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0張PPT)第一章 安培力與洛倫茲力綜合微評(一)C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圖A中直導線與磁場平行,不受安培力,選項A錯誤;根據左手定則可知,圖B 中直導線所受安培力方向垂直紙面向外,選項B錯誤;根據左手定則可知,圖C中直 導線所受安培力方向豎直向上,選項C正確;根據左手定則可知,圖D中直導線所受 安培力方向豎直向下,選項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A. 與ab邊平行,豎直向上B. 與ab邊垂直,指向左邊C. 與ab邊平行,豎直向下D. 與ab邊垂直,指向右邊解析:由安培定則可得:導線a、b的電流在c處的合磁場方向豎直向下.再由左手定則 可得:安培力的方向是與ab邊垂直,指向左邊.故選B.B123456789101112131415A. 無論小球帶何種電荷,小球仍會落在a點B. 無論小球帶何種電荷,小球下落時間都會延長C. 若小球帶負電荷,小球會落在更遠的b點D. 若小球帶正電荷,小球會落在更遠的b點解析:地磁場在赤道上空水平由南向北,從南向北觀察,如果小球帶正電荷,則洛倫 茲力斜向右上方,該洛倫茲力在豎直向上的方向和水平向右的方向均有分力,因此, 小球落地時間會變長,水平位移會變大;同理,若小球帶負電,則小球落地時間會變 短,水平位移會變小,故D正確.D123456789101112131415A. a點的磁感應強度一定為零B. b點的磁感應強度一定為零C. ef導線受到的安培力方向向右D. cd導線在a點產生的磁場方向垂直紙面向外C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根據安培定則可知,通電導線cd在a點產生的磁場方向垂直紙面向里,通電導 線ef在a點產生的磁場方向垂直紙面向外,但a點離cd較近,故a點的磁場方向垂直紙 面向里,故a點的磁感應強度一定不為零,故A、D錯誤;根據安培定則可知,通電導 線ef和cd在b點產生的磁場方向相同,均為垂直紙面向外,所以b點的磁場方向向外, 故b點的磁感應強度一定不為零,故B錯誤;根據左手定則可判斷,電流方向相反的 兩根導線所受的安培力互相排斥,所以ef導線受到的安培力方向向右,故C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A. 粒子帶正電B. 粒子沿abcde方向運動C. 粒子通過上方圓弧比通過下方圓弧時間長D. 粒子恰能穿過金屬片10次A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B. v1>v2,n1>n2C. v1=v2,n1<n2D. v1>v2,n1=n2BA. v1<v2,n1>n2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A. b、c中電流在a導線處產生的合磁場磁感應強度為0B. b、c中電流在a導線處產生的合磁場磁感應強度大小為2B0C. a導線受到的安培力大小為B0IlC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導線a、b、c兩兩等距,截面構成等邊三角形,均通有電流I,b中的電流在a導 線位置處產生的磁場的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0,導線a、c在其他導線位置處產生的磁場 的磁感應強度大小也為B0,b、c中電流在a導線處產生的磁場如圖所示,根據幾何關 系知,其夾角為120°,合磁場的磁感應強度與一根導線在該處產生的磁場的磁感應 強度大小相等,等于B0,則a導線受到的安培力大小為F=B0Il.123456789101112131415A. 經過最高點時,三個小球的速度相等B. 經過最高點時,甲球的速度最小C. 甲球的釋放位置比乙球的高D. 運動過程中三個小球的機械能均保持不變CD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A. 三個速度的大小關系可能是v2<v1<v3B. 三個速度的大小關系可能是v1>v2>v3ACD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A. 粒子一定帶正電B. 若僅將板間距離變為原來的2倍,粒子運動軌跡偏向下極板C. 若將磁感應強度和電場強度均變為原來的2倍,粒子仍將做勻 速直線運動CD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三、實驗題(本題共2小題,共15分)11. (6分)某同學用圖中所給器材進行與安培力有關的實驗.兩根金屬導軌ab和a1b1 固定在同一水平面內且相互平行,足夠大的電磁鐵(未畫出)的S極位于兩導軌的正 上方,N極位于兩導軌的正下方,一金屬棒置于導軌上且與兩導軌垂直.123456789101112131415(1)在圖中畫出連線,完成實驗電路;要求滑動變阻器以限流方式接入電路,且在 開關閉合后,金屬棒沿箭頭所示的方向運動.答案:(1)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1)電磁鐵的S極位于兩導軌的正上方,N極位于兩導軌的正下方,磁感應強 度方向豎直向上,要使金屬棒向右運動,由左手定則可知,電流應從a1流向a,a1應 與電源的正極相連,滑動變阻器采用限流接法,實物電路圖如圖所示;123456789101112131415(2)為使金屬棒在離開導軌時具有更大的速度,有人提出以下建議:A. 