,突然切斷開關S,電流表指針將 .(均填“左 偏”“右偏”或“不偏”)解析:(3)同樣的判斷方法,原線圈A放在副線圈B附近不動時,切斷開關S,電流 表指針將左偏.不偏 左偏 12345678910111213141512. (9分)某同學要測量一均勻新材料制成的熱敏電阻的阻值.步驟如下:(1)用游標為20分度的卡尺測量其長度如圖1,由圖可知其長度為 mm.解析:(1)游標卡尺的主尺讀數為52 mm,游標讀數為6×0.05 mm=0.30 mm,所 以最終讀數為52.30 mm.52.30(2)用螺旋測微器測量其直徑如圖2,由圖可知其直徑為 mm.4.300解析:(2)螺旋測微器固定刻度為4 mm,可動刻度為30.0×0.01 mm=0.300 mm, 所以最終讀數為4.300 mm.123456789101112131415(3)該同學準備設計實驗研究熱敏電阻阻值隨溫度的變化規律,現有以下實驗 器材:A. 熱敏電阻(常溫下約300 Ω)B. 溫度計C. 電流表A1(60 mA,約10 Ω)D. 電流表A2(3 A,約0.1 Ω)E. 電壓表V(6 V,約15 kΩ)F. 滑動變阻器R1(200 Ω,0.5 A)G. 滑動變阻器R2(5 Ω,2 A)H. 蓄電池(9 V,0.05 Ω)I. 開關一個,帶夾的導線若干123456789101112131415①實驗要求通過熱敏電阻的電流從零開始增加,電流表應選擇 ,滑動變阻器 選擇 .②請設計電路圖,在圖3實物圖上連線.答案:②圖見解析③通過實驗,他得到了該熱敏電阻的伏安特性曲線如圖4所示,由圖可知,熱敏電阻 的阻值隨溫度的升高而 .A1R2減小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四、解答題(本題共3小題,共39分.解答時應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 重要的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值計算的題,答案中必須寫 出數值和單位)13. (10分)如圖甲所示,足夠長的光滑平行金屬導軌MN、PQ豎直放置,其寬度L= 1 m,一勻強磁場垂直穿過導軌平面,導軌的上端M與P之間連接阻值為R=0.40 Ω的 電阻,質量為m=0.01 kg,電阻為r=0.30 Ω的金屬棒ab緊貼在導軌上,現使金屬棒 ab由靜止開始下滑,下滑過程中ab始終保持水平,且與導軌接觸良好,其下滑距離x 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乙所示,圖像中的OA段為曲線,AB段為直線,導軌電阻不計,g 取10 m/s2(忽略ab棒運動過程中對原磁場的影響),求:123456789101112131415(1)ab棒在磁場中運動的最大速度大小及磁感應強度B的大小;答案:(1)7 m/s 0.1 T 解得B=0.1 T.123456789101112131415(2)金屬棒ab在開始運動的1.5 s內,通過電阻R的電荷量;答案:(2)1 C123456789101112131415(3)金屬棒ab在開始運動的1.5 s內,電阻R上產生的熱量.答案:(3)0.26 J12345678910111213141514. (12分)如圖所示,電阻不計的金屬導軌PQ、MN水平平行放置,間距為L,導軌 的P、M端接到匝數比為n1∶n2=1∶2的理想變壓器的原線圈兩端,變壓器的副線圈接 有阻值為R的電阻,在兩導軌間x≥0區域有垂直于導軌平面的磁場,磁場的磁感應強 度B=B0sin 2kπx,一阻值不計的導體棒ab垂直于導軌放置且與導軌接觸良好,開始時 導體棒處于x=0處,從t=0時刻起,導體棒ab在沿x正方向的力F作用下做速度為v的 勻速運動,則:123456789101112131415(1)交流電的周期多大?123456789101112131415(2)交流電流表的示數多大?123456789101112131415(3)在t時間內力F做的功多大?12345678910111213141515. (17分)如圖所示,在x軸和x軸上方存在垂直xOy平面向外的勻強磁場,坐標原 點O處有一粒子源,可向x軸和x軸上方的各個方向不斷地發射速度大小均為v、質量為 m、帶電荷量為+q的同種帶電粒子.在x軸上距離原點x0處垂直于x軸放置一個長度為 x0、厚度不計、能接收帶電粒子的薄金屬板P(粒子一旦打在金屬板P上,其速度立即 變為0).現觀察到沿x軸負方向射出的粒子恰好打在薄金屬板P的上端,且速度方向與 y軸平行.不計帶電粒子的重力和粒子間相互作用力.(1)求磁感應強度B的大小;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1)如圖1所示,設粒子在磁場中運動的半徑為r,根據幾何關系可知r=x0 ①圖1123456789101112131415(2)求被薄金屬板P接收的粒子中運動的最長與最短時間的差值;如圖2所示,當粒子恰好從薄金屬板P的右側擊中薄金屬板P的下端時,其在磁場中轉過的圓心角最大,為α1=300°當粒子恰好從薄金屬板P的左側擊中薄金屬板P的下端時,其在磁場中轉過的圓心角最小,為α2=60°圖2123456789101112131415如圖2所示,當粒子恰好從薄金屬板P的右側擊中薄金屬板P的下端時,其在磁場中轉 過的圓心角最大,為α1=300°當粒子恰好從薄金屬板P的左側擊中薄金屬板P的下端時,其在磁場中轉過的圓心角最小,為α2=60°圖2123456789101112131415(3)若在y軸上放置一擋板,使薄金屬板P右側不能接收到帶電粒子,試確定擋板的 最小長度和放置的位置坐標.123456789101112131415圖312345678910111213141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