適當減小兩導軌間的距離B. 換一根更長的金屬棒C. 適當增大金屬棒中的電流其中正確的是 (填入正確選項前的字母).C 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3)根據磁場會對電流產生作用力的原理,人們發明了 (填入正確選項前的 字母).A. 回旋加速器 B. 電磁炮 C. 質譜儀解析:(3)回旋加速器是粒子受到磁場的洛倫茲力作用而做勻速圓周運動,不是磁 場對電流的作用,故A錯誤;電磁炮是利用磁場對電流產生力的作用工作的,故B正 確;質譜儀是粒子受到磁場的洛倫茲力作用而做勻速圓周運動,不是磁場對電流的作 用,故C錯誤.故選B.B 12345678910111213141512. (9分)物體的帶電量是一個不易測得的物理量,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來測量 帶電物體所帶電量.如圖(a)所示,他將一由絕緣材料制成的小物塊A放在足夠長的 木板上,打點計時器固定在長木板末端,物塊靠近打點計時器,一紙帶穿過打點計時 器與物塊相連,操作步驟如下,請結合操作步驟完成以下問題:(1)為消除摩擦力的影響,他將長木板一端墊起一定傾角,接通打點計時器,輕輕 推一下小物塊,使其沿著長木板向下運動.多次調整傾角θ,直至打出的紙帶上點 跡 ,測出此時木板與水平面間的傾角,記為θ0.間距相等(或均勻)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1)此實驗平衡摩擦力后,確定滑塊做勻速直線運動的依據是,看打點計時 器在紙帶上所打出點的分布應該是等間距的.123456789101112131415(2)如圖(b)所示,在該裝置處加上一范圍足夠大的垂直紙面向里的勻強磁場,用 輕細繩通過一輕小定滑輪將物塊A與物塊B相連,繩與滑輪摩擦不計.給物塊A帶上一 定量的正電荷,保持傾角θ0不變,接通打點計時器,由靜止釋放小物塊A,該過程可 近似認為物塊A帶電量不變,下列關于紙帶上點跡的分析正確的是 .A. 紙帶上的點跡間距先增加后減小至零B. 紙帶上的點跡間距先增加后減小至一不為零的定值C. 紙帶上的點跡間距逐漸增加,且相鄰兩點間的距離之差不變D. 紙帶上的點跡間距逐漸增加,且相鄰兩點間的距離之差逐漸減少,直至間距不變D 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3)(多選)為了測定物體所帶電量q,除θ0、磁感應強度B外,本實驗還必須測量 的物理量有 .A. 物塊A的質量MB. 物塊B的質量mC. 物塊A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μD. 兩物塊最終的速度vBD 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 123456789101112131415四、解答題(本題共3小題,共39分.解答時應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 重要的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值計算的題,答案中必須寫 出數值和單位)13. (8分)如圖所示,直線MN上方為磁感應強度為B的足夠大的勻強 磁場.一電子(質量為m、電荷量為e)以速度v從點O與MN成30°角的方向射入磁場 中,求:(1)電子從磁場中射出時距O點多遠?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1)電子在磁場中做圓周運動,由左手定則可判斷出電子應落在ON上,根據幾何關系可解得圓心角為60°123456789101112131415(2)電子在磁場中運動的時間為多少?12345678910111213141514. (15分)如圖所示為質譜儀的工作原理圖,在容器A中存在若干種電荷量相同而 質量不同的帶電粒子,它們可從容器A下方的小孔S1飄入電勢差為U的加速電場(初 速度可忽略),然后經過S3沿著與磁場垂直的方向進入磁感應強度為B的勻強磁場 中,最后打到照相底片D上.若這些粒子中有兩種電荷量均為q、質量分別為m1和m2的 粒子(m1<m2),粒子重力忽略不計.123456789101112131415(1)分別求出這兩種粒子進入磁場時的速度v1、v2的大?。?br/>123456789101112131415(2)求這兩種粒子打到照相底片上的位置間的距離.12345678910111213141515. (16分)如圖所示,電源電動勢為3 V,內阻不計,兩個不計電阻的金屬圓環表 面光滑,豎直懸掛在等長的細線上,金屬環面平行,相距1 m,兩環分別與電源正負 極相連.現將一質量為0.06 kg、電阻為1.5 Ω的導體棒輕放在環上,導體棒與環有良 好電接觸.兩環之間有方向豎直向上、磁感應強度為0.4 T的勻強磁場.當開關閉合 后,導體棒上滑到某位置靜止不動,試求在此位置上棒對每一個環的壓力為多少?若 已知環半徑為0.5 m,此位置與環底的高度差是多少?答案:0.5 N 0.2 m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導體棒受的安培力為F=BIl,代入數據解得FN=0.5 N.由牛頓第三定律知,導體棒對每一個環的壓力為0.5 N,得θ=53°,導體棒距環底的高度為h=r(1-cos θ)=0.2 m.12345678910111213141